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长大的永嘉路,及周边的老弄堂,老洋房...

David 宋

<h3>‘’上海有这样一条马路,</h3><h3>它连接徐汇和黄浦,</h3><h3>田汉,徐悲鸿,郎静山曾在这里工作,</h3><h3>宋子文,孔祥熙,宋蔼龄曾在此居住。</h3><h3><br></h3><h3>它是梧桐树下的美丽街区,</h3><h3>它有岁月雕琢的浓韵洋房,<br>每一栋老房子背后,<br>都有一大摞的故事。"</h3><h3><br></h3><h3>它就是我要去拍摄的永嘉路。一一我从小长大的地方。</h3><h3><br></h3><h3>漫步在午后阳光里的永嘉路上,依然可以感到当年法租界的雍容和优雅的气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环抱着宁静整洁的街道,街上行人不多,车辆也很少,座落在绿树掩映中的各式异国情调的老洋房,既雅致又苍桑......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永嘉路,低调含蓄,而又风情万种。<br></h3> <h3>永嘉路起点于瑞金二路,街北一排高高的围墙,里面就是蜚声遐迩的瑞金宾馆(大门在瑞金二路上)。</h3> <h3>这个曾经对上海人来说,很神秘又很令人向往的宾馆,现在对外开放了。走进瑞金宾馆,滿目绿茵茵的草坪,如盖的参天巨樟、异域风情的建筑......因此引来不少爱好摄影的摄友,尤其是春秋两季,因为这里春天姹紫嫣红,这里的秋天枫红杏黄,身临其境,你会有点世外挑源的感觉,忘记了大都市的喧哗和压力,感悟到城市里也有大自然的美丽。</h3> <h3>瑞金宾馆在20年代初是英籍冒险家、跑马总会的董事老马立斯的儿子小马立斯的私家花园。马立斯家族在当时上海滩与沙逊,哈同等富商齐名。小马立斯主修建筑,整个马立斯花园都是他的设计。四幢风格各异的欧式洋楼散落在绿草如茵的花园里。花园内假山喷泉、鸟语花香、风格不同的亭院和果实累累的葡萄架,景色四季宜人。&nbsp; </h3> <h3>1956年,改名为瑞金宾馆,成为接待国宾的內部高级宾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在这住过。外宾如金日成,胡志明,苏加诺等也都在此住过。</h3> <h3>永嘉路南侧的1弄,5弄,19弄(西爱村)。都是体现了中西合璧海派风格的新式里弄,虽然经历了岁月的苍桑,仍然保存完好。</h3> <h3>茂名南路是第一条和永嘉路交汇的马路。东侧是瑞金宾馆,西侧是上海文化广场,两边绿树环抱。走在这段路上,仿佛趟漾在公园里一般。大都市的喧哗和骚动,离你远去,满目葱缘,宁静而又安祥。</h3> <h3>永嘉路从茂名南路到陕西南路这一段的北侧,就是文化广场 (大门在北面的复兴中路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旧上海的法商的“逸园跑狗场”,场内能容纳二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解放后,改建、扩建成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从此这里成为上海市民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在哪如火如荼的讲革命,讲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这里曾是风起云涌的政治活动的中心。记得学生时代,曾多次在这里参加过大型的政治集会。这是文化广场在永嘉路上的大门。</h3> <h3>新改建的文化广场像一个优雅的艺术品。环境优美,建筑新韵,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深、座位最多的地下剧场。我有幸在建成后的新剧场里,聆听了几场国内外歌星的音乐剧和音乐会。平日里,附近居民会带着孩子,在音乐厅周边的绿化带歇息,玩耍,把这当成了又一个公园。</h3> <h3>这是座落在永嘉路襄阳南路口,名闻上海的百年老店乔家栅。老板王汝嘉,江苏吴县人。1940年秋,开设了乔家栅。该店的菜色点心曾经脍炙人口。还记得小时候最爱吃它的松子黄鱼,油爆河虾。点心中冷面,擂沙园子,猫耳朵都很好吃。可惜,和许多老店一样,近年来,老传统不能发扬光大,渐渐沦落,昔日风光不再。<br></h3> <h3>乔家栅对面,襄阳南路311号,这栋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海派风格的老居民楼,曾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在上海的第一个住处。</h3> <h3><font color="#010101">永嘉路345弄,建于1935年前后,其中3号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上海滩纱业巨头闻兰亭的旧居。他曾是沪上著名企业界领袖。日伪时期成了汉奸,抗战胜利后作为汉奸被公审。死于1948年。</font></h3> <h3>永嘉路371号,田汉旧居。1928年,田汉在这里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的法文名称,Cerele Artistique du Midi,还是徐悲鸿定的。这里既当教室又作宿舍,还办了食堂。当时,徐悲鸿的画室也在永嘉路的381号。</h3> <h3>永嘉路383号,建于1926年,混合式花园住宅,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解放前,这里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寓所。按照史料记载,这座建筑是孔家在上海的主要居住地,住了很久。现为一家私立幼儿园"蒂伊"。</h3> <h3>隔壁另一个383号(两幢房同一门牌号码),原为德侨在上海的产业被政府没收。隔墙为邻的孔祥熙就把这个383号也买下来,两幢房子墙头相隔,一门相通。1949年后被国家没收。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入此处.。现为上海市文化稽查总队所在。</h3> <h3>文革之后改革开放,大量外语片湧入中國,哪时是上海译制厂的全盛时期,产生一批家喻户晓的配音演员,像邱岳峰,尚华,乔榛,丁建华,刘广宁等。乔榛就住在我家"和平邨"19号。他后来是上海译制厂的厂长。</h3> <h3>永嘉路389号原为外商路易士洋行住宅,后为荣智勋(荣氏家族成员)住宅。1936年竣工。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br></h3><h3>现在这里是解放军某部华东办事处。文革后,里面常常放映内部电影,有路子搞到这里的票子,当时是很令人羡慕的。</h3> <h3>街对面的396号“正蕃小筑”。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就居住在“正蕃小筑”8号底层,这里是郎先生从重庆返回上海后主要的工作室。许多经典摄影名著在此产生。</h3> <h3>太原路原名拉斯脱路,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道路中的一条。这幢建在永嘉路,太原路拐角,墙上爬满绿藤的现代建筑,原址是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沿街门面开了一些居民日常所需的小店,有米店,粮油店,冷饮食品店(好像叫泰来食品店),大饼油条店,理发店等……因为就在我的小学傍边,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地方,早晨在点心店买早点,放学后,在这里买零食…。</h3> <h3>永嘉路口的太原路87号,原国府军统局代局长、内政部次长兼警察总署署长唐纵旧居,现为私立幼儿园,是我儿子小时就读的幼几园。<br></h3> <h3>离永嘉路不远的太原路160号太原别墅,建于1928年,原是法国律师狄百克的私家花园‘,1933年狄百克突然去世,他夫人将房屋卖给时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周佛海的密友岑德广,抗战胜利后房屋被军统没收。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作为特使派遣到中国调停国共两党冲突,被安置在这座花园洋房里,后来被称为“马歇尔公馆”。解放后,马歇尔公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处接管。</h3> <h3><p>1956年被改建成太原宾馆,接待外国元首、贵宾。文革期间,太原别墅是江青很喜欢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对外开放,现为瑞金宾馆太原别墅。</p></h3> <h3>这就是我的小学 (永嘉路420号)。解放前曾是贵族私立小学,好像叫"中西小学"。解放后改名永嘉路第二小学。建于1934年 。这里有我太多的童年回记。现在已改为"五原路幼儿园"。<br></h3> <h3>永嘉路上485弄"和平邨",就是我从小长大的老弄堂。阔别三十多年,当我走进弄堂,仿佛穿过重重记忆,寻觅那逐渐消失的影子。虽然眼前情景仍然似曾相识,但已物是人非。望着那些承载着岁月的斑驳的门窗和围墙,睹物思旧,就是这样的老弄堂,凝聚了多少老上海人的乡愁,使曾生活在这里的人,心有所恋,梦有所托,把对故乡的情愫尘封在这样的老弄堂里了</h3><h3>弄口的木屋原先是裁缝店。老裁缝的儿子"小裁缝"(外号),曾是我儿时的好玩伴。听说,他去了澳大利亚定居,现在不知何人居住在里面。<br></h3> <h3>和平邨是法式建筑里弄,拉毛外立面,坡顶,钢窗,假三层。朝南带有阳台和小院。沿街的房子还有汽车间。这片小小的停满汽车的弄堂中的空地,曾是我们小时候踢洋铁罐头(一种游戏)的地方。站在这里,仿佛耳边又响起儿时玩伴的呼唤声。</h3> <h3>"和平邨"3号就是我居住了30多年的家。院子里曾是我的百草园,有一棵我亲手栽的夹竹桃,花季时满树繁花,煞是好看。后因长得太高,影响邻居光線,被砍了。三楼曾住过电影演员张伐,演过电影“红日”里的解方军沈军长。张伐在电影里演的都是正面人物。可是在家里是个脾气火爆的父亲,经常打骂孩子。后来搬入的是当时的上海电视台副台长周峯,他的夫人是南市区一所中学的校长。文革中被整得很惨,红卫兵反复来抄家,有时半夜也会来。搞得整栋房子里的邻居惶惶不安。现在他的儿子还住在那里。<br></h3> <h3>弄堂里面这堵高高的围墙隔壁就是太原别墅。文革前,记得有一次传说江青(也有人说是毛泽东入住)。弄堂里二楼面对大院的窗户统统被用钢板封住,出身有问题的一夜之间被强行迁走,家里的钢琴也不许弹奏。在我当时小小的心灵上留下很深的印像。</h3> <h3>我家对面490号,法式洋房。曾是法租界工部局局董的私家住宅。</h3> <h3>我家隔壁弄堂,永嘉路495弄堂是西班牙风格的里弄,有西班牙式的门廊,外墙带鱼鳞纹的图案。</h3> <h3>过了495弄,靠近岳阳路口的永嘉路501号整幢住宅座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透出一种欧洲古城堡的沧桑,给人神秘的美感。这座德式风格的建筑原先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国民党政府中掌握财权的大人物宋子文的住宅。里面和岳阳路145号荷兰式花园住宅是相通的。都是宋子文的产业。解放后房子被华东公安部接收曾作为公安局的俱乐部。1956年改为上海市市委接待处,把这里作为招待所之一,专门接待中央来沪的主要领导,林彪50年代末从苏联治病回来后就在这里继续疗养,一住好几年。</h3> <h3>岳阳路原名祁齐路,1912年上海法租界的公董局修筑了这条路,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岳阳路两傍法国梧桐怀抱,意境宁静而又深远 。是小时候认为很浪漫的一条小马路。这里行人很少。夜晚灯光暗淡,常可以看见一对对情人在此漫步。</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永嘉路北面,汾阳路,桃江路,东平路,岳阳路,四街交汇处的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铜像,更给岳阳路增添了诗情画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岳阳路1号,据说这里早年曾是美孚大班的寓所。再后来成了犹太人沙逊在上海的家 (沙逊是和平饭店的主人)。该搂属北欧传统建筑,它建造于1911年。解放后曾经是上海少年科技站。我小学时是少年科技站航模组的成员。我们组曾获得航模比赛第三名。现这里是上海市科学艺术教育中心。</font></h3> <h3>对面东平路1号“席家花园餐厅”。原来是国民党中央银行行长席德懋的私人花园。出生于上海席家花园的席与时是席家六小姐,著名的民国七位名媛之一,抗战期间前往美国,在美国期间,她实现了她童年时的理想和誓言,热情致力于盲人儿童的教育,深得美国校方和社会的好评。</h3> <h3>永嘉路岳阳路口,岳阳路113号,一幢建于1930年的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这里曾是桐油大王,民族工业界的翘楚沈瑞洲的旧居。沈瑞洲1956年在上海国际钣店,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接见。1966年文革时期遭受红卫兵抄家,身心受到冲击,1968年10月24日因病去世,终年71岁。</h3> <h3>永嘉路南面,靠近建国西路拐角是著名的石库门里弄--建业里。我小学的很多同学居住在这里。其规模比新天地、田子坊、步高里都要大得多。但建业里的旧屋改造并没有像新天地,田子坊那样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也没有像步高里那样保持了原汁原味,原生态。最近想借世界顶级酒店嘉佩乐来挽回最初设计和定位上的失败,不知能否起死回生。</h3> <h3>没有居民的石库门、弄堂就没有生活气息,没有上海特色。如果石库门建筑是形,那里面的居民才是石库门的灵魂。</h3> <h3>从岳阳路往西,永嘉路555号一座德国建筑风格的洋房是著名文学翻译家罗玉君旧居。罗玉君(1907-1987)在法国文学翻译成中文书籍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翻译的法国名著多达二十多部,其中不少译本多次选入大学教材。</h3> <h3>街对面580弄是永嘉新村,建于1847年,原是交通银行的职工宿舍,永嘉新村是上海市公寓式花园里弄的代表。</h3> <h3>小区环境优雅、安静,林木茂盛,绿化非常好。北侧近邻艺术公寓、年平公寓(韩正原来是住在年平公寓的),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受到很多老外的亲睐,现有二十多户外藉人士居住。</h3> <h3>永嘉路588号著名建筑师赉安当时自己设计自己居住的花园洋房。<br>他设计的建筑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培恩公寓",就是现在淮海中路上的"妇女商店"那栋大楼。</h3> <h3>永嘉路590号上海纺织大王吴昆生故居。上海滩当时赫赫有名的吴昆生、陆巽甫、和他们的铁哥儿们,见棉纱的利润很大,而且社会需求量日见增长,于是合伙向棉纱行业大举进军,创办了申新纱厂。</h3> <h3>下一条与永嘉路相交的马路是乌鲁木齐南路,建于1918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名称为巨福路。沿路多高级住宅区。一类历史风貌保护道路,乌鲁木齐南路淮海路周边是著名的使馆区。</h3> <h3>乌鲁木齐南路64号,建于1932年,邬达克设计。 英国乡村别墅式建筑。曾是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现由徐汇区体育运动员会使用。</h3> <h3>这是鳥鲁木齐路衡山路口的闻名上海的国际礼拜堂。当年美国总统卡托访问中国时,还专门拜访了这里。现在有很多老外在这里做礼拜,教堂里按排有外语宗教仪式。</h3> <h3>从乌鲁木齐南路往西,永嘉路617号是“禽蛋大王”阮雯衷的旧居,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爱国实业家,也称粮食大王。</h3> <h3>永嘉路623号是江泽民的老师教育家顾毓秀旧居。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h3> <h3>永嘉路628号原是民国国府社会部京沪特派员官员沈鼎旧居。现为"永嘉别墅"一一高档婚宴喜庆场所。</h3> <h3>永嘉路630号是上海罕见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采用英国哥特式建筑的平尖券。采用帕拉蒂奥式构图,又带有“新罗马风”风格。現在是一家高档日式料理店--SHARI。<br></h3> <h3>最后一条和永嘉路相交的马路是安亭路 。这排位于路口的联排住宅曾为袁世凯内弟张镇芳的盐业银行所拥有。现为普通居民住宅。</h3> <h3><p>安亭路46号"安亭别墅"这里曾是蒋百里的住所,送给他这处房产的正是他的学生唐智生。&nbsp; 蒋百里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保定军校的校长,是国民党将领中的第一人。他的女婿,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p></h3> <h3>永嘉路过了安亭路,760号国府司法院委员张佐承旧居。那是一幢座落在繁茂葱茏的树木间的三层洋房。现在这里已成了寻常百姓人家了。</h3> <h3>永嘉路,衡山路,高安路交汇处的这栋公寓大楼。原名华盛顿公寓,建于1928年。解放后不能再叫华盛顿公寓,改名西湖公寓。因地处锐角形街角,总平面略呈三角形。局部纵向窗间白色几何装饰图案以及入口门框的向上层层收缩形态,均显示了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影响。是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h3> <h3>离三街交汇处不远的高安路18弄曾被称为大亨弄堂,是因为这条弄堂里曾住着当年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德生(荣毅仁的父亲)。而且曾经发生过轰动上海的绑架案。1946年4月24日上午,荣德生在去总公司上班途中遭绑架。33天后,在支付了50万美金后,荣德生总算平安回家。蒋介石政府迫于压力下令破案,汤恩伯将特务头子毛森,从无锡调到上海,主持此事,并追回赎金。自1960年后,这里改名为徐汇区少年宫,我小学时曾在这里参加过很多活动。<br></h3> <h3><p>这就是我心中永远难忘的永嘉路。起点于瑞金二路,终点于衡山路,高安路口,连接着徐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多条重要的马路。</p><p>永嘉路宁静,高雅,洋气。历经沧桑,依然魅力四射,它是梧桐环抱下宁静的街道,它有充满情愫的浓韵洋房,它见证了上海滩的百年苍桑。</p><p>如今我虽然远走它乡,远隔千山万水,它仍像一根无形的丝带时时牵动着我的心。每值亱深人静,梦醒时分,童年的温馨回忆,年轻时的往事烟云,常会悄然浮现在我眼前。这就是我心中永远忘不掉的永嘉路。</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