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五)五台山 南山寺

后山一叶

<h1>  5月11日,早饭后打车来到南山寺。南山寺依山而建,有两个通道可以上去,一条是走正门,沿石梯上山。我们乘车走的另一条是盘山石路。</h1> <h1> 南山寺</h1><h1> 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始创于梁重创建于元代,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规模<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1><h3><br /></h3> <h1>  南山寺以精美的彩塑、石雕艺术及佛教音乐而享誉五台山,是以儒释道三教合一为特色的古刹。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从山上永进门进入。</h1> <h1> 大雄宝殿</h1><h1> 大雄宝殿是南山寺的主体院,建于元、明之际。殿宇主供释迦牟尼佛,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内悬挂一块牌匾,上书"真如自在"四字,是慈禧太后赠给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题词。大雄宝殿以精美的塑像著称,殿两壁的十八罗汉塑像表情造型各异,技法高超,有"五台山彩塑一绝"朆的美誉。</h1> <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清慈禧皇太后赐予普济和尚的御匾。匾为横匾,横1.73米.高O.82米,上刻"真如自在",上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中刻"真如自在"四个大字。字为O.4米见方,气势雄健,笔力老成,为书法艺术珍品。</span></h3> <h1>  羅汉堂檐的木雕精美繁复,雕龙画凤,色彩缤纷,真是美轮美奂!</h1> <h3><br /></h3><h1> 不二门</h1><h1> 门左边写着"以戒为师",右边写着"即心是佛"。"不二门"是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一般寺庙都开一道门或三道门,总之不会是二,一门为空;三门即佛教的三种解脱门,所以人们把佛门称作"不二门",或"空门"。</h1> <h1>  最上三层的佑国寺。可以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近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h1> <h1>  沿着曲折的阶梯向上攀登,往下可见错落的屋顶。</h1> <h1> 望峰台</h1><h1> 进寺前首先要登望峰台。站在望峰台上,凭栏远眺,松涛阵阵,远望中、西,南、北四台,如在眼前。平台围墙和石栏杆上,都刻满浮雕,共有琴棋书画、桃李梅竹、喜鹊登梅,奔马逐日,飞龙走兽、仙鹤芙蓉、孔雀牡丹等316幅。</h1> <h1>精美绝伦的石刻造像</h1> <h1> 佑国寺</h1><h1> 南山寺上三层称作佑国寺。 佑国寺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站在佑国寺最高层还可以远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h1> <h1> 雷音殿</h1><h1> 内置毗卢佛像,佛像左右置慈禧太后赠给本寺住持普济和尚的半副銮驾,共计13对26件。此院浮雕共计345幅,内容有三国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作品刀法细腻,技术娴熟。</h1><h1><br /></h1> <h1> 我们从南山寺的后门上下,故7层大殿下面的几层没有看到,尽管如此,南山寺建筑之雄伟,木雕石雕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h1><h1> </h1> <h1>出了后山寺门,沿山路下山。</h1> <h1>约车赶往下一个景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