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b04fbb"><b><i> 厦门,掬一捧清流</i></b></font><font color="#b04fbb"><b><i><br></i></b></font><font color="#b04fbb"><b><i> ——研修有感<br></i></b></font><b><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i><font color="#b04fbb"> </font><font color="#167efb">徐闻县春蕾小学 黄凌霞<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揣着春的念想,挽起夏的裙袂,一群“贵生人”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抵达美丽的鹭城——厦门,开启为期六天的研修学习。</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 潜修,奏响了……它,洒落在我心间,欢悦中又夹带着紧张感,宛若活泼轻盈的小精灵,为心灵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这次研修,我们感动于陈文斌校长的那份清香弥久的教育情怀;游漾在任勇老师“名师之路,是学、思、研、行、著”的清波里;沉思在杨延从老师“课题研究源自行动研究的视角”的迷宫里;徜徉在章立早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农业不是工业,是培养千姿百态的麦苗,不是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震撼于林藩老师的“有道的课堂才是名师课堂”……专家们的博学睿智,沉稳思辨,宛若甘露,滋润着我的心田;又如烈日,炙烤着我的教育观。 </b></font></h1> <h1><b><font color="#39b54a"> 林藩 《有效评课与有效教研》</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道”,我们走在道上了吗?</font></b><br></h1> <h1><b><font color="#39b54a"> 章立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反思》 </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br></font></b><b><font color="#39b54a"> </font></b><b><font color="#39b54a">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font></b></h1> <h1><font color="#39b54a"><b> 詹功祚 《厦门市五中人性化管理背景下的精细化管理》<br></b><b>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 管理,先从尊重开始!</b></font></h1> <h1><b><font color="#39b54a"> 任勇 《做步入新境的觉醒者》</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font></b><b><font color="#39b54a">新境的教育里,山一程水一程,迫使我们去触摸那一抹亮光……</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走进胡同里的“群惠小学”</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杨延从《名师工作室视域下的课题研究——行动研究的视角》</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br></font></b><b><font color="#39b54a"> 课题研究,永远走在反思的殿堂里……</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李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font></b></h1><div><b><font color="#39b54a"> </font></b></div><div><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39b54a"> 一颗种子,您给它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了吗?</font></b><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研修中,八场讲座,三次进特色校园考察,风袭着我们的头脑。陈文斌校长那份深情的教育情怀和任勇老师凭着自身的一股狠劲走上名师的经历,还有杨延从老师带来教学上随时都能撞个满怀的瓶颈——课题研究,尤为我掬一捧清流。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清流的时光里,追溯蔡塘校史——2005年,厦门市湖里区政府部门为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组建首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蔡塘学校。初创时,学校规模小,生源薄弱,且又贴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标签,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这所小学时,在陈文斌校长坚持不住时,总有一股坚定的信念默默地支撑着他:不能让这批农民工的孩子再次成为农二代!因此,陈文斌校长想改变孩子命运的使命,在学校里悄然地拉开了课改序幕。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在渐行渐思中,他意识到课改不止是课堂的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课改欲行,得先迈出德育这一脚。因为,文明习惯的养成,就是外来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第一步。随即,陈文斌校长带领着团队确立了“着力习惯养成教育,致力学生的品行成长”的办学理念。在蔡塘学校,德育就是细节——孩子不懂得问好,老师会先向他问好,直到孩子主动向老师问好为止;孩子乱扔垃圾,老师会教他们吃完东西将袋子打一个结扔进垃圾桶……单是一两位老师付诸养成教育行动吗?不,不是的!而是全员对整个德育工作有统一部署、并持之以恒……我沉醉在蔡塘学校的养成教育里——把种子撒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条件,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 </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每朵花儿,姿态不一,但它们都有自己的春天。</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走廊里,一排排休闲椅,流淌着你、我、她的窃窃心语!</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蔡塘学校的课改,成为厦门教改的活标本。践行中,课堂逐步形成两大特色。一是尝试“教学案”模式教学实验。二是实行“班级互助小组制自主管理”。继而,蔡塘学校的课堂又把重心转移到研究如何在教学案课堂上建构合作学习,把原来松散型的“学习小组”转变成为实效型的“合作小组”。课改实实在在地变身后,燃起一连串的教育奇迹——中考成绩年年名列全市前茅!谈到学校的努力,陈文斌校长在会上感慨地说:“我时常在想,家长把自己的心头肉交到我们手上,学校要还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人,还给社会什么的个体呢?”我想,就是这么淳朴的教育情怀,才让蔡塘学校成为厦门教育界的一个“传奇”吧!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末了,我不禁扪心自问:“贵生课堂与蔡塘课改有同工异曲之妙吗?”我想,这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至少,我们先做一位“思考”的践行者吧!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清流涌上,任勇老师凭着一股狠劲,漾起了“学、思、研、行、著”的清波,给我们指明了名师之路。是啊,“学与思”、“思与研”还不够,还要践行,走向且思且研且行的境界,才能不断追求教育工作的“有思想有智慧的行动者”。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各不相同的情况,这时,我们要反思“行动策略”,改进“行动策略”,求索超越,迫使我们的教育逐步走向优质化,逼近教育的真谛! </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每次出差,学者型的任勇老师都拉上一摞书跟着,现如今已编写了《数学教学艺术与学习指导》、《走向卓越,为什么不》等81部学术专著。</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清流闪进智慧的沟壑里,杨延从老师提出的课题研究,是我们教学上遇到的短板。往后定思有所成,以教学碰上的难题为契机,研究小课题。 </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总结会上,表彰作业完成最快的学员!</font></b></h1> <h1><font color="#39b54a"><b> 总结会上,我们想对那个永远走在教育追求路上的自己说:“这样爱你,刚刚好!”</b></font></h1> <h1><b><font color="#b04fbb"> 若有所思地,我轻轻地伏在桌面上。一阵清风拂来,培训笔记跟着节奏飞舞着,顷刻,页页散发着墨香,智者的声音犹在我的耳畔……不管是高屋建瓴的全盘把握,还是散落在语里句中的珠玑,如同一捧清流,骤然撒落在我的心扉里。</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