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难 难于上青天

恩施义工向波

<h1> 一<br></h1><div>&nbsp;</div><div> 今年的六一,是义工协会成立之后的第九次六一儿童节。恩施市义工协会像往常一样,在这个时间段奔波在各个山区的留守儿童学校,为山里的留守儿童们举行“六一微心愿活动”,今天,则是今年六一的第四场大活动,去往壁挂公路的尽头,来到新塘乡的河溪小学,将昆山的爱心物资送到河溪小学63 名留守儿童的手中,同时走访 20 户困境儿童,计划为他们寻求爱心人士的资助。</div><div> 六一这天早上 7:00,18 名义工早早就来到了协会仓库,把江苏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和昆山市爱心企业的爱心物资装满了 5 车,7:30 准时出发前往新塘乡河溪小学。</div><div> 河溪地处恩施的东方,从恩施城到河溪小学有 115 公里,我们开车足足走了 3 个半小时。途经恩施非常有名的壁挂公路,这段路途非常凶险,“山路十八弯”都不足以形容这里的公路:河溪村公路曲曲弯弯地山顶伸向谷底,好像一条细长的蛇在爬行,但却始终只看得见蛇身而看不到蛇头。在前往河溪小学的路上又遇大雾,眼前只能望出去不到十米的距离,公路被大雾雾着,有时能见度高一点,等转过弯去,没走几步视线就又被挡住了,是因为视线被路边的陡壁遮挡住了。</div><div> 从 2010 年开始,这次是我第七次去河溪小学,记得第一次去时,两米宽的蜿蜒山路上,坑坑洼洼,公路中间被水冲的沟比公路的排水沟还要深,我们开的越野车都刮底盘,现在虽然修了水泥路,但遇下雨时,公路上仍有不少从山崖上滚落的碎沙石。路途虽然艰难,可是每去一次去河溪,都会让我多一次牵挂,义工协会的第一所“健康浴室项目”、“新 1001 夜留守儿童睡前故事项目”、“恩施市义工协会留守儿童基地”逐年在此落地生根,这里淳朴、可爱、懂事的孩子们让我牵挂,是这里的老师让我牵挂,无论时间多长,都让我一直割舍不下这里。</div><div> 虽然他们生长在河溪村这个大山深处,但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批批一心为学生、非常有责任心的校长和老师们。从我认识的背篓校长田育才,没有公路时,把一本本课本书籍等走上 25 公里的山路,一趟一趟地从双河街背到河溪村,到从田校长手中接过责任棒为改变学校面貌而努力的周阳艳长...... 到现在一心为学生、从河溪连夜赶到义工协会办公室例会现场为学生廖银雨求助的刘兰军校长和钟亚琼老师,是他们自己的一点一滴辛勤付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山里孩子的就学,为他们筑起了一条通向山外的“希望之路”。</div><div> 来到河溪小学,等到孩子们吃完午餐后,义工就将来自昆山市的爱心物资发放到孩子们手中,并转达了爱心人士们对孩子们的祝福,在这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孩子们领到了新衣服、新课外书籍、台灯、方便面等物品,非常高兴,带着满满的收获,孩子们开始放学回家去了。</div><div>&nbsp;</div><div> 二</div><div>&nbsp;</div><div> 义工们分成 5 个小组,分别带着 20 多个放学的孩子一起回家走访,有的孩子开车可以到家,有的孩子还要趟河才能回家,还有的则是要走路翻山越岭才能回家。</div><div> 王英、聂仁杰和我分到一组,要去走访小凯和若彤家,一个住在河溪村蚂蝗坝组,一个住在竹坪组,虽然只走访两家人,但我们的耗时是最多,走路是最远, 也是最辛苦的一组。听村民说:“他们俩个家完全不通公路,一个家离学校有 30里路,一个家离学校接近 20&nbsp;里,最远的要走 4&nbsp;小时,这两天在下雨,估计路更</div><div>难走,你们很少走山路,可能要走 5&nbsp;小时左右”。王英一听,脸色都变了,这个时候已经中午 1 点钟了,她说,没有准备电筒等任何工具,我们怎么回来。我看得出,她此时的心情很有纠结,很矛盾。</div><div> 正在徘徊之际,小凯的奶奶来学校接他了,看见身材矮小的奶奶杵着一根木棍出现在我们眼前,小凯奶奶今年已经 80&nbsp;岁高龄了,为了接到孩子,她从早上8&nbsp;点钟从家里出发,中午 1&nbsp;点才走到学校,腿脚也不方便,忍着饥饿走了近 5&nbsp;个小时才到学校,接到了小凯还要原路返回。奶奶的行为打动了我们三个义工,我们三人商量,不管回来多晚,怎么辛苦,我们还是决定要去小凯他们家,小凯奶奶又告诉我们说,车子可以开到离他们家不远的地方,但车要从宣恩的椿木营那边走,开车也要走 3&nbsp;个多小时。最后我们分成两班,聂仁杰带着小凯奶奶开车去他们家那边等我们,我和王英带着小凯和若彤走小路去他们家(去若彤家只能走路才能到)。此时此刻,就像义工董雨村为参加六一走访活动的义工写的那首诗一样:路远山高雾雨濛,六月河溪善中行,壁挂绝景悬天际,难阻我辈义工情。</div><div> 车辆行至路的尽头无法通过,我们就顺河而上开始家访,刚走不远,就走入了鸭肠一样的小路,又小又曲折,越往山里走,就越难走,感觉这条路是只有飞鸟能过的小道,若彤告诉我们,这条路现在只有我们上学的几家人走,其他人就很少走了,很多老百姓已经搬出去了。</div><div> 前往竹坪组岭上的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山峰连着山峰,站在山脚下望上去,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离天还不到一尺远。河里的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石头滚动,好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我们行走在山林中,只听见鸟儿在树上鸣叫,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 一声声,愁满空山,鸟儿好像在问:“学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 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div><div> 天公不作美,步行途中又下起雨来,爬了 1 多小时山的我们,又累又饿又乏力,虽然打着雨伞(雨伞还是义工黄燕和刘晓榕她们几个听说我们不能坐车,要走路家访,特意把雨伞留守给我们,她们却淋着雨走访),额头上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了,脚上也打湿到膝盖了。我们一行四人就在去若彤家的半山岭上小憩了一会,因为中午没有吃饭,我们就把烤的冷洋芋拿出来吃,小凯不觉得累, 还表演爬树给我们看,想把他最拿手的绝活展示给我们,其实我知道,他是在用他的方式欢迎我们去他家做客。我实在是累得不行了,也不管地上是不是湿的, 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求学的人啊,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不走这么远的路上学了?这可怕的学道,实在难以登攀!”</div><div> 走了 2 个小时多,我们终于到了第一家若彤家里,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出门打工挣钱养家,妈妈在她 2 个多月时就离家出走了,至今下落不明,没有回来过。她们一家居住一个到处漏雨、四处刮风的木房里,虽然机构还算稳定, 但看上去也有些年代了,火坑上挂着的腊肉还舍不得吃。我们一边和她爷爷奶奶聊天,一边做走访记录,并取得相关佐证资料。</div><div> 当我们做完若彤的走访记录后,准备前往蚂蝗坝组小凯家。这时,小凯一边领路,一边告诉我说:下面的路更难走,路会越来越窄,很多地方只能放下一只脚,因为平时只有我们一家人走这条路;平时行人来到我们这里,早上要防备蚂蝗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面对小凯的警告,我不以为然,认为他是在逗我,跟我开玩笑的。谁知道,刚进入他们的地间就中招了,双脚爬了 6、7 只蚂蝗,我找树枝把它们从鞋上挑掉,但还是边走边往人身上爬,防不胜防,最后还是有两支漏网之蝗。一只是在小凯家才发现的,还真让它给摆了一次人肉宴,把我大拇指咬了一口;另一只是我回家后第二天上午洗鞋子时,发现鞋子还爬有一只,正对着我耀武扬威。我终于明白,他们家那里为什么叫蚂蝗坝组了。</div><div> 经过近 5 个小时的路程到了小凯家,跟着奶奶俩孙子一起生活,爷爷年前刚去世,爸爸身患残疾在外打工,用微薄收入养家糊口,妈妈在他一岁时,离家出走,至今未归。我和小凯奶奶交流时问道,您们家离宣恩县椿木营镇的村小应该比到河溪小学读书要近一些,并且这边的公路离你们家也不远了,路好走一些。她告诉我说,在椿木营这边读书,因为跨县了,学校里没有补助,而在河溪小学读书就能享受精准扶贫中的教育补贴——每个月 100 元的生活补贴。为了这 100元的补贴,小凯已经走了 6 年了,每周两趟,每次走 4 小时山路。</div><div> 小凯很阳光,活泼可爱,充满了活力,在他身上看不出有一点点家庭的不幸和老天的不公,总是对我们笑呵呵的。我问他有什么微心愿,他说没有,我又问有什么爱好没有,他说喜欢打篮球,我说下次我给你送一个篮球吧,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打。</div><div> 随着小凯家的走访记录做完了,此时已是晚上 7:00&nbsp;了。天还在下着小雨, 我们一行赶紧往回赶,怕因下雨路滑或是跨山而被阻这里了。回到城里已是深夜, 虽然身体已经疲劳到极点,可是我的脑海里闪现的却是今天所见到的一个个片段。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河溪小学学生的学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比青天还难的河溪之道都没有挡住这群孩子追求梦想的脚步,我们 生活在城里的人又有何资格说人生艰难呢?我难过,自己能为这群孩子做到的太 少,我庆幸,自己能在他们成长的岁月中陪伴他们走过这一段路途。无论现在怎 样,希望总是在前方。</div> <h3>义工们装载物资</h3> <h3>昆山的爱心物资装了满满的5辆越野车</h3> <h3>集合出发</h3> <h3>分配发放爱心物资任务。</h3> <h3>昆山市寄过来的爱心物资。</h3> <h3>帮助孩子们试试衣服大小。</h3> <h3>发放爱心物资</h3> <h3>和孩子们一起交流。</h3> <h3>了解孩子们的卫生状况。</h3> <h3>和校长一起商量走访分区</h3> <h3>杨波背着大姐过河</h3> <h3>义工杨波对走访学生的公主抱感动了无数人。</h3> <h3>义工在填写走访记录表。</h3> <h3>水渠边沟就是路</h3> <h3>途中遇一奶奶。</h3> <h3>这个对她来说,有点难度。</h3> <h3>路被老百姓拦着了。</h3> <h3>是马是骡子拉出来溜溜</h3> <h3>古树</h3> <h3>不断地爬上山岭。</h3> <h3>山涧瀑布</h3> <h3>顺流而上的河溪</h3> <h3>途中小憩</h3> <h3>饿了吃冷烤土豆</h3> <h3>长了青苔的木屋</h3> <h3><font color="#010101">双脚安全被雨水泡着了</font></h3> <h3>吸血鬼一一蚂蝗</h3> <h3><font color="#010101">路的边上已经滑坡。</font></h3> <h3>做好家访记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