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九年前,我去了罗马,知道那里有个城中之国 ,叫梵蒂冈。</h3><h3> 上个月,我去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知道那里有个国中之国,叫对岸共和国。相同的是:他们都属袖珍国,前者国土面积为0.44平方公里,长期居住人口500多;后者为0.6平方公里,长住人口7000多。不同的是:梵蒂冈是被联合国认可的;而对岸共和国虽然在地球上存在了20年,但从未被承认过。</h3> <div> </div><div> “波罗的海”之旅的最后一站:游览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老城区。 <div> <div> 早餐后,我们坐车去老城区。车上,导游突然神秘兮兮地宣布:今天要给大家一个惊喜,去探索一个既荒诞又真实的自然王国----对岸共和国。这个袖珍小国就藏在了这座古老的城市里…… </div><div> </div></div></div> <h3> 十分钟不到,我们的车已到达目的地。</h3><h3> 跟着导游下车探觅,一座很普通很普通的铁木桥呈现在我们眼前,桥的一边耸立着一块五颜六色的指示牌,显得异常醒目。</h3> <h3> 这里就是“对岸共和国”(Uzupis)。</h3><div>在立陶宛语中,Uzupis意为“河的对岸”,通过一座横跨维尔尼亚河的桥,将这里与维尔纽斯老城连接在一起。</div><div> </div> <h3> 这块画着蒙娜丽莎的招牌,就是这个国家的标志,从这个桥走过去就是“对岸共和国”了 。</h3><h3><br></h3><h3> 这招牌很博人眼球,但我们并不明白上面的意思,因为字和画夹着好几种文字。 </h3><h3> </h3><h3> 我赶紧用手机对着招牌拍了张照,企图让“有道”(翻译软件)来告诉我们上面所写内容。</h3><h3>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吓了一跳,这些内容瞬间颠覆了我的“三观”!</h3><h3><br></h3><h3> 大意是这样的:</h3><h3> “所有访问者必须微笑,否则会被扔进维尔尼亚河;</h3><h3> 所有车辆限速20公里,否则也是同样下场……”</h3><h3> 是“标新立异”还是“滑稽招趣”,抑或“放荡不羁”? 我不得而知。无语!</h3><h3> </h3> <h3> 对岸共和国成立于1997年4月1日,从这个成立日不难看出:这是一群似乎有点情怀、有点追求,但又有点自由散漫、放荡不羁的嬉皮士们所创立的乌托邦自然王国。</h3><h3> 对岸共和国七分之一的常住居民从事艺术工作,一般都为音乐家、画家、诗人等,现任总统Romas Lileikis就是一个诗人、音乐家兼电影导演。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自然国,还不如说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或是艺术和文化人的社团组织更为贴切。</h3><div> 对岸共和国虽然一直未被公众认可,却拥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宪法等,早先还有一支12人的军队,后来因为立陶宛加入北约,这支军队也就自然解散了。</div> <h3> 站在桥上,放眼两岸,我迫切希望通过相机镜头能捕捉到两岸的不同之处!</h3><h3><br></h3><h3> 这时,一位嬉皮士走到我身边,用手指了指桥下,示意我那里有“花头”!</h3><div> </div><h3><br></h3><h3> </h3><h3> </h3><h3> </h3> <h3> 原来,这里有人在戏水,有人在钓鱼,居然还有一对情侣在荡秋千……</h3> <h3> 看到这样的生动场面,让我情不自禁联想起自己年少轻狂的青葱岁月!</h3> <h3> 是啊!一座城,因为有了河流 ,才会变得灵动;因为有了水源,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h3> <h3> 河堤上有一座美人鱼铁铸雕像,由于长期日晒雨淋,美人鱼表皮已经泛白、泛青。</h3><h3> 按艺术家们的说法是,所有来对岸共和国游览的人,大多冲着这条美人鱼来的。我觉得这话有点言过其实,至少我们不是,而是来了以后顺便看看美人鱼的。</h3> <h3> 说他们荒唐也好,浪漫也罢,到此一游,不虚此行。拍张照片,留个纪念,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这辈子恐怕不会再来!</h3> <h3> 我们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寻思:平心而论,无论公共建筑、居民住宅,还是街道布局等,从本质上来说,对岸共和国与立陶宛老城几乎雷同,并无两样。</h3> <h3> 这是对岸共和国总部所在地,总统就在这里上班。</h3> <h3> 教堂隐藏在弄堂后……</h3> <h3><font color="#010101"> 对岸共和国的国旗图案是一只摊开的手掌,手掌底部颜色会随着季节变化,春绿,夏黄,秋红,冬蓝,很任性,也很俏皮。 </font></h3> <h3> 我百思不解的是:国旗颜色的设定,是很严肃的事,为什么要变化呢?即使要变化,冬天也应该变白,为何要变蓝呢?岂不无厘头!</h3> 在对岸共和国的中心广场,有一座铜铸天使。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个无法考证的传说。<div><br><div> 有一天,这里的居民被告知,近日将有天使降临,请大家做好迎接准备。可是,大家等啊等啊,天使却一直没有降临。于是,国会在广场上放了一个巨大的鸡蛋雕塑,告诉民众天使会从鸡蛋中蹦出来。 </div><div><br></div><div> 2002年的一天,人们早上醒来看到的是,正在吹号的天使加百列。 </div><div><br></div><div> </div></div> <h3> 那么,天使最后有没有从鸡蛋里蹦出来呢?鸡蛋雕塑后来又去哪儿了?是谁把它搬走的呢?这些答案我都想知道!问导游,导游说无可奉告,因为这个故事就编到这里,没有下文! 问“度娘”, 好像也没结论。我只能说编故事的人不够专业,或者说水平一般!</h3><div><br></div><div> 我在想,这个故事可能想含蓄地告诉人们,对岸共和国的未来,就是永远生活在自由自在、浪漫时尚、虚无缥缈的梦幻世界里! </div><div> </div><div>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雕塑由雕塑家Romas Viliauskas制作,已成为对岸共和国的象征了。</div><div><br></div><div> 据说,这个鸡蛋雕塑后来以10200立特被拍卖出售(1立特=2.163人民币)。</div> <h3> 这是对岸共和国的宪法墙。</h3><h3>所有来对岸共和国游览的人都会在此驻足细品。</h3> <h3> 41条宪法被镌刻在一块块墙面上。目前有23种版本,去年初,印地语和梵语刚被添加上去。</h3><h3> 宪法墙很长,还有不少空位。据说,只要有人愿意支付翻译费等,就可以添加新的版本上去。</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文版被放在了宪法墙的正中间。</font></h3> <h3> 由于玻璃反光的原因,照片很难拍。我等游客全部走后,费了好大的劲才拍到。效果不完全理想,只能将就着用了。</h3> <h3> 这里随意摘录几条,看看对岸共和国的“路子”有多么的与众不同!<br></h3><h3><br></h3><div> “每个人都有权犯错。”</div><div> “每个人都有权无所事事。”</div><div> “每个人都有权变得独一无二。”<br></div><div> “每个人都有权快乐。”</div><div> “每个人都有权变得平庸。”<br></div><div> “每个人都有权不快乐。”</div><div> “每个人都有权照顾猫、爱猫。”<br></div><div> “每个人都有权照顾他的狗,直到其中一方先死去。”</div><div> “每只狗都有权去做一只狗。”</div><div> “猫没有义务爱它的主人,但必须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div><div><br></div><div> 不知道你们看了这些宪法有何感想?反正我觉得这些条款,不太严肃,不太靠谱!</div><div> 这让我联想起当下的美国总统特郎普,他的随意任性不靠谱与20年前这个乌托邦共和国的总统有得一拼!</div> 说到特郎普,顺便再说个维尔纽斯市市长的一些轶事。 <div> 2011年,当时维尔纽斯的市长Arturas Zuokas对人们在自行车道上停车非常不满。一天,他又看到了几辆乱停的车,决定给那些人一点教训。于是,他亲自开来一辆坦克直接从自行车上碾了过去。事先,他竟然还找来一位摄影记者,把整个过程拍了下来,发在官网上,希望老百姓能引以为戒! </div><div> 直到现在,你还能在官网上看到这段视频。 </div><div> </div><div> 这事倒让我看到了东西方国家在处理一些公共事情上的不同。 </div><div> 如果在中国,这样的事一定会通过大小会议,层层上传下达,最后让相关部门执行,不可能让一个市长身先士卒,赤膊上阵。 </div><div> </div> <h3> 据说,这个市长还很好酒,经常忙里偷闲跑去对岸共和国,参加当地组织的派对活动。 </h3> <h3> 除了公共建筑外,这里最多的是酒吧、咖啡店、画廊、工作坊等,人们在这里边喝着咖啡边海阔天空地谈着艺术、梦想、未来……</h3> <h3> 在这里,游客看到最多的是画廊。当地人称作画廊,在我看来,就是随手涂鸦,水平良秀不一。</h3><h3><br></h3> <h3> 对岸共和国真的很袖珍,只有两条步行街,两街相隔只有500米左右,我们从北边桥头走向中心广场,从中心广场转到另一条步行街,再从这条步行街走到南边那座铁木桥,整个对岸共和国就全逛完了。</h3><h3> </h3> <h3> 期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类似邮局一样的工作坊。据说,那里可以给护照盖章,并免费领取一本中文版的《对岸共和国宪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寻寻觅觅许久,终于被我找到!</h3> <h3> 这是对岸共和国的邮票和邮戳。如果想要寄走,必须加盖维尔纽斯邮局的邮戳才行。</h3> <h3> 这就是《对岸共和国宪法》中文版。</h3> <h3> 我们走到河的另一端,这里也有一座铁木桥,只是出去的桥与进来的桥有所不同。桥下没有任何景观,而桥的两侧则挂满了爱心锁。</h3><h3> </h3><h3> </h3> <h3> 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这里的年轻人也喜欢成双成对地来这里闲逛!</h3> <h3> 爱心锁是一种象征,代表忠贞,是一种力量,永不衰落!</h3><h3> 尽管我不信这一套,但我还是衷心祝愿挂锁者梦想成真!<br></h3><div> </div> 跨过挂满爱心锁的的桥,我们回到了维尔纽斯。在游览老城区的时间里,我的思绪还一直沉浸在探访对岸共和国中。我有些后悔,不该匆匆离开,而应该多些时间留在那里继续探访。因为,近年来多次出游欧洲,多看一个教堂或多走一条中世纪老街,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多意义 ,而对岸共和国地球上仅有一个! <div> </div> <h3> 回到宾馆,当我一遍又一遍翻看着对岸共和国的照片,回想起古里古怪的对岸共和国宪法条款及相关文化时,多次哑然失笑。</h3><h3> 但当我想到了对岸共和国成立前的二战时期,维尔纽斯的犹太区在遭遇希特勒大屠杀时,许多人被迫离乡背井,逃往国外。到了苏联时代,犹太墓地又被毁。这是个被长期抛弃和遗忘的区域。而幸存者从黑暗中挣扎着走来,带着希望和光明,怀着理想和追求,勇敢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对岸共和国。</h3><div> 今天,对岸共和国的人们依然向往自由、崇尚浪漫,即使存在着放荡不羁,但他们的大度和包容,他们勤奋工作、热爱生活、享受当下的态度,难道不值得获得我们所有人的尊重和敬佩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