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岛,素面朝天也芬芳

刘小亮

<h3>  海门岛,位于漳州市龙海市浮宫镇,雄镇九龙江出海口,北接厦门海沧,西邻漳州龙海。小岛象一幅编织精美的中国结,镶嵌在厦漳接壤的海面上,从中有一条延绵的厦漳大桥穿插而过,看似中国结上的细线主轴,把海门岛自然串连起来;从江口海面来看,海门岛又象一尊威武雄壮的门神横亘于江口海面,把持拱卫着九龙江出海口,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然屏障功效,庇护着周边海域的安宁;海门岛海域是进出九龙江沿岸,深入漳州龙岩腹地的水上主要交通要道,曾经也是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各国商贸交流的主要通道,见证了月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始点的光辉灿烂岁月;从军事地形战略价值来看,海门岛与厦门、金门三岛又互为倚角,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呼应拱卫的三角稳固态势,三座海岛看似台湾海峡和九龙江的三大守将,具有进可攻退可防的军事战术价值,历来被兵家战事所倚重,在岛屿东部山顶上和海边虾池堤岸上存留几处侵蚀斑驳的雕堡,曾经上演过怎样血雨腥风的纷争搏杀就不得而知了。</h3> <h3> 2013年之前,海门岛可说是一座浑然天成的悬孤岛,只有董门、宫前仔等几座码头渡口,联通外界。除此之外,海岛在物理上与外面几近隔绝。海门岛在周边数十座岛屿中,并没有鹤立鸡群的雄厚资本,即没有厦门的富丽堂皇,也没鼓浪屿的精致典雅,就是跟邻近的月港、石码相比,也不知要逊色多少,海门岛似乎成了一只被人遗忘的“丑小鸭”,默默地甘守于九龙江口。据说岛屿原来是由三座紧挨着的岛屿构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兴起“农业学大寨”热潮中,通过人工围垦连在一起,形成如今丘陵和海积平原相间的地貌景观。整个岛屿面积约3.8平方公里,大约是厦门鼓浪屿的两倍。岛上主要有海山和海平个行政村,人口约6300人左右。岛上村民以打渔为主,养殖和种植为辅。直至2013年,厦漳大桥横跨海门岛正式通车,并在海门岛设立了服务站,海门岛便成了连接厦漳两地的桥梁纽带,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从此,海门岛的发展似乎也搭上了厦漳快速发展的轨道。</h3> <h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过往的数百年历史长河里,海门岛有过舟楫往来商贸辐辏百货云集的景象,有过狼烟四起战火纷飞风雨如晦的蹉跎,也有过平淡如水偏安一隅静谧如水的时光,如今的海门岛,洗尽铅华也从容,虽然披上了厦漳大桥这件华丽的外衣,但依然处于一种原生态的海岛渔村之状,犹如一位素面朝天的少女,依旧保持那份自然与质朴。或许正因如此,海门岛更象一座脱离尘俗的世外桃园,远离了城市车水马龙喧嚣的纷杂,保持了潮起潮落云巻云舒的自然,这里没有城市街头巷尾的叫卖,有的是蛙鸣鸟叫的清脆,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建筑,有的是古厝院宅红砖燕脊的唯美!没有霓虹闪炼对酒当歌的奢靡,有的是青青原野牛羊成群的田园,让那些久居纷扰喧嚣城市的人们有种恬静淡然的轻松,感受那份跨越时空变换与惬意。蓝天白云之下,我在小岛以步当车,漫步随性闲逛转悠,从岛屿的东边到西部,沿着海边虾池堤岸,钻进巷弄里堂,触摸古厝斑驳的窗花门槛,走近成片连海的红树林,观看白鹭自由飞翔,环绕岛屿随处可见的避风坞,可呼吸到海风中夹杂的鱼腥咸味,三五个老阿婆在礁石岸滩挖牡蛎,前方海域舟楫往来汽笛声声,顿时呈现一幅自然迷人的渔村渡口生活画卷。</h3> <h3>  辗转于小岛,会有不少意外惊喜。在岛屿的西边,沿着清澈蜿蜒的小溪,有几片规模不小的草原地,让人视野霎时开阔透亮,在青青的草地原野中央,几头黄牛悠闲地吃着草,周边又有成片的桉树林映衬着,让人误以为是来到了北方的大草原,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情绪笼罩了自己。此刻,已是草长莺飞人间四月天,在宫前仔码头旁桉树丛林环绕的草地上,几对来自城里的年青人在专注拍摄以原野为背景的婚纱照,看到他们脸颊洋溢幸福灿烂的笑容。让我也感到年青人时尚的倒挂,追求的变换。早些年,年青人都以到城里高楼大厦间拍摄照片引以为豪,现在却在崇尚返璞归真的原野中,向往海岛那种渔樵耕读,民风淳朴的清新。我想,海门岛以后可作为厦门婚纱摄影的后方基地,一定会有很好的效应。</h3> <h3>  海门岛呈梭子形,整个岛屿南北夹山,山势平行,山上种满杨梅,桂圆等各种果树和林木,树影婆娑、风姿绰约,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好一派田园风光。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片环绕岛屿西部海域堤岸滩头的红树林,应该是周边地区最大的一片红树林。据村民说红树林不但具有抵御海潮、防风搏浪、护岸护堤、调节气候等功能,而且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避敌场所,吸引着大量海鸟、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对周边地区的生态起着平衡作用,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想不到红树林对人类居然有这么多益处,难怪厦门的筼筜湖,翔安的下谭尾湿地公园也种植了成规模的红树林。从高空俯看,沿湾岸滩郁郁葱葱红树林又象少女身着的绿裙子一般,海风吹来,裙角飞扬曼妙无限。现在随着进岛旅游的人日渐高涨,红树林也成为来海门旅游的一大看点。</h3> <h3>  海门岛可算是一个典型的渔村,岛上的汽车不多,但家家户户都有一艘排量不小的渔船,有的家庭甚至人均有一艘渔船。休渔期间,各类样式的渔船帆舟泊靠在环岛的各个避风坞内,形成了一幅壮观绝美的静观水彩画。此外,岛上村民除了捕捞打渔之外,水产养殖业也占据了很大成分,成了村民最主要的生活资料之一,在岛屿西边有一大片平坦的地伏上,星罗棋布排列着网格般的虾池鱼场,所占面积竞占到岛屿的三分之一。如今,随着厦漳大桥的开通,岛上的旅游业渐渐活跃起来了。整个岛屿山是山,水是水,一切都是那样的淳朴自然,原滋原味,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错也,“心中有景处处皆美景”,是的,来过的人对海岛还是赞不绝口,津津乐道的。因为在这里,可以品赏到价格便宜的美味海鲜,可以漫无目的的悠闲瞎逛,也可以寻找古厝院宅,触摸久远岁月的深处。岛屿的底色是朴实无华的,没有任何的雕镂粉饰,有是清澈见底的真实感。让久居城里的人感受不一样的阳光沙滩上漫步,碧海蓝天下的海风,草原池田中的嬉戏。在这里,人可以把肩上的压力抛却,把脚步放舒展缓慢,把心中的杂念放空丢弃。</h3> <h3>  应该说,厦漳大桥为海门岛打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门,彻底改变了海岛的总体格局。如今,厦漳大桥开通5年了,的确也方便了岛上村民的出行,拉近了海门岛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但村民似乎也有几分说不出的难言之隐。一则是机动车出行成本较高,出岛来回一趟需要50元的路桥费用,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岛屿至今没有多少机动车辆;二则也没有成熟的公交服务网络,无论到龙海还是到海沧的,更别说开通到厦门的公交车了,岛上出行仍然很受限。特别是2013年后,又逐渐废弃了海门岛直通厦门轮渡的“海上公交”线路。原先岛上的村民对大桥通车满满的期待,然而5年过去了,这里似乎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在海门的邻居们,不论是漳州招商开发区,还是隔海相望的海沧港区都是日新月异,发展飞速。叫岛上村民最纠心的事,每当夜幕降临时分,岛上的孤寂漫漫黑夜与不远外的厦门岛是一个鲜明的比照,夜厦门可是一片灯火阑珊,流光溢彩,令村民无比向往。然而海门岛还只有潮水的起伏,青蛙的鸣叫,星星的陪伴。岛上也有很多乡贤志士,一心想着海岛的发展,努力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随着进岛旅游的人数增长,岛上很多餐馆应运而生,其中“海门第一家”“海门七号”等一批餐馆小有名气。但岛屿还一家没有成规模可供游客过夜住宿的酒店或家庭旅馆。在闲逛中,发现在岛屿东边山坡顶部,目前有一家建设中的“阳明山庄”,紧跟市场需求,正在紧锣密鼓打造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服务项目。另外,还因地制宜搞起了海岛垂钓、杨梅采摘、野外露营等等项目,都将助力小岛焕发出新生的魅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