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2018年马耳他(1),欧洲古老的城市瓦莱塔。

老杨

<h1>  瓦莱塔是马耳他共和国的首都。位于马耳他全国五个岛屿中最大的马耳他岛上东北端马耳他湾的一个狭长半岛上,地处地中海中部。</h1> <h1>  瓦莱塔是一座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始建于1566年。1565年马耳他岛遭到土耳其人(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当时守卫岛上的以法国大公让.德拉.瓦莱塔为首的圣约翰骑士团的骑士们和岛上的居民一起奋力反抗,迎头痛击入侵者,发动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马耳他之围”,打得入侵者狼狈逃窜,保住了海岛。海岛虽然被保住了,但当时的首都姆迪纳和其他重要的要塞已经一片废墟,让.德拉.瓦莱塔决定建立一座新都,以抵御土耳其人的再次入侵。新都于1566年3月28日奠基开始建设,花费五年时间终于建成,并以瓦莱塔做为新都的名字,1571年瓦莱塔被定为马耳他的首都。瓦莱塔在建成的一个半世纪中城墙一再加固,使其极具威慑作用,以后土耳其人再未来进犯。</h1> <h1>  在瓦莱塔城市的显著位置上,矗立有城市始建者圣约翰骑士团首领瓦莱塔的雕像。左手抚剑,右手执瓦莱塔的规划图纸。</h1> <h1>  瓦莱塔城的设计是由米开朗杰罗的助手弗朗西斯科.拉帕莱利设计。为增强防御功能,背海一面有圣艾尔莫堡护卫,隔海湾左侧有迪聂堡、曼纽尔堡,右侧有三座古城相护,后城门方向建有弗洛里阿娜防御工事,使瓦莱塔处于核心。城市布局整齐,街道狭直,城市中心高,道路坡度较大。街道两侧建筑和城堡工事都是使用马耳他特有的石灰岩建成,整个城市色彩皆为灰米黄色。</h1> <h1>  昔日用于防御的古老城池和城墙。</h1> <h1>  城门外广场。</h1> <h1>  城门入口。</h1> <h1>  城门外广场的三叉海神喷泉。</h1> <h1>  马耳他总理府,又被称为卡斯蒂利亚骑士旅馆,建于1574年,坐落于瓦莱塔的最高处。当时为圣约翰骑士团八支骑士团之一的卡斯蒂利亚(西班牙)、里昂(法国)和葡萄牙语骑士团所有。1798年法军驱除马耳他骑士团后这里曾是法军指挥部,英军占领马耳他后,这里又成为英军指挥部。总理府前面的广场叫作卡斯蒂利亚广场。</h1> <h1>  总理府门前摆放着两尊火炮,估计是“礼炮”。</h1> <h1>  总理府外墙上嵌入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1798年6月12--18日,法国波拿巴拿破仑将军曾带领部队在这里住过一个星期”的字样。</h1> <h1>  总理府门前卡斯蒂利亚广场上的纪念标志。</h1> <h1>  马耳他著名社会活动家、独立运动的理论创始人、哲学家、作家和诗人曼韦尔.迪米克(1860--1921年)。后被流放囚禁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并在那里去世。</h1> <h1>  移民峰会纪念碑。2015年11月11日欧盟与非洲领导人峰会在瓦莱塔举行,讨论如何减少来自非洲的经济难民和非法移民。此纪念碑以“绳结”来象征马耳他的对外政策。</h1> <h1>  马耳他总统(1999年4月4日--2004年4月4日)吉多.德马尔科。</h1> <h1>  马耳他高级法院。</h1> <h1>  圣凯瑟琳教堂,教堂不大却是瓦莱塔最早的教堂。</h1> <h1>  圣凯瑟琳教堂外的一角,矗立着一尊雕像。雕像的人物是马耳他在英国统治时期的第一届政府的总理保罗.博法。</h1> <h1>  总理府附近有一处花园,叫作“上巴拉卡花园”,大家往往简称作“上花园”。它原来是意大利骑士的私人花园,位于大港口之上,是观赏海湾对面“三姐妹城”的绝佳位置。</h1> <h1>  花园里由两排拱廊柱(只是没有顶)下设有鲜花和座椅供游客休息,拱廊在就是使大港和三姐妹城尽收眼底的观景台。</h1> <h1>  站在上巴拉卡花园马耳他湾出海口尽收眼底。</h1> <h1>  上巴拉卡花园对面的三姐妹城的历史比瓦莱塔还要久远。</h1> <h1>  瓦莱塔港是欧、亚、非海运交通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地中海心脏”的它,怪不得是附近列强窥伺的地方。</h1> <h1>  这里在历史上虽然是战争防御的要塞,这几门大炮可是礼炮,是用来报时的。自16世纪以来,直至1960年,每天日出和日落时,这里礼炮轰鸣,代表城门开关和上下班的时间到了。如今这里每天中午12点都会鸣放礼炮(估计是开放旅游的需要吧)。</h1><h1> 我们的旅友,擅长摄影的“大师”抓拍下了鸣放礼炮的“瞬间”,转发给大家共飨。</h1> <h1>  上巴拉卡花园里有一尊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半身塑像。</h1> <h1>  公园中还有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纪念标志。</h1> <h1>  花园中这组雕塑的题材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中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冒死救出的三个孩子。这尊雕塑貌似不起眼,它可是得过国际大奖,并且上过马耳他共和国的邮票。</h1> <h1>  瓦莱塔最大和最著名的广场,圣乔治广场。后面的院落是大王宫所在地,大王宫又叫大公宫,原来是圣约翰骑士团大首领的宫殿。殖民时期是英国总督府,马耳他独立后是共和国总统府,现任的马耳他总统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由于当天有马耳他狂欢节的活动,广场封闭不能进去,也无法接近总统府。)</h1> <h1>  圣乔治广场附近有一处规模不大的广场,它是原来的(英国统治时)女王广场,自马耳他独立后改为公众广场。广场两侧被咖啡馆、餐馆和商店所占领。广场后面的建筑是国家图书馆。</h1> <h1>  广场中央立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大理石雕像。雕像出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的雕塑家朱塞培.瓦伦特之手。</h1><h1> 女王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来往的路人和游客,在她的眼皮底下品尝享受着美食,这个殖民时期只有殖民者和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待遇。</h1> <h1>  在瓦莱塔的中心位置,总统府的对面,国家图书馆旁边有一处建筑,都叫它:“大团长宫”。它建于1565年马耳他大围攻之后。它被叫作“大团长宫”,原因是它原来是骑士团长的办公地点,它现在除了作为马耳他总统官邸和国会的一部分以外,里面设有“军械库”,里面珍藏了冷兵器时期的武器。它丰富的藏品成为了圣骑士团研究者们的必去之处。</h1> <h1>  瓦莱塔的标志性建筑很多:古城门、上花园观景台、总统府……,但是你要问起当地人,他们绝对会说.:瓦莱塔的标志是:圣约翰副主教堂。</h1> <h1>  这座教堂原来属于圣约翰骑士团,建成于1578年,它标志着骑士团结束了长期游荡的生活的历史,正是定都在这里。圣约翰主教堂在马耳他的旧都姆迪纳,大家都把这座教堂称作“副主教堂”。别看称它为“副”,在许多人眼中,它座融合了哥特式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是“世界上最奇妙和最吸引人的教堂”。</h1> <h1>  这样的钟楼没有见过,它有一大两小三块钟表。它表示的都是时间,大的是时钟,小的两块分别表示星期和日期。</h1> <h1>  这是教堂的侧门,但它却是参观教堂的入口。</h1> <h1>  侧门旁边有一组青铜雕像,用以纪念在马耳他之围(马耳他大围攻)中牺牲的先驱。当地居民有人也摆上自家故去亲人的遗照和姓名牌,一并进行悼念。</h1> <h1>  马耳他各村镇的教堂都由各村镇出资兴建,产权也归各村镇所有。这座教堂是1573年由当时骑士团首领拉.卡西尔出资兴建,以圣约翰骑士团的守护神命名。1578年建成后把它献给了圣约翰骑士团。</h1> <h1>  金碧辉煌,豪华极致。大教堂是当年骑士首领和骑士举行盛大宗教仪式和祭祀的场所。</h1> <h1>  大教堂主祭台。</h1> <h1>  教堂整个圆拱顶是一幅大壁画,由意大利骑士、画家马迪亚.布雷迪花费五年完成。油画表现了圣约翰的生平故事。天顶两侧各有一排圆窗,圆窗两侧的画像被处理成立体感,用进入的光线为准绘制了阴影,看起来似浮雕,这种做法出自骑士普拉蒂之手。</h1> <h1>  主教堂两侧,在两个高大柱子之间的独立空间里,设有八个小教堂。分归骑士团的“八语”(骑士团的骑士来自法、德、西、意、英、葡六国,法国骑士来自所操语言不同的三支)骑士供奉自己的守护神--主保圣人。</h1> <h1>  这个小礼拜堂祭坛的螺旋金属柱,真像梵蒂冈圣保禄大教堂的螺旋金属柱。</h1> <h1>  八个小礼拜堂里分别葬着本语骑士团首领的遗体。</h1> <h1>  栏杆拦住的“圣体小堂”,供奉着圣母银像。</h1> <h1>  其实说这个教堂是座“墓地”一点也不假,它除了在八个小礼拜堂中安葬有各语系骑士团首领的灵柩外,地下室中还安葬有包括瓦莱塔首领在内的多位骑士团首领的遗骨。最独特的是它的地面,整个地面由400多块大理石拼装“石碑”组成。每一块石碑下就是一个坟墓,底下埋葬着骑士,石碑上拼有精美图案、骑士的姓名和生平。</h1> <h1>  骑士团专用的十字架(又叫:十字八角花),它是骑士团的徽章。八个花瓣代表骑士团是由八个地域来的骑士组成。</h1> <h1>  教堂大门里边的右侧有一间画室,是由祈祷室改成的。悬挂着不少油画。</h1> <h1>  画室最瞩目的位置悬挂着一幅世界名画“圣约翰被砍头”(圣约翰洗者蒙难),这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1608年卡拉瓦乔来到马耳他时,应骑士团首领之请绘制而成。</h1> <h1>  此画描绘了圣徒约翰被处死的场景,他用强烈的阴暗对比画技和现实主义的人物造型相结合的手法,绝佳地表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许多绘画史研究家认为作品如此出色,是因为画家用此画影射了自己“死而复生”的传奇经历。</h1> <h1>  卡拉瓦乔的另一幅作品“书写中的圣哲罗姆”。</h1> <h1>  参观瓦莱塔圣约翰副主教堂时,恰好赶上耶稣遇难时的裹尸布在此巡展。</h1> <h1>  马耳他虽然独立的历史不长,但是瓦莱塔人对过去保卫过祖国的先驱总是念念不忘,在瓦莱塔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纪念物。</h1> <h1>  纪念马耳他大围攻的纪念钟。</h1> <h1>  设在旧炮台上的怀念为马耳他大围攻中献身的先驱的青铜雕像。</h1> <h1>  这是在二战时期被德军炸毁的国家歌剧院,在修复过程中没有拆除重建,而是在废墟中把它改为露天剧场,用战争留下的痕迹,时刻对马耳他人民进行教育。</h1> <h1>  瓦莱塔的城池虽然不大,但它却是欧洲第一座经过规划建设的城市。市中心在最高处,四周的街道除了半岛上通往陆地的道路外,其他三面通向海边的道路都是狭长笔直,坡度好大。路两侧的建筑有遮天蔽日的感觉,走在期间好似进入一线天峡谷中。烈日下多强烈的日光也无法晒到“谷底”。这正是设计师考虑到在以阳光灿烂并强烈而著称的地中海,为了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利用建筑物的阴影来遮蔽狭长的街道,这样即避免了暴晒,又避免了酷热。</h1> <h1>  当地墙体的材料颜色都是灰米黄色(原因在于使用当地特有的材料),为了避免色彩的单调,同一栋建筑中窗户的式样和颜色却大有不同。仔细看去那时的“飘窗”也蛮有特色。</h1> <h1>  为了解决狭长街巷中十字路口处的压抑、窘迫感,几乎所有小路口的墙角上都设有各式各样的雕塑。即给狭长的街巷增加了空间,又给城市增加了趣味。</h1> <h1>  这里的门把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各式各样、千差万别,极富个性。</h1> <h1>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也来门上“警卫”。</h1> <h1>  真是怀念圣骑士团的住户,门把手也饰有骑士团的“十字架”。</h1> <h1>  这个门把手是雄狮头,好威武。</h1> <h1>  真是在“地中海心脏”,多萌的“小海豚”。</h1> <h1>  造型简单,看起来多结实啊。</h1> <h1>  瓦莱塔古城在1980年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浑然一体的城市规划,文艺复兴的完美创意。虽然在瓦莱塔仅游览了一天,但它深邃的历史内涵使人久久不能忘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