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6月6日第一站保定,从今天开始近期辛苦的旅途生活。2018、6、6日这些数字看着是不是 挺舒服的,是我自己选的,哈哈开个玩笑。</h3> <h3>69次特快虽然以前也坐过n次,今天的感受却非同30多年前,原来坐着它总是来去匆匆,今天感觉享受多了。</h3> <h3> 乌鲁木齐!我来了!29个多小时后到了新疆的首府,比起原来火车的速度快了许多。</h3> <h3>乌鲁木齐南站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火车站之一,兰州到新疆高铁的西端终点,是新疆规模最大的火车站及交通枢纽。</h3> <h3><font color="#010101">在乌市短暂逗留,接着驶向边陲小镇塔城,这里将是我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font></h3> <h3>荒凉的克拉玛依戈壁滩油田,是我国解放后于1955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戈壁滩上有一座“沥青丘”,这里像山泉一样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黑油山”,维吾尔语即“克拉玛依”。</h3><div><br></div><div><br></div> <h3>在克拉玛依市的小店里买瓶小酒隔壁吃盘拌面,美哉!</h3> <h3>塔城在北疆,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是北丝绸之路上必经的千年古镇,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600公里左右。</h3> <h3>塔城,客观的说,是一个小城,但历史很悠久!经济不太发达,以农牧业为主,基本没有重工业,但是个很重要的贸易口岸,位于中哈边境的巴克图口岸,货物吞吐量不小,也比较著名!消费水平中等!</h3><div><br></div><h3><br></h3> <h3>塔城最出名的当然是俄罗斯面包,冰淇淋,酸梅汤(是熬出来的那种,货真价实),风干牛羊肉(还有熏马肉之类的)!</h3><div><br></div><h3><br></h3> <h3> 塔城的民族当然还是以汉族为主,汉餐馆也很多。少数民族以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为主还有俄罗斯族,维吾尔族不多。</h3><div> 北疆以哈萨克族为主,南疆以维族为主。<br></div> <h3>不过还是得说,以前新疆发生暴乱这样的事儿跟民族没什么关系,那是极端宗教恐怖行为……,治安情况很好,内地的朋友们尽管来好了。</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塔城的生活相当安逸,适合养老。很多塔城人平时都喜欢喝点儿小酒,打点儿小麻将什么的,到处都是有麻将机的家庭餐厅,大家吃完就打打麻将,这也是一种休闲方式嘛。</h3> <h3>裕民的街道虽然不宽,人也很少,但是非常整洁漂亮。猜猜大街上这是什么树?</h3> <h3>裕民公园不次于内地县的公园吧,甚至可和大城市公园比拟。</h3> <h3>裕民夜景一角。</h3> <h3>32年前我曾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现在这里也成了旅游景点,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心里百味交加.......</h3><h3> 花海、草原、峡谷甚至是村庄,都惊艳得让人挪不开眼!这些景色义坤、王强、树新不陌生吧。<br></h3><div><br></div><h3><br></h3> <h3><br></h3><div>如果你对草原的印象仅仅还停留在一望无际的绿色,我建议你在6月来新疆看一下不一样的草原,于雪山之下,线条优美,与世隔绝的草原村落,一切都美得不似人间!</div><div><br></div><h3><br></h3> <h3>6月的北疆,风情万种,美得不似人间!这就是当年112塔城分队所在的山头土尔加梁风景。</h3><div><br></div><h3><br></h3> <h3>这是204边防站,在部队这么些年本人却没来过这里,今天弥补了缺憾。</h3> <h3>北疆夏季日照时间最为漫长,雪山下如毯子般的各色野花特别好看。当年我和桂玉、宝军等战友吃过晚饭就围着营房散步。</h3> <h3>这是赫赫有名的小白杨哨所,歌曲《小白杨》唱的就是这里,哨所为中哈边界哨所。 </h3> <h3>80年代初哨所一名伊犁籍锡伯族战士回家探亲,他把边防哨所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栽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返回边防哨所的他和战友们就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于是这个哨所就改名为“小白杨哨所”</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小白杨下留个影一辈子都光荣。</span></h3><h3><br></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