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学生的视线齐平处——小语名师工作室奇家小学送教侧记

美友12939717

<h3>  5月30日,岳阳楼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名师杨翔在教科室副主任吴群的陪同下,来到奇家小学开展送陪送教活动。本校全体语文教师和来自邻近学校的教师近30余人参加活动。</h3> <h3>  名师工作室的名师杨翔和本校青年教师张静就小学三年级六册语文《在金色的海滩上》课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二人同备一节课,根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展示,"构"出精彩纷呈的课堂。</h3><h3> </h3> <h3>  展示中,教师张静用自己录制的原创微课视屏导入,新颖的手法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视线。随后通过对关键词语、关键段落的反复练读,体味,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步入了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在文中"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处"空白",她抓住契机,请学生"补白":此时,画家的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这样的训练,帮助了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进一步感受画家内心的感动,体会小姑娘的心灵美,成就了这堂课的点睛之笔。</h3> <h3>  名师杨翔示范执教,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优雅的教态、自然流畅的课堂节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而她弯下身躯,时时与学生保持视线齐平的身姿,在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风范。<br>  </h3> <h3>  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易玲玲主持研讨交流活动。</h3> <h3>  本校青年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邵慧浅谈收获。</h3> <h3>  来自枫树小学的优秀教师刘青分享心得感悟</h3> <h3>  来自郭镇仓田小学优秀教师胡美霞分享学习感悟</h3> <h3>  教科室副主任吴群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说:"今天的研讨形式是"同课异构",两堂课有"同"有"异"。<br /> 第一个"同",目标同样全面,教语用、教内容、双线结构。<br /> 第二个"同",结构同样清晰,有层次。<br /> 第三个"同",同样抓住了重点词句。<br /> 第四个"同",同样注重朗读训练,而且效果明显。<br /> 第一个"异",切入点有异,张老师以"插图"为线索,对文本展开解读。杨老师则是以活动组织流程,更多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学生,课堂上反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br /> 第二个"异",情境创设有异,杨老师更注重体会人物心情,使用资源更要有冲击力。<br /> 第三个"异",说课有异,两位老师从课标、从教材、从年龄特点的思考不同……"。最后她还对各位老师的评课进行了点评,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br /><br /><br /><br /></h3> <h3>  此次"岳阳楼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送陪送教"活动,发挥了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加强了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了中心城区与边远学校教师的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促进了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h3> <h3>  《22.在金色的海滩上》说课稿</h3><h5> 岳阳楼区奇家小学 张静</h5><h5>一、教材分析</h5><h5>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叙事为主,却情景交融。记叙的是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位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却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并把画家故意丢在海滩上让她捡的贝壳还给了画家的事,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不求回报、拾金不昧的美好品质。情节较简单,语言清新,在优美的风景衬托下讲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小故事,读起来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给人很深的启迪。</h5><h5>二、教学思路:</h5><h5> (一)取舍要有道</h5><h5> 文章很长,文质兼美。如果面面俱到,逐段进行分析讲解,既费时又费力,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提炼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对目标和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抓住"美"这一主线做到"长文短教"。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完成了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对"海水美"等部分的品读,这节课只对小姑娘的品质进行理解。目标就明确了,教学思路自然也清晰了。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分钟的视频带学生再次领略海水、海滩之美。之后,直接抓住课本里的两幅插图,再引导学生找出相对应的句子,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累词句、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美的感染。</h5><h5> (二)"补白"悟人心</h5><h5> 课文中有一句 (三)学有法,才有获</h5><h5> 1.品词炼句,朗读感悟。</h5><h5> 在教学中,我抓住"紧紧地搂"、"直望着"等词语,反复练读,体味,并设计句子比较环节,如:"贝壳从塑料口袋里漏出来,落在海滩上。""美丽的贝壳从塑料口袋里漏出来,一颗颗落在金色的海滩上。"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这是课后要求完成的练习题,我把她放在品读人物品质时训练,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既能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技能,又能帮助体会人物内心的美感。这样的品读,让学生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步入了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小姑娘的"心灵美"。也从而理解课题:在海滩上,太阳洒下点点金光,这正如小姑娘纯真、美好的心灵在闪光,真是景美,人美,心灵更美!</h5><h5> 2.微课总结,练习写话。</h5><h5> 文中对小姑娘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当面进行了描写,突显了她金子般的心灵。我抓住这一点,利用微课,对人物描写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使学生有系统性的认识,再内化美感,联系我班实际,请他们模仿文中的写法,介绍这些同样有美好品质的人。既学习了方法,又能感悟美,并在生活中传播美。</h5><br><br> <h3> 《在金色的海滩上》说课<br></h3><h5> 东方红小学 杨翔</h5><h5> 作为教师,每天站在讲台上授课,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一节课40分钟,一周大概9节,不多。但是,每一节课,每一个40分钟,同样也是我们的生命历程。一年年,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年华老去,白发渐生,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满心欢喜,邂逅美好。试想,若是在一节节课中,学生的精神得到滋养,学生的知识逐渐丰厚,学生的生命在我们的课堂上获得更为多元的体验,我们不也将收获精神的欢欣,教育幸福的体认,以及个体生命的丰厚吗?所以,我从不敢把课堂仅仅看成课堂,每节课都是我们与学生共有的一段生命体验。我们成就学生,同时也成就自己。</h5><h5> 教育生命中的幸福和快乐,需要自己把握。每翻开一篇课文,我都会问自己: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我要和学生去到哪里?我们怎么去?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理清了这些问题,我才不至于在课堂上迷失了方向,远离了学生。每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也不至于困住我,它们只是用来观照我的课堂教学行为,我的探索方向是否恰当的镜子,仅此而已。</h5><h5> 拿到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我细细地读了很多遍。课文篇幅很长,寓情于景,对话描写生动,教育的意味也很浓,特别是那句"老师说过,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事件经过和这句话感悟人物品质,这篇课文很好教。不过,我并不喜欢这句话,说教太明显,太生硬,框死了学生的思维,冲淡了课文的美感,学生对小姑娘思想品质的认识,很容易停留在"老师说了"这个层面,走出课堂,他们对很多事物的判断与选择,也很可能停留在"老师说过,妈妈说过"这个层面,缺失了自己独立的认知和体验。再往深里读,文中的小姑娘当然是美好的,那么青年画家、老伯伯呢?他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衬托小姑娘的美好吗?肯定不是,作者把他的用意早就藏在这几个句子里了:</h5><h5> 太阳刚冒出海面……</h5><h5> 一位青年画家背着画夹来到海滩上……</h5><h5> 小朋友,拾到了什么好东西?</h5><h5> 那儿的贝壳更好看,你帮我看着东西,我去拾……</h5><h5> 好心肠的老伯伯……</h5><h5> 联系这些句子想想就知道,画家一开始是来画画的,可是这一天,他却在为小姑娘拾贝壳。老伯伯也不是偶然路过,他的好心肠让他想要帮小姑娘看衣服。</h5><h5> 文中还有一个隐藏的画面:当小姑娘在火辣辣的太阳下看衣服时,画家在哪?他游去了远处的礁石,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寻找最美丽的贝壳。小姑娘对画家付出了真诚、信任,画家同样对小姑娘付出了关心和信任。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人心的善良与美好,就像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一样纯净、美丽。</h5><h5> 文章读完,该思考教什么了。解读出来的,可以作为教师的情感和知识储备,不必一股脑交给学生。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那些可敬可爱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质",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毫无疑问,对人物美好品质的感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再看文章写法,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特点很明显,这既可以作为课堂基调,也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的点。不过,考虑到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处于中低学段,作文学习起步不久,"情景交融"的写法对于他们来说太难,在课堂上扩写补充画家叔叔寻找贝壳的画面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我决定顺应文章行文特点,将课堂氛围与文章情感融合为一,引导学生入境移情,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小姑娘不求回报、关心他人的品质,突破说教的框架,让这段海滩上的美好悄悄潜进学生的心底,并初步体会到情感与景物描写之间的关系。</h5><h5> 教学目标确立如下:</h5><h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境中理解词语。</h5><h5> 2.抓住重点词句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人物美好品质。</h5><h5> 3.在情境中学习对话,表达独特体会,初步认识"情景交融"这一写作手法。</h5><h5> 确定了教学的目标,估摸了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接下来就要搭建梯级,让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我心中预设的目的地了。在吴主任多年引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早已经深入我们心底,"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必须落脚在学生身上,并且每一项都需要充分的实践和体验,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这节课,我设置了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都紧扣目标,咬住难点设计学习活动:</h5><h5> 板块一"品词语,初入情境":扣住"一望无际""羡慕"这两个生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理解词语,读出滋味,感受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达成教学目标一。</h5><h5> 板块二"识人物,感知品质":学生提出疑问,顺疑而教,聚焦描写小姑娘的句段,抓住关键词语和对话进行研读,调动体验,从而感知人物品质,丰富认知。在这个板块,我和学生重点研读了对话部分,这也是课文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主要方式。整个板块从词到句再到段落,体现梯度。初步达成教学目标二。</h5><h5> 板块三"入情境,重现画面":在这个板块再次创设交际互动情境,小组讨论突破难点,现场对话调动学生认知储备,学习外化表达,使学生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老师说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这个层面,最终加深对小姑娘美好品质的认识。</h5><h5> 板块四"个性表达":在课文中走上了几个来回,听说读都有了积淀,这个板块,指向写作表达。小练笔在这里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导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运用积累的描写美景的词语描述画面,打通积累到运用、说到写的关节;二是初步感悟情景交融这一写作手法,知道景物描写所起到的表达情感的作用。这个板块指向教学目标三。</h5><h5> 总而言之,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遵循的是顺应文本语言特色,贴近文章情感基调,紧扣中年段课程标准提取语用训练点,从学生学习难点出发设计学习活动,每个板块分别对应教学目标这个思路,力求教学清晰、集中,有效果,和学生在共处的40分钟的生命时光中寻找到更多的学习愉悦。</h5><h5><br></h5><br>

学生

小姑娘

课文

课堂

教学

名师

品质

海滩

学习

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