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梅森是个有点叛逆的小男孩,总是看着窗外发呆,成天的胡思乱想,喜欢和老师作对,还有,他从来不交家庭作业。</h3><h3>这一年,梅森六岁,布兰妮的专辑大卖,酷玩乐队刚刚开始走红。梅森经历了第一次搬家,和玩伴告别的他,第一次知道了离愁的滋味。</h3><h3>梅森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曾经,她也是父母掌上明珠,梅森和姐姐的出世,让她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缀学,离异,独自抚养两个半大的孩子。后来,她重返校园,半工半读地拿到了硕士文凭,在大学教书,成了一个出色的职业女性。</h3><h3>知识改变命运,母亲自己力求上进,教育他人也不遗余力(估计这是教师的职业病)。比如,遇到个墨西哥水管工,她也会谆谆教诲,劝人家学英语,读夜校,将来找个好工作。若干年后,这水管工真的学业有成,当了餐厅的经理,《读者文摘》般的励志,让梅森不禁啧啧称奇。</h3><h3>对梅森来说,母亲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可或缺,父亲则是调味品,偶尔见上一面,有了他会十分开心,没了他,日子也是一样的过。</h3><h3>遗憾的是,梅森的性格更多地随了父亲,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且不思进取,母亲的言传身教,愣是敌不过父亲的基因密码。</h3><h3><br></h3> <h3>父亲是那种浪子型的文青,洒脱不羁,崇尚自由,满脑子尽是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玩音乐,或是跑到阿拉斯加去当水手。这样的人适合恋爱,却绝不适合成家过日子,风花雪月敌不过柴米油盐,当每月的账单无法支付,所有的优点立刻都变成了缺点,这也是母亲和他分手的原因。</h3><h3>他不是好丈夫,却是个好父亲,出现的时候,总是带着孩子们出去打球、露营、看比赛,或是吃一吃母亲禁止的垃圾食品,他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更像是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也有为难的时候,比如给青春期的孩子讲避孕,很尴尬,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讲下去了。</h3><h3>这个角色相当有趣,潇洒的文青最终敌不过无情的岁月,父亲后来被磨平了棱角,变成了他以前最讨厌的那种人。他放弃音乐,考取了精算师的执照,进了保险公司,朝九晚五地做起了白领。</h3><h3>他再次结婚生子,成了个顾家的好男人,他不是不肯长大,只是心理的青春期比较长,没能做到和母亲同步。后来的他,完全符合母亲的择偶标准,可惜,他们的爱却早已成为往事。</h3><h3>母亲的情路颇为坎坷,后来,她又结婚两次,离婚两次,给梅森带来了两任继父。继父一号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他的学生,看起来温文尔雅,却有着酗酒的毛病,最后更发展成家暴,母亲只得快刀斩乱麻地让他成了过去式,梅森也再一次地经历了搬家和新学校。</h3><h3>继父二号是退伍大兵,他是母亲的学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相爱容易相处难,后来他也成了酒鬼,和母亲的婚姻自然也走到了尽头。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是匆匆过客来了又走,最终只留下了一点模糊的记忆。</h3><h3><br></h3> <h3>电影就相当于梅森的日记,从六岁到十八岁,每年一页,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电子游戏、哈利.波特、美国大选、伊拉克战争、抽烟喝酒、情窦初开……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他在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然后,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从指间溜走。</h3><h3>没有眼花缭乱的剪辑,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少年时代》被誉为神片,完全是因为那独一无二,他人无法复制的拍摄手法:电影与现实中的时间轴是同步的,为了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岁月流逝的痕迹,导演林克莱特带着同一班演员,每年夏天聚一次,拍摄一些素材,整整花了十二年来完成这部作品。</h3><h3>十二年间,任何一个主创发生点意外,都会导致电影的泡汤,林克莱特连应急预案都准备好了:如果自己发生不测,就由伊森.霍克(父亲的演员)接过导筒,接着把梅森的故事讲完。</h3><h3>一个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剧组,一帮亲密无间足够长情的演员,年复一年,大家顶着“未完待续”的压力,守护着这个令人兴奋的秘密,直到影片在柏林公映,电影与时间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观众沉迷其中不可自拔。</h3><h3>于是,我们看到梅森在镜头里一天天的长大,小男孩变成了翩翩少年,然后是青春痘,喉结,最后长出了稀疏的胡渣。与此同时,父母却在一天天地变老,身材发福,皱纹增多,戴起了老花镜,鬓边也出现了丝丝白发。完全不需要化妆,因为,时间就是最好的化妆师。带给观众的震撼,绝对是那种“多年以后”然后换个演员的做法所达不到的。</h3><h3><br></h3> <h3>梅森长大成人即将离家,告别的时候,母亲突然流泪失控:“今天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我知道这天要来,我不知道对于离开你会这么高兴,知道我意识到什么?我的人生就要那样去了?</h3><h3>这一系列的里程碑,结婚,生子,离婚,那个时候我以为你有阅读障碍,当时我教你如何骑自行车,又离婚了,获得了我的硕士学位,最终得到了我想要的工作,送萨曼莎去上大学,送你去上大学,你知道接下来是什么么?是我该死的葬礼!走吧!留下我的照片!”</h3><h3>梅森问:“你怎么一下子快进了40年? ”“我只是以为会有更多……”十二年的人生被浓缩在三小时的片长中,让人看了不胜唏嘘。</h3><h3>来不及伤感,年轻的梅森已经孤身上路,少年时代落下帷幕,青年故事才刚刚开始,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的崭新的世界,电影结束,一切还是未知。</h3><h3>最后,给选角的人点上一千个赞,长大的梅森酷似年轻时的伊森.霍克,不是亲爹胜似亲爹,这是多么神奇的前瞻性啊。某杂志采访林克莱特:“如果拍续集,将男主的故事一直延续下去会是怎样?”</h3><h3>林克莱特开玩笑地假设:“上了大学的梅森去欧洲旅行,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法国女生……”神一样的回复,看完电影意犹未尽的朋友,可以接着看伊森.霍克主演的《爱在黎明破晓时》,那个,可视作梅森的《青年时代》。</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