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我们“老三届"上山下乡50周年,当年我们西安中学百名同学在凤翔县长青公社的桂家峡、灵化、长青、太昌、石头坡五个大队度过了人生难忘的岁月。为了回顾这段岁月,当年在全公社最为集中的桂家峡大队插队的高六六丙班曹天顺等同学提出了拟在8月份开展一次"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返乡探访活动”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h3><h3>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曹天顺同学提出先回长青看看,因为离乡返城毕竟四十多年了,我们原来插队的地方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肯定变化不小,有必要先去探访、并和当地沟通一下,以便将这次大家期盼已久的活动做的更加周密和扎实一些。5月29至30日和8月3日,我们先后两次驱车前往50年前的长青公社、如今的长青镇,在任光前同学的两位弟弟及原公社干部老马的配合下,紧紧张张、认认真的进行了两次实地探察,落实了活动涉及的全部事项,为整个活动有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3><h3> 现将这两次、重点是第一次探访情况记录如下……</h3> <h3> 5月29至30日是我们第一次去凤翔探路。这次是由曹天顺开车,带着韩小平、刘文生、刘志敏一块去的。大清早从西安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于11点多抵达长青,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h3><h3> 如今的长青镇驻地已从石头坡迁移到了团庄,四层的办公小楼和绿树鲜花辉映的院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耸立在楼顶"全国文明镇”五个大字和门前鲜花簇拥的长青广场,以及绿树成荫、宽阔的村镇道路,昭示着我们离开长青这几十年,在我们曾经播散汗水的这片热土上,发生着天翻地复的变化。</h3><h3> 为了取得长青镇对我们活动的支持和出于对当地政府的尊重,我们首先来到镇政府,通过联系,被告知镇长这会有事,让等一会。结果等了二十多分钟不见动静,刚好遇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小杨(这个80后的小伙子是西安建筑科大毕业的调干生,现任镇综治维稳办主任),招呼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在得知我们的意图后,他和镇长联系,结果镇长已离开办公室外出了。初到镇上就吃了闭门羹,看来此行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当。于是我们和闻讯赶来接应的任光前的大弟弟光进一起,和小杨合了个影,就离开镇政府。在陈村用过午餐后,一块到冯家山水库上游,眺望当年知青最为集中的桂家峡,然后下午分三路,在光前的两位弟弟光进、光彦的带领下,分头到原知青所在队了解情况。</h3><h3>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次到长青,适逢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和“三夏"大忙季节,各村的书记选举刚刚完成,村委会主任选举正在进行,加上现在的农村基层组织精准扶贫等事务繁忙,在这个节骨眼上顾不上我们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h3><h3> 另外,这些年来长青的村级建制也发生了变化,灵化与长青合并、太昌与石头坡合并、团庄与罗钵寺合并,我们原来下乡的五个大队(桂家峡、灵化、长青、太昌、石头坡)的社员,从管理体制上现都属于长青、石头坡、团庄这三个行政村了。</h3> <h3>在镇政门前合影,留下工作照(左起:任光进、曹天顺、杨宇锋、刘文生、刘志敏、韩小屏)</h3> <h3>镇政府门前的花园式长青广场,既是镇政府的门面,又是村民休闲、误乐、健身的活动场所。</h3> <h3><font color="#010101">绿树成荫、宽阔的村镇道路,已今非昔比。镇上通往各村都是硬化了的水泥路面,从镇上到最远的太昌,到需要爬山的石头坡山上的两个队,都可以开车直达了。</font></h3> <h3>原来长青公社的院子,如今已成为石头坡村的文化娱乐中心广场。</h3> <h3> 地处石头坡、长青两个行政村的长青工业园区的宝鸡第二发电厂,装机容量已达452万千瓦,是目前陕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是西北750KV电网和西北与川渝电网直流联网的重要电源支撑点,也陕西省规划的500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以火力发电为主、煤电路热综合发展的大型一流电力能源基地。</h3><h3> 另外,作为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24666万元的陕西宝钢气体有限公司,也位于长青工业园区。</h3><h3> 据悉,目前凤翔“最具魅力的工业企业"共有5家,长青工业园区占了2家(其余3家为西凤酒厂、关中工具厂和红旗民爆集团公司)。如今的长青已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经济了。如今长青镇的GDP占全县的几乎一半,长青工业园已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100强。”</h3> <h3>在陈村用过午餐后,在机灵、能干的任光前同学的小弟光彦的带领下,我们一行经过交涉(冯家山水库已成为宝鸡市的饮用水源,不允许社会闲杂车辆进入,不允许在库区垂钓和行船),方进入冯家山库区,沿湖而上,找到目睹昔日桂家峡的最佳位置。</h3> <h3>同行的天顺、小屏、文生都是当年桂家峡大队的知青。冯家山水库建成后,桂家峡已沦为库区,村民们已别迁到了当年公社周边的生产队。极目远眺,当年他们住过的窑洞、劳作过的土地、生活过的村落遗迹清晣可见。</h3> <h3>站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对面灵山上的气象站。</h3> <h3>曹天顺、刘文生、韩小屏隔湖眺望峡里,在辩认当年住过的窑洞和各队的位置,触景生情,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h3> <h3> 从冯家山下来后,我们四人开始分头行动。曹天顺、韩小屏开车去了团庄,探望搬迁到这里的原桂家峡乡亲;刘文生步行去了长青,探访原长青、灵化的乡亲;光进开车送我上了文家山。</h3> <h3> 天顺在灵化打听当年学生住过的队时,找到了陈辛一当年的房东杨老太太,并要了联系方式(下图)。</h3> <h3> 天顺在团庄看望了他们队原来的社员。这些年来天顺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这次相见,倍感亲切。</h3> <h3>处于长青工业园区的石头坡村已修起了高大醒目的牌楼。</h3> <h3>光进带着我是通过原石头坡五队旁的公路上山的。在上山的路上遇见了当年的大队革委会副主任的郭长劳,长劳也一眼认出了我,两个当年的小伙子意外相见,感到分外惊喜和亲切。</h3> <h3>在文家山(原十一队)的碾麦场上,见到了四十多年未曾谋面的乡亲,比我小一岁的文秉荣(左二),当年的小姑娘银环(左一)。</h3> <h3>比我年长的小队会计长生还是那么精神和健谈。</h3> <h3> 看望了我们当年的房东别狗和乖狗兄弟俩,他们现在都成爷爷辈了。我们队3个女生当时被安排到别狗家旁边的场窑,我和刘建国与别狗的母亲同住在一起,情同母子,直到我们自己的窑洞打成后才分开。这次与别狗兄弟相见,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并相互留下了联系电话。</h3><h3> 我们原来居住的窑洞已安排给了从桂家峡搬迁来的村民使用。</h3> <h3> 这位慈祥的老人(别狗的母亲)已经过世多年了,她永存于我们的记忆中。这是1973年5月我第一次返乡探望时为她老人家拍的照片。</h3> <h3>1973年5月,我带着相机专门回了一趟石头坡,为山前山后的乡亲们拍了两张大合影,回来放大、装框后,又专门送回队上。</h3> <h3>照片中当年的小朋友已步入中年,当年的年轻人已步入老年,当年的老年人几乎都过世了。时过境迁,岁月不饶人啊!</h3> <h3>那次返乡,我还看望了原石头坡大队的领导,并与他们拍了张合影,这次回去因时间紧张没有来得及看望他们,得知他们中间已有好几个人过世多年了,思念之情油然而生。</h3> <h3>这次到石头坡,我还专门看望我在七队(原公社旁边)的好朋友薛保娃,他现在担任村里的监委主任,我通过他大体了解了这些年石头坡的情况。九十年代他曾受乡亲委托就宝二征地补偿问题找我反映过。73年我回乡探望时曾给他照过全家福,他的老母亲已过世二十多年了,沒想到比我小的多他弟弟保年(穿军装者)也已去世多年了。往事历历在目,令人不胜悲伤。</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返乡探访,所到之处原来住窑洞的乡亲,几乎家家户户都圈起了院子,在院内盖起了平房,院内地面水泥硬化,成了日常休闲和晾晒粮食的场地。</font></h3> <h3> 历时半天的分头探访结束后,当晚寄宿在凤翔县城的光彦家。第二天早上用过凤翔的特色小吃豆花泡馍之后,在光彦的陪同下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太昌进行探访。</h3><h3> 我们选择的最佳路线是穿越灵山到太昌,结果在灵山景区入口处被限行,心直口快的韩小屏叙说起我们当年在太昌的经历和与乡亲们结下的友情,终于感动了景区保安为我们放行。</h3> <h3> 在灵山景区,偶遇两位师大二附中和55中在柳林下乡的知青,共同的经历、浓浓的乡情、相同的返乡愿望使我们一见如故。</h3> <h3>灵山香火旺盛,以净慧寺为主体的寺院规模很大,看点很多。我们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在此匆忙游览后,驱车直奔太昌。</h3> <h3>高耸在灵山上的鎏金大佛</h3> <h3>来到太昌,边走边问当年在这插队的同学,被问者大多说不清,一位在宝鸡打工农忙回家的热心人叫来了村长景生倦。这位现年61岁的村长当年也只是个10岁左右的小朋友,但这位村长是个性情中人,也是有位有心人。他对我们问及的当年太昌知青情况,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他竟然能把六队原来的知青一个不漏地全说出来。他还记得自已当年上小学时,郭桃花每次从家里回来都要给他带几枝铅笔。送我们出门时,他眼里还闪烁着动情的泪花。当他得知我们找镇领导未果时,答应有机会去镇上时,把我们的想法和打算给镇长好好说说。</h3> <h3> 这次去凤翔期间,根据曹天顺俩口的提议,我们在光彦的陪伴下,还专程前往柳林镇的血池村,探寻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h3><h3> 血池祭祀遗址位于村旁山坡上的丛林杂草中,徒步来回近万步,在山上道观一位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先后找到了血池的发掘现场和祭坛遗迹。</h3><h3> 这处血池祭天遗址在凤翔柳林(2000多年前的雍城郊外)的发现,是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畴"遗存,是由秦国国君和西汉多位皇帝亲临主祭的国家大型祭天固定场所。如果不是天顺、小屏从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看到和一路提说,我真的还不知道这回事。</h3> <h3> 从村子到遗址,山路崎岖,上上下下,穿林过草,披荆斩棘,好不辛苦。回头眺望,太昌山和彭祖塬的层层梯田展现在眼前,草丛中的野花摇头摆尾欢迎我们的到来。</h3> <h3>山上道观旁1999年3月立的《重修雍山碑记》记录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在负责道观改造施工的一位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居高临下俯视遗址所在这块风水宝地,深为当年秦汉皇家选址的远见卓识而震撼。</h3> <h3>在距离道观向南约500米处,我们终于找到了祭坛。</h3> <h3>站在祭坛遗址上,指点雍山,眺望远方,辨认我们当年的知青点。</h3> <h3>一路爬高下低,体累而心不累,以胜利者的姿态在祭坛前留个影,以志不虚之行。</h3> <h3> 沿着祭坛一路下行,我们终于在去除树木的一块平地上,找到了血池考古发掘现场。为了保护现场和地下文物及遗迹,考古工作者在离开时对现场进行回填。但遗址及回填的痕迹清晰可见,血池周边约半米多宽的夯土基址可以行人(图为韩小屏在夯土基址上行走)。</h3><h3> 据有关资料介绍,古人认为祭祀是除军事之外的另一件大事,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于雍州地势高,被古人认为是神明聚居处,在雍地进行祭祀,离神灵最近,也最容易沟通对话,这里面对灵山,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目前在血池遗址发现最多的遗迹是分布较为密集的有三大类、3000多个祭祀坑。第一类是车马祭祀坑,第二类是玉、贝祭祀坑,第三类是马牛羊祭祀坑。另外还有一些空坑,把动物的血采集在一起埋在坑中做一些祭天仪式。据说这些坑中控出来的土呈暗红色,就是动物的血染红的。</h3><h3> </h3> <h3>回填的痕迹清晰可见。</h3> <h3> 从血池遗迹回到村子,这位老乡告诉我们,他们这个血池村是古地名,村名与古代的祭祀有关,为了辟邪图个吉利,一度改名叫谢池村,现在又恢复血池村的老名字了。</h3><h3> 在谈及血池遗址考古发掘情况时,这位老乡告诉我们:自从前年考古人员对现场保护性回填并撤走后,据说6月份将来这里继续进行考古发掘。看来在此期间来这里看是办不到了。</h3> <h3> 结束了在血池村的探访,我们接着回到县城,用过午餐后,趋车返回西安。</h3><h3> 紧紧张张的为时两天的凤翔之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摸清了长青镇及当年知青所在队的基本情况,也使我们对预定的8月份返乡探访活动的思路更加明晰。此行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感谢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和亲自驾车带我们赴凤翔考察的曹天顺同学。同时要感谢任光前在凤翔的两位弟弟光进和光彦,他们不仅为我们开车引路、安排食宿,而且为我们打探情况,疏通关系,排忧解难,使我们此行一路顺当,在短短的不到两天(除去路途往返的多半天)时间内完成了预定的全部事项。有这么多热心和勇于担当的同学和朋友,我们计划中的8月份返乡探访活动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h3> <h3> 47年前,当我们60多位同学离开长青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时,公社及有关大队的领导在公社大院办公室前与我们合影留念并送行。</h3><h3> 47年后,当我们将再次踏上这片焕发着活力的热土时,我们能不能按照自己当年合影中的位置,在今天的长青镇办公楼前和当年的公社旧址前再照张合影呢?</h3><h3> </h3> <h3> 随着活动日期的日益临近,为了落实活动的各项内容,8月3日,曹天顺同学带着韩小屏、牛一平、刘志敏又跑了趟凤翔。</h3><h3> 由于牛一平的事先联系,我们在县城找到当年的公社干部、后调入公安系统的马科同志。老马陪着我们来到长青镇,年轻的副书记吕清波接待了我们,并就在镇上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需要双方做的事情充分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进行了分工。</h3><h3> 然后我们对镇周边的餐饮及集中活动场地进行踏勘和确定,作了预选预留方案,做到心中有数。</h3><h3> 接着我们又返回县城,经过反复比较,预订了海深酒店,搞定了房价,确定了就餐及聚会场所,对菜单、服务标准、停车、甚至连音响管理、酒店悬挂欢迎横幅等都一一落实到位。</h3><h3> 为了落实请原公社青年干事王凯参加我们的活动,老马领着我们找到了在县物价局工作的王凯的女儿王利侠。热情、干练的王利侠与我们一见如故,详细询问了我们在县城的吃、住、行等落实情况,主动提出给我们帮忙。事后她专门给酒店打电话,就服务、餐饮、会场布置、门厅电子屏的欢迎词等一一进行了过问和落实。</h3><h3> 这次凤翔之行,以及随后几天曹天顺和镇党委吕清波副书记的多次电话沟通,对关准备事项又在各队召集中进行分工、落实,为我们在凤翔为期两天的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h3> <h3>我们一行与马科同志在海深酒店大厅合影</h3> <h3>宽畅、明亮、豪华的酒店大厅,可给我们带来好心情</h3> <h3>可容纳80人就餐、欢聚酒店中厅,成为我们的首选</h3> <h3>对我18号的用餐及标准,进行了敲定</h3> 后记:第一次从凤翔探访回来后,按照天顺和我的想法,把这次凤翔之行作了部美篇,以便对大家有个交待,也使大家对计划中的返乡探访活动心中有数。第二次去凤翔落实活动的内容、细节,直到这次纪念活动的圆满结束,就有了把这前后两次的凤翔探路行整合成一个美篇,并作为整个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示给大家,给大家留下一个完整的纪念。<div> 我当年所在的石头坡大队只有10名同学,也是全公社知青最少的一个大队,由于公社就在我们大队,所以很少去过其它几个大队,对大多数同学及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甚了解,加上为时久远和本人水平有限,美篇中如有谬误,望及时指出,定当予以修改。 </div><h3> 谢谢同学们,期待着8月份与大家一路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