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读书会,今晚20:00准时开始,实际上,从19:00就开始酝酿感情,找主持人的感觉了。</h3> <h3> 小伙伴们冒泡了,见到有人来,开心,这是行动支持呀。送花的、拥抱的、握手的、给笑脸的……真有爱。</h3> <h3> 直击问题,吴主任摆出了现实问题。</h3> <h3> 正在厦门学习的同事都开始参与交流了,信息时代,学习交流方式灵活便捷了许多。</h3> <h3> 教是为了不用教,能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真本事。教师讲得多,学生所得未必多,学生想得多才可能学得多且深刻,深度学习,扎得下去悟得透才学得好。</h3> <h3> 从学有所得到学以致用,有层次上的区别,循序渐进,此过程,教师的引导功不可没,适时放手很考验教师的育人智慧。钟部长的观点获得大家的认同。</h3> <h3>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h3> <h3> 常思“我们可以做什么?”这是改变现状的积极思考,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h3> <h3> 享受,体现的是主观上的积极体验,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能有“享受”的感觉真棒。</h3> <h3> 黄老师关注学习态度这一重要的情感因素。</h3> <h3> 站得高看得远,文老师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教育看待人才培养工程。</h3> <h3> 学习传承,使文化一脉相承,教育有着独特的使命与责任。</h3> <h3> 不忘谈所指定阅读书籍中自己印象深刻之处的交流任务,这是守规则的表现,很值得学习。</h3> <h3> 固化、僵化使认知受限,应该避免,但事实是难以避免,一方面是因思维定势,另一方面是教育创新不足所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缺乏。</h3> <h3> 回归讨论教育的目的一一着力培养核心素养,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h3> <h3> 正因“丰富多彩"与“千变万化",使得教育更具挑战性。</h3> <h3> 参与,收获同伴的鼓励,有爱的团队。</h3> <h3> 宋老师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独到的见解。</h3> <h3> 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h3> <h3> 创新,不仅仅是新思维,新想法,还要有行动体现与效果转化。杨部长点明了好奇心的重要性,好奇是好学乐学的基础,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太重要了。</h3> <h3> 郑主任提醒大家围绕《教育的目的》谈体会。</h3> <h3><font color="#010101"> 摆出问题,不一定作答,相信每个人也有各自的思考。尝试自问自答,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激励,使人与社会更好。二、推荐读《教育的目的》目的在于使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殊途同归。三、组织读书分享会目的:引导阅读经典,营造阅读氛围,增强学习意识,拓宽交流渠道,引领区域发展,……还有,黄老师所说的:保持学习力</font></h3> <h3> 蒲部长在点评中升华观点,点明教育对世界观形成的影响。</h3> <h3> 课例研讨观摩中引发思考如何体现教育智慧问题,这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课题。</h3> <h3> 短期目标的实现不能掩盖长远目标的缺失,急功近利之举误人子弟更是祸国殃民。</h3> <h3> 自我发展以自我实现为基础,是对高层次需要的满足。</h3> <h3> 多把“尺子”倡导的是多元评价,这“尺子"是各种评价工具,关注过程、发展性评价,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活生生的。</h3> <h3> 吴老师的问题提得太有思考的必要了。价值取向影响行为,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有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长远的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h3> <h3> 知难而上,我区幼教人孜孜不倦,特别不简单。</h3> <h3> 读书交流会,引领大家同读一本书,借助网络,克服学段隔阂与学科差异导致的交流缺乏,让大家享受精神盛宴,这对于我中心教科培人员而言是一种新尝试。效果,因人而异吧。作为这一个夜晚一小时的交流会主持人,我是享受的。</h3> <h3>后记</h3><h3> 当准备就寝时,发现厦门学习小组还在改稿,已是凌晨1点多</h3><h3>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