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浦口火车站(现称南京北站),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始建于1911年,建成于1914年,距今104年,是民国时期进京的唯一铁道入口,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站,历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蕴含着深厚的民国历史底蕴</h3> <h3> 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h3> <h3> 1918年冬,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了散文名篇《背影》。 </h3> <h3> 1919年春,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车站丢失了一双布鞋,陷入困顿,幸遇老乡,解了燃眉之急。 </h3> <h3> 1927年,郭沫若在浦口火车站中转渡江,到南昌去寻找革命同志。 </h3> <h3> 1929年5月,孙中山的灵柩由北京运抵浦口火车站,然后过江至中山陵。 </h3> <h3> 1949年4月25日,邓小平和陈毅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驱车进驻总统府,南京从此解放,也标志着全国解放 </h3> <h3> 因为是全国唯一较完整地保存了民国特色的火车站,21世纪初成为以民国为背景的影视拍摄基地。在浦口火车站拍摄的影视剧有:《孙中山》、《国歌》、《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和《北平小姐》等等。 </h3> <h3>历史</h3><div> 1908年1月,清政府与英国华中铁路公司和德国德华银行签订了《津浦铁路借款合同》,规定“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当时,浦口火车站的承建者是王佐卿。</div><div> 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浦口火车站成为连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交通枢纽。火车站周边,煤港、轮渡、驳运、汽车、邮局、医院、学校、饭店等设施齐全。民国时期,定都南京,浦口火车站成为北方人“进京”的必经之地。</div><div> 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里,设想在南京与浦口之间筑起一条穿越长江的隧道,铺以铁路,使南北相通。1968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津浦与沪宁铁路连成一线,列车直过大桥,沟通浦口与下关的火车轮渡停运,浦口火车站的客运中止。</div><div> 1971年的一场大火从下午1点多烧到了傍晚,大火中,火车站许多设施被烧毁,内部全是木头的场站楼也部分受损。</div><div> 1985年4月,为减轻大桥负担,中断了16年之久的客运再次恢复,先是四对慢车,后来到成都、兰州、齐齐哈尔、连云港的快车也在此发车,浦口火车站更名为“南京北站”。</div><div> 1998年,随着大桥交通能力增强,浦口火车站只剩下了一对往返蚌埠的慢车。</div><div> 2004年10月,浦口火车站正式停办客运,各项客运设施全部封存,但仍担负着货运任务。</div><div> 2006年,浦口火车站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div> <h3>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在浦口车站。</h3> <h3>照片后面的楼就是浦口火车站的车务段(现派出所)楼和车站主体大楼的一角。</h3> <h3>建筑布局</h3><div>浦口火车站为典型的英格兰风格,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火车站主体大楼、售票处、车务段大楼、月台和雨廊,以及后建的停灵台。 </div> <h3>主体大楼</h3><div> 浦口火车站主体大楼坐北朝南,黄色楼体墙面斑驳陆离,窗户高而窄,屋脊红而尖。上下三层有大小62个房间;屋顶有脊,全部用瓦楞铁覆盖;大楼内部都是木质结构,底层西首外接拱型长廊,直达浦口轮渡码头。 </div> <h3>售票处</h3><div> 位于主体大楼的东南,与主体大楼同为黄色楼体红色屋顶。曾经做过电报房。1984年恢复通车后将其又改为售票处。 </div> <h3>车务段大楼</h3><div> 位于西侧,红顶黛墙,极为精致。最早是火车站的车务段大楼,后曾改为贵宾室。21世纪初成为派出所的办公地点。 </div> <h3>月台和雨廊</h3><div> </div><div>雨廊分为两段:一段是月台上的单柱伞形雨廊,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另一段是候车大厅西首通向码头的拱形雨廊,以前一直横穿过马路直通码头,旅客从火车上下来,一路无需打伞。 </div> <h3>中山停灵台 </h3><div> 停灵台位处火车站主楼前方的广场花园正中央。1929年,孙中山的灵柩通过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南京,在这里稍作停靠后,通过浦口码头运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div><div> 广场中央有一个圆球形雕塑,原是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标志性雕塑——直径5米的地球仪。文革期间,石球下方的汉白玉基座被砸毁。被毁的汉白玉基座上烫金雕刻着孙中山的遗书及三民主义的部分内容。 </div> <h3>近处拍摄的旅客候车大厅</h3> <h3>朱自清先生在《背景》所描述的父亲爬上的站台</h3> <h3> 最靠西侧的一条线路是一条军事运输专用线,曾经在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时,专门用于运送战备物资。 </h3> <h3> 从站台里面拍摄的旅客进站口,这里寄托着无数人久久不愿离去的牵挂</h3> <h3> 旅客出站口,这里留下多少人翘首期盼着亲人团聚的幸福</h3> <h3>从接站人站立的位置拍摄的出站口</h3> <h3>行李房和食堂在主体大楼的东侧</h3> <h3>这是一座火车站,是中国的一段铁路缩影,记录这段历史,是对铁路的回忆,也是对铁路的尊敬。铁路改变了我们交通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出行速度。几乎每个人都乘坐过火车。我见证着从内燃到蒸汽再到电力一直到现在的高铁机车的变迁和发展,但是我依然怀念那时的绿皮车。记录浦口站,不仅是告诉后人那段铁路历史,同时告诉后人,那段珍贵的近代史。篇中涉及到部分浦口站的历史珍贵照片和电影剧照,是从网上搜索到的,由于无法确定作者,在此向这些不知名的拍摄者致敬!————韩光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