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平江,古称三苗国,这里沉淀着四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学家发现,曾在平江县献冲五星村舵上坪和嘉义早仑汨水旁边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h3> <h3>春秋时,平江属楚附庸罗子国,后被楚吞并。秦朝时期,置罗子国为罗县。罗子国,这个商、周时期的王国,不知什么原由,在古代史料中一片空白。让我们后人无法深入其中,想追寻它的脚步、它的风采,只能是扼腕叹息去猜想。</h3><h3>汉末(公元172~178年),将罗县东部划为汉昌县;三国又将其改为吴昌县。据清同治平江县志卷二. 沿革记载,当时的罗县城设在湘阴,归属长沙管辖。可见当时罗县面积是比较大的。</h3> <h3>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析湘阴县东境置昌江县;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为避庄宗祖父李国昌讳,以县治周围地势平坦,江水至此平静无波,改称平江县。<br></h3><div>平江县城旧城中心原名鹤岭,处县境中部略靠西南。唐元和四年(809年),原昌江县治由中县坪迁此。县域建制,1935年名汉昌镇,1950年12月改名城关镇,后又改为汉昌镇。</div><h5><br>(清朝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的《平江县志》)</h5><div><br></div> <p class="ql-block">康熙元年(1662年)岳州府地图,其中包括平江部分地名。这也是平江现存最早的地图。从地图中可看出有些地名随着时间而演变,比如现在的童坪,长田,以前叫铜坪,长甲等等,这些对于研究平江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p> <p>清乾隆平江县境全图</p> <p>清乾隆平江县境图</p> <p>清乾隆平江县境图</p> <p>清乾隆平江县城东门北门画图</p> <p>清乾隆平江县城西门南门画图</p> <p>1899年平江县境图</p> <h3>清同治年间的平江北乡图</h3> <h3>清同治年间的平江南乡图</h3> <h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中国军队派遣军测量班绘图,日本人绘制的平江县军事地图。</h3> <h3>平江县天岳关军事地图</h3> <h3>平江县上塔市军事地图</h3> <h3>民国三十年(1941年),湖南省民政厅印制的平江地图。</h3> <h3>民国三十年(1941年),湖南省民政厅印制的平江县城图。</h3>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平江县地图。从平江县城示意图来看,当时的平江汽车站在现在的城关卫生院,也就是从民建路靠西过来几十米。</p> <h3>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南平江交通示意图</h3> <h3>1966年,平江县农田基建指挥部绘制的平江水轮泵站分布示意图。</h3> <h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湖南平江县地图</h3> <h3>藏品简介:本人搜集到的湖南平江县少数珍稀藏品绝大部分都是从网上淘到的。这些流入民间的珍稀藏品由于持有者文字介绍有限,许多历史资料都是我从《平江县志》、《平江古今》以及百度搜索到的史书上记载所获取。数百张藏品照片由于截取时间不同,藏品分列不可能全部按时间先后次序排位,各类品种也只是尽可能排列在一集。文字描述也是尽可能尊重历史。我不是收藏家,更不是历史学家,有些地方文字描述不可避免会出现谬误,这只能交由读者自行判断。这些淘来的影件绝大部分是国内各家拍卖网明码标价的拍卖品,有的价格高达数十万元。当然,有少部分图片是在百度和我县档案馆、陈列纪念馆等搜寻而来,也有的照片是朋友相赠。另外,对平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网上找不到珍稀拍卖品,我也只能遗憾放弃。比如“平江起义”等等。</h3><h3>希望本人挖掘到的少数珍贵藏品对历史专业人士有所帮助。</h3><h5><br>(此作为平江画家黄慷侠老师画的“汉昌记忆”)</h5> <h3> (一、历史事件、人物类)</h3><h3><br></h3><h3>平江勇 (1853~1869),晚清重要军事力量、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湘军名将李元度、张岳龄、余虎恩等率领下,曾豪迈地喊出了“撼山易,撼平江勇难!”的口号,在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平定陕甘宁、收复新疆等晚清列次战事中,平江勇将士东突西征,取得了大小上百场战役的胜利,涌现了五百六十八名杰出的平江藉湘军将领,被晚清历任皇帝赐以将军衔,其中相当时下称谓“上将”衔的提督、总兵,就有五十二人。这五百多名将军,在平江保留完整的《同治县志》中,其出身、功名都有详尽的记载。军兴以来,殁于国事之平江勇,计有八千四百余人,平江以蕞尔之邑,捐躯报国者至八九千人多,可谓烈矣,皆列入祀典,守土官春秋致祭。</h3><div><br></div><div>平江勇少数将领名录:</div><div>余虎恩,字华南,号勋臣。平江浊水人,由平江营入老湘营,从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继而从左宗堂收复新疆,戎马征战三十余年,以军功累保花翎总兵、记名提督、赐号奇车博巴图鲁,光绪二十三年以世职兼袭职,晋封二等男爵、赏头品顶戴、赏穿黄马褂。授喀什噶尔提督,统武卫中军十营拱卫京畿。诰授武职正一品建威将军,事载《清史稿》。</div><div><br></div><div>李元度,字次青,平江爽口沙塅人,以举人入曾国藩幕府参谋军事,文韬武略,以军功累保赏花翎布政使衔,官云南、贵州按察使加三级,诰授文职从一品荣禄大夫。事载《清史稿》。</div><div><br></div><div>张岳龄,字子衡,晚号铁瓶道人,平江瓮江人,以平浏团练使入湘军,以军功累保赏花翎布政使衔,官甘肃、福建按察使加三级,诰授文职从一品荣禄大夫。事载《清史稿》。</div><div><br></div><div>钟有思,由武字营以军功累保花翎总兵,记名提督,赏号制勇巴图鲁,赏穿黄马褂。 </div><div><br></div><div>钟昌勤,字志清,号崇轩,咸丰庚午科进士,后入川,以军功累保花翎盐运使衔加四级,官四川宁远府知府,诰授文职从一品荣禄大夫。……</div><h5><br>(下面三图为同治二年清军士兵名册,内有湘军平江籍钟有思等武字营亲兵布标。布标不要看其破烂,网上拍卖价可不低。)</h5> <h3>武字营亲兵记名提督(副将)平江人氏钟有思赫然在列</h3> <h3>清军士兵名册</h3> <h3>李元度(1821年-1887年),汉族,湖南平江县人。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清朝大臣,学者。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4岁丧父。18岁中秀才。二十三年以举人官黔阳县教谕。著有《国朝先正事略》60卷、《天岳山馆文钞》40卷、《天岳山馆诗集》12卷、《四书广义》64卷、《国朝彤史略》10卷、《名贤遗事录》2卷、《南岳志》26卷等。其中《国朝先正事略》,荟萃清朝一代有关文献材料,尤为巨著。还主纂同治《平江县志》,《湖南通志》。光绪13年升任贵州布政使,同年九月廿七日(1887年11月12日)病逝任内。</h3><h5><br>(下图为李元度当年为友沈昂仁新造雅居书写雕刻烫金的“迎秀楼”横匾)</h5> <h3>平江大才子李元度珍用的眼镜盒</h3> <h3>李元度在眼镜盒边缘刻上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诗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h3> <h3>光绪八年(1882年)正月李元度珍用的眼镜盒</h3> <h3>李元度编撰的《国朝先正事略》全套10本</h3> <h3>李元度撰写的《国朝先正事略》卷五全部是清朝名臣</h3> <h3>李元度撰写的《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五民间石印版</h3> <h3>张岳龄(1818~1885),字子衡,名南瞻,晚年自号铁瓶道人,今属湖南平江县瓮江镇人。<br></h3><div>少时勤学苦读,博究经籍和诗词歌赋。清咸丰二年(1852)出任平江、浏阳2县团练事,参与镇压太平军。四年擢升知县,加五品衔。同治五年(1866)署赣南兵备道。次年,左宗棠移督陕甘,疏荐他任甘肃按察使,以功赐号策勇巴图鲁。十三年冬,授荣禄大夫,调任福建按察使。光绪三年(1877)因病归故里。他在清廷为官时,热心文物古迹的研究,对唐书“元稹所撰写之《杜甫墓系铭》,谓其迁葬偃师”一事,进行实地考察,亲自去偃师、巩县,遍访当地群众,查寻墓茔,均无杜甫其墓,遂作《杜工部墓辨》千余言,认定杜墓在平江,称元稹著文不足信。并与李元度等集资修复杜子祠。</div><div>在外为官多年,张岳龄十分关心家乡建设,曾捐俸买谷4万斛,在平江县城北隅建谷仓1栋,以济灾荒。后又在县城东南黄土仑购地数百亩,捐资改建天岳书院,并资助建藏书楼,购买书籍数千卷,供学子选读。他学识渊博,工于诗词,创建铁瓶诗社。同治年间协修《平江县志》。著有《铁瓶诗钞》12卷、《铁瓶东游草》等。</div><div><br></div><div>(此照为张岳龄信札原件)</div> <h3>此照为张岳龄信札原件</h3> <h3>余虎恩(1836—1905),湖南平江浊水乡白园村人,清朝将领,人称余蛮子。少孤贫,喜读书。积勋至副将。擢总兵,赐号精勇巴图鲁。晋提督。易勇号奇车博。赏黄马褂,除陕安镇总兵,予云骑尉世职,改予一等轻车都尉,并二世职为二等男爵。授喀什噶尔提督,未上,留统武卫中军十营。</h3><div>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初,余虎恩以“年老体弱,伤病复发”为由,奏报朝廷,准予解职,以提督衔回到平江金窝。回故里后,他出资建“永储仓”,捐资储粮,赈济贫苦百姓;修建义渡两处,方便过往行人;资助天岳书院扩建校舍,增设学田。由于他唯善是举,造福乡里,深受父老乡亲的拥戴。</div><div>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余虎恩病逝于平江,享年70岁。到清王朝覆亡时,余家帅府之名已不复存在,唯有一代名将英名流传于世。</div><h5><br>(此书法为余虎恩晚年在老家所作。)</h5> <h3>民国时期出版的《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武侠小说,由平江不肖生(1889一1957)编写。不肖生,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家,为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被称为民国武侠小说奠基人。他从小文武兼修,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两度赴日留学,1922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笔名来由:灵感来自老子《道德经》之“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h3> <h3>1907年,凌容众、李樵松夫妇卖掉1000多亩水田在平江县城创办启明女学堂,招收工艺班学生十余人;其后几年,女学堂招收染织、缝纫、刺绣等工艺班并增办幼稚班和师范班。1917年在县城西街拖石巷巷尾岭上(后来的启明宾馆)新建校舍,更名平江私立启明女子师范学校,翌年改称启明女校。该校从1907年建校到解放42年时间内,共招收各类学员2000余人。</h3> <h3>当年平江启明女校办的《启明旬刊》报</h3> <h3>1937年,平江私立启明女校成立30周年纪念册</h3> <h3>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12日,《时报》刊登:“”平江被陷,浏阳告警“”文章</h3> <h3>1938年10月21日,日本大阪《每日新闻》报纸刊登平江县城被日本飞机轰炸新闻。10月19日上午9时和下午1时,日本先后出动飞机共7架,对平江县城疯狂轰炸,县城被大火吞噬,房屋倒塌无数,死伤民众700余人。</h3> <h3>1938年11月12日,日本大阪《每日新闻》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当年日本兵进犯平江的新闻报道。当年的日本人这么写道:“日军湖南岳州(岳阳)城外杀到,一齐猛攻中,霭中大激战,湖南北部要冲平江急追,粤汉北段新战场秋色浓,支那(污蔑我国之词)军痛爆,湖南衡阳连爆,粤汉线一齐复旧,洞庭湖进击,岳州进击,平江进击……”</h3> <h3>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2日,《新华日报》刊登抗战前线战事报道: 长沙外围鏖战,桥头以东平江东南战事最烈……</h3> <h3>1938年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从平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杨森部突然袭击我新四军驻平江加义通讯处,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涂正坤、中共湘鄂赣组织部长罗梓铭、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秘书兼江西省委组织部长曾金声、中共湘鄂赣特委秘书主任吴渊及通讯处工作人员吴贺泉、赵绿吟等惨遭杀害,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平江惨案”。毛泽东在”平江惨案”发生后,愤然写出:《用国法制裁反动份子》,全文登载民国刊物《解放》第81期。</h3>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一日,《新中华报》(新华日报)登载周恩来同志揭露“平江惨案”经过真相的文章。这是周恩来同记者的谈话记录。</p> <h3>民国三十年(1941年),社址设在延安的《解放日报》在当年9月25、26日,连续两天在该报登载平江军民和日军鏖战消息。</h3> <h3>1941年9月25日,《解放日报》登载:汨江南岸激战,敌窜犯平江威胁长沙,我空军袭击洞庭湖敌舰;新四军英勇出击盐城区歼敌五百……</h3> <h3>1941年9月26日,《解放日报》登载: 平江金井我敌鏖战,传我三十万保卫长沙,粤敌犯单水口西江激战,敌机狂炸长沙株洲,八路军展开破击战,同蒲等线被切断……</h3> <h3>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五日,《解放日报》在头版登载:平江敌窜犯浏阳。</h3> <h3>1944年12月22日子夜,平江县警察局局长单先麟率领县警察大队和平江西乡抗日自卫队二三百余人在浯口的黄棠设下埋伏。12月23日清晨,60多名日军由中支派遣军少佐大队长小林兴吉祥率领,押送3辆满载军用物资的马车经过单先麟部的埋伏圈。经过激烈的战争,单先麟部击毙小林兴吉祥少佐大队长以下官兵30多名,缴获三八式轻机枪一挺,步、马枪30余支,其他军用物资多件,还从小林兴吉祥身上缴获日式左轮手枪一支,曲式望远境一架。特别是从小林兴吉祥身上缴获了这面日军军旗。<br></h3><div>单先麟率平江县警察大队伏击日寇缴获的这面日军军旗,到目前为止,仍是湖南全省征集到的唯一一面。这旗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它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在侵华战争中不可抵赖的罪证之一,也是湖南人民抵御外侮、英勇抗敌的一个有力见证。</div><h3>这面日军军旗为长方形,纵长68.6厘米,横宽102.5厘米,旗料为浅灰色的绢,旗的四角由薄薄的人造皮革包扎。军旗一侧没有旗插,估计平日悬挂是从两端拉线。这是一面形似日本国旗状的军旗。旗的正中印有一红色太阳,太阳的周围用毛笔汉字粗体书写了“祈武运长久”、“持身报国恩”、“坚忍持久”、“不惜身命”、“生死不归”、“百行归一”、“决战一年”等十余条充满着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句子。故而这面军旗也可以叫做日军武士道军旗或日军武士道旗。夹杂在这些句子之间的,是67名日军侵略者用毛笔书写的汉字或日文签名。</h3><div>“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时代当权的武士阶层内部的道德规范。它兴起于镰仓幕府(1192-1333)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勇武、坚忍等。其思想基础是神道、孔孟之道和佛教(禅宗)。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虽已废除,但“武士道”精神仍被日本统治阶级长期宣传和提倡,用作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这面军旗上所写的“持身报国恩”、“坚忍持久”、“不惜身命”等语,就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日军把“武士道”旗视为天皇和国家的象征,故有人可死,而旗不能丢的信条。</div> <h3>单先麟,1914年4月生,湖南省平江县瓮江乡人。1935年到湖南国术训练所师范班求学,毕业后任平江国术馆馆长。同年与任弼时的妹妹任培辰结婚。1938年在国民党陆*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第二期学员。1946年单曾两次写信给任弼时同志,要求去延安,均未如愿。1947年2月任上海高等法院主管书记兼看守所所长。</h3><div>1943年6月出任平江县警察局局长兼保安大队大队长。1944年平江沦陷后,单率警察大队坚持守土抗战,开展游击战。同年12月,率部在浯口乡黄棠伏击日军,击毙日军指挥官小林兴吉祥,获得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传令嘉奖,并给单个人记大功一次。</div><div>1945年2月,平江国民自卫警察大队已由100余人发展到了1000余人。单率部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县城。同年6月单任平江县县长兼自卫团司令。当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到达平江时,遭到国民党杨森部的围追堵截,单以警察局局长和县长身份先后与八路军联络员耿俊猛和周家义接头,掩护南下支队顺利通过平江。</div><div><br></div><div>(此照为单先麟1948年底任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所长期间签署的公函)</div> <h3>194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机关发行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湖南平江解放消息。</h3> <h3>1949年7月23日,上海版《大公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湖南平江解放消息。</h3> <h3>李六如(1887—1973),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1887年出生于平江县城东街一商人家庭。7岁时他父亲去世,几年后随母迁回献冲泊头村。1908年到湖北参加新军,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回平江,变卖家产,创办救贫工厂,进行实业救国尝试。在遭受挫折后,又试图走教育救国之路,在平江兴办平民学校,吸取工农平民子弟入学。1921年秋,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平江县第一个共产党员。曾任中共湘区委员会文委委员。入党后,去安源煤矿体验煤矿工人生活。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开始编写《平民读本》,通俗易懂地宣传革命真理和社会知识,在当时社会中产生很大影响。在延安,李六如曾任毛泽东办公室的秘书。</h3> <h3>1957年,李六如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问世后,很快轰动全国,蜚声国外,并被一些国家翻译成外文出版。1959年,中国评剧院将《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改编为评剧《如此家庭》,李六如作为原著作者,他要求新凤霞在剧中主演一号人物季交恕的母亲童少英(他父亲的小老婆),当然剧组最后满足了他的要求。</h3> <h3>这是当年中国评剧院公演《六十年的变迁》(评剧名:如此家庭)评剧的门票</h3> <p class="ql-block">1959年,中国评剧院将《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改编为评剧《如此家庭》,准备搬上舞台。李六如到剧组找到新凤霞对她说:“书中主人公童少英就是我母亲的形象。她长圆脸儿,大眼睛,善良文静。我的衣服多年来都是她亲手为我缝制的。她是个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的善良妇女。但她也很刚强,教育我要立志成人。”新凤霞忙问:“您看我演童少英这个主要人物可以吗?”李六如非常热情地回答说:“你演童少英当然很好啦。我的平江老乡、戏剧学院的罗副院长,早就说过这本书可以改编为评剧上演。我对他说过,这个戏演评剧最好,而评剧一定要新凤霞主演。”新凤霞听了很受感动,她说:“我的政治情况不好。”李六如说:“不能这样说,你是演戏最多的好评剧演员,你演过祥林嫂,很成功。现在演童少英更合适,因为童少英这个角色就是受欺压,挣扎着生活,坚贞不屈……你有感受,你一定会演好这个人物。”在和评剧院领导、导演及创作人员谈话时,李六如也特别提出新凤霞演母亲这个角色很好,他完全同意。 </p><p class="ql-block">经过紧张的排练,《如此家庭》很快进入到彩排阶段。评剧院请李六如来审查。李六如欣然来到大众剧场。他健步来到后台,看望演员们。他走到新凤霞身边,看了她化妆用的服装头饰,连鞋袜都过细看了。 </p><p class="ql-block">那天,新凤霞的小女儿也在场,李六如一看到小姑娘就说:“吴祖光!一看她这两道眉毛,就活脱是个吴祖光!”他沉吟片刻,又关切地问新凤霞:“祖光有信来吗?你要多写信给他。”这番话犹如春风化雨,洒入新凤霞的心扉,使她感到极大的温暖。要知道在当时,“吴祖光”3个字是不能提的呀!可是,李六如却毫不顾忌这些,当众向新凤霞询问被划为“右派”的吴祖光的情况,这对身处困境的新凤霞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支持和鼓舞啊! </p><p class="ql-block">这出戏正式公演后,观众场场爆满。 </p><h5><br></h5><h5>(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左二)在戏中主演的童少英)</h5><p class="ql-block"><br></p> <h3>周令钊,男,1919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我国著名画家。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聘请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民族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水粉协会会长、全国邮票设计评审委员等。在他几十年的美术生涯中,代表作有: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的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为国徽、团徽设计;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设计《韶山》湘绣画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历史油画《五四运动》。民族宫建筑艺术设计等。参加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总体设计并获多项荣誉。</h3><h3><br></h3><h3>(周令钊1951年创作的油画:“五四运动”。中国博物馆收藏)</h3> <h3> (二、钱币类)</h3><h3><br></h3><h3>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8月8日,平江卫记钱庄伍佰文凭票发银石印私钞。</h3> <h3>光绪年平江北街私钞</h3> <h3>私钞局部放大</h3> <h3>私钞背面说明:凭票发庄票伍串</h3> <h3>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元月一日,平江卫记钱庄伍佰文凭票发银石印私钞。</h3> <h3>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平江钱庄一两银票七连张私钞。</h3> <h3>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平江钱庄纹银一两凭票即付私钞。</h3> <h3>民国五年(1916年),湖南实业银行发行平江通用银元壹元,凭票兑换。</h3> <h3>民国五年(1916年),湖南实业银行发行平江通用铜钞铜元壹佰枚,凭票兑换。</h3> <h3>民国6年(1917年)平江钱业公会发行的代铜元银票</h3> <h3>民国六年(1917年),平江钱业公会发行的代铜元叁枚票。</h3> <h3>民国十三年(1924年),平江县知事公署发行的壹元券,不兑现金。知事公署就是之前的县衙知县。当时县里财政特别是军费支付相应增加, 凡此种种, 极大地增加了地方财政支付, 县财政苦不堪言。发行此券的真正目的就是预支应征田赋附加, 以救眼下财政之急。</h3> <h3>壹元券背面文字说明</h3> <h3>1930年11月25日,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成立;1931年10月,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在平江黄金洞牛栏坑成立;后来行址又分别设在修水的上杉和万载的小源,1934年又迁至平江黄金洞。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成立后,即发行了票币,有铜元钱票与银洋票。平江、浏阳、通城、修水、万载等县区银行改组为湘鄂赣省银行的分支机构。收回各县、区银行发行的纸币,统一行使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的纸币。纸币名称有两种:一种是银洋票,另一种是铜元票,分别兑换银元和铜币。银行行长先后由李国华、刘文初、涂正坤、成功担任。1934年1月,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根据苏维埃政府执委扩大会议的精神,正在由群众集股和各级苏维埃政府给予现金帮助,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赣省分行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已向湘鄂赣中心地区进攻,省委苏维埃机关撤出万载小源,并跟随红军转战于铜鼓、武宁、奉新、宜丰一带,7月迁至平江黄金洞。此后根据地变为游击区,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的工作随之结束。</h3><h3>1930年8月,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嘉义周方伯元冲和谢江横水甜菜坑开办木梓印刷局和石印局印制各种纸币。</h3><h3>湘鄂赣省和平江、修水、万载等县印制的铜元钱票,现见到的有壹佰文(两种版别)、贰佰文(四种版别)、伍佰文(两种版别)、壹串文(三种版别)共计四种面值、十一种版别。银洋票现见到有壹角(五种版别)、贰角(五种版别)、叁角、伍角(两种版别)、壹元(两种版别)等五种面值、十五种版别。1934年初,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票币停止发行。 </h3> <h3>1931年,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洋银壹元纸币。</h3> <h3>1931年,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光洋贰角纸币。</h3> <h3>1931年,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光洋壹角纸币</h3> <h3>1931年,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光洋叁角纸币。</h3> <h3><font color="#010101">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券,面值大洋伍角。</font></h3> <h3>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洋银贰角</h3> <h3>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贰佰文铜元纸币。</h3> <h3>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洋银叁角</h3> <h3>1930年,湖南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在芦头成立造币厂,铸造银元。当时铸造的银元有大头、小头和五角星三种,所需原料,主要靠红军到白区打土豪搜集;其次是动员群众出卖手饰。此照壹圆银币是造币厂发行银元三种之一的五角星。</h3> <h3>民国平江县南江桥”益新”钱庄一角光洋银票(该银票发行年代在民国19年(1930年)前后,是一种市场购物流通辅票,为确保信誉,当地五家钱庄共同连环担保。此票在市场与银元同期使用,作找零应急之用。)</h3> <h3>民国24年(1935年)平江县瓮江铺”大成裕”钱庄贰串文银票(当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元本位制,实行不兑现的法定的全国统一的流通货币,通称法币。一元法币可兑换6串文。此2串文当时值3角多钱。该纸币可在平江县境彼此信誉好的商户之间通用,也可将此纸币合成六串文后到“大成裕”钱庄兑换一元法币。)</h3> <h3><font color="#010101">民国平江县北乡柘庄华龙”新华兴”钱庄发行的贰串文私票,凭票即付。</font></h3> <h3>民国平江献钟“裕贞吉”钱庄发行的光洋壹元私票,凭此票可兑换同等面值光洋。</h3> <h3>民国平江县北乡钟洞上段”瑞生祥”伍角私票(当年抗战胜利后,因国民党发行的法币、金圆券严重贬值,平江县城镇乡村私商钱庄应运而生,连店铺街摊都可以发行票币,此票系当年平江县钟洞某人氏发行。)</h3> <h3>民国平江县北乡”瑞春堂”500文私票,此票系当年平江北乡某人氏发行。</h3> <h3>民国平江县梅仙黎仟坪”元義斋”贰角私票,合成壹元后可在“元義斋”钱庄兑换等同面值国钞。</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杨源洞”同义堂”伍佰文私票。此票系平江西街汉新石印代印。</h3> <h3>民国平江县瓮江乡德昌隆壹元私票(此票系当年平江县瓮江乡某人氏发行)</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张家陂”又新号”伍佰文私票</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张家陂”又新号”叁佰文私票</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张家陂”又新号”壹佰文私票</h3> <h3>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平江信和源发行的铜元貳串文。</h3> <h3>平江信和源私票背后盖有“平江县商会整理市票股查验戳记”章</h3> <h3>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因市场金圆券贬值,零钞严重不足。平江县商会及时发行壹元临时流通券,解决市场零钱短缺危机,流通券合成五圆后可到该商会兑换等同面值国钞。</h3> <h3>1965年,平江县粮食局借销粮专用票伍市斤</h3> <h3>1965年,平江县粮食局借销粮专用票贰拾公斤,背面盖有思村仓库章。</h3> <h3>1951年,平江茶厂茶叶布袋收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