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培制陶人

李红辉

<h3>  陶器历史悠久,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作为生活用品,陶器曾一度非常盛行。</h3><h3> 汨罗古培人制作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上世纪50年代末,在长沙望城铜官窑做工多年的几个汨罗师傅,辞工回了家乡。1958年,他们合力在古培镇东港村开了一个厂,用家乡的土制作陶器。1962年,工厂演变成集体企业——古培陶器厂,成为了古培镇制陶人的摇篮。</h3><h3> 1966年出生的徐举鹏,便是古培第三代制陶人。他15岁入厂学习制陶,1990年创办徐氏万福日用陶器厂。</h3><h3> 如今, 老徐兄弟俩在万福村各开了一个陶器厂,相距不过五百米,员工不过三十余人,老徐厂里的员工多是本地师傅,他老兄厂里的师傅多来自四川。两个厂子都不大,但烧制的陶器却在长江一线的乡镇里小有名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老徐将原因归结于家乡的好土。古培山下的陶土,粘性好,耐火强度高,用这里的土烧制的陶器“味道好”。</h3><h3> “用我们的陶器煮出藕是紫红色的,特别香甜,高压锅可煮不出这种味道。”老徐笑眯眯地举例。古培的陶土好,望城、湘阴的日用陶器厂都从这里运土回去。</h3><h3> 不同于铜官的仿古建筑陶,老徐厂里生产的陶器,简朴实在,说不上精美。“用来煮饭、熬汤的锅,实用、耐火、味道好就行。”</h3><h3>虽然外表简朴,但老徐这里的陶器,用料、制作工序没偷半点懒。</h3><h3> 陶土用的是本地土,晒干、碾碎、浸泡,将陶土的状态调至最佳。内里釉用的是荆州河里的潮泥,添加柴火灰、私有配方调配而成。</h3><h3>张清华是制陶的老师傅了,1972年,乡镇企业招工,他便开始制陶。制坯、打口、制耳朵、上粙、收坯……一个个圆滚滚的大口陶罐在他手下诞生了。</h3><h3> “垫上脚背,放到窑里,烧制两天两夜,陶罐便烧成了。”老徐厂里的窑,是阶道式倒焰窑,比之传统的龙窑,热浪更均匀,不扒灰。</h3><h3> 窑里烧的是柴火,这两天两夜需要人日夜轮守。预热一天,中火烧半天,再用大火烧半天。1250度的火焰是什么颜色?他们知道,是像老式大瓦灯泡点亮时钨丝的白色。</h3><h3> 一个月两次的烧制,收获的是喜悦。看着卡车将陶器拖往千家万户,想到亲手制作的陶器伴着人们品尝每一道幸福的滋味,制陶人的心里是甜滋滋的。(文:胥扬)</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