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共舞,让课堂欢歌-常玉春

常玉春

<h3>  五月三十日省级专家送教下乡,以“引领、提升、深化”为主题,送课到朝阳。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有幸听了名家一节数学《认识角》一课,还有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共五节课。听后真的是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之感!</h3> <h3>一、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h3><h3> 今天有幸与名师近距离地接触,不仅为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折服,更为他们课堂魅力所吸引,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填补了我多年从事教研工作存在的不足。有幸观摩了沈阳和平区第一小学曲莉老师《认识角》一课。曲老师这节课让我们荡起思考的双桨,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和她以及她的学生们一起畅游在《认识角》的学习活动中。</h3><h3> 走进曲老师《认识角》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她把新课程理念很好的把握并贯穿始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h3><h3> 纵观整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h3><h3> 一、密切结合生活情景,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h3><h3>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节课中,曲老师先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 钟面 红领巾 学生手 势“耶”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是角,然后出示实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让学生做角,教师在黑板上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边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到生活中,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曲老师这节课突出的特点之一,致力于让二年级孩子理解角的概念下功夫,转换抽象出角。特点之二,集中精力放在孩子思维发展上,让学生在图形中发现角,体现了让孩子们知道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h3><h3> </h3><h3> 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找角、做角、画角、摸角等活动,体会角的特点,引出角的顶点和角的边。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角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h3><h3> 三、发挥老师示范引领的作用</h3><h3> 折角以及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都是老师和一名同学合作完成,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培养孩子有目的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h3><h3><br></h3><h3> 四、注重练习巩固过程</h3><h3> 判断题,判断几个图形里有多少个角,拱形桥洞平面图为什么有两个看似是角但又不是角,这个问题找了几个孩子叙述,讲明不是角的依据,让每个孩子不错过一个理解认识巩固新知的机会,每个数学活动都做到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在表面上。</h3> <h3>五、把握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体现备课)</h3><div>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做到错落有致。</div><div>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div><div> 2、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div><div> 3、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div><div> 教师有序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做到整节课首尾呼应,由生活中的问题引入,经过探究得出结论来验证引入的问题,学生“耶”的手势是一个角,结尾又回到这个“耶”手势上,进一步认识角。这节课明显突出特点老师知道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思维的过程,这样教学方法值得学习借鉴!</div> <h3>六、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小教部主任李晓梅做了《关于开展小学学科实践活动的思考》的讲座。</h3><h3> 今天的讲座让我震撼,她打开了九九年从日本留学带回来的书,小学内容,那时日本就让一年级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等等,我们今天才觉得课改势在必行,怎么做才能迎头赶上先进的教学思维理念?今天李主任的讲座从“发展科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培养什么样的思维,怎样较好培养思维”。我逐渐明白1、依据各科课标中的相关具体要求,如何确定一个具体的学科实践活动目标。李主任用了大量的课例说明学科之间整合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重要的是李主任道出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是师生之间必须有同频共振的默契度,我们的课堂才体现出师生合作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平时不注意的地方,我们的课堂上大多都是在演绎备课的过程,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目的,缺少最为融洽的师生学习的默契,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效果。我们应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值得每个老师的重视,把好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h3><h3> </h3> <h3>  本次活动让我充实,名师讲座让我深深的折服,真实的课堂教学给我带来一股清泉,打开了我学习中一道大门,名家的讲座让我如雷贯耳,真的是一次学习的盛宴。我仰望星空,想起《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曾被乌鸦的智慧感动很多年,乌鸦尚能有如此的智慧,何况人乎?现在的“乌鸦”仅仅靠扔石子喝到水是不够的,必须有创造带着吸管来喝水的能力才能更智慧的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在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有新意,努力把课堂教学变成思维碰撞的舞台,这也是数学课堂学习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我感觉很幸福,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星星,俯瞰大地,我很庆幸,可以汲取百年大树的营养,把初长的根须植入土地,与名师共舞,让我们一路欢歌,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h3><div> </div>

学生

课堂

认识

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

学习

老师

孩子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