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李春荣是一个性格坚毅刚强的人,身材中等偏高,脸庞棱角分明,目光敏锐有神。他用真诚果敢和宽容大度为人处世,用无私勤勉和认真敬业对待工作。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父亲,南征北战,戎马半生,数次负伤,屡立战功。也许是经历过残酷战争的锻炼,父亲从来不叫苦,也不怕任何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身着军装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生在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小官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里是黄河冲积平原,地势浅平低洼。由于是黄泛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地十分贫瘠,因此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庄稼收成很低,家中生活十分困难。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因为家中的几亩薄地难以养活全家人,于是年少的父亲常常要给家里干很多的农活。就这样父亲起早贪黑,凭着他的聪明能干和一身力气,每天辛辛苦苦的劳作,为家庭减轻了不少生活负担。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成为了父母的好帮手。</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0月,面对疯狂进攻的日军,中共山东省委积极领导各级组织,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开辟了胶东、鲁中、清河、湖西、鲁南等抗日根据地。1938年年底,山东各起义部队根据我党中央的决定,在沂水县王庄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1940年9月,许世友任整编后的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不久,第三旅一部进军垦区八大组,扫除了顽军及当地土匪武装,解放了以八大组为中心的黄河入海口广大地区,并进一步扩大了垦区抗日根据地。到抗战后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分为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区,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抗日武装力量也迅速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父亲与母亲结婚纪念合影。照片右一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1940年6月,在父亲十多岁的那年,受到抗日进步势力的影响,满腔热血的父亲在家乡与一批青壮年一起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渤海三分区基干一连,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抗日战士。抗日战争时期,广饶县隶属于清河行政区。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山东胶济路一带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遵照山东纵队的命令,首先建立了清水泊抗日根据地,继而建立了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在此基础上,中共清河区党委,清河行署及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由广北继续挥师北进,直插黄河入海口,创建了垦区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岁月里,父亲所在的八路军抗日武装,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垦区抗日根据地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山东是日本侵略者重点占领和控制的地区,但也是我抗日军民对敌斗争最坚决、对敌打击最沉重的地区之一。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视若眼中钉,肉中刺,经常对我垦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以达到消灭根据地八路军抗日武装的目的。为此,采取惯用的铁壁合围的战术包围八路军。当八路军战士冲出包围圈后,日军又改变策略,由西向东,步步紧逼,把八路军战士往大海里赶,妄想一举消灭我八路军抗日武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宁县兵役局第二科全体同志于一九五五年春节摄影纪念。照片中间坐者第一排右一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垦区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士及时转移到近海的芦苇丛中,利用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展游击战。在滨海地区,湖塘密布,沟河纵横,芦苇不仅生长的十分茂密,而且一大片一大片的,举目远望,竟然看不到头。加上水道狭窄,弯弯曲曲,进到里面来,就像掉进了迷魂阵,连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有时一阵风儿吹来,一人多高的芦苇迎风摇曳,不时“沙沙”作响,仿佛是奔腾的千军万马;风停了的时候,密密麻麻的芦苇静静的挺立着,又好像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八路军战士就隐蔽在芦苇丛中,神出鬼没的与日军作顽强殊死的斗争。1942年的夏天,驻扎在广饶、垦利一带的大批日军又气势汹汹地对芦苇荡里的八路军进行扫荡。日军进入芦苇荡后,一边走一边朝两边打着冷枪,给自己壮着胆。机智勇敢的八路军战士悄悄地埋伏在芦苇丛中,等日军走近了,突然向敌人猛烈开火。雨点般的子弹向敌人倾泻,打的日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的逃走了。父亲在战斗中和八路军战士一起英勇作战,打死打伤鬼子多名,缴获了三八步枪、战刀等战利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送一九五七年迎接一九五八年合影纪念。照片第一排右二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不久,吃了败仗的日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就严密地封锁芦苇荡,妄想困死饿死八路军。多日的封锁,使芦苇荡里的八路军战士生存环境越来越险恶。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父亲和其他几位富有战斗经验的战士一起接受任务,去搞粮食和药品。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他们悄悄地出发了。机智勇敢的父亲和几位战士偷偷的绕过敌人的岗哨,避开敌人的巡逻队,来到附近的庄子,和地下党的同志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搞到了部分所需的物资。第二天天黑下来以后,父亲他们按原路返回。不料在路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快到芦苇丛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队,躲闪不及便接上了火。日军一面开枪射击,一面叫喊着冲了过来,子弹在他们头顶“嗖嗖”的飞过。此时情况万分危急。父亲和八路军战士一边开枪还击,一边往芦苇丛中撤退。由于身上带了粮食和药品,行动十分不便。父亲就叫几位战士先撤,自己在后面掩护。父亲边打边撤,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等几位战士跑的没影之后,父亲这才在接应的八路军战士的掩护下,摆脱敌人,进入芦苇荡深处。敌人望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无计可施,只好一阵胡乱射击,无可奈何的撤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身着军装照。照片时间约为1949年上半年</p> <p class="ql-block">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芦苇深处不时传来雏雁清脆的鸣叫,还有八路军战士们欢快的笑声。</p><p class="ql-block">在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和八路军战士一起,坚持抗日游击战,顽强机智的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把芦苇荡当做杀敌的战场,把芦苇荡变成了日本侵略者的葬身之地。</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1月,山东各部队组建山东军区与山东野战军,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并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序列。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父亲跟随所属的参战部队,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济南战役,后来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1949年4月21日,我军发起了渡江战役。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口号的鼓舞下,百万雄狮过大江,父亲和战士们一起冒着枪林弹雨,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长江南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的淮海战役纪念章(1949年1月10日)</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章(1949年4月21日)</p> <p class="ql-block">父亲为人很谦虚,平时很少跟我们讲他的革命经历和光荣历史。我们小时候都很淘气,常常缠着父亲要他讲打仗的故事。这时的父亲就打开了话匣子,慢慢的给我们讲他当年是如何打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故事。他拉开架势,讲的是那样的专注和认真,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讲到精彩的地方,父亲就放缓了语速,眼睛盯着前方,语调变得更富有吸引力,好像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之中。父亲本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话语不太多,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愿意讲自己的过去,讲得是那样的绘声绘色,扣人心弦。记得小时候最爱听父亲讲故事了,觉得父亲讲的故事非常好听,非常过瘾。我们也从故事中了解了父亲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历,感受到了我们的父辈为新中国的建立以及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身着军装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晚年因病长期住院治疗。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父亲忍受着身体的剧痛,用十分虚弱的身体与病魔作斗争,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父亲坚强的一面。2015年6月父亲的病情不断的加重,经抢救无效不幸离开了我们。父亲的病逝我们感到万分悲恸。想到父亲平时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以及他那和蔼的笑容,慈祥的目光,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其实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出生入死,不怕牺牲。父亲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齐鲁人民的好儿子。我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感到高兴,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但是父亲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始终影响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激励我们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不屈不饶、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p><p class="ql-block">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p><p class="ql-block">(李跃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