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和石刻闻名于世。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博物馆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包括碑室7座、碑亭8座、碑廊8座,和石刻艺术室、文物陈列室等展厅。作为公认的书法艺术圣地,西安碑林是一部由众多国宝级名碑写成的凝固的中国书法史。</h1><h1> 我们哈军工建小56级西安聚会的同学们,于5月14日参观了碑林博物馆。 </h1> <h1> 如今的碑林,用的是原来孔庙的老地界,绿树成荫,安静肃穆。许多明清建筑保存至今,更增添了碑林的古朴典雅之气。</h1> <h1>这里的孔庙建筑,仍然保存完好</h1> <h3> 看见上图李胜身后的牌坊了吗?叫太和元气坊。该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是当时的 皇族朱惟柪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的,取“合会大利,利贞万物”之意。今天看来,怎么也看不出400两黄金啊。</h3><h3> 那个半圆形的池子叫泮池。泮池最早建于元代, 后几经修葺。 在古代礼制中, 天子之学叫辟雍, 诸侯之学叫泮宫, 泮宫东南和西南方向有水池, 形如半月, 故称泮池。</h3> <h1> 穿过碑林博物馆的孔庙古建筑群,首先看到8座分立的碑亭,里面陈列清朝多位皇帝平定西北战争后御制的纪功碑。大多数碑亭不开放,透过小窗,虽然看不清字,但碑体的规格和纹饰却流露出它的尊贵。</h1> <h3><font color="#010101"> 身后收藏石台孝经上的碑亭上的‘’碑林‘’二字,据说是林则徐题写的。你注意到没有,这个“碑”字少一撇,传说是林则徐被贬新疆路过碑林时,因心情不好少写了一撇。其实宋以前“碑”字大多采用此写法,到宋代雕版印刷普及后,规范后的“碑”字加上了这一撇,后人反认为原来的写法出错了。这正好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font></h3> <h1> 位于博物馆的中轴线正中的,是碑林最重要的石碑《石台孝经碑》,是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作序,注释并书写的。</h1><h1> 该碑为四面方碑,碑头方额浮雕瑞兽、额上为灵芝云纹的双层花冠盖石,碑下三层石台阶四面都有线刻蔓草、瑞兽等图案。</h1> <h3> 李隆基登基前发动两次兵变分别杀了伯母韦皇后和姑姑太平公主。为确保帝位,他在天宝三年(744)宣布以孝治天下,诏令家藏《孝经》一部,并亲自书写《孝经》刻碑以示天下。太子李亨(唐肃宗)用小篆体在碑额撰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16字。</h3><div></div><h1> </h1> <h1> 位于戟门西北侧的亭内的大夏石马,国宝级文物。继承了中国汉代石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h1> <h3> 景云钟就是原来悬挂在西安钟楼上的钟。它的声音十分动听,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台每岁新年跨夜时敲响的钟声,就是景云钟的钟声!</h3> <h1> 西安碑林是中国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h1>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展室保存一套完整的《开成石经》,又叫《十三经》。是公元830年由艾居晦、陈介等用楷书分写,于公元837年完成的一部石刻经书,是以前文人必读之书。为避免传抄经书出现错误,便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曾经立于长安国子监以供校对。</font></h3> <h1>第二展室</h1><h1> 主要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h1> <h1> 柳公权玄秘塔碑,柳体字帖经常是我们小时候练习书法的首选噢。</h1> <h3>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小时候也有的同学会选择颜体字帖来临帖练字。</h3> <h1>颜体字碑 </h1> <h1>《颜氏家庙碑》</h1> <h1>欧阳询皇甫诞碑</h1> <h1>《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是研究大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h1><h1> 该碑记述唐贞观九年(635)大秦国景教传入中国的一些活动和基督教教义,记录了基督教在东亚传播的最初状况,因而被梵蒂冈当作圣物,吸引不少基督教信徒不远万里来观看此碑。</h1> <h3> 碑林收藏的文物中墓志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一些陈列在碑室间的东西碑廊里。</h3> <h3>第三展室</h3><div> 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div> <h1>张旭 草书断千字文</h1><h1> 碑林共有四石“千字文”,分别是梦英的篆书《千字文》、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张旭的狂草《断千字文》和怀素的狂草《小草千字文》,其中以张旭的《断千字文》最为有名。下图为《断千字文》局部。</h1> <h1> 碑林一些石碑上方有洞,名“穿”。先秦时期的贵族墓穴很深,棺椁运到墓旁时往往要用绳子穿过该洞,以将棺椁平稳地放入墓穴。汉代后不再需要碑作为下葬的工具,但“穿”仍被保留了一段时间。这个尖顶带穿的为《苍颉庙碑》,立于东汉熹平六年(177),为衙县县令孙羡奉刘明府之命为颂扬苍颉而立。</h1> <h1><font color="#010101"> 第四展室陈列着宋代以来著名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线刻画。</font></h1> <h3>部分名碑</h3> <h1> 落款署名黄庭坚的行书七言律诗碑,此碑重刻于清咸丰三年(1853),由倪人垌重刻并题跋,仇和刻石。全文:</h1><h1>翠盖龙旗出建章<br>莺啼百啭柳初黄<br>昆池冰泮三山近<br>阿阁花深九陌香<br>庭含玉树隐霓裳<br>侍臣缓步随銮辂<br>冈上应看集凤皇<br>小苑平临太液池<br>金铺约户锁蟠螭<br>云中帝座飞华盖<br>城上钧陈绕翠旗<br>紫气旋面双凤阁<br>青松还有万年枝<br>从来清跸深严地<br>开尽碧桃人未知</h1><h1>径转虹梁通紫极</h1> <h1>石刻画图</h1> <h1> 用“正以修身,克己复礼”组成魁星点斗图。</h1> <h1>达摩乘苇东渡图和面壁图</h1> <h1> 由于时间较紧,五、六、七展室的石碑就来不及细看了。</h1> <h1>第五陈列室的部分碑刻</h1> <h1>康熙御笔的《宁静致远》。</h1> <h1> 下图为第六陈列室的部分碑刻。石碑除少数是元、明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h1> <h1> 陈列室外也不乏国宝级文物,但在国宝众多的碑林它们只能待在室外。</h1> <h1> 正好遇到工作人员在碑前拓字,开眼了。</h1> <h1>石刻艺术馆<br> 碑林石刻艺术室展陈内容主要为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中的精品。</h1><div><br></div> <h3>新石刻艺术馆的“长安佛韵”</h3><h3> 陈列分为“众生祈愿”——北朝造像碑专题、“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部分,共展出佛教造像149件。</h3> <h1>唐李寿石椁及墓志</h1> <h1> 在石刻馆,我们还参观了曾经轰动一时的国宝级文物——昭陵六骏。<br>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画家阎立本作画并监督雕刻成浮列置于陵前。<br>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br> 这六骏曾经有过不同凡响经历。<br> 在1912年,法国商人格鲁尚曾派人前往昭陵盗走六骏,盗贼砸下了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离开的路上却被许多昭陵附近的村民团团围住。<br> 盗贼情急之下,把两骏推下山崖,残片在不久之后被交到了陕西督军陆建章的手里。<br> 陆建章没有对这些残片加以保护,在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对他施加压力之后,很快把这两骏送给了袁克文。1914年,袁把两骏残片通过古董商卢勤斋卖给了一位名叫约翰逊的美国商人,位美国商人又把两骏捐赠给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br> 1917年,一位美国学者毕士博来到中国,企图盗走余下的四骏。在贿赂了陕西督军陈树藩之后,四骏被打成碎块,以便掩人耳目顺利运出陕西。<br> 陕西民众提前听到了风声,自发阻截运送四骏的船只。在陕西人民的强烈反抗下,陈树藩害怕进一步引起众怒,只好命人将四骏运到陕西图书馆保存。<br> 经过一番盗宝、护宝的斗争之后,昭陵六骏保住了四骏,现在珍藏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两骏却流失海外,永远留在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h1> <h1> 这就是流失海外的拳毛騧(上)和飒露紫的复制品。1976中美邦交恢复之际,杨振宁曾向尼克松建议用二骏做见面礼,但未被采纳。1986年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曾打算用几件文物从宾大博物馆换回“昭陵二骏”,最后却因一个误会不了了之。</h1> <h1> “拳毛騧”是 唐太宗李世民所骑的一匹战马。此马矫健善走,周身旋毛卷曲呈黄色。此次战斗相当激烈,“拳毛騧”身中九箭,战死在两军阵前。事后,李世民把它奉为神马,题诗赞誉:“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这个石雕就再现出该马中箭的情景。<br> 图中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该马是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 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h1><h1> 唐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h1> <h1><font color="#010101"> 碑林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历过文革的我们,在走马观花看过之后,深感自己文化淺薄苍白,甚至无知。来这里恶补一下,更激发了我们的学习中华文化的欲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