他是一位杂家音乐家 —纪念谭抒真先生诞辰 1.1.1. 周年

谭国璋

<h1><b>  &nbsp;<br /></b><b>六月十日是谭抒真先生(1907年6月10日 - 2002年11月28日)诞辰111周年纪念日。<br /></b><b>谭抒真教授是一位音乐家,小提琴家,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杂家。<br /></b></h1> <h1><b>&nbsp;</b></h1><h1><b><br /></b></h1><h1><b> 谭抒真先生在一份专家登记表格的主要业务成就填写中是这样说的:"从事小提琴演奏、小提琴教学七十余年。时间很长,成绩很小,如此而已。"&nbsp;</b></h1><h1><b>这样谦虚的说法,或别人会造成误解甚至会淡忘他经历的那段历史。<br /> 几年前一位初次接触的圈内干部,因事问起我父亲谭抒真他是搞什么的(哪一行)?我当时愣了一下,后脱口而出回答说是拉琴的。但事后有点后悔,因为在当今社会中说什么头衔或身份是很重要的。就说是拉琴吧,也至少要说是著名小提琴大师或教授、或学科带头人、或国际知名权威等称呼。你仅仅说是拉琴的,那是成千上万的群体中一个,就不可能被储存在记忆中了。<br /> 有一次上网在学院官网的简介里看到提及历来十多位著名专业人士,但没有看到我父亲谭抒真的名字,了解下来据说是"漏"了,我瞎想不知与身份是拉琴的说法是否有关?并且这样事情的发生是否与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有关?</b></h1><b><br /></b> <h1><b>  &nbsp;<br />谭抒真先生的身份是音乐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院学习,他的学历证明是1938-1940年沪江大学建筑专业和建筑师证书。</b></h1> <h1><b><br /><br />我父亲会画画,但他曾到美专是学的拉琴。在1925年到上海美专学习音乐专业,半年后因业务水平比小提琴老师高,即被校长刘海粟聘为小提琴教授,那年他18岁,也未有更多的资历。<br /></b></h1><h3><br /></h3> <h1><b>  &nbsp;</b></h1><h1><b><br /></b></h1><h1><b>1926年谭抒真先生19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乐评及漫画。这篇是在市政厅听了工部局乐队音乐会后写的文章和画的指挥梅百器漫画。</b></h1><h3><br /></h3> <h1><br></h1><h1><b>1927年3月,二十岁的小提琴家谭抒真作为第一位华人音乐家进入由梅帕器担任指挥的上海工部局乐队。并参加了乐队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的音乐会。</b></h1><h1><b>这里有一篇1927年5月29日一位作家傅彦长的日记,这篇日记记载了当日"到市政厅听贝多芬百年祭,其节目为交响曲第五首,奏鸣曲阿巴西盎那地,交响曲第九首前三段。是夜谭抒真加入,为中国第一人参与者。"</b></h1><h1><b>这段傅先生短短的文字中,谭抒真参加音乐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b></h1><p><br></p> <h1><b>  &nbsp;</b></h1><h1><b><br /></b></h1><h1><b>当年报刊上发表的谭抒真照片</b></h1> <h1><b>  &nbsp;<br />1927年夏 田汉把谭抒真叫到南京北伐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宣传处工作,任音乐指导员。当时应戏剧指导员欧阳予倩的请求,谭抒真谱写一首"革命军凯旋曲"的乐曲,由"总司令军乐队全体出演。<br />这是他第一次有记录的作曲。那年他刚过20岁。没有作曲的学历。<br />此事是在欧阳予倩的"自我演戏以来"回忆录中对这段历史作了记载。</b></h1> <h1><b>  &nbsp;<br />谭抒真先生曾在上海美专学习,选修的是音乐专业,但同样在画画上得到潜移默化影响和提高。<br />这是1927年他在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任教时所画。</b></h1> <h1><b>  &nbsp;<br />1929年谭抒真与亦师亦友的工部局乐队首席 Arrigo Foa 富华合影。<br />意大利籍小提琴家富华(Arrigo Foa,1900-1981)提琴技艺精湛,他教的中国学生无数,不少人后来都成为有所成就的提琴家。<br /> 富华教学态度严厉甚至有些粗暴,在今天看来可能也不算什么,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人向上反映他以"法西斯"(意大利人)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的问题性质可严重了,他就此被宣布驱逐出境。他在上海已生活了30年,到此结束。以后的30年是在香港度过。</b></h1> <h1><b>  &nbsp;<br />谭抒真画于1928年东京。</b></h1> <h1><b>  &nbsp;<br />谭抒真作于1928年东京本乡。</b></h1> <h1><b>  &nbsp;<br />1929年谭抒真为上海美专谱写了一首校歌。这也是谭抒真先生有记载的第二首作曲作品。</b></h1> <h1><b>  &nbsp;</b></h1><h1><b><br /></b></h1><h1><b>1937年谭抒真制作的一把小提琴是国内现存的在工艺和声音上都具很高水准的专业提琴样本。</b></h1> <h1><b>  &nbsp;</b></h1><h1><b><br /></b></h1><h1><b>1940年谭抒真先生在沪江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后,在青岛设计了房屋。至今,出生于青岛的建筑师音乐家谭抒真总能在其分别二个领域的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名字。</b></h1> <h1><b><br /></b></h1><h1><b><br /></b></h1><h1><b> 1953年根据懂建筑的音乐家谭抒真先生建议,在漕河泾校区建造的大礼堂重视声学音响的设计,使得该场所的声音效果达到很高的水平,适合专业音乐会的演出活动。</b></h1> <h1><b>  &nbsp;<br />漕河泾大礼堂外貌。</b></h1> <h1><b>  &nbsp;</b></h1><h1><b><br /></b></h1><h1><b>谭抒真演奏小提琴</b><br /></h1> <h1><b>  &nbsp;</b></h1><h1><b><br /></b></h1><h1><b>谭抒真与黄贻钧郑延益参加室内乐担任中提琴的演奏。</b></h1> <h1><b>  <br />谭抒真与钢琴家李翠贞合作演出</b></h1> <h1><b>  &nbsp;</b></h1><h1><b><br /></b></h1><h1><b>谭抒真与李翠贞六十年代录制的唱片- 舒曼钢琴小提琴奏鸣曲</b></h1> <h1><b>  </b></h1><h1><b><br /></b></h1><h1><b>谭抒真的摄影作品</b></h1> <h1><b><br /></b></h1><h1><b><br /></b></h1><h1><b> 谭抒真先生是音乐家,能设计,会画画,懂声学,还研究了力学。</b></h1><h1><b>这篇有关小提琴力学的研究论文,就是与周泽华教授合作撰写。</b></h1> <h1><b>  &nbsp;</b></h1><h1><b><br /></b></h1><h1><b>九十四岁父亲在与母亲结婚七十周年时,画了一幅母亲年轻时的油画,以此纪念他们共同走过的美好时光。</b></h1> <h1><b>  &nbsp;</b></h1><h1><b><br /></b></h1><h1><b>九十五岁时谭抒真制作完成的最后一把小提琴</b></h1> <h1><b>   <br /> 谭抒真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让我们知道人的一生可能有那么多的选择和机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可以过得那么丰富多彩,有滋有味。<br /> 谭抒真先生在多个学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杂家的他无论在做什么事都不忘自己归根结底仍是个音乐家,正如他说:"在我的一生中一刻也离不开音乐,没有音乐生活就失去动力、失去乐趣。音乐就像空气和水,我不能想象没有音乐生命怎能延下去。"<br /> 谭抒真先生于1986年所画的他崇敬的前辈小提琴家们</b><b>画像,以及他本人站立画像前的凝视,解读了他与音乐、提琴像空气和水一样紧密相连的关系。</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