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一次到陕北,踏上黄土高原,极目远望,总是让人有种瞬间停顿,凝固甚至窒息的感觉。<br></h3><div> 尽管从书中,电视上和图片里,曾经领略过黄土高原的印象,但真正脚踏黄土,登上高坡,那千沟万壑,莽莽苍苍,那塬,那峁,那梁,那只在高天上盘旋的苍鹰,一股无言的悲怆和凄凉扑面而来。</div><div> 这就是魂牵梦萦的陕北?这就是路遥的故乡?这就是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的家乡?</div><div> 越过一道道峁,一道道梁,我的心早已飞到一个叫“文汇山”的地方。</div><div> 那里长眠着的一个人。</div><div> 透过树丛,看见了那一块碑,一座塑像,一个圆圆的坟墓。</div><div> 墓前方是他半身汉白玉雕像,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远远地望着陕北的黄色土地。</div><div> 墓的后方是一面宽大的石壁墙,上面刻他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div><div> 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div><div>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div><div>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变革而成长。喜欢文学的人,对西北风的刮起,对黄土文学的流行会有很深的印象。</div><div> 八十年代,我念初中,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影响着我们,那时候的影响主要是引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憧憬和思考。</div><div> 九十年代开始,我大学读的是中文,或明或暗地去读贾平凹的《废都》和陈忠实的《白鹿原》。实话实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庄之蝶与唐宛儿,田小娥与黑娃等人之间丰乳肥臀的性情节描写,总是激发我们青春的荷尔蒙躁动成长。</div><div> 男生们故意在女生面前打着文学研究的幌子讨论当中的情节,惹得女生脸红与不安。老师便不停提醒男生要分清精华与糟粕,批判性阅读。 我们在偷偷地笑!</div><div> 平心而论,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是最耐读的,不仅仅在于它们是严肃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更为主要的是作品紧贴时代的脉搏,作者、作品和广大读者都与时代平行,没有历史的代沟和时代的脱节!</div><div> 每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播送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时刻,我们都在收音机前准时谛听。仿佛是听另一头地方谢幕不久,甚至正在演绎的故事。</div><div> 相对于《平凡的世界》里多条脉络,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中篇小说《人生》似乎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讨论。</div><div> 我们对于高加林的悲欢离合人生际遇的转换产生的爱恨,对于农家女刘巧珍的惋怜,对小资的黄亚萍的怨怒是发于心显于形的。</div><div> 喜欢路遥和路遥的文字,高加林、孙少平等等,仿佛就生活在我不远的地方,我们仿佛就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之中。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伟大之处。</div><div> 曾经年少轻狂。</div><div> 一九九二年,苏北平原第一场雪后,我曾经也有过写小说的宏大计划。题目先拟为《苏北的雪》,后来又改为《窑主》,计划是通过我父亲为原型,写这个平原上经历的,史诗般的改革开放。已经开了头,写了两三页稿纸的序章,好象是写苏北平原上的雪景。</div><div> 后来看看那浅薄的文字,自己觉得好笑,只能作罢。但我后来一直保存着那两三页方格稿纸,哪怕是圆珠笔字迹都已迷糊了。</div><div> 我也许一辈子就是个读者,成不了作者。但是保存它,是珍藏青春年少时曾经也有过冲动和梦想。</div><div> 三十年后,一个读者面对崇拜者的塑像,相对无言,只是远远地凝视。</div><div> 五月的陕北,草木葱茏,让黄土高原不再那么地单调,多了一份生命的绿色。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山梁上摇摇欲坠,血色苍茫。除了偶尔一声归巢的鸟叫,四周寂静。</div><div> 雕塑模糊起来,我似乎看见他摸出纸烟,没有烟火明灭,只有烟雾缭绕。</div><div> 他似乎又在沉思,他习惯了沉默和孤独,他一直是在这种沉默和孤独中构思和劳动。</div><div> 读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div><div> 无论是在煤矿在学校,还是在宾馆在作协,他都从喧嚣和浮华中挣脱和逃离,宁愿在斗室中蜗居下来,哪怕是啃着冷的馒头,与老鼠作伴。在孤独中思考和创作。</div><div>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他耗费了自己的生命,吐丝化茧,让他作品中的文字和笔下的人物有了永恒的生命。</div><div>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伟大的作家,是这个民族的脊梁。</div><div> 路遥,就是黄土高原上,山沟沟里的那道梁。在这里,他心系民族,胸怀家国,把脉时代,思考人生。</div><div> 在我印象中,陕北,黄土高原,总是与干旱、苦难、贫穷密切关联的地理概念。</div><div> 感谢黄土地,给了路遥充足的养份,也给了一个陕北汉子朴实正直,赤诚坚韧</div><div>的品格。</div><div> 感谢路遥,是他的文字让我们对黄土地有了这份深沉坚毅厚重的质感。读他的文字,让我们脊梁变硬,心肠变软。</div><div> 人生路遥,且行且珍惜。我重又背上行囊,即将去面对自己的未来的人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