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蝴蝶博物馆</h3> <h3>从蝴蝶美丽的自然品性入手,从历代文人的笔附与推崇,民间悠久的图腾与传承,以及收到儒道释的文化晕染来讨论蝴蝶意向深沉的文化背景。</h3> <h3>自古以来,蝴蝶就以对称的外形、绚丽的色彩、曼妙的舞姿而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于是乎,蝴蝶就成为无数文人雅士描写的对象,而饱含主观情感,富有象征意义,具有文化内涵。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南朝·谢朓)</h3> <h3>昔时的庄周,在梦里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之后顿生迷惑,一时竟不知自己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自己。后来此典故竟被历代文人雅士所传诵,借以感慨“流年似水,浮生若梦”。李义山在《锦瑟》中也有引用,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二句实为隽语,但歌咏主旨不明,亦真亦幻,也正像蝴蝶本身,忙忙碌碌,穿梭于花丛之中,没有个明确的主旨,真不知道它所忙何事!不像蜜蜂,还有个采蜜的动机。而梁山伯和祝英台所祝化成的蝴蝶,就有了爱情的象征。梁祝化蝶的故事,最早见于唐唐人典籍,元人散曲中也有涉及。清邵金彪所作《祝英台小传》中则有详尽的描述:“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秀裙绮褥,化蝶而去。</h3> <h3>蝴蝶的演变有四个过程</h3><div><br></div><div>第一阶段称为“卵”正常蝴蝶要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破卵而出,破卵而出后第一顿“饭”就是自己破卵而出留下来的壳。</div><div><br></div><div>第二个阶段称为“幼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毛毛虫,这个阶段毛毛虫只有进食和休息,因为他们要在几周时间内存够化蛹是的营养</div><div><br></div><div>第三阶段称为“蛹”毛毛虫一旦化蛹之后会在蛹里待上很长时间,发育完成毛毛虫就要破蛹而出化成我们所见的蝴蝶。</div><div><br></div><div>第四阶段称为“羽化”这个时候蝴蝶刚刚破蛹而出,蝴蝶要进一切努力展开翅膀。成为正真的蝴蝶。</div> <h3>目前我国蝴蝶种类已超过2000种。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孕育着十分丰富的蝴蝶资源,尤以云南、海南、四川、福建、台湾等南方各省较为集中。 寿建新认为,因为蝴蝶的幼虫离不开植物,中国蝴蝶多少与中国植物相联系,他以中国植物约3万种,约为世界植物30万种的十分之一,推出世界蝴蝶约2万种的十分之一,即中国蝴蝶应为2000种。</h3> <h3>中国的特有品种主要有:金斑喙凤蝶、中华虎凤蝶、二尾褐凤蝶</h3> <h3>同学们学会了制作漂亮的蝴蝶标本</h3> <h3>了解了蝴蝶文化的内涵,掌握了蝴蝶的演变过程</h3> <h3>在古人心目中,蝴蝶还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蝴”与“福”谐音,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在装饰性的花瓶上,人们常把瓜、蝴蝶画在一起,谐音“瓜迭绵绵”,展示对丰收的祝愿、子嗣的延续。“蝶”还与“耋”同音,因此蝴蝶又被作为长寿的借指。</h3> <h3>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梁·简文帝)</h3> <h3>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唐·李白)</h3>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 <h3>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唐·李商隐)</h3> <h3>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h3> <h3>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唐·黄巢)</h3> <h3>三年级6班蝴蝶展馆为华侨实验学校文博会添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