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春花(贺芬)

<h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这里远离喧闹的街市,环境清幽,古柏参天,绿树成阴,别有一番韵味。它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于1991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h3> <h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先农坛”内,那么“先农坛”又是什么呢?</h3><h3>——是明清两代祭祀先农诸神和举行亲耕(皇帝亲耕)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年间。</h3> <h3>先农诸神的神龛</h3> <h3>《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展区主要在拜殿和太岁殿</h3> <h3>拜殿和太岁殿是明朝建筑,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h3> <h3>太岁殿——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h3><h3>太岁神是谁?——太岁星君又称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代中国人民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祇之一。</h3><div>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信仰,每年都有冲犯太岁的生肖,如属该生肖者,需要祭祀太岁神一年,以求太岁神保佑自己消灾免祸。</div> <h3>太岁殿正面照。正前方中间那条是皇道,皇帝走的道路。</h3> <h3>太岁殿旁边的偏殿</h3> <h3>中国古代村落和民居展馆</h3> <h3>从拜殿的正门进入,参观“中国古代建筑展”。</h3> <h3>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这个门外汉进到展厅后一片茫然,基本上看不懂。幸运的是志愿者李光老师正在这里义务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历史》。</h3> <h3>听从李老师一个上午的讲解,信息量很大,好多专业知识和术语我不懂,也没记住。在这里仅分享感受深刻的几个点。</h3> <h3>一、梁思成夫妇</h3><h3>梁思成,中国古建筑专家。妻子林徽因,民国才女,作家,古建筑专家。</h3><h3>中国解放后,夫妻二人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回国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调查研究与保护。</h3><h3>北京永定门拆除之前,夫妻二人抱着城门痛哭不已。林徽因说了两句话:“你们会后悔的!你们还会重建!”。</h3> <h3>梁思成夫妇调查发现的中国唐代古建筑(模型)。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要看中国唐代建筑,必须去到日本国……</h3> 二、基础<div> 基是“石头阶梯”,础是支撑柱子的“柱础”,台基+柱础=基础。这就是汉字“基础”的来源。宏伟的建筑必须打好基础,我们每一个人也要打好基础。</div><div><br></div><div>——刚才我对“基础”的理解有误,感谢老师纠正!🌷</div> <h3>三、顶梁柱、栋梁才</h3> <h3>中国古建筑构件受力大小顺序是——柱、梁、檩(栋)、椽。栋梁之才不可多得,孩子们要打好基础,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h3><h3>中国有句“歇后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但是,从中国古建筑的构成上看应该是“下梁不正上梁歪”(我的想当然,敬请批评)。</h3> <h3><font color="#010101">太岁殿的柱、梁、檩、椽。梁思成先生十分不理解这里“梁”的形状,主要是横和竖的架设方向,因为这样有违力学的受力原理。</font></h3> 四、斗拱<div>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div> <h3><font color="#010101">太岁殿的斗拱(照片下部1—6)。</font></h3> 五、藻井<div>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一般做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凹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div><div>藻井多如“井”状,因为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最怕火灾,古人在装饰建筑物时把“井”搬到天花板上去,祈求避免火灾。</div><div>陈列于拜殿的北京隆福寺“藻井”。</div> <h3>陈列于太岁殿的隆福寺“藻井”。</h3> 志愿者李光老师正在为我们义务讲解——左前方可见侧脸,戴遮阳帽那一位,衷心感谢您🌷<div>点滴体会,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