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座美美的寂照庵

正长方

<h3>  寂照庵,原本如她的名字一般,"感而遂通,寂静照鉴",寂照庵由此得名。</h3><h3> 可如今,中国最美、最小资的寺院,最美、最文艺的尼姑庵,却是她的标签。</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如是,寂照庵成了所谓的网红寺庙,有"慕名而来"的,我就是了。</h3><h3> 因此,就会惹来争议。对此,我个人倒是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我的行为的。</h3><h3><br /></h3><h3><br /></h3> <h3>  平心而论,大理对大多数客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地,我自己之前已到过三次,除了第一次(也是廿多年前了)会打卡一般游了大理的著名景点,另外两次也就只能说是路过,在大理吃顿饭就离开了。</h3><h3> 即便那次签到式游玩,也印象全无,大理,成了我长长的旅游过的地方中的一个。</h3><h3> 而这次说走就走到大理,就是因为寂照庵,所以,我不介意别人说她是网红寺院,如果不是,我还真不知道苍山脚下还有那么多的寺庙,那么多的寺院我首选就是寂照庵。也不在乎标榜自己是传统佛教徒的人对我的不屑,至于到了寂照庵我是否也需要按传统的方式礼佛,好像也没有人强求,我只是知道,到了寂照庵,我心是愉悦和平静的。</h3><h3><br /></h3><h3><br /></h3> <h3>  寂光普照熙熙俗世!</h3><h3><br /></h3><h3><br /></h3> <h3>  即便不是名刹古树环绕,在这里,人、动物(猫)、植物(多肉)都是主角,都能找到安宁祥和的地方安放。</h3><h3><br /></h3><h3><br /></h3> <h3>  虽然这些多肉都是普通品种,却能长成一道风景,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气场。</h3><h3> 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不能走动,却以其生机勃勃来表现它的灵性。</h3><h3><br /></h3><h3><br /></h3> <h3>  况且,多肉很多品种就如莲花一样,小时候我们才分不清多肉的品种,一概的以石莲谓之。</h3><h3> 所以,我真觉得寺庙里很适合养多肉植物的。</h3><h3><br /></h3><h3><br /></h3> <h3>  姹紫嫣红不是不美,总觉得不如多肉的沉稳、大气!</h3><h3><br /></h3><h3><br /></h3> <h3>  这个,就有很佛性的名字: 观音莲!</h3><h3> 阳光下,美美的。</h3><h3><br /></h3><h3><br /></h3> <h3>  即便是多肉,也有绝对的主角,那就是玉蝶了,在大殿前,就有摆成卐字阵的玉蝶。</h3><h3><br /></h3><h3><br /></h3> <h3>  据说这表示吉祥喜旋,吉祥无比。</h3><h3><br /></h3><h3><br /></h3> <h3>  网络上说道寂照庵不烧香,遍植花草。不过,据我实地观察,其实也烧香的,在大雄宝殿前有一间专门烧香的房子,如果你想烧也是可以的,但寂照庵并不鼓励大量的烧香。</h3><h3> 借用网络上引用寂照庵主持妙慧法师的话: 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但在意你一颗心。</h3><h3><br /></h3><h3><br /></h3> <h3>  我不是佛教徒,所以对佛家的戒定礼仪也只停留在表层所见,定有偏差。</h3><h3> 不过,我也知道佛祖向佛之道也不是平坦之途,最早时佛祖遵循禅定和苦行,却发现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菩提树下得到佛陀的自觉。之后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h3><h3><br /></h3><h3><br /></h3> <h3>  佛门清净地,流连于此,的确很能让人内心平静,静坐于此,放下凡心观自在,这里是最好体验寺院生活与佛法传承之地。</h3><h3><br /></h3><h3><br /></h3> <h3>  在寂照庵,你时常会很惊讶多肉植物的展示,这何不是一种修行?!</h3><h3> 将出家悟道的禅意与大自然的美学融汇到一起,把修行与展示佛门融为一体,寂照庵可谓花了心思。</h3><h3> 花草不言,勃勃生机为证;佛祖不语,天地为鉴。</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假如对佛学史略有研究的,也会明白佛学的传经播布,也经历一些波折的。</h3><h3>  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现。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体现佛陀教说的原意。</h3><h3> 所以,我认为佛学的弘扬和传播,是有多种途径的,假如,以自然之物来喻意佛理,是不是更让人心悦诚服呢?!</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阳光正好,万物生。</h3><h3><br /></h3><h3><br /></h3> <h3>  晨钟暮鼓,烧香拜佛,悠然自在藏山间,这是其中一条修行路。</h3><h3><br /></h3><h3> </h3> <h3>  挺拔茂密的青松,古柏掩映,香烟缭绕,环境清幽,这又是一条清修之路。</h3><h3><br /></h3><h3><br /></h3> <h3>  看到这丛花,心痒手也痒,很想掐掉它😜</h3><h3><br /></h3><h3><br /></h3> <h3>  一只喵的出现。</h3><h3> 这只喵仿佛也懂佛理的,也有它的一套礼佛程式,先在大殿前的插香处报个道。</h3><h3><br /></h3><h3><br /></h3> <h3>  然后到万字阵的玉碟阵里安营扎寨,接见各方来客的礼拜。</h3><h3><br /></h3> <h3>  面对全方位的聚焦,猫咪一直是一副淡定样,丝毫不凌乱。</h3><h3><br /></h3><h3><br /></h3> <h3>  有小朋友想跟它握个手的,它也很乐意的伸出爪子来,好嘛!</h3><h3><br /></h3><h3><br /></h3> <h3>  与沉稳的玉碟相比,这一槽分外妖娆。</h3><h3><br /></h3><h3><br /></h3> <h3>  寂照庵的多肉养得很好,玉碟又特别的好,都是那么的健壮、肥美的。</h3><h3> 第一次看到寂照庵的玉碟,我也东施效颦的在网上购买了一批,注意,真的是一批,期望在我不大的阳台里也营造一片良田的盛况,我真把它们按卷心菜般种植,刚植下时,那个心情啊,真的是豪迈呀。</h3><h3>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同样适用在肉肉这深坑里的感受,第一波玉碟菜院全军覆没后,竟然不受打击,之后改变策略,专攻老桩,无奈,天不如人愿,去年估计是肉肉的波折年。经过多番折腾,我终于收拾心情,不拘泥于在小家掉肉坑里打滚了,不如省了那个钱和心,迈开腿,到野外或适合肉肉生长的地方看。</h3><h3>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小山头上,满山包的肉肉,让我的腿竟然无处安放,生怕一脚下去,就误伤无辜。</h3><h3> 在大别山区的山路旁,满坡的不知名的景天科肉肉缀化得让人不知所措。</h3><h3> 在陕北雨岔峡谷的岩板上,远远的看到一大石板的瓦松,可恨的是,我只能远观不能近看。</h3><h3> 在野外相遇的肉肉,都是那么的健壮,恣意的生长,更坚定了我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南非的夸马纳兰💪</h3><h3><br /></h3><h3><br /></h3> <h3>  在大雄宝殿旁的内院有茶室,可免费提供茶叶茶具热水,哈哈,我们不知道规矩,也习惯了自带茶水的,就没问茶了,下次去,可要好好的坐下,慢慢品味。</h3><h3><br /></h3><h3><br /></h3> <h3>  在茶室俟窗而坐,侧身之间,一眼望向窗外,一堵墙的玉蝶,扑面而来,猝不及防!</h3><h3><br /></h3><h3><br /></h3> <h3>  好喜欢这烟囱的味道啊,古朴、大气!</h3><h3><br /></h3><h3><br /></h3> <h3>  每一个小细节都那么让人心动,会心微笑。</h3><h3><br /></h3><h3><br /></h3> <h3>  我能学学这个吗?我家也有从火灶前拯救出来的树枝😽</h3><h3><br /></h3><h3><br /></h3> <h3>  在茶室外,有水台设置,好让客人喝完茶后洗干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h3><h3><br /></h3><h3><br /></h3> <p class="ql-block">  寂照庵并不大,但在此流连的客人不少,来了就不想走了。</p><p class="ql-block"> 客人多,各种需要都要满足,比如,WC。</p><p class="ql-block"> 这是通往放下之路的小道,一样是满眼翠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之前有打听能否在寂照庵住一宿,得到信息一致的说: 可以,不过要随缘!</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答复,我觉得还是不要打扰出家人了,我们就在附近找了落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寂照庵的确能住的,不过不对外,最起码要是佛教徒。</p><p class="ql-block"> 这是寂照庵堂舍前的植物一一矾根。</p><p class="ql-block"><br></p> <h3>  穿过堂舍,我们来到后山。在后山石壁墙上,养了一墙的肉。</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石缝之处,总有生机。<br /></h3><h3><br /></h3><h3><br /></h3> <h3>  貌似无需泥土,只要有阳光、雨露,聚天地之灵气,就能成就芳华。</h3><h3><br /></h3><h3><br /></h3> <h3>  这种搭配,很养眼的。</h3><h3><br /></h3><h3><br /></h3> <h3>  假以时日,这面山墙都给肉肉占领了,那个气势,定会震撼人心的。</h3><h3> 这样的时刻,远吗?</h3><h3><br /></h3><h3><br /></h3> <h3>  终于从窗前来到跟前了,这一山坡的玉碟,太让人喜欢了。</h3><h3><br /></h3><h3><br /></h3> <h3>  任何一处灿烂的地方,背后都有默默耕耘的付出。</h3><h3> 后山除了那面石墙外,大部分地方就是温室大棚了,所有院子里的多肉,都在这里培育。</h3><h3> 除供应寂照庵的摆放外,还可外卖,可惜这是我们的第一站,不能打包带走啦。</h3><h3><br /></h3><h3><br /></h3> <h3>  大理的气候非常适合多肉植物,缀化的肉肉,七彩斑斓,在这里,反而很含蓄的绽放着。</h3><h3><br /></h3><h3><br /></h3> <h3>  一船的肉肉,让人垂涎欲滴啊。</h3><h3><br /></h3><h3><br /></h3> <h3>  在这船里,还是能找到一些贵价的肉,比如这个,屁屁生石花。</h3><h3><br /></h3><h3><br /></h3> <h3>  还有这个,山地玫瑰,那个青翠欲滴呀。</h3><h3><br /></h3><h3><br /></h3> <h3>  即便是普货,长得健壮,也一样喜欢的。</h3><h3><br /></h3><h3><br /></h3> <h3>  最稀饭就是爆盆的肉肉,如瀑布般倾泻。</h3><h3><br /></h3><h3><br /></h3> <h3>  饭点的时候,有师太在喂猫食,吃饱饱的猫咪倒头就睡,竟然还有伴。</h3><h3> 一副幸福的模样!</h3><h3>  猫窝就在偏厢走廊里,已跟花帘墙融为一体了,不留心看还分不清。</h3><h3><br /></h3><h3><br /></h3> <h3>  我吃完斋饭再去看看它俩,又换睡姿了,不要那么恣意好不好!</h3><h3><br /></h3><h3><br /></h3> <h3>  笃笃笃,绝对不是暮鼓的声音,有人悄悄的说,开饭了!</h3><h3> 如果不是遇到bikego的导游,我们还不知道晚餐也有斋饭吃,20块一位。斋菜真好香,好好吃😋</h3><h3> 吃斋饭的规矩:吃多少打多少,不能浪费,浪费一粒米跪一炷香。听说,真有人这样喔。</h3><h3><br /></h3><h3><br /></h3> <h3>  子持莲华,多么雅致的名字,又一个我喜欢又养不成的品种。</h3><h3> 我也觉得很适合养在寺庙里,一种雍容典雅的大度。</h3><h3><br /></h3><h3><br /></h3> <h3>  不得不说,猪槽之类的,跟肉肉是最搭的器皿,真有点美女与野兽般的气质。</h3><h3><br /></h3><h3><br /></h3> <h3>  寂照庵有着寺院的宁静,却无寺院的肃穆。与其说它是座尼姑庵,不如说它是个鸟语花香的庭院。</h3><h3><br /></h3><h3> 朋友,找个时间,来寂照庵吧,品一壶禅茶,吃一碗斋饭,晒晒温暖的太阳,享受静谧的好时光。</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