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特点,凸显语用教学——2018年黄庆峰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三次培训活动

zyy

<h3>  五月,欢庆过劳动者的汗水,纪念过青春沸腾的历史;五月,赤着脚,携着五彩斑斓一路走来。在这充满希望的五月,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活动——2018年黄庆峰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三次培训活动。</h3> <h3>  本次活动,采用学员与导师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研讨。研讨的课题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则寓言——《鹬蚌相争》,研讨的形式为观课、议课、评课。三天的活动,导师们倾囊相授,学员们满载而归。</h3> <h3>  5月28日上午,由学员们分两组进行同课异构,第一节课由峰华队董燕荣老师执教,第二节课由芳华队的谭江雀老师执教。她们都是团队里的年轻教师,但教学风格截然不同。</h3> <h3>  董燕荣老师的执教的《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善于抓重点词语、抓人物对话,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种形式地读。但由于缺乏经验,董老师教学语言略显平淡,教学效果不够突出。</h3> <h3>  谭江雀老师的《鹬蚌相争》,教态自然、情绪饱满,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跃。但是,教师的牵引得太紧,学生自主感悟不多。</h3> <h3>  两节课后,容文伶校长亲自为学员们呈现一堂示范课,她关注寓言文体,紧扣课题,借助图片、微课等,使同学们既明白了寓言深刻的道理,又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节课下来,容校长用亲切的笑容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融入其中,听得津津有味。听课的学员们更是受益匪浅。</h3> <h3>  三节课后,景行教育集团的林雪玉主任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林主任把前三节课作了对比评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结合新课标,指导学员们在寓言教学中应关注文体、关注情境、关注语用……耐心地为学员们指点迷津。</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午,两队进行分组议课、改进教案。黄庆峰书记、容文伶校长和黄勤主任进入峰华队进行指导备课;唐瑜璟校长、林雪玉主任、覃健兰主任进入芳华队进行指导备课。导师们耐心、细致地从目标的制定到每个环节的落实,都毫无保留的给予学员们指导。有这么难得的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员们也各抒己见,在反思中力求进步。</font></h3> <h3>  虽然只有短短一个下午交流,但专家们的一席话,使学员们茅塞顿开。学员们有了改进的方向,交流结束后立刻分工合作,分成了:教案组、课件组、智慧分享组、教具组等,大家齐心协力,信心满满。</h3> <h3>  5月29日上午,我们再次进行磨课,两组执教老师分别再次用改进后的教案试教。</h3> <h3>  经过两次试教,课堂呈现虽有进步,但大家并不满意。如:词语的学习并不透彻,学生的学只浮于表面;教学过程衔接不够流畅,老师的过渡略显生硬等。所以,我们为了这些问题又重新坐在了一起,大家根据现存在的问题再次优化教案,大到每个环节的取舍,小到过渡语的推敲,我们都用心对待。</h3> <h3>  5月30日上午,由峰华队的覃丽虹老师和芳华队的陈寿琼老师对这次培训的研磨历程做智慧分享。两位老师娓娓道来,我们的脑海里再次出现了一幕幕这两天研磨的画面,累并充实着。</h3> <h3>  接着是董燕荣老师和谭江雀老师的改进课展示,董老师以历史故事导入,带领同学们在读书中,在表演中快乐的学;谭老师设计巧妙地学字词环节,再拓展到对话,层层递进。这两节改进课下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执教老师突飞猛进的进步,还看到了整个团队在专家引领下的成长。</h3> <h3>  评课环节,队员们再次发挥合作精神,大家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h3> <h3>  接着黄勤主任对两节课做了点评,她对两节课的进步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她再次强调寓言文体的特点,并列举了几则寓言;还指出教学中应更多的关注年段目标。</h3> <h3>  5月30日下午,唐瑜璟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云雀的心愿》。她课前关注文体特点、关注学生学情,上课时关注生成、注重交给学生方法。把一节科普童话上得有浓浓的语文味儿。</h3> <h3>  最后,唐瑜璟校长给我们带来了专题《例谈中年段科普童话教学》,她以“中年段的科普童话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为核心,以新课标为依据,建议学员们:1.科普童话教学语言在故事情境中进行。教学中多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中理解、感悟文本,从而体现“童话”的教学价值;2.挖掘语言材料,落实年段目标。无论是哪种文体学习,都应该以教材为例子,紧扣年段的训练目标,用课表要求为导向,进行教材解读,找好语言训练点。</h3><h3> 唐校长语重心长的分享,让我们收益良多,很多问题也值得我们在教学路上深思。</h3> <h3>  五月的培训活动已经落下帷幕,虽然培训交流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探索之路是漫长的。把每次的习得践行到教学中才是培训的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