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6月1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走进古镇,听当地人讲述这座古镇“前世今生”、“山水”结缘的故事。</h3> <h3><br></h3><div>水磨镇位于四川汶川南部山区,是藏、羌、回、彝、汉等多民族聚居地,距离震中映秀镇不到10公里。地震当年,水磨全镇近2万人受灾,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倒塌或严重损坏。</div> <h3>地震前,水磨镇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达60多家,镇上烟囱林立,终日不断排放的烟尘使天空阴霾密布。灾后重建如何布局?水磨镇没有进行简单的恢复性重建,而是在广东佛山的援建下,确立“工业外迁、腾笼换鸟”的整体思路。最终,水磨镇搬迁了镇上所有的重工业,定位为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羌寨小镇。从此,“山水”开始结缘,水磨古镇走上重生之路。</h3> <h3>老人村位于水磨镇东南部,是羌、汉、藏族聚居地,有村民近千人。在水磨镇的统一规划下,老人村的灾后重建,走起了旅游产业发展新路。现在走进老人村可以看到,充满古朴风韵的禅寿老街上有300多家商铺,极具川西民居风格和羌藏风貌,店铺里土特产、手工艺、小吃民宿应有尽有。</h3> <h3>老街上有一处登高望远台,名叫万年台。万年台前是村民集会、休闲的广场。从广场沿老石阶而上,一面挡墙镶嵌着“大爱无疆”四个字,旁边立一石碑——《水磨灾后重建纪念碑》,碑文最后一句是“立碑于此,书写山(佛山)水(水磨)情缘”,这块碑还铭刻了佛山、水磨两地同胞携手重建家园的简要经过。</h3> <h3>坐在万年台前,村中老人回忆说:“地震过后,佛山人刚来的时候惊讶得很,因为我们这里的房子没有倒,都是木头的嘛。后来他们就按原来的老房子样式,换成新木头修起来,你看那些大柱子,听说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现在的古镇,修的比以前好看,更结实了。佛山人,真的很了不起。”</h3> <h3>水磨古镇重建结束后,“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修葺一新,建筑风格融合了羌、藏、汉的特色,街道整齐划一,房屋古朴现代,真正做到了“脱胎换骨”。在2011年的“五一”假期,300多户人家的小镇涌入了七万人次客流。一位饭店老板形容说:“只见人头,菜端出去就被客人抢着要,盘子都收不回来。”就在当年,水磨古镇被联合国誉为“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并颁发了四川灾区唯一的 “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证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