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验小学李根习作教学《一次有趣的实验》

化雨

语你同行 <h3>6月5日,第三节。</h3><h3>执教老师~青岛市实验小学李根——《一次有趣的实验》</h3> <h3>四组学生分别交流自己组的实验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充满乐趣!</h3><h3>图片上这组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方式,把鸡蛋裹上面粉,然后加入盐。老师揶揄可以做鸡蛋饼🐔😈😈</h3> <h3>第三组学生,联想到死海漂浮,并且把过程说的很细致。表达时有顺序语,有心里描写,有尝试,有探索。</h3><h3>观课思考:</h3><h3>生活中,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从这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总结概括能力都是非常棒的,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老师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表现自己的平台。</h3> <h3>总结实验原理。并说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总结板书:尝试+猜想+合作。</h3><h3>在这个环节当中,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每一个场景都显得非常有趣,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语言都是有感而发,那么我们就看到了真情迸发的时刻,大概就说的这个意思吧。</h3> <h3>教师图片展示学生活动时候的各种表现和表情。</h3><h3>学生们兴趣大增,会心而笑。并且就某一张照片展开讨论,有的表情丰富,有的内心波澜。</h3><h3>最后就某一女孩的灿烂的笑展开讨论,为什么笑的那么担心。这个女孩开心的说,当时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我把所有的材料都放进了进去,我真担心这个杯子会爆炸</h3><h3>就举手一组的照片,展开讨论,总结</h3><h3>神态</h3><div>动作</div><div>心里</div><div>语言</div><div><br></div><div>到这个地方,这篇文章的指导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有细致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同时最后的语言描写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div> <h3>在回放学生试验过程的时候,孩子们表现都很兴奋,看到自己实验中的样子,有的哄堂大笑,有的觉得不可思议。用记录孩子表现的方式来激活内心的想法,不失是一个好法子。</h3> <h3>拿出你的笔,大显身手。出示PPT,指读要求,纠正坐姿,开始动笔写片段。</h3> <h3>男教师上课的特点就是幽默,风趣,有趣味。昨天和同行的老师们交流,一直认为能站到省小语展示课的舞台上的男士,每一位都很了不起!</h3> <h3>一位男生展示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点评。</h3><h3>课上到这里,更加佩服,这个老师的上课水平,因为他不光完成了一个片段的练习,同时注意了和生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并且落实到笔上。</h3> <h3>思维导图的板书总结,意犹未尽</h3> <h3>布置完成课下完成</h3> 一鹿有你

实验

学生

总结

展开讨论

老师

片段

有趣

板书

这个

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