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同学情 相聚格外亲

林维平4985167

<h3>  2018年5月26日,应石门部分老同学的邀请,我与湘丽、双梅、松柏、淑珍等人,离开长沙和常德,来到分别50年的家乡,度过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周末。</h3><h3><br /></h3><h3> 50年来,我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同学们少年时的笑脸。即使时光荏冉,岁月如歌,但在短短三年的同学生涯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h3><h3><br /></h3><h3> 今天,当我们花甲之年,来到石门一中学校牌楼前,站在碧芳先生张天夫撰写的《母校赋》前拍照留念时,一个永恒的故事又开始流传: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永远无法改变同学情怀。</h3> <h3>  同学们在"唐记海鲜"吃中饭,丰盛的钵子菜和各种海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刘光洪的盛情款待,感谢屈贵军及其家人的周到服务!</h3> <h3>  同学们在《母校赋》前留影,既怀念母校赋予我们的文化知识与道德教育,又默默向母校倾诉以往,祝福未来。</h3> <h3>  高大的牌楼犹如母亲的怀抱,默默接受离校50年的游子前来母校顶礼膜拜。</h3> <h3>  晚上仍在唐记海鲜就餐,我的先生骆有云对石门充满感情。他对同学们的招待表示衷心感谢,对大家多年来的关注和支持深表谢意。</h3> <h3>  吃过晚饭,李钖纯安排娱乐活动。李湘丽和先生欧阳岳辉大展歌喉,邓松柏富有魅力的戏曲演唱令人陶醉,音乐王子李锡纯悠扬的歌声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朱淑珍十分珍惜同学的团聚,一首接一首的为大家助兴。何小妹、覃碧芳、江功波等同学纷纷献喝,让我们享受到一次沁人心脾的音乐晚宴。</h3> <h3>  覃碧芳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来到石门都是她安排住宿。住在舒适的宾馆里,我非常感谢她与先生的热情接待。</h3> <h3>  第二天参观皂市水库。石门仙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勾起了心灵深处的思念。我虽然出生于石门县城,却在阳泉的桐梓溪度过童年。当我站在行驶中的驳船甲板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儿时的记忆无法还原,可爱的家乡再无机会登岸。</h3> <h3>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洞庭湖水系浬水流域支流渫水之上,坝址下游距石门县城十九公里。它是渫水支流开发的最下游一个梯级,控制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主要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h3> <h3>  水库里山光水色,秀丽宜人,湖面微波荡漾,野鸭戏水,白鹭掠飞,溢满勃勃生机。湖中有几十个大小岛屿,四周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是一个山水相映、岛屿棋布、峡谷幽长、环境优美的"千岛湖"。整个库区共有木本植物1075种,陆生"脊椎动物"171种,品种不一的魚类89种。</h3> <h3>  皂市水库除自然风光以外,人文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闻名全国的古文化遗址有两处:一是燕尔洞猿人洞穴遗址,出土大量的中国犀、剑齿象牙化石等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标本,属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h3><h3><br /></h3><h3> 另一处是皂市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以石器居多,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这一遗址早于西安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全国发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之一。</h3> <h3>  我们乘坐的驳船逆流而上,来到古称"仙阳"的维新镇。2017年11月,维新镇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全镇面积239平方公里,人口42900人。</h3> <h3>  下船向维新镇走去,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和马头墙出现在眼前,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h3> <h3>  环境宜人的维新镇,它不仅是仙阳河、渡水流域桐油、乌桕、烤烟等土特产集散地,也是老革命根据地。"马日事变"后,贺龙到此进行革命活动,亲自委托时任中共石门县委书记的曾庆轩为湘鄂边区游击司令员,后曾庆轩光荣牺牲。1935年,贺龙、萧克部队驻扎此地二个月,当地老百姓参加红军一百多人,现刘家峪建有"庆轩小学"和曾庆轩烈士墓。</h3> <h3>  维新镇仙阳坪的城墙古堤为战国时期的古城,曾作为晋太康年间渫阳县治,城垣残迹至今可辨。当地还有春秋战国遗址,古添坪土司靖苗司、细沙隘、遥望隘旧地。</h3> <h3>  维新镇热水溪温泉被当地人称为"火龙泉",一年四季热气腾腾,热浪滚滚。热水中含有硫、砷、汞、镉等20多种矿物质,具有抑菌、杀菌、活血等医疗功能,为数千例患者治愈关节炎、咽喉炎及神经性皮炎等多种疾病,是难得的疗养场所。</h3> <h3>  感谢江功波安排的皂市水库之行。我既能亲临老家的山山水水,又能目睹皂市和维新镇翻天复地的变化。为了同学们吃好中餐,功波跑遍全镇的街道和餐厅,最后选在一家面向水库的餐馆就餐。</h3><h3><br /></h3><h3> 中午的餐桌上无论是肉类还是蔬菜,全部都是原生态。从辣椒树上摘下的新鲜辣椒,从地里择来的绿油油的空心菜,加上腊猪蹄、刁子鱼、土鸡、牛肉、肥肠和石门特有的家常菜,获得了同学们的交口称赞。</h3> <h3>  吃完午饭,一块巨石憨态可鞠,同学们在此拍照留念。</h3> <h3>  在返回县城的路上,我禁不住一步三回头,难舍这近乡心怯的老家。我虽在人生的旅程中驶得太远,错过了许多与同学们相遇的港湾。但初心不改,经常将老同学的照片拿岀来翻一翻,从灿烂的笑容中解读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h3> <h3>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经历,走到最后只剩下温馨的回忆。时间会走远,情谊会盘旋,等来了又一季夏花灿烂。摘一串思念,道一番寒暄,愿同学们生活更烂漫,快乐永无边!</h3> <h3> 皂市水库大坝上合影留念</h3> <h3>  第三天在刘光洪家吃中饭,看见他家的蔬菜长势喜人,几个同学摘几把尝鲜。</h3> <h3>  陈初中为了让同学们尝一尝他亲自栽种的水果,不顾年已花甲,傍晚爬到树上,采摘一桶红通通的李子送到刘光洪家,为我们准备回长沙的同学送行。面对这份情意,我百感交集,李子虽好吃,果子最难摘,感谢初中的一片心意。</h3> <h3>  午饭分两桌,男同学一桌,女同学一桌,丰盛的菜肴由刘光洪的女儿烹制,味道非常可口。</h3> <h3> 摄影 林维平 左国庆</h3><h3> 文字 后期 编辑 林维平</h3><h3> 拍摄地 唐记海鲜 石门一中</h3><h3> 酒窝歌厅 皂市水库 维新镇 &nbsp;</h3><h3> 汉阳山下刘光洪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