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北4公里红山顶上。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h3> <h3>镇北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h3> <h3>镇北台依山踞险,居高临下,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h3> <h3>镇北台东侧有同期所建的“款贡城”,周长668米,占地约2公顷,为蒙汉官方敬献贡物、赠送礼品、洽谈贸易的城池。城池险要,与镇北台构成了完整的榆林长城建筑体系。</h3> <h3>“易马城”红山市蒙汉互市期,“万骑辐辏”,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驼、马和驮着各皮毛.各地汉族商人携带大量布匹、绸缎、盐茶、烟酒从四面八方也来到红山市。</h3> <h3>镇北台顶层</h3> <h3>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h3> <h3>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据记为明代所创,“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h3> <h3>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胜比。</h3> <h3>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石刻有题诗、记功、纪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字的大小不一:字大者4米见方,字小者仅0.39米见方;字幅宽窄不等。</h3> <h3>“大漠金汤”,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h3> <h3>陕《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h3> <h3>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与军民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h3> <h3>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渠叫广泽渠,造福一方。</h3> <h3>陕北革命领袖刘志丹等曾在此开会,研究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 <br>红石峡东岸全景。</h3> <h3>榆溪河水缓缓流淌于红石峡谷。</h3> <h3>吊桥横跨东西两岸。</h3> <h3>乾坤湾位于山西省永和县打石腰乡河会里村和陕西省延川县城南部53公里接壤处。是一幅天然太极图,是黄河古道秦晋峡谷上一大天然景观,也是山西永和最亮丽最壮观的一个风景点。</h3> <h3>在陕西延川县土岗乡大程、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看到的形似太极图的乾坤湾,弯道弧度320度以上, 堪称天下黄河第一湾 。</h3> <h3>拍摄乾坤湾</h3> <h3>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延川黄河蛇曲是如今中国干流河道蛇曲规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罕见的景观。它由北而南地延伸,依次是: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 、乾坤湾、清水湾。</h3> <h3>位于清水湾旁的母子情深。</h3> <h3>清水湾渡口</h3> <h3>乾坤湾。1997年初冬,著名的民族民俗文化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在看着S型黄河大转弯时说:“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看到过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激动过。在我看来,古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著名景观,比起这里的黄河秦晋大峡谷上S型大转弯来,那才是小巫见大巫!”<br>当晚欣然命笔,题写了“若不见民族魂,阳阳初照,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h3> <h3>清水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