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

红果果

<h3>两包十三香 </h3><h3> 下午回到家做晚饭,看见餐桌上有两包十三香,想必是妻子刚买的,心里有些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呢?春节前,我买了好多花椒和和大茴香,做成了花椒面装在玻璃瓶里备用,估计用一年没问题。我明明还向妻子炫耀我做的花椒面好。明明有了,就没必要再买,所以我不舒服。</h3> <h3> 记得小时候,大约在冬季快过年时,母亲大人总是盘算着要买的过年物品,花椒、大茴香是必备的,我也跟着大人去赶集买东西。记得小学学过一篇课文《斜逢口集》,文笔非常好,集上的情景比那文章的描述还要盛大不知多少倍!卖花椒的摊主往往有好多调料品: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桂皮、香叶……,几乎要什么有什么,每样一布袋,应有尽有。在摊位的另一边,是一个小石磨,石磨边是大堆刚刚磨好调料面。摊主一边称调料面,边唱他编的顺口溜。顺口溜,朗朗上口,净说些生活实际的话。不时引来一些顾客的笑声。受大家情绪的影响。不少人都不约而同的就买了一些调料面,有的人说已经买过了,听他唱的好就再买一点。母亲总是买一些花椒和大料带回家。(不记得,是听什么的人说过:摊主的磨好花椒面里会掺了一些其他的。所以效果会差一点)先是用锅炒了。然后压成粉。用罗罗出面来。装的一个专用的调料瓶里备用。这个瓶子一直放在我老家菜橱顶上层的左边的边上。每每包水饺调馅,倒上一点调料面,香气四溢。所以我延续了这种做法。</h3> <h3> 去年冬天,我做了一大瓶花椒面。相信肯定够一年用的。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面,就不需要再买十三香了。因此当我看到这两包十三香的时候,心里特别不舒服。如果去看看岳母家的厨房你就明白了:除了十三香就是十三香。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爱自制花椒面,妻子会买十三香的使用。这都是传承了原生家庭的生活习惯。</h3> <h3> 记得曾奇峰老师说过,他之所以用湖北口音说普通话,就是因为他父母说湖北口音方言话,他用湖北口音说普通话,就是表达他对父母的忠诚。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忠诚于我们的父母。中国有个成语叫言传身教,出自《庄子•天道》中的名句“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意思是:用言语讲解以行动示范,指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影响别人。在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当中,孩子对父母的模仿在前六岁已经深入骨髓,进入了潜意识,孩子根本分不清哪是有益哪是有害的,一股脑全收。当然许多父母也不知道。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可能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父母的言语或要求,但行为上却无时不刻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或许他已经意识不到。 在案例咨询当中有一个案例非常典型。一位母亲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经常挨母亲的打;她很痛苦,她发誓:将来一定好好的待自己的孩子,绝不打。事实上,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却控制不住打自己的孩子,甚至比当年老妈打自己都要狠。她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亲爱读者,想必你一定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所以做 一个智慧的父母,真的是多么重要,尤其孩子的时候。做智慧的父母是要不断的学习进步,这有很长的路要走。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给我们指出来一条坦途。</h3> <h3> 在我们传承的内容里面,不仅仅有生活习惯。还有更多的价值观和处事的行为习惯。所以在两个人步入婚姻以后肯定有很多磕磕碰碰。这里面往往都都是一些根本称不上问题的小事情。有时候,这些小问题 却往往会引起在两个人的拌嘴或争吵,慢慢的会障碍了两个的关系。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却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写到这儿,忽然又想起了,门当户对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昏嫁当中,是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的。</h3> <h3>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门当和户对是建筑的两个东西。在中国古代家庭建筑也是非常考究的。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们先普及一下门当和户对知识。门当,是汉族传统建筑门口的相对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包括抱鼓石和一般门枕石,在古代,不同等级的家室门当的等级也十分森严。建筑学上为"门枕石"的一部分,俗称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户对,是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顶部,起到装饰门框的构件,通常成对出现。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门墩等等。"门当",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官宦之家,其余商贾想要有门当,也可,但必须是方形。官宦家里,宅内庭院大门也可用方形。</h3><h3>若是石门则户对质料亦为石,其上按照品级涂以油彩或图画,或写上吉祥福寿等祝语。这些都是地位的彰显,脍炙人口的词汇"光耀门楣",其实就是人们对于权力和财富的向往的一种直观表达。</h3><h3>门楣也有区分,一般按二,四,十二之数。简单来说,门楣上有两个户对的,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门楣上有四个户对的,对应四品以上官员;至于十二个户对的,则只能是亲王以上的品级才能用,换句话说,即便是皇亲国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开门,嵌十二个户对!</h3><h3> 有"门当"的宅院,必须有"户对",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此,"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在我小的时候,一提到封建社会东西,一般就认为是糟粕。封建社会留给我们的也不全是糟粕。更多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h3><h3><br></h3> <h3>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经济条件相当的家庭,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待人处事的行为习惯大约相当。出身门当户对的新人组成新家庭,夫妻之间生活理念更趋于一致,生活中不容易起矛盾冲突。当然,现代生活中门不当户不对的夫妻,生活的很幸福的多得是,这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智慧和个人成长。</h3> <h3> 亲爱的读者,看看您的周围家庭生活当中,有没有因不同的习惯而引起的争执或矛盾?当您读完了这篇短文以后,就释然了,各自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是很正常的,我们用宽容接纳的方式对待对方。就像是吃鱼,你用你的方式:鱼是炖着吃,我用我的方式:鱼是炸着吃。多发现对方烹调方式的优点,忽略了对方烹调方式的缺点。并且这种处理方式推而广之,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的幸福,您说呢?</h3> <h3>红果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治疗师,绘画分析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