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那一年,安徽凤阳人朱重八进了应天府 (南京)。多年征战,小伙熬成了中年大叔,已四十,登基做了皇帝。有明一朝,自此开始,随后的三十年,这个草根出身的皇帝为子孙开创了276年江山基业,直到朱由检上吊死在了北京故宫北门外煤山的歪脖树下。 </h1><h1> 今天,咱们不说老朱,主要说说跟老朱一道起兵,帮老朱一起造反,助老朱打下天下的那帮兄弟。《明史》有载,将洪武朝初助老朱夺天下的兄弟们列如“功臣表”,主要的是《明史》第一表的150位功臣名单有意思。</h1><h1> 明初封功臣,五档,公爵最高,男爵最低。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后面咱们看到的功臣墓主要是公爵和侯爵的,如公爵中的徐达、李文忠、常遇春等,侯爵中的仇成、宋晟等。</h1> <h1> 说点闲话。很多朋友知道2016年底我给老娘换了髋关节,我自己也很注意保护关节,为的是老了能少吃点苦,多走走路。所以,一般出门行走,单次绝不超过十公里,中间有快有慢,快慢结合。此外,还有两样装备保护,一是髌骨带,用来辅助固定膝关节的稳定;二是足跟垫,用来进一步缓冲行走时体重造成的下肢关节冲击。绝不夸张,实事求是地说,这两样装备确实有用,特别是髌骨带,如果没有它保护,估计我现在已经走成轻度滑膜炎了。</h1><h1> 所以,为了看这帮老兄,我策划了不少时间。首先是弄清楚有多少明初开国功臣;其次是弄清楚有谁埋在南京;第三要找出来谁的墓在六百年后还露在地上;第四得定位他们都在哪里。上面这些东西花了我十几年时间,陆陆续续确认,翻翻《明史》,找找《金陵古迹名胜影集》,总之是从明到民的史料都找了一些。最后用谷歌卫星地图做了确认(用国内的电子地图直接查是有问题的,里面错误不少,南辕北辙,按着它看,会迷路,而且看不到)。这些都弄清楚后,设计了行走路线,完全超过限定的行走距离,于是加上了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h1> <h1> 公交坐到板仓下车,慢慢往回走,慢慢转着看。说说板仓,这里明初建都时因靠近钟山,地势高,又靠近玄武湖水道,所以建了木板大仓用来存粮,就有了板仓的地名。</h1><h1> 很不巧,第一站要看的李文忠墓居然仍在封闭,去年开车路过时就封闭着,也没见动土施工,估计是要彻底整修。</h1> <h1> 李文忠,曹国公。洪武三年老朱封赏大功臣,封李文忠“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h1><h1> 李文忠活着时住在明故宫东华门外五百步,算是住在皇宫门口的,后来他家门口的小路就取名叫了李府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门小吃一条街所在)。</h1> <h1> 李文忠是老朱的外甥(对于侄子外甥我真容易弄混),所以换个确保正确的说法是,李文忠的娘是老朱的二姐,他爹叫李贞。李文忠年幼十几岁老娘就不在了,因为他爹做事还行,家里能吃上饭,所以老朱年轻时经常受到李文忠家接济,老朱后来就收了李文忠做养子。</h1><h1> 多说一句,老朱搞管理和治理有一大特色,便是大量收养子,养大了给他打仗办事,如沐英、李文忠等等,此外还大量跟老兄弟结成亲家,甚至通过招妃的方式认老兄弟为岳父。</h1> <h1> 李文忠军功很高,帮助老朱平了江南,打下了当时还在北方盘踞的元军残部,而且适时平定了陇西的叛乱。李文忠也是明初开国功臣中文化水平稍高的一位,在地方治理上展现了不少才能。</h1> <h1> 说实话,我觉得若不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今天看到的也许就是某高档楼盘,而不是静谧的墓道墓园。据说当年明孝陵申报世遗,开始只报了明孝陵孤坟一座,老外对中国的明史研究很深,提出来南京的钟山之阴,中华门外,葬有明孝陵的陪葬墓,应该也包括在申遗范围里。某些人这才想起已经散落工厂院内、部队营区、荒郊野岭的这些功臣们,几经折腾才恢复了原来基本样貌的百分之七八。</h1> <h1> 进不了李文忠的墓园,就继续往南,希望能够幸运进入徐达的墓园。</h1> <h1> 向西南,沿着大路走一里左右,很幸运地遇上了徐达墓恢复开放。</h1> <h1> 在门口登记了信息,跟保安大叔聊了几句。我问他,院内堆垛的大量明城墙砖是不是准备修李文忠墓的。他说看来你很清楚嘛,你是考古的吗?我笑而不语,继续闲逛。</h1> <h1> 徐达是老朱的同乡,很早就跟着老朱起事打仗,他军事才能非常突出,打过明初几个大方向的大仗,为明朝建立军事上优势立下汗马功劳。</h1><h1> 徐达的家在夫子庙地区,现在的中华路、健康路和秦淮河围绕的区域基本都属于他家,更有现在的白鹭洲公园是徐府东园,现在的瞻园是徐府西圃,可见范围。</h1><h1> 徐达有个很大的功劳,帮助老朱修长城,修了慕田峪向东西两个方向挺远的明长城,是“高筑墙”战略实施的核心人物,被老朱誉为“万里长城乃我兄”。</h1><h1> 徐达和老朱是亲家,他的长女嫁给了老朱的儿子朱棣,就是后来造反夺权那个燕王,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那个。</h1> <h1> 徐达死后,老朱曾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h1><h1> 然而,民间野史又说徐达是老朱搞死的。经过是这样:徐达生背疽(我理解就是疖子,那时没有抗生素,长疖子很容易感染,而且是深度感染,所以古人长疖子是很危险的事),老朱居然赐了一碗老鹅给他吃(如果是真的,就应该是湖熟禄口一地的老鹅,明朝那里的鸭鹅就已出名,以至后来朱棣迁都,带了南京的鸭子和烤鸭子的到北京,成就了今天的北京烤鸭),徐达见鹅痛哭,知道老朱要他死了。中医讲,鹅是热性发物,病重不可食用,更何况是疖子这种热病。于是,在吃了老鹅没多久,徐达便病逝。</h1><h1>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想,民间之所以传说这么多关于老朱杀功臣的传说,虽定有其捕风捉影的一点点根源,如老朱生性多疑、暴虐残忍,同时为了后世子孙能够顺利接班,不惜解决掉老兄弟中的刺儿头。但想来事发后三五百年间,各种势力为了粉饰历史,嫁祸他人,也做了非常多的宣传工作,扭曲了历史的真相。包括老朱的儿子朱棣,在这里面也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h1> <h1> 徐达的这块御制神道碑,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古汉语行文本没有标点,靠读的人圈点断句,而这通碑的碑文上有圈点,相当于把文言内容加上标点符号,一起刻上了石碑。大胆推测,这是反映当时朝内读书人少的一个暗喻。</h1> <h1> 明开国功臣墓前的石刻是有其特殊规制的,样子是大同中有小异,有的敦厚,有的机灵,连翁仲的面目都有细微差别。因为篇幅限制,100张照片放不下每座墓前的石马、石羊、石虎、石文官、石武官,否则细细观察是能够看出异同的。譬如,几乎所有存世成对的明功臣墓前石翁仲,不论文武,都是一个长胡子,一个不长胡子(一老一少,比喻两代人可持续发展)。</h1> <h1> 这块碑肯定是明朝以后,差不多清朝中后期立的,不是明朝的原碑。因为明朝的墓碑碑文不会这样组句。 </h1><h1> 现在这块:<font color="#167efb">明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徐公。</font></h1><h1> 明朝组句:<font color="#167efb">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font></h1><h1> 您若奇怪究竟我咋知道的,其实不难,看墓看多了,每次都仔细看,久了就自然了解。</h1> <h1> 从徐达墓再向南不到一公里,一个豪华小区门口,跟保安说明来意,大叔乐呵呵放我进门。这里有两兄弟,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h1> <h1> 吴良是哥哥,吴祯是弟弟,兄弟俩是安徽定远人,老朱开国团队里安徽定远人非常多。</h1><h1> 吴良早先是老朱的帐前先锋,属于打下南京的功臣。吴祯属于优秀的海军指挥员,曾在琉球群岛附近,痛击倭寇。这也说明,在钓鱼岛海域,我军六百年前就干过小鬼子。</h1> <h1> 现在这里的小区叫新世界花园,以前的南京电影机械厂。我就纳闷了,这片地上两座大墓,国保文物,怎么会变成小区呢?其实很好理解,应了前面我的话,以前根本没人管这些兄弟们,卖地搞开发是真,后来被迫列入国保,进了世遗名录,才慢慢整理恢复。与之同样待遇的还有另外一位兄弟,咱们后面说。</h1> <h1> 这个新世界花园确实🐮,不仅圈进了两个明朝侯爵,连总理陵园界碑里也占了一点边。</h1> <h1> 前面看到总理陵园界碑,说明进入了紫金山山麓,有一处仅收五块钱门票,还可以用年卡的公园,我从未进过,今天顺便转转。</h1> <h1> 白马公园,全名是白马石刻公园。建园由头是,收集一些散落南京各处的历代石刻,在这里集中展示。不过,在园子里走走看看,石刻是不少,园子却破败不堪,杂草遍地,很多地方都出租搞了瑜伽、拓展、CS、游乐场、球场,完全不像一个有文物的石刻公园。</h1> <h1> 全园子里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一组从明故宫移来的石拱券(xuàn)组件,心中暗想,这难道就是《明史》记载中的“青石雕花海波纹石墙”吗?</h1> <h1> 典型的六朝墓门,这种墓南京非常多,至今仍经常性在楼盘开发时被挖到。待会结尾时,我来说说南京的墓葬分布,这个话题很有意思。</h1> <h1> 又是一座功臣墓,蕲(qí湖北)国公康茂才。康茂才的墓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中央门外安怀村。</h1><h1> 康茂才自己就是湖北人,而且是元朝的都元帅,属于起义部队,跟了老朱,所以在老朱封功臣时,虽然他有大功,搞定了陈友谅,却也是排在最后一位,还是死了之后追封的。</h1><h1> 康茂才很可怜,他的墓虽然早就被盗,但解放后1965-1966年间才被彻底发掘,墓室完好,还有随葬品出图,但是墓就那么忽忽悠悠变没有了,仅剩下墓前的石刻,还被搬家到了公园里。</h1> <h1> 关于驮碑的大乌龟,这里彻底说说。</h1><h1> 这东西,有个文化词,叫螭(chí)首龟趺(fú),也叫赑(bì)屃(xì)。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h1><h1> 龙之九子:</h1><h1> 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h1><h1> 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br> 三子嘲风,形似兽,好险好望,刻立于殿台角上。<br> 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br> 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喜静不喜动,好坐好烟火,刻于佛座和香炉的脚部。<br> 六子赑屃(bì xì)又叫霸下,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br> 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br> 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br> 九子螭吻(chī wěn),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h1><h1> 有人把南京的城市标志,那个大狮子也归为龙家的孩子,是不对的,那东西叫辟(bì)邪,或者叫避邪,或者叫貔(pí)貅(xīu),反正我叫它辟邪,貔貅是赌徒的叫法。</h1> <h1> 在白马公园转地实在无趣,看到遍地散落的石刻构件,想想它们的原来所在,很伤心。</h1><h1> 有些人,生前牛逼,死后牛逼,到最后还是坟被铲了,碑被砸了,头顶压上了高楼大厦。莫如,好好活,痛快死,活地逍遥自在,死地轻松淡然,把一种精神构建进当朝的文字章篇,把一种态度融合进后人的口口相传。</h1> <h1> 出公园,左手上山,顺着城墙边朝天文台走,该去看看另外俩老兄了。</h1><h1> 这段城墙,建在紫金山余脉的富贵山上。是著名的大雨天城墙龙吐水景观所在。其实,这段城墙已经因为富贵山隧道的开挖受到了扰动,出现整体沉降不均产生的纵裂,图中警示牌正下方就是富贵山隧道。</h1> <h1> 龙吐水不是年年都有,非要长时间大雨,山体吸水饱和后,才有可能出现,上一次好像是2015年夏天,所以只能借一张照片来看看。</h1> <h1> 从天文台路入口不远的一个左侧岔道向山坳里走,看到这个风景时,常遇春墓便不远了。</h1> <h1> 鄂国公常遇春,老朱的一员猛将,在老朱顺江而下打南京时,于马鞍山的采石矶之战立了大功。后来又和徐达搭档,一个勇一个谋,彻底打散了元朝所部,收了北京。</h1><h1> 常遇春和老朱也是亲家,他的长女嫁给了老朱的长子朱标,可惜朱标死的早,否则后来基本没有朱棣啥事,北京也可能就一如当初地还是属于边防一镇(其实,迁都北京主要是因为朱棣的特殊接班方式造成的,为了发展和稳定,只能抛弃原有的既得利益集团,史上还有北魏孝文帝从大同迁都洛阳,再往下,不说了!)。</h1> <h1> 常遇春英年早逝,死在行军回朝的路上,据说是军中暴毙,中了卸甲风。老朱很伤心,作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毙,泪洒乾坤草木湿”哀悼。常遇春是按照秦以来所定之“功臣陪葬制”安置于紫金山孝陵陵园的第一位功臣。</h1><h1> 前面说到李府街因为李文忠得名,南京有名的常府街则是因常遇春居住而得名。</h1> <h1> 说常遇春,不得不说他的民族问题。</h1><h1> 现今,很多人说常遇春是回民,这个说法不一定错,但不准确。首先,明朝时只有回回,没有回族说法,回回是对信奉伊斯兰教派的穆斯林的统称。史上有“十大回回保明皇”的说法,不论准确与否,都是对明初政权中穆斯林占较大比例的一种反映。</h1><h1> 常遇春是否是回族无所谓,可以肯定的是他应该是穆斯林,也就是信奉伊斯兰教派。他的儿子常茂因为他世袭军功,也是公爵,赐居于南京江北的六合,六合南门有清真寺,有回回一条街,且六合人口中穆斯林的比例很高,就跟这个有关。</h1><h1> 我想,那时候,关于教派和民族并不像今天划分那么精细,特别是能够帮助建立政权的人,管你信什么,是什么,能打仗,打胜仗就是好的。</h1><h1> 额外说个小掌故。前次说到净觉寺,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建寺,常遇春经常到寺里做礼拜,某日老朱找他,遇上老常做礼拜,就到寺内寻找,正准备进殿找人,一位德高阿訇喊道,皇上要脱鞋净脚才能进殿。老朱事后就开玩笑给寺起了个名字“净脚寺”,安徽凤阳到江苏南京以及苏北地区的江淮官话方言里,净脚寺逐渐演变成了净觉寺。</h1> <h1> 常遇春的老婆姓蓝,是另一位明开国功臣蓝玉的姐姐。常遇春虽然英年暴毙,但也算幸运,没有赶上建政后老朱对老干部动手,否则,以他跟蓝玉的亲戚关系,在后来的“蓝玉案”(明初知名血案,之前还有一个“胡惟庸案”,两案都是株连万人以上,大开杀戒的血案)中必将受到株连而不得好死,搞不好功名爵位都会被剥夺,子孙也会受到牵连,更不可能葬在老朱旁边陪葬了。</h1> <h1> 在我眼里,每一尊石翁仲,都是鲜活的,立于荒野也好,藏于山林也罢,几百年来安稳地守着自己,也许还可以再守几百年,甚至更久。</h1> <h1> 常遇春墓旁,看到了“地堡城”的文保碑。地堡城与天堡城相对,天堡城在紫金山顶,是南京城区制高点,地堡城在紫金山脚,是入城的隘口。天堡城和地堡城是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时修的。</h1> <h1> 常遇春墓向北几十米,是安庆侯仇成的墓。仇成死后追封了皖国公。仇成是武将,文化低,建政后在戍边辽西时因为没有成绩还被降过职。</h1><h1> 依然是埋了六百年,解放时墓还在,1965-1966年那个大挖古墓,名为考古的特殊档口,把人家的墓给扒了,还写了不少文章发表,跟康茂才一个下场,墓连影都看不到了,只剩石像几尊。</h1> <h1> 这堵墙,一看就是为了报世遗而修的,挡一挡扒人坟墓的丑。</h1> <h1> 以上,紫金山麓的可见明初功臣墓都看完了,还有暂时看不到的和以前因工作看到过没拍照片的。在板仓街东半边的一片园林局苗圃里有一座暂时没法考证的大墓,墓前石像都已半截入土,封土也看不出来了,这次没去,但看别人去看的照片,肯定是个二品以上的开国功臣墓。</h1><h1> 板仓街沿线有不少部队营区(下面一张告示为例),其中一个因为工作去过,院子里也有几尊墓道石像,可以肯定院子里也有一座大墓,也是暂时没法考证的。</h1><h1> 关于明初的功臣墓究竟有多少在南京,咱们文章最后,跟南京的墓葬集中地一起说说。</h1> <h1> 城南雨花台北麓,雨花台烈士陵园东北角,是镇国上将军李杰的墓。这个李杰很有意思,死的时候38岁,但却是老朱的老丈人。李杰唯一的女儿成年后嫁给了老朱,老朱比李杰大三岁。之所以能够列入功臣名录,除了他骁勇善战,在建政前流过血汗外,主要还是他是皇亲国戚。</h1><h1> 李杰墓没啥特别的看点,因为已经迁移过三次,没有封土,没有墓碑,只有从现在宁溧路边迁过来的石刻。因为宁溧路建筑、改造、拓宽,李杰墓的石刻被迁了共计几百米。</h1> <h1> 李杰墓前的石翁仲是两个没胡子的少将,这也很奇怪,或许就是因为李杰死时太年轻,也可能因为墓是死后多年提档升级的,临时凑了一对没胡子的。</h1> <h1> 从雨花台景区南门向西七八百米,有邓府山小山包。邓府山因人得名,此处葬着明卫国公邓愈,死后追封宁河王。</h1><h1> 邓愈最大的战功是跟徐达一起战甘肃以及甘肃以西的藩国,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为老朱稳定住西域广大地区,并控制河西走廊要地立下大功。</h1><h1> 邓愈死时也只有四十岁。</h1><h1> 总体上,老朱这帮兄弟,要么是在建政的洪武元年前后就战死或英年病逝,没享受到胜利成果,要么就是熬到了建政以后十几二十年,却又居功自傲,在南京城里被忍无可忍的老朱办了,不得好死。唯一一位寿终正寝的是汤和,急流勇退,进城不多年就主动辞官回老家歇着了。至于后来被人们誉为半仙的刘基(刘伯温),在建政时根本排不上号,只获得个伯爵的封号而已。</h1> <h1> 邓愈对老朱来说,非常重要也非常器重,本来老朱是要留着邓愈为朱标培养辅政之臣的,没想到邓愈死得太早,老朱非常伤心。专门为邓愈选定墓地,专门改山名为邓府山,专门发法令邓府山禁止砍伐和狩猎,整整一座山都给了邓愈。</h1> <h1> 牌坊对联里的“铁券”“金书”指的是“丹书铁券”。汉高祖刘邦发明了丹书铁券,作为给功臣的信用凭证,民间称之为“免死牌”。可是,老朱硬生生就在他的老兄弟作废了丹书铁券,第一个受死的是胡惟庸,不仅铁券没保住命,还株连了三族三万多人受死。因此,千万不要相信什么丹书铁券免死牌,别人给的东西的解释权永远在别人嘴里,不拿别人的就不受牵制。想着法的得铁券,是为患得,也就会想着法的不死,是为患失。</h1> <h1><font color="#010101"> 现在新街口东,大行宫西,长江路南,中山东路北有邓府巷,是为当年邓愈府上所在。</font></h1> <h1> 邓愈墓后山有文保碑一块。周瑄是老朱后世景泰(景泰蓝因此得名)年间的人,刑部尚书,后世称赞其主要功德是公平公正,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h1> <h1> 又是一座六朝木门残件,接下来在邓愈墓园里还能看到其他墓葬的残件。说明邓府山的风水不是一般好。</h1> <h1> 邓愈墓东隔壁,是片小区,当年基建时挖出了公主坟,好在当时已是九十年代后期,文保意识增强,政府想办法把墓给迁建到了邓愈墓西侧。这位公主是老朱的八女。</h1> <h1> 走下墓道,一眼看到棺床上的被褥。忍不住暗骂一句:马勒戈壁的,怪不得会有人“鬼上身”。没事做你睡别人的棺床干嘛?!不迷信,也别没素质吧,虽然是迁建来的,但是也要对六百年前的死者有点最基本的尊重吧。这么阴凉的地方,直接睡汉白玉棺床,不得风病也得椎间盘突出。</h1> <h1> 出了墓室,回脸看了一眼墓门的横梁,NND居然是松木板条的,别说六百年,六十年估计都撑不住就塌了。现在,咱们总是感慨世风日下,这就是典型表现。找不到条石,弄水泥倒一个横梁也行啊。</h1> <h1> 邓愈墓向北,七八百米,雨花区医院主楼门口,又是两座侯爵墓,只剩神道碑,墓被盖在了大楼之下。其实,盖在下面没事,怕就怕把人家的墓扒了再盖。有人跟我说过,不扒坟就盖楼,怕闹鬼。我就觉得这其实本身就是心里有鬼的表现,完全是扯淡,你敬人,人敬你,真正要撞鬼的是扒人坟墓的人。</h1><h1> 宋晟父子墓就在这里。拍照片时,我还没拿起相机,坐在碑前的俩大爷就主动起身让开。拍完后跟他聊了聊,原来他是此地能仁里的老户,他家邻居是给宋晟爷俩守墓的,他和另外一个大爷每天都在这里坐着,帮他邻居守墓。这大爷说了一句话,刻在了我的心里“守墓是守自己,守墓守到吃不上饭也不能出去要饭,守好了人家会保佑你吃上饭的。”与那些打着各种幌子扒人坟墓的官盗相比,高尚了很多很多档次。</h1> <h1> 宋晟是定远人,父宋朝开、兄宋国兴,都随从老朱征战建政。宋晟镇守凉州二十多年,与塞外民族交战无数,战功累累,是戍边的大功臣。官至平羌将军,封西宁侯。</h1> <h1> 到此,本次行程结束,吃了一个苹果,看了看街景,歇了歇腿脚,打了个“曹操”回家。</h1> <h1> 来说说前面留下的两个题目吧。一是南京的墓葬集中区,一是究竟有多少明初功臣墓在南京。</h1><h1> 南京的墓葬集中区有四个,首当其冲是城东紫金山周边,尤以紫金山西部片区集中。这里主要是明朝的墓葬。如明孝陵,明太子墓孝陵葬着老朱和马皇后,太子墓叫东陵,是嫡系顺位接班人朱标的墓。再有就是分布在紫金山北麓的十几座功臣墓,前面大部分咱们都说了。此外紫金山还是民国高规格墓葬集中区,这个以中山陵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具体的不多说,前面的文字有探讨。</h1><h1> 第二个集中区是城北中央门外,幕府山南麓,也就是现在安怀村、汽轮机厂一带。除了康茂才墓和另一位功臣汪兴祖墓外,那里还有大量的东晋墓葬,如颜真卿家族墓。历史上,安怀村是出盗墓团伙的,便与此有关。如今,因为那里以前是棚户区,后来变成了拆迁安置区,大部分墓葬都盖在了大楼之下,少数幸存的也都基本被过筛般盗掘过多次。</h1><h1> 第三个集中区是城南中华门外,聚宝山(雨花台)周边,这里是历代墓葬的集中区,直到今天,南京老殡仪馆还在此地(邓愈墓西南不远),还有雨花功德园(公墓),菊花台公园的渤泥国王墓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门外,原金陵兵工厂,现晨光机器厂(1865园区)以及307厂军工区里,还有明功臣虢国公俞通海、南安侯俞通源、巂(xī)国公俞通渊、陕国公郭兴的墓,以前见过残留的石刻,没拍照,以后再去时拍几张照片补上。</h1><h1> 第四个集中区在江宁区将军山南部到句容交界地区,那里主要是六朝墓葬和明后期墓葬。如果想看田野里的大石狮子,去那里转转是非常好的选择。这里要说说一位明初名将沐英。将军山便是因为他和后世家族埋葬与此得名。</h1><h1> 沐英,老朱的养子,替老朱镇守西南多年,平定云贵,远到越南(交趾国,因为越南人不穿鞋走路,常爬树,造成大脚趾拇外翻严重,大脚趾会叠压在脚趾食指上,因此形象地被叫做交趾国)。沐英是个非常讲情义的人,因养母马皇后病逝,他受到打击咳血,后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沐英硬是悲伤病重死在了云南。老朱悲痛,下令必须归葬南京,将沐英葬在了将军山南麓,追封黔宁王。沐英的子孙世代都镇守云贵,一直到明朝末期,吴三桂到西南为止。沐氏家族满门忠烈,大都归葬于将军山南的沐氏家族墓地。可是,有一天,一个叫复地朗香的楼盘开建,无视文保红线,直接将沐氏家族墓地圈了进来。最可怕的是,开发商直接将沐氏家族多做墓葬给直接推平了,连保护性发掘都没做就没有了,期间沐英子、孙的墓被严重盗掘,几乎盗干净了,片瓷不留。唯有沐英自己的墓,因为1950年被盗发现,后来做了考古发掘,立了保护碑,算是勉强留了下来。</h1> <h1> 最后一个问题,南京有多少明初功臣墓。</h1><h1> 这个问题,估计没有准确答案。根据我自己翻看《明史》和民国考古档案的情况看,埋在紫金山北的有10-12位,埋在中央门外的有2-5位,埋在中华门外到将军山南的有10-15位。</h1><h1>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明初功臣墓里出土过国宝级文物不止一件,如沐英墓里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绝不外借展览,而且因为是孤品,为了防止仿造,专门放在一个拐角展览,永远让你看不到瓶子的另一个半边的图案。还有汪兴祖墓出土的哥窑(或叫官窑尚无定论)瓷盘,也是稀世珍品,不过汪兴祖墓出土的十几个盘子,被故宫调拨走了两件,搞笑的是,故宫2011年对盘子做无损鉴定,居然因为人为失误,把盘子给干碎了。</h1><h1> 按我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南京至少还能发现七八座可考的明初功臣墓,因为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而且到目前这么大拆大建都没毁坏的墓,一般都在部队营区、军工单位地下,保存尚好,此外就算盗墓一般不会偷墓志,有墓志就能确定墓主,特别是明初开始,墓葬制度非常完善,二品及以上官员的大墓都是很规制的。</h1><h1> </h1> <h1> 最后,以沐英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结束,它和元青花之鬼谷子下山、三顾茅庐是为🇨🇳青花三绝。</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