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月芳菲,我于4月6日至5月13日止,用我的人生中一段岁月流金,赴了一场有情怀、有诗意、有温度的生命之旅。</h3><h3> 小兴安岭一隅,我来读山、读水、读小桥流水人家。</h3><h3> 随手拈来一枚枚生活小趣,细细考量,十分的新鲜,十分的好闻,十分的顽皮,十分的~泥土芳香。</h3><div> 择幽静,悉心的整理着,这一串串的故事,可穿成了一串风铃,挂在我记忆的门楣上,清风拂过,她便叮叮当当的响了……</div> <h3> 陶渊明有一座终南山,他可以在此山中种豆、采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悠悠然中,五柳先生不朽;</h3><h3> 王维有一处辋川别业,在仕宦中跌宕起伏,心累了,回到他的山水中参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留给后世,醒世名言,千古绝唱;</h3><h3> 苏轼有一条浩瀚的大江,挥毫落墨,击铁板吟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书写赤壁古战场的悲怆,怀千古英雄竞折腰;</h3><h3> 汤显祖有一处徽州山水,可以在凝望中“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绝想徽州粉墙黛瓦,小雨天街水墨江南;</h3><h3> 我呢?我心中有一座山,一条大河,还有一个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她让我看她一眼便是永恒!</h3><h3><br></h3><h3><br></h3> <h3> 有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大自然独立制作,恰巧,这里有这部著作的一部分。</h3><h3> 翻开这部著作,一页一页的翻看,你会惊奇它的字里行间,能读出它的蕴涵,读出她丰富的哲思与情怀。</h3><h3> 早春四月,我翻开了这一页~北国一隅,小兴安岭。</h3><h3> 驻足、凝眸。眼眸从前景阅览,再远眺,山峰缓缓的斜上倾下。波浪般的凸起一座座山峰连绵,组合起来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大屏风,遥相晖映,伫立在烟波浩渺的蓝烟中。</h3><h3> 我很自信的给我心中的山水,赋予英伦风貌。小桥上,剪一段山水,框入心中。</h3><h3> 噢!在这小桥上~等!等风、等雨、等灵魂。</h3><h3> 等来惊喜,在那烟霞葱茏的群山丛林深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惊艳。在那里会飞出一列承载旅客的绿皮车、动车、还有运载货物的货车。</h3><h3> 刚刚好,呼啸而来,入了镜。</h3> <h3>你还是来了。</h3><h3> 从冰城的丁香结中,一路追随我的脚步,是来于我作别吗?</h3><h3> 我信你!</h3><h3> 我踏清明时节,去赴一场兴安的约会。刚刚驻足,拂去岁月的沧桑。西南望,天欲晚。斜阳不见,却见你的素影婀娜,长天一色,高冷、低调,你摇曳而来。</h3><h3> 凝眸,雪蝶满天。张双臂,拥你入怀。</h3><h3> 温润,微凉,沁芳心。</h3><h3> 融入,懂你,别天涯。</h3> <h3> 人间四月芳菲时,等来一场一片飞来一片凉。</h3><h3> 鸡鸣晨未醒,鸟啼河水寒。</h3><h3> 茅篱疏影斜,白烟笼孤村。</h3><h3><br></h3><h3> 这离别应唱王维“渭城曲”中第四声。</h3> <h3> 这条河叫“呼兰河”。</h3><h3> 是的!就是民国时期北方的女作家萧红笔下的那条~呼兰河!</h3><h3> 你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h3><h3> 兴安深处,群山之中,山泉孕育了这条大河的雏形。它曲曲折折,蜿蜿蜒蜒,一路执拗的向西而来,坎坷崎岖,辟一条溪境。</h3><h3> 而流淌到了这个小村庄时,它已经身经百战,完成了一条初具规模的大河的初始阶段。</h3><h3> 它~小山泉、小溪、小河;</h3><h3> 呼兰河、松花江、黑龙江~~大海!</h3><h3><br></h3> <h3> 河水中的天空很美,流动的白云,流动的天空,流动的河水。</h3><h3> 终于发现,原来天、地可以如此温情的相拥在一起,依恋着,深情的依恋着。</h3><h3> 伴着河中的云影婆娑,入了浅梦。这样一个温润如莹的地方,浪漫、缠绵、爱恋的故事从不嫌多,只会锦上添花。</h3> <h3> 有一种魅力,与悠悠岁月相随。这里,随意站在哪一个方位,以什么样的视觉来读山、读水、读两岸庄户人家,它们都会交给你一份让你惊诧的答案。</h3><h3> 西北望,连绵起伏着,一道大山的屏风。平平缓缓的,一直向东延伸到那座最高的大山“马鞍山”。而那座“马鞍山”是最能盛产云朵的大山。</h3><h3> 东、南俩相望,连绵起伏着,相继涌出一座座的大山。那隐秘在远处烟云中的群山深处的,是中国的“红松故乡”。“白桦树林”是少女情怀,同样羞羞答答的隐身于烟波浩渺中。</h3> <h3>“中国文化最美的地方在于,它自生,你不去管它,它自然生长。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顾城</h3><h3> 这样的自然,是从烟云山水中长出来的。用一颗淡然的心去看它,赴一场春天的繁华,不倾城,不倾国,却倾我所有的情愫。</h3><h3> </h3> <h3>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句话:“北京是一篇四四方方的议论文。”</h3><h3> 那这里无疑是一篇浓情浅墨写出来的散文。且笔调温婉可人,一眼千年。</h3><h3> 虽然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席之地,无人知它,无人晓它。但是,中国的版图,缺它不可。</h3><h3> 火车站~这一方水土的地标、中轴。始建于上世纪初,伪满洲,中东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它于上世纪,足足的领衔主演了半个世纪的风采。承载了这里的所有需求。当年的“铁老大”,曾经的威震天下,曾经的辉煌,荏苒了一代铁路人的岁月年华。</h3> <h3> 剪一段小村的时光,来读,惆怅了我的心扉 。独自走在河岸边的小路上,寻找着曾经的记忆。</h3><h3> 小巷深处,沿河岸边,人家不在,惟有茅屋,旧舍。残破栅栏,孤独老树,独自风中泣。</h3><h3> 几处老旧的土房子,是上了年纪了,腰身有点挺不直了,可有百年的历史吗?</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 这路边的老柳树,那么粗实。也和破旧茅屋一样的年纪了吧,老柳树一定是和那座土房子一起站在河岸边,一起长大的。 我早有想自己在人生过程中,把自己历练成一棵树,植于山崖之中,经风霜雨雪,四季轮回,让自己站成一棵永恒。</font></h3> <h3>谁家小院染鹅黄,木柴松下河岸边。菜园围住小清新,丛丛绽放小花蕾。</h3> <h3> 这几只树墩,坐在这里很久了。我问它们,你从哪里来?</h3><h3> 嗨!无言的结局!</h3> <h3> 他从我身边经过,不言不语,只是看了我一眼。背着手,可是他手中还拿着把镰刀啊!</h3><h3> 是进山割编织篮子的树条去了。</h3> <h3> 他~一位听不见声音的原住民。却是心灵手巧。</h3><h3> 看~他这是去山里了,去割“柖条儿”、“暖树条”。是准备编织筐和篮子的。</h3> <h3>“三月初芽一点绿,秋天落叶凋零时。</h3><h3> 寒风凭栏看落雪,又是匆匆那一年。”</h3><h3><br></h3><h3> 渐入春山境,池塘惊鸭飞。</h3><h3> 林下新草稀,却闻鸟语声。</h3><h3><br></h3><h3> 春山不觉醒,我来踏枯痕,我见春山。也如辛稼轩“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敢于青山比高低。</h3><h3> 人就是要自信的,我爱春山,你呢?</h3><h3> 春山言到 : 嗯,嗯。咱俩最好也最美。其他人,一边去。</h3> <h3> 春来花鸟若为情。这春花能解语,信吗?</h3><h3> 不为来世的修渡,只因,迢迢前行的路上,会有彼此经过的风尘仆仆。</h3><h3> 这春山中的鸟儿可慰心灵,鸟儿低回婉转的吟唱,叫醒了山川风月,听醉了我的魂灵。</h3> <h3> 林下,经历了两个季节的轮回的枯叶中,一抹淡淡的黄色小花,孤零零的立在那儿,有点单薄,有些忧伤。</h3><h3> 你这小花,生命力足够强大,方敢先行站出来,直面春风。不然,你熬不到绽放,即化为春泥,来滋养下一朵有缘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生根的花朵,妆点春山。</h3> <h3> 天上晓月,今夕何夕?我问那月儿,你可是大唐李白的那轮月?你是李白的知心,再难的时刻,只要与你对饮,一切皆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天上白月光,三分凝成剑气,再出口时,便是那一千二百年前的半个盛唐。</h3> <h3> 一轮好月,是唐诗宋词中的那轮明月。干干净净的与太阳同在天空。</h3><h3> 举头望月,便读出了张若虚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况味。</h3><h3> 我何其幸也。踏春山,历经年。晨曦、晓月、斜阳穿林。</h3><h3> 这春山是爱我的,春山独我有。</h3> <h3> 眼眸向那老树枝所指的方向看了去,我还是只看见了月,是李白的月。</h3><h3> 那月轻柔如丝绸,皎洁如薄纱,看着,想着,心中念着,魂灵便飞了。</h3><h3> 去一千二百年前的大唐盛世吧。长安帝都找李白,好找!</h3><h3> 我穿越时空而来,月色长衫拂清风,长安街上吾寻诗仙、酒仙李太白。</h3><h3> 莫问,找“酒肆”,是酿酒师纪叟的老春酒“酒肆”。借问:吾来寻长安李白。纪叟言:老李此时在月下独酌!</h3> <h3> 踏春山。晨曦、晓月、低枝拂额,斜阳穿林。倦鸟归巢,我亦归去。</h3><h3> 邀明月,踏月归。魂飞唐诗中,去见一个人。</h3><h3> 诗佛王维半工作半隐居在他的辋川别墅中,亦是在明月光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噢!王老师在月下抚琴。</h3><h3> 晚风薄雾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老师是倚着门扉听蝉鸣呢。</h3><h3> 而我,听琴声悠闲,闻暮蝉夜欲静。醉在其中也!</h3> <h3> 5月2日,第三次踏春山。巧遇一群黄牛也来寻春山。我是为了寻找,我的长了满身眼睛的“白桦树”。而那些牛儿,是为了寻找山中林下的青青草。</h3><h3> 未见黄牛影,牛铃叮咚与低沉的牛语叫声,已先入耳畔。</h3><h3>野草闲花一径斜,</h3><h3>林中绿色未成茵。</h3><h3>谁家孺子弄项铃,</h3><h3>摇醒夏日踏青来。</h3> <h3> 你从哪里走来?带着江南女子的温婉,携着吴侬软语的轻柔,驻足时,遇见了北国兴安的韵脚。</h3><h3> 挥手之间,南韵北风,浑然天成,一幅青山水墨丹青,跃然!</h3> <h3> 清晨,小村幽静,眼眸所及,烟霞葱茏。<br></h3><h3><br></h3><h3> 清晨疏影惊雀, 烟霞欲茏孤村。稻田池水见山影, 鸟鸣蛙吟布谷声。</h3><h3> 一抹春寒料峭,迷蒙北国之春。茅屋疏影半含羞,路转峰回雾去时。</h3> <h3> 让鹅儿飞</h3><h3> 那鹅见我竟飞起来了。我的河给我的一份厚礼。</h3><h3> 这条大河今天很开心,而我在河岸边巧遇“三剑客”。</h3><h3> 白鹅是河中的独一无二,上演水上飞。</h3><h3> 鸭子蛮多的,水中倒立,捉鱼儿,演水中芭蕾吗?</h3><h3> 芦花公鸡,威风凛凛,站在河岸边的一个树座上,在宣誓主权吧?</h3> <h3> 我于5月13日最后一次光影之行,便返回了都市的繁杂声中。</h3><h3> 心中有山水,红尘三千又何妨?我亦“大隐于市”。“小隐于野”,那山、那水、有人家。</h3><div> 如徐志摩告别康桥般的,作别了。没有带走一片云朵,虽然那里盛产云朵。</div><div> 惟一的,只带走了我的一串记忆风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