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笔我的字(志平)

茶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br></h1><h1>  我精心留存的几支钢笔,算起来有三、四十个年头了。 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从年轻步入年老,自以为爱学习吧,对用来书写文字的各种笔尤为爱惜。虽然此生字写得有点自己对不住自己,但丝毫不影响我对“手中笔”、尤其钢笔的“情有独钟”。</h1><h1><br>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学生时代还是早年工作期间,偶有好的钢笔,并不舍得使用,只是在认认真真完成作业、或者正式写作文时才舍得一用,其它做练习、写草稿时都用蘸水笔或油笔。不是别的,主要是因为字写得不美观,感觉好钢笔让我用起来有点“白瞎了”。于是总是在心里想着:等把字练好了再用好钢笔,“好马配好鞍嘛!”</h1><h1><br>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遗憾我的字终归没有练出来,几只新、旧钢笔就一直静静地沉睡着,默默坚守着曾经“辉煌年代”里属于它们以及它们主人的岁月激情。</h1><h1><br>  其中一支实有含金量的钢笔,算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骄傲吧。那是1979年,我在部队任机要员期间因业务训练表现突出,并在全军机要比武大赛中取得收、发报第一名的好成绩,师党委给予我“三等功”的奖励所得,是一支笔尖18K金的“英雄牌”金笔。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不仅是一个较高的荣誉,也是一份很奢侈的物资奖励。无疑,这支钢笔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生命中值得“炫耀”的一个记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h1><h1></h1><h1><br></h1><h1>  笔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象征。</h1><h1><br>  笔墨纸砚这些传统工具,虽然没有当今传输上简便快捷的优势,却很鲜明的留下了人们性格上的千姿百态,长久保存了往事的生动印痕,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而且,传统工具虽然古老,却不用担心有无消磁、病毒、黑客、操作失误之虞等等。</h1><h1><br>  现如今,用笔书写的人越来越少,使用钢笔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这注定了钢笔的命运更加接近于毛笔的命运。毛笔在我国被使用了几千年,其书写文字的主流地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今的社会发展迅速,传统书写正在或者说已经完全被电脑取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使用功能的“随心所欲”,人们的“手中笔”逐渐被抛弃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钢笔已经陌生,有时要写点什么也是随便圆珠笔、一次性中性笔草草了事,甚至不必担心写错了字,电脑可以“纠正”啊。以至于很多人抱怨“提笔忘字”已趋于常态。不难想象,记录人类文化的传统工具逐然消世终将成为必然!</h1><h1><br>   此生有一大遗憾——字写得不好。虽如此,我还是坚定只有毛笔、钢笔的痕迹才能彰显出中国汉字本身独一无二的“美的价值”。圆珠笔、中性笔能吗?也许能。但就是写一手好字的人,也不会有毛笔、钢笔那样挥舞起来的洋洋洒洒、俊逸流畅!且于一笔一划、一撇一捺的笔走蛇龙中,自然折射出人的温度、灵性、智慧,甚至思想和灵魂! 不难想象,在被电脑、微信、微博充斥的生活里,人们应该能听到“笔类家族”的一声叹息:当一个人写的字总要找好几个人来辨认猜测的时候,当一个大学生写的字几乎要看齐中小学生的时候,当一个作家再也没有手写本的时候……会是种什么感觉?或者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的下一代还会不会写字?也或许,社会发展的脚步就是在事物的不断更迭中前行的。那么,已经或者正在逝去的“挥笔成文”的历史就只能作为一个美好的记忆封存了……</h1><h1><br>  可以说,每支钢笔都有故事。刚健圆润,潇洒飘逸的钢笔书写,是一个时代的文字辉煌的烙印。时代刻画经典,也刻画了数代人的成长经历,就文字书写来说,那应该是一个经典的时代,是钢笔流淌出的墨水芳香的年代。</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h1><h1></h1><h1><br></h1><h1>  我最大的乐事,是这辈子能与“手中笔”结下“愉悦”的不解之缘。目前为止,我仍时常手握铅笔或中性笔,很惬意的在文章初稿上勾勾抹抹,删改添加,待草稿雏成再上电脑。其过程:轻松淡定、舒适坦然。不必担心——因电脑辐射眼睛干涩了、因手误删除一句话再也想不起来了、突然停电没来得及保存了……等等。握在手中的笔,随着心跳的脉搏,追逐着大脑的思维,所倾所述在充满情感的笔迹运行中绽开花蕾,溢出芬芳。“手中笔”永远都是人们最可靠、最忠实的“朋友”。翻看自己保存了数十年的日记本、学习笔记,追思曾经伴随笔迹走过的稚嫩、青涩、艰辛,也赢得生活淬炼、表达感恩、体味成熟而激扬文字的蹉跎岁月,难免激动、留恋、回味、感悟……这是“手中笔”带给我的恒久的、甜蜜的记忆。</h1><h1><br>  一直以来就有“字如其人” 一说。刚当兵时任师部打字员,打字室的老班长对我说:“小李啊,你的字写得倒挺认真,但太‘板正’了,没有特点,横竖笔划就像火材棍搭起来的一样。要想写得好看,你还真得下功夫练”……如此形象的比喻让我心服口服,因为这真就有如我的性格——直来直去。</h1><h1><br>  曾经,为了写好字,写自己喜欢的、漂亮的、也能受到别人称赞的字,实事求是地说,也曾有过一番功夫。尽管是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在父亲的督促下,在对身边“一手好字”者充满羡慕的激励中。</h1><h1><br>  投入较大精力的练字是在部队机要科那段时间。机要员有一项基本功的要求:即在确保速度的同时确保收报、发报字面的干净整洁、清晰无误。这就必须做到不仅密码(阿拉伯数字)要写得既快又好,收报的译电内容书写必须清晰流畅,整齐美观。开始,热情很高,还郑重其事的买了一本庞中华《钢笔书法讲座》。父亲对我练字很是关注,给了我两本《钢笔正楷字帖》《钢笔行书字帖》。开始,照着字帖上的字像小学生那样,很有耐心的在田字格、方格本上用铅笔一笔一划地练,后来慢慢改用钢笔练。</h1><h1><br>  很遗憾,曾起早贪黑的练,当成任务去练,终归也没多大长进,热情也逐渐降了下来,还给自己找了理由:专注于练字会影响工作…… 到底还是让我的老父亲失望了,字硬是没练出来——没练出老兵前辈们那样潇洒漂亮、让我无比羡慕的“一手好字”。仿佛是“功夫”与我作对,练来练去的结果仍然是“自成一体”——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搭我的“火柴棍”。父亲后来也不再督促我了,大概是“朽木不可雕也”吧。许久以后我似乎明白:练字的另一个说法是“练心”。是我的“心劲”远远不够啊!</h1><h1><br>  好在有一点还可以拿来“自恋”。字虽然写的不好看,但写字的速度不慢,准确率还是可以被“点赞”的。也因此,父亲虽然对我练字的效果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过多的责备我,组织上、领导和同事们给与我更多的也是工作上的支持、鼓励和荣誉。</h1><h1><br>  父亲的字写得好,在他的工作生活圈子中很有口碑。我一直都很遗憾:怎么就承继不下来呢?战友同事中字写得好的,我都羡慕不已。一个旧的档案袋我保存了近四十年。这是1979年,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沈阳军区举办的机要技术技能大赛装材料用的,档案袋封面用毛笔字写着我的名字和部队的番号。这个档案袋与我的意义非同小可。一是,它标志着我军旅生涯中的一次成功的赛事。作为特邀代表,我取得了收发报好于正式代表的成就,为所在部队增了光。</h1><h1><br>  再就是档案袋上面的毛笔字写的实在是太漂亮了,那就真叫个“笔锋鲜明”,每每拿出来欣赏都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这是出自谁的手呢?竟有如此的“功夫”。当年,写字好的前辈们真是不少,现在还会有多少人具备如此的“本事”呢?……</h1><h1><br>  非常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人,甚至会以此交友。退休时,一朋友说送我礼物留作纪念,我说:“你就买一个日记本,上面写几句赠言,签上你的名字,这就是你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因为她的字写非常的漂亮。这与名人名家的书法是两回事,身边的朋友有着别样的情感在里面,因人而字,因字而人,又多一层亲切温馨、钦佩甚而自豪的感觉……美好的回忆总是令人愉悦。</h1><h1><br>  回忆多多,感慨亦多多,皆缘于我的钢笔我的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