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好朋友说昨天漏空想我了。我回复说:“漏空?太没有仪式感了。我每次想你在唱歌后,泡杯菊花茶,闻着清香,透过一丝水雾想念远处那个婀娜多姿的你!”</h3><div><br></div><div>虽是逗乐,但仪式感或者仪式之说现在成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div><div><br></div><div>其实,仪式一词大家并不陌生。</div><div><br></div><div>追溯中国古代,人们是非常重视仪式的。比如结婚仪式,结拜仪式,结盟仪式,拜师仪式,祭拜仪式,战士出征有军礼,男子成年有冠礼,女子到了出嫁年龄后有及笄之礼等。再如古人在读书前会做好焚香沐浴的准备,以表示对知识的敬重。</div><div><br></div><div>现代大到国际间友好往来的各种欢迎、签约、赠送礼品、阅兵等仪式;小到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百日誓师、入少先队员等仪式。</div><div><br></div><div>日常生活中,如有什么好事和朋友一起庆祝庆祝,写文章或者记笔记去给自己留下生活痕迹,参加一些活动穿漂亮衣服画个淡妆,一杯红酒一曲音乐伴自己独处......</div><div><br></div><div>人们越来越追求仪式感,一是文化的传承,二是与人们追求幸福的层次分不开,仪式常常让无味的生活变的充满诗情画意,同时让生活多了庄重,对生活多了敬畏!</div> <h3> </h3><h3> 一</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 仪式是一种积极向好的表达形式</b></font></h3><h3><br></h3><h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仪式可以让个人有归属感,可以确认个人身份标签和集体标签的匹配与认同。</h3><div><br></div><div>从个体心理学角度来看,仪式可以让个人生命划分出一个个有特殊意义的节点,在漫长的生命时光中赋予事件特殊的意义。</div><div><br></div><div>《小王子》里则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div><div><br></div><div>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在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div><div><br></div><div>仪式,会把人们内在的情绪感受对外呈现出来,并且和其他人进行分享,从而让人们获得安全感和神圣感。</div><div><br></div> <h3><br></h3><h3><b> 二</b></h3><h3><b><br></b></h3><h3><font color="#ed2308"><b> 仪式感是一种精神上的礼仪</b></font></h3><h3><br></h3><h3>什么是仪式感? 百度搜索: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h3><h3><br></h3><h3>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都需要仪式感,它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h3><div><br></div><div>鲍鹏山说:“仪式感是体会投入,体会感情,体会过程。”</div><div><br></div><div>曾焱冰说:“仪式感,让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发出光芒。我们需要不断庆贺眼前的美好,方得以无畏前行。爱和美,是我们能对庸常生活所做的最大的改变和不妥协。”</div><div><br></div><div>简单来说,仪式感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是一种精神上的礼仪。一旦完成了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内心便会出现提示。这种提示,能让自我发生变化。</div><div><br></div> <h3><br></h3><h3> 三</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敬畏</b></font></h3><h3><br></h3><h3>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br></h3><h3><br></h3><h3>“对于春节民俗而言,其仪式感的意义和价值远超过民俗行为本身。”鲍鹏山说。因为这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理应被传承下去。</h3><h3><br></h3><h3>“仪式和传统的力量与必要性比我们意识到的更重要,”人类学家梅格·考克斯博士说,“至今为止,人类学家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没有仪式的文明;心理学家说,我们给新生儿唱歌、拥抱,让他们更舒服,其实都属于一种仪式,带给宝贝成长所需要的安全感的仪式。”</h3><div><br></div><div>美学家说,“神话虽然不存在了,可是仪式的圣洁性还在。”</div><div><br></div><div>生活中的很多事,带着仪式感去做,就会心生敬畏感,甚至会获得高于事情本身的价值。</div><div><br></div> <h3><br></h3><h3> 四</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 仪式感是一种精神追求</b></font></h3><h3><br></h3><h3>仪式感是文化的传承,如春节要放烟花和贴对联,端午节要食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中元节要祭祖,清明节要扫墓,亲人去世要办葬礼,结婚要结婚庆典和办酒席等等。</h3><div><br></div><div>仪式感是信仰,如升国旗奏国歌,入党宣誓,去教堂祈祷,去山上静修,出家人的祈愿,早祷晚祷、谢饭祷,加入佛门剃头等等。</div><div><br></div><div>仪式感是对美好和幸福的追求和憧憬,如去西藏洗涤心灵,过生日买生日蛋糕,过年送亲人祝福语,结婚纪念日送小礼物,升职加薪庆祝聚餐,写旅游笔记等等。</div><div><br></div> <h3><br></h3><h3> 五</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 仪式感是一种价值观</b></font></h3><h3><br></h3><h3>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h3><h3><br></h3><h3>“让宝贝们成长在一个有着自己的家庭传统、家庭仪式的环境下,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以更好的心态应对未来的挑战。</h3><div><br></div><div>教会孩子对待事情的仪式感其实是在教会他们一种幸福的能力,平凡的日子,本来就大同小异,我们只能通过不断的制造生活的惊喜,才能让日子更有味道,收获感动的同时,也让内心生出一点涟漪,人生才能更加丰富多彩。</div><div><br></div><div>你不能跟随孩子一辈子,想让他们幸福一辈子,那么只能教会他们制造幸福的能力,充满仪式感的日子里就像生活的佐料,让平淡的生活不断提高幸福层次,也让无味的生活充满节奏和律动。”</div><div><br></div><div>仪式感,对于家庭来说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情感,也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同时,仪式感让一群各自独立的人变成一个拥有紧密关系的家庭。</div><div><br></div><div>仪式感的本质,就是爱和珍视,就是幸福本身。</div><div><br></div> <h3><br></h3><h3> 六</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 仪式感是诗和远方</b></font></h3><h3><br></h3><h3>汪涵说:“读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每天,我会先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h3><h3><br></h3><h3>大才女林徽因,每次晚间做诗时,总爱点香沐浴、一盏茶、一本书、一把琴。</h3><h3><br></h3><h3>仪式感充满着某种美感,美是激励着人的一种东西,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更专注点,便多了一份愉悦来抵抗繁琐的日常。</h3><div><br></div><div>现代生活快节奏,手机上网阅读,人际沟通微信或者QQ语音、视频,中间总隔着一个机器,包括吃饭,手机点外卖,简单便捷,有仪式感的体验少了。</div><div><br></div><div>仪式感的行为来提醒我们,让生活慢一些、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div><div><br></div> <h3><br></h3><h3>仪式感让我们平凡的生活有了情趣,让我们的幸福来的更实在了一些,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更紧密,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安顿,道德有了寄托,让我们对生活多了尊重,对生命多了敬畏。</h3><div>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