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桥人家》</h5> <h3> 《小桥人家》是一幅纯钢笔手绘表现图,我用了两种不同技法的画法,其中一种是线条造型技法,另一种是明暗调子造型技法,从而体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习作从题材、构图、明暗、线条、画面的形式感都进行了细节处理,线条表达的画面疏密感,留白,轻重关系等使得画面均衡而稳重,画面以线条为主线,适当增加了一些明暗调子,将杂乱琐碎的物体进行了清理,使得画面显得比较干净清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习作。</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憨态可掬》</h5> <h3> 这幅《小宠物》画是有感而画,因为我家小宝宝在我身边生活了三个月,今天就要回上海的父母家了,作为外公外婆实在不舍得,为此,我画了一个憨态可鞠、活泼俏皮、口含书本、奋力奔跑的小狗送给属狗的小外孙女啦……</h3><h3> 其实现实生活捕捉小狗的这个动作是很难的,一般要平时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多拍一些小狗的奔跑动作的照片。</h3><h3> 这幅《小宠物》画我采用了明暗调子造型技法描绘的,明暗调子讲究受光面,背光面和反光面,小狗的头顶部和背部正好处于受光面,所以就需要留白,以区别于背光面,如果全部"涂黑"的话,画面会显得不丰富,也没有变化,这样的话,整幅画就会比较呆板,另外绘画仅仅是艺术再现,不一定需完全照搬原物体,至于如何处理画面取决于作者,所以每幅画就会有好坏之分的,我对这幅画重点放在形似上面,把小狗的憨态可鞠,活泼俏皮,奋力奔跑的可爱形象表达出来……</h3><h3> 但我水平实在有限,许多细节仍没有处理好,就像您们的看法一样,等画完之后,总感觉眼睛没弄好,留下遗憾……另外小狗嘴里原准备是含一本书的,等画出来,发现不像书籍,钢笔画是不能修改的,看来还是我的功底不够,请大家谅解了,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与鼓励。</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剧院》</h5> <h3> 这幅《大剧院》是用来练习钢笔画的网格画法。玻璃幕墙是城市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以几何方形为基础的,因为它的几个度量相等,两个方向对称,用网格来细分一个玻璃幕墙表面的尺度,使该表面具有均等的质感,并通过重复,布满几何形状使这些玻璃幕墙表面达到画面的统一。</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景》</h5> <h3> 这幅《雪景》习作是我第一次画雪景,大家感觉像吗?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啦</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口的凉亭与古树》</h5> <h3> 当您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带着满身的尘土,回到充满温馨的家乡,看见坐在村头凉亭里守望着的亲人们,当在参天古树见证下,亲人们为您洗刷灰尘和艰辛,您内心深处难道不会情不自禁地为之一颤?</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代建筑》</h5> <h3> 这幅画主要有用来练习钢笔画线条和透视元素的,线条是钢笔画的最基本要素,在自然景物中,实际上不存在什么线条,景物的轮廓线条表现是人们主观创造出来的,钢笔画的线条被赋予了表达形体和空间感觉的职能,钢笔画利用线条的疏密,轻重和节奏来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唯有加强线条的练习,才能灵活和多样性地使得画面产生热情和美感,让人得到视觉享受……</h3> <h3> 坚持用钢笔绘画已经一个多月了,手依然不听使唤,可尽管我的画作运笔生涩,画面粗糙,杂乱无章,败笔不断,但朋友们始终如一给予我呵护、鼓励、扶正、点赞,这份真挚友情我加倍珍藏着,守护着,珍惜着……</h3> <h3> 钢笔画是线条的黑白艺术。它通过线条造型技法和明暗造型技法来对物体进行艺术再现。线条技法适合细节繁多的物体,具有简洁和概括的特点,第一幅画作属于线条造型技法。明暗造型技法是从西洋画的素描过渡来的,强调物体的立体感和逼真效果,给人以沉稳和厚重之感。其实钢笔画也最常使用二者结合的造型技法,显得更加活跃,其他几幅画作基本都是这种技法的体现……</h3> <h3> 这幅《旅游景点》是线条造型技法。该技法适合细节多的物体,具有简洁、概括的特点,但看似容易的线条描绘形式,实际需要高度的组织概括和掌控线条的能力,尤其特别强调线条的疏密、错落、有序、穿插以及用笔流畅自然。我对这幅画采用了对称布局,用人物点缀的方式来拉开远近层次,建筑结构用线条的用笔方向的不同追求形体的立体感,这幅画最大的毛病是线条把握不够,线条不流畅偏软,一看就知道是初学者的习作……欢迎大家关注点评啦……[呲牙]</h3> <h3> 迎春花树属落叶灌木,高约一至两米,枝条长而柔软,呈拱形下垂或攀扭生长,树形潇洒自由,动感强,初春时节先开花后长叶,所以叫"迎春"。复叶,叶对生,小叶卵椭圆形,表面光滑,花鲜黄色。这幅《迎春花树》习作是我刚开始学习半个月左右的钢笔画习作。画完之后我自己都惊讶了,感觉是我当时最好的一幅习作,正是这幅画让我信心大增,所以我留下来了……</h3> <h3>该画的练习心得:</h3><h3>这幅《园亭建筑群》采用了钢笔画的明暗造型技法,该画有两个难点:首先是透视效果的处理,其次是建筑之间的位置与比例关系。对我而言还有一个背光面与留白面比例关系的准确把握,尤其是背光面不能简单地使用"涂黑",必须要按照建筑结构进行线条的轻重,疏密和排线的方式来处理……这幅画,我把主要的屋顶上瓦片进行了留白,使得整个画面既沉稳又简洁明快,但由于我现在仍处于绘画的初级阶段,在细节方面的处理仍不够精细,看来只能假以时日了,欢迎大家关注点评[呲牙]</h3> <h3> 这幅《老街风景》主要是练习《透视学》我采用了两点透视。我先用铅笔确定出两个消失点在画面的位置,再根据所绘制的房屋画出数条透视线来辅助作画。我重点把屋檐瓦片画得较实,墙壁的处理从简,特别注意色阶的搭配,在全部画完之后,再根据画面的整体效果添加一些细节以丰富画面……</h3> <h3> 这是我最早画的一幅植物图,也是我最得意的一幅习作,即使现在看来也很不错,我保留下来了……</h3> <h3> 这幅《农村小屋》是我第一幅用钢笔练习的一幅小景图。由于当时许多景物的画法都没有恢复记忆,造成整幅画面出现严重的"抹黑"状态,尽管如此,当时画完之后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现在回头看,实在是惨不忍睹。比如,石头不会画,就用乱涂的线条替代,又比如,房子,树以及其他景物的比例位置都缺乏透视效果。这幅习作之所以留下来,是想保留一份当初的画技水平,我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重画这幅画。</h3> <h3> 我曾经在江西高安县生活过六年,那是我最美好的中学时光,最近从一个同学发的一个帖子知道,高安把当年最繁华的南街拆了不少,尤其是"人民餐厅"、"高安照相馆""高安电影院"、"宜拖"、"蚕丝厂"等高安标志性建筑都拆除了,这让我有点伤感,在我记忆中,"宜拖"后面有一条小巷,那是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今天,我凭记忆画了这幅《小巷深处》,以表达我对高安的思念怀旧之情……</h3><h3> 该画原本是画两排古旧房子中间夹一条小巷,后来觉得过于简单,就在小巷上画了两个过道屋顶,等基本画完,发现远处的过道屋顶过矮,视觉上无法走人,我又不舍得废掉这幅画,只好用刀片把多余部分切掉,再在下面垫一张白纸,然后在近处的屋顶下的过道上画了两条平行线,视觉上形成阶梯效果,并在两侧各画了一个长条椅子,这样有一个整体效果,也就形成了现在呈现出来的画面,大家看出了我的败笔吗?[呲牙][呲牙][呲牙]</h3> <h3> 《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皖派建筑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和江南一带,其最大特点是"马头墙"。马头墙一般高于屋顶,分一阶、二阶、三阶和四阶,最常见的是三阶,由于徽派建筑材料多以木料为主,极易引起火灾,马头墙起作阻隔火源作用,所以又称防火墙。我在该画中画了三阶的马头墙,但水平不高,需要仔细看才能找到[呲牙][呲牙]</h3> <h3> 这是一幅西塘古镇风景钢笔画,采用了对称式构图,建筑瓦片表现生动,远近虚实呼应,穿梭在水面上的小船起了点睛作用,整幅画呈现出江南水乡浓郁民俗风情和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h3> <h3>这是一幅江南水乡图,主要用来练习远近景同框和画面透视效果,拱桥是主景,我采用了芦苇,柳叶,河两岸风光来衬托拱桥主景,利用右侧拱桥墩的阴影暗部拉开远近层次,使画面更加活跃和具有立体感,为了让物体更加形似逼真,我同时使用了"针管笔"、"中性笔"和"美工钢笔"。我自己总结这幅习作最大进步就是没有了之前的简单涂黑,而是注重了细节的处理,使得画面充满动感和工整细腻饱满……大家感觉如何呢?</h3> <h3> 《棕榈树》棕榈科植物的树形可分为直干型,散丛型等多种形态,叶紧靠主干呈扇轮生状,画棕榈科的重点在于准确画出它的形状。组合树丛要表现彼此特征和主从关系,注意大小,高低,疏密错落有致的搭配。能够把植物的生机盎然画出来就是一幅好习作……</h3> <h3> 这幅《荷叶图》是线条造型技法。线条造型技法具有简洁、概括的特点,但看似容易的线条描绘形式,实际需要高度的组织概括和掌控线条的能力,尤其特别强调线条的疏密、错落、有序、穿插以及用笔流畅自然,我在这幅画中的画面底部适当用了一些明暗处理,使画面显得沉稳一些,并额外加进了蝴蝶和蜻蜓来点缀画面,使得画面充满动感……大家感觉如何呢?[呲牙][呲牙][呲牙]</h3> <h3> 中国画讲究线条,追求的是意境,西洋画讲究明暗,要求形似。这幅《屋顶阁楼》主要是用来练习钢笔画明暗造型。这种方法既讲究线条的俊美又不失明暗造型的厚重,而且该技法最重要是对细节的处理,如果细节描绘到位,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该幅习作中,椽子和箩筐是表现重点也是画面细节部分,需要细致刻画才能让画面生动活泼起来。当然,箩筐的藤条编制也需要虚实结合处理,总之,要让画面体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以及质感。但我在练习过程中,手总是不听使唤,难以达到意想效果。看来只能是等着假以时日来提高了……</h3> <h3> 一张老木椅,沏一壶清茶,面对自己老屋门前的老物件,您有资格坐下来跟自己的儿孙们讲那遥远的故事……</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菊花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拔地而起》</h5> <h3> 这幅《拔地而起》习作是练习组合式画面布局,如今的现代建筑有点类似积木组合,我们在描绘时,可以把各种形状各种尺寸以及不同方向的几何形体结合在一个较大的母体形式或空间上,将各种尺寸大小不一的景物贯穿联系,合并成一个单独的,具有多种面貌的空间实体。从而使得画面更加整齐有序美观,彼此相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