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

鳯媛🌸

<h1>文/凤媛</h1> <h1><b>有诗云:&quot;童年是梦,梦出外婆的桥;童年是桥,接着未来的路;童年是路,使我们走向成熟.童年是风,吹来朵朵祥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暮看晚霞.童年是基石,奠定了人生的未来;童年是快乐,唱响了人生的乐章;童年是坐标,记录着人生的起。&quot;<br />在那个纯真的年代里,我们一路高歌:<br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br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br />爱祖国,爱人民,<br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br />似乎像是在昨天,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先队队歌》,还响在耳际。我们戴着红领巾,踏着进行曲的节奏,走在上下学的路上。</b></h1> <h1><b>岁月如歌,人生易老,少年不再来。春花秋月,又是一年"六一节",谨以此篇纪念我们远逝的童年!<br />走过无拘无束的童年,双手托起朝阳,而童年那一串串清脆的风铃般的笑声,却时时萦绕在耳畔。<br />心灵深处的童年很美,它就像一幅多彩的油画,像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那份绚丽绽放着美丽灿烂的光彩。</b></h1> <h1><b>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把思绪被拉回到我的"红领巾时代"。<br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时期,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供应,吃粮要用粮票,买肉要用肉票,买布当然也要用布票。<br />就一方小小的三角红领巾也成了妈妈经常犯愁的事情。而且即是把红布买回来了,还得找裁缝用缝纫机用机线把毛边缝好。每年过"六一儿童节"对我们来说,也是愁苦多于快乐,因为学校要求那天必须服装统一,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再带上崭新的红领巾!<br />于是,为了筹够买衣服的钱,从春天开始就准备了。每到周末,我们要么去河湾挖"滑石"(可以烧制石灰)换钱,再就是去城外垃圾堆去捡拾废品,交到废品收购站,换回一点钱,慢慢积攒,到"六一"时,就能买齐过节的服装了。<br />买了布,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着就要找裁缝去做衣服。那时,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妈妈一针一针用手工缝制的。但"六一节"的服装,我总是去找家住学校附近的乔玉玲阿姨用缝纫机去做。</b></h1><h3><br /></h3> <h1><b>乔阿姨老家是河南人,她的丈夫王树声叔叔在我们县城工作,阿姨是家属。她那时三十左右的样子,大个子,留着齐耳短发,黄白色的皮肤,一说话露出两颗前门牙,牙齿有点佛斑,大脸盘,颧骨有点突,身材偏瘦,说话不多,操一口河南方言,有时候我有点听不懂她的话。<br />我每年都去她那里做一次过"六一节"的服装,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很热情,我那时胆小,也不敢和她多说话,就站在她身后,看着她在缝纫机上忙,每次她都会按时把衣服给我做好,我给她两毛钱的手工费。她在六一节前都非常忙,做衣服要排队,因为好多学生都去找她做衣服。她的缝纫技术很好。<br />她的丈夫王叔叔还爱好养蜂,这个爸爸非常喜欢,记得爸爸好几次把他请到我家来,向他学会了养蜂技术,后来爸爸在王叔叔的教授下也养了一窝蜂,还产了不少蜂蜜。我也了解到了蜜蜂的家族"编制",它们的家庭成员有:蜂王、工蜂和公蜂。它们日常生活、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br />蜜蜂是个有灵性的小精灵,爸爸在院子的东北角的那孔窑洞旁做了一个正方形的木箱,蜜蜂每天飞出飞进,忙个不停,它们常常结伴而行,爸爸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凑到蜂箱的傍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后来,那群蜜蜂是怎么飞走的,我已经记不清了。<br />乔阿姨两口子都是热心善良之人。尽管王叔叔家后来有变故,他们也搬离了原来的住地,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和名字我一直记在心间。</b></h1> <h1><b>在我上学校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上山下乡的北京"知青"——于铭老师给我们班当班主任兼代语文课,她二十多岁,高挑修长的身材,白皙的鹅蛋脸上有几颗不太明显的雀斑,乌黑的秀发辫成两条粗粗的麻花辫。她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那时起我们读课文就变成普通话朗读了。以前都是用方言朗读课文的。那年,"政治运动"也搞得如火如荼,学校的气氛也非常紧张,经常开师生大会,组织学生给个人"成份高"的老师写大字报,批判。学生每周都要开几次自查自纠班会。在班会上让学生互相或者主动揭发所犯的错误,诸如:偷偷地在外面搞副业挣钱,把我们"挖滑石",卖废品也列入其中。叫"割资本主义尾巴"。<br />在六一节过后的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叫同学们揭发谁都在周末挖过滑石,挣过钱,要把钱交出来。不一会儿就被揭发出来好几名学生。其中也有我,老师要求第二天交出所得的钱。我回家把这事给爸爸说了,爸爸说:"明天老师要,你就把那套过六一儿童节的衣服给老师。"尽管我心里胆怯,但我知道那钱用来买了服装,没钱再交了。第二天的班会上,其他的同学都把钱如数交给了老师,当老师问我要的时候,我说钱买了服装,要不你把衣服拿去。老师听了我的话,沉默不语。这事就再没有追究。此后,我一个星期没有去学校上课,当时产生了不想再上学的想法,等到下一周,好像是父亲去了学校见到老师和校长回来之后,又催我继续上学。不知道父亲是怎样和老师交涉的,估计他肯定批评了学校的做法,因为父亲是敢说敢干的人,他的学识和口才都比那时多半是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师要高出一筹。</b></h1> <h1><b>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每周要写一篇作文。我们班有好几个优秀的学生,我也是其中之一,每周的班会上都要写批判稿:批判班里发生的坏人坏事,还要&quot;批林批孔&quot;,有的同学经常照抄报纸上的批判文章,常常闹笑话。我的全是自己写的,而且还写了一本&quot;儿歌&quot;,那本&quot;儿歌&quot;后来被老师发现,她要了去,再没有给我还回来。那应该是我的第一部原创&quot;作品&quot;。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写作。</b></h1> <h1><b>随着小学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童年的结束。但那个特殊时代的童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童年,辛苦着、也快乐着。毕竟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所有的苦难和不幸都是转瞬即逝的流星,大多数都是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br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富强,百姓丰衣足食,孩子们再也不用为生活担忧,看见他们今天的幸福快乐,我们由衷地感谢伟大的祖国,给予孩子们如此美好的童年!</b></h1> <h3>(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