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配图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h3> <p class="ql-block"> 被梦吓死的唐朝大诗人</p><p class="ql-block"> ( 杜牧三部曲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826年,长安,唐帝国这辆大车正行驶在下坡路段,刹车已逐渐老化,任谁都已无法改变下行趋势,除了刹车外诸多零件也已锈迹斑斑。可驾驭它的十七岁皇帝敬宗却全然不知,以为盛世依旧。于是乎还大兴土木,翻修宫殿。面对皇帝小儿的奢华放纵,朝中大臣们装聋做哑屁都不敢放一个。但却惹起一个毛头小子的极度不满,总想着有什么法子能对皇帝谏上一谏。几经琢磨,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便诞生了。此文开头的十二个字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嘿嘿!就是"阿房宫赋",此毛头小子便是杜牧。这篇赋的结尾特别精彩:"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成为史论的经典名言。这赋也成为唐人小赋的翘楚。这一年,杜牧二十三岁。</p> <h3> 此赋甫一写完,刚挂上网,立马把屏涮暴,粉丝量窜升,杜牧成了当仁不让的网红。而他的粉丝中有一个最铁的叫吴武陵,是太学博士,素以知人善荐闻名。 两年后,当杜牧参加进士考试时,吴铁粉就毫不犹豫的出手了:骑着一头破驴,直接找到时任主考的礼部侍郎崔郾(唐朝的制度,向主考官推荐人材是朝庭允许鼓励的。王维的状元及第和玉真公主的推荐就不无关系;孟浩然曾两次献诗请求张说和张九龄推荐,后由于诗中得罪唐玄宗而被逐出长安。)郑重的向他推荐了杜牧,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并当场将杜的"阿房宫赋"送给崔侍郎。</h3> <h3> 崔郾接过文章,朗声便读,一边读一边连声叫好,读罢击节赞叹称绝。吴铁粉亦不失时机地说:怎么样,当可取作状元吧?崔侍郎憋了半天,摇了摇头回到:已另得其人。如此依次到第五名,崔还尚未有所表示,吴遂大怒,伸手欲将赋要回。崔这才承诺,将杜牧录为进士第五。后虽有人议论杜有些行为不检点,崔亦不予理会,以第五名取了杜牧。中进士后一个多月,杜牧又参加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并获第四名,授宏文馆校书郎,开始了宦海生涯。</h3> <p class="ql-block"> 杜牧出生于典型的官宦世家,曾祖杜希望是著名儒将,开元年间任汾州西河太守并在西河谢世。著名诗人崔颢为其幕僚,另一大诗人王维的父亲是其同事。逝世后,王维曾作挽歌三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祖父杜佑四次拜相,位列三公,为中唐的名相大儒,晚年还编辑过一部巜通典》,这部书也大有来头;古语"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中,三通的第一通即为杜佑的《通典》,其余两通为宋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牧的父亲杜从郁,一辈子没当什么大官,只做到秘书丞,在杜牧十四五岁时,便已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牧出生于长安,其先祖和诗圣杜甫的先祖同宗,俱出自襄阳杜家,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的后裔。杜甫大约和杜希望同属一辈。</p> <p class="ql-block"> 杜牧既出身名门,又怀奇才,且居晚唐渐乱之世,因此他的平生志向是希望能象先祖一样,扶佐君王,济世报国;可谁料最后却以诗歌留芳,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留下一大堆金句。随便说几个:"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一首七律诗是毛译东主席非常喜欢的。当年在江西瑞金,身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政治上被排挤而靠边站的同时,身体也遭受一场大病,徘徊在生死边缘。是一生中最低谷的时候,经常诵读的就是杜牧的这首《九曰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总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而对"人世难逢开口笑"这句有很深的体会。唉,世事无常,徒增概叹。此外杜牧还是个大书法家,比柳公权稍晩些,其留下的国宝级墨迹"张好好诗"现存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杜牧二十五岁开始步入政坛,同年在其祖父昔日曾提携过的尚书右丞沈传师出任江西观察使时,受邀入幕。且在幕僚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前后转任南昌、宣州、杨州。除了沈传师外,在杨州是在牛僧孺的淮南节度使府上。约三十四岁左右调回朝廷,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左补阙、文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等职。快四十岁时外放,先后到黄州、池州、睦州任刺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睦州任上,他广泛收集史上诸多战争实例,再结合自己研读兵书的体会,注释了《孙武十三篇》,并上呈时任宰相周墀。在《上周相公书》中,杜牧写道:"某所注《孙武十三篇》,虽不能上穷天时,下极人事,然上至周秦,下至长庆、宝历之兵,形势虚实,随句解析,理为三编,辄敢献上,以备阅览。"。此外,他还多次上书朝廷,讨论国家形势,提出振兴措施,阐述用兵方略等等。以期得到更多的赏识和更大的舞台。可是所有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终其一生也没有带兵征战沙场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大约四十六岁左右又调回朝中,任吏部司勋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干部局局长,专门负责考察选拔干部。没干几天,又觉得无聊,成天为他人做嫁衣。便又上书要求到杭州当刺史,杭州去不了又要求去湖州;且湖州是连上三书,结果却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连着三次上书要求外放湖州当刺史呢?这其中是有猫腻的。话说杜牧中进士后,春风得意马蹄疾,曾访湖州寻佳丽。在湖州刺史的陪同下,观看过一次精彩的龙舟大赛。彼时,湖州佳丽倾城而出,杜牧的心思本就不在龙舟赛,而是借机寻找美女。遗憾的是,一整天过去,遍阅群芳,舟赛已结束,却未寻到一位称心的妹子。正在意兴阑珊,无精打采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见一老媪牵一少女,款款而来,惊为天人。也不怕唐突,便上前相见并当场求了亲。由于杜牧自身条件太好了:既是新科进士、世家公子,文章名满天下,又是在当地最高领导的陪伴下。因此,女方便应允下来,并且双方约定,由于女孩尚小,要求杜牧十年后再来迎娶。杜牧心中挂着此事,眼看十年期快到,才一再请求到湖州当刺史。可是等他折腾了几次,终于如愿来到湖州并立马找到当年心仪女神时,却差一点当场晕倒:女孩已嫁作他人妇,想象中的豆蔻佳丽变成面前的半老徐娘,且是两个孩子的妈。扫兴之余,杜牧留下一首《叹花》诗:"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在湖州悻悻地呆了半年,便又怅然回到长安。</p> <p class="ql-block"> 回朝后,官拜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升任中书舍人,属正五品。可此时的杜牧已年届五十,感到仕途没有什么机会了,便在樊川修了别墅开始安度晚年。才有了杜樊川的名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来晚年生活也过得很惬意,可是一次不期然的梦,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大约是在他四十九岁的那年七月份,一个晚上,杜牧在梦里看到有人对他说:你的官最多只能做到"小行郎"。梦后没几天,他就调任考功郎中。这本是很正常的好事:梦中提拔,不久就兑现。可杜牧这个人也着实有趣,他却不这么看这么想。他认为这是自己的生命和仕途走到头的象征。因此心里就一直不痛快,有不祥之兆,成天疑神疑鬼的。恰巧过了两个月,他又做了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叫他改名叫"毕"。醒后更加郁闷:毕,不就是结束的意思吗?万事休矣!</p> <p class="ql-block"> 同年十月,有一天仆人来报,说蒸饭的釜甑在蒸饭时裂了。这下就更不淡定了,人还在,做饭的工具就先损了,岂非不祥?十一月十日晚又做一梦,梦中见一纸,纸上写着"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旁边有人解释道:"空谷,非也;过隙也。"这意思更清楚不过了,所谓白驹过隙,乃岁月流逝,岂不是说大限将至。心里受不了,只好去找朝中的星官杨晞,将自己的生辰八字以及半年来的几次梦境,一五一十的告诉杨晞。杨晞按照五行八卦和星相学,给他认真的推算了一番。然后告诉他,按命理应无忧。且因为"小行郎"后,官又升了一级当了中书舍人,已将梦境破了,不必再多慮。</p> <p class="ql-block"> 杜牧这人虽才高,却也古怪得很。既已找了专业的星官推算,就应该相信人家,放下心好好过日子。可他偏偏不是这样,整天拿着铜镜研究自己的面相。研究的结果是自己鼻折山根,寿数当尽,且眼花头昏更佐证自己的判断。于是,便为自己写了墓志铭,并焚烧了大量的诗文稿件,然后等死。果不其然,不久就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新旧《唐书》和"唐才子传"所记均是寿命五十。唯有一篇文章《唐诗类选后序》,作者乃同是晚唐之人顾陶,其在文中写道:"近则杜舍人牧、许鄂州浑,泊张祜、赵嘏、顾非熊数公,并有诗句播在人口,身殁才二三年,亦正集未得绝笔之文。若有所得,别为卷轴附于二十卷外"。此文大约写于公元862年左右,以此逆推,杜牧当卒于五十七、八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