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标题的纠结</h1><h3> 这篇游记的标题,我是纠结了一阵的。几千年来,伊朗一直被叫着波斯,直到1934年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首任国王礼萨沙阿把国名改成了伊朗。伊朗,Iran,意指雅利安人的家园。"雅利安人"这个词我最早知晓是小说《藏地密码》里面有提到;去年到印度旅行,读历史才晓得,强悍的雅利安人跑到印度平原赶跑了原住民,创建了印度教和它的种姓制度;这次读伊朗历史,原来波斯人的祖先亦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就是印欧语系的人,特征是肤白、高壮、挺鼻、深目。十年前去德国,在柏林墙,有人给我指,对面就是东德。一眼望去,东德人个个肤白貌美大长腿,金发碧眼,男帅女靓,闪瞎了我的双眼。我猜测大约是前些年东德更封闭,保持了人种的纯粹没怎么被杂交,希特勒曾叫嚣,雅利安人种的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等的民族。所以,现在看来,《藏地密码》作者写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曾跑到青藏高原去寻找最纯种雅利安人的DNA,我也只能呵呵了!</h3><h3> 当初礼萨沙阿由一名没多少文化的普通军官推翻恺加王朝当了国王,背后是因为有英国人的煽动和支持。他为了无限靠近当时强大的是英、德、法,打祖宗牌,改波斯为伊朗。</h3><h3> 不过,我们这一路走来,不管是感受到的风土人情,还是观赏到的精美建筑,无不烙下的是几千年的波斯印迹,而不是貌似现代化的伊朗,所以,这篇游记就叫"情迷古老波斯"吧。</h3> <h3>一提起波斯,我们脑壳头出现的是这个画面。</h3> <h3>一提起伊朗,我们脑壳头是这个画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一样的年份计算方式</h1><h3> 伊朗是少有的仍然使用自己历法-伊朗阳历的国家,这套历法是经过伊斯兰教传播后改良的太阳历。简单的计算方式就是公历减622就是伊朗阳历,比如2018-622=1396年,3月21日是伊朗的新年,3月21日之前是伊朗阳历的1396年,我们是4月份去的,所以就得加一年,即是1397年。</h3><h3> 光是年份上计算的不同,就让我们仿佛从两千年穿越回到一千多年前,是不是特别有趣。</h3><h3>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现在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在此之后正式发达,因此穆斯林把公元622年选作伊斯兰的元年。</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伊朗历中,周六是起点,周五结束。周四、周五算周末,工作日为周六到周三,周五是穆斯林的聚礼日,需要到清真寺做礼拜。</h1> <h3>伊朗台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朗是个什么样的国家</h1><h3> 伊朗,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熟悉,是因为与美国为敌,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陌生,是因为这个国家总体上还是比较封闭。关于它的各种传说,各种禁忌满天飞,不过,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神秘,越想窥探,越禁忌,就越加美丽!</h3> <h3>伊朗国旗</h3> <h3> 去伊朗,源于对伊斯兰教的兴趣。5年前去迪拜,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黑面纱下美丽的大眼睛,神秘而深邃;去印度,著名泰姬陵除了是沙贾汗国王对爱妻永恒誓言外,更是他信仰的苏菲教(伊斯兰教的一种)的梦想天堂;去年8月去西藏,再次重读西藏的历史和有关藏传佛教的书籍,《Lonely Planet西藏》里面有句话: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把佛教引入西藏,712年穆斯林入侵印度,所以如果再晚一些,松赞干布引入的就可能是伊斯兰教。当时读到这段话我真有些吃惊!在穆斯林的清真寺,我亲眼目睹做礼拜的信徒,那么的虔诚,完全无法与传说中泯灭人性的伊斯兰恐怖分子联系在一起,跪下祷告是善良虔诚的信徒,起身拿枪是凶狠的恐怖分子,瞬间转换。资料显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时间最短的是伊斯兰教,目前信徒17亿,居第二位,居第一位的基督教信徒呈下降趋势,而伊斯兰教上升很快,为什么?伊斯兰教虽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但伊朗把它发扬光大,特别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宗教领袖霍梅尼宣布伊朗是实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所以,以为要感受伊斯兰教就到伊朗这个国家来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h3> <h3>Ali-Ebne-hamzeh清真寺,正在祷告的穆斯林。</h3> <h3> 伊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读读伊朗历史,或许就会发现无论是朝代,人物还是事件,和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相似:比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秦汉时代,伊尔汗国—元朝,萨法维王朝—明朝,恺加王朝—清朝,巴列维王朝—民国,伊斯兰革命后—1949至改革开放前,居鲁士—秦始皇,大流士—汉武帝,阿巴斯—康雍乾,巴列维—蒋介石,霍梅尼—毛泽东......</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朗安全吗</h1><h3> 一直以来我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都让大家一提起伊朗,这个被美国称为Axis of Evil邪恶轴心的国家,是战乱、暴力、保守的代名词,是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蛮夷之地,满大街都是大胡子黑袍的恐怖分子。</h3><h3> 而我们在伊朗的经历,并非如此。旅行期间,我们去了德黑兰、设拉子、波斯波利斯、亚兹德、伊斯法罕和卡尚,一路走来,这里的人民热情、友好、善良,虽然关于我的头巾和长袍曾十次被当地有关人员纠察,但态度是友好的;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大巴扎,总会遇到当地男人,甚至是出租车师傅都会摇下玻璃,满脸笑容的问我们:"Chinese?";在各种场合邀我们如明星般合影拍照那是数不胜数了;我们曾到两户伊朗人家里做客,漂亮的女主人、干净整洁的房间、美味的波斯传统食品,温馨而美好;五层的大型购物商场明朗宽敞,琳琅满目;这里治安非常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起性侵外国女游客的事件发生。我在旅行期间,手机一直插在双肩包外面的侧袋里,从未担心被偷盗;当地商户在店门口摆上一根棍子,表示店主不在,有些店主连棍子都不用摆,丢下无人的商店,径自走开。在这个国家,谋杀、强奸、武装抢劫、贩毒会被判处死刑。如果有男人碰你,就算只碰到你的身体,只要你拍下照片拿到警察局,警察会抽他们七十大板。</h3> <h3> 我们到伊朗姑娘Fateme sohrabi家里做客,她爸爸妈妈侄儿非常热情的款待我们,她妈妈提前两准备,做地道的伊朗家常美食招待我们。</h3> <h3> 一路平和安逸,以至于小燕姐产生错觉,在设拉子看见两男的在商场打架,都诧异万分:咦,伊朗人居然会打架?</h3> <h3>设拉子宽敞明亮的购物商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朗如传说中的压抑和死板保守吗</h1><h3> 这个话题得分两头来说。</h3><h3> 4月29日下午,我们在乌鲁木齐机场候机楼碰到在伊朗工作的赵先生和李先生,他们的原话:伊朗人的生活无聊而寡淡,既不能喝酒,晚上也没任何娱乐,一点都不好耍!的确,对男人来说,没酒,没猪肉,没女人,和当和尚没什么区别。所以,在伊朗工作的中国人,一般是当地工作三个月,回国休整一个月,否则,憋都要憋死他们,哈!</h3><h3> 但对女性来说,家庭少了危机感。春的原话:让中国男人去伊朗,找小三都没机会。</h3><h3> 凡是享受过现代化网络的人,在伊朗是很不习惯的。与其他国家的网络审查不同,伊朗不是"禁止你上什么网站",而是"只允许你上什么网站",而且伊朗政府还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主动降低网速的国家,导致我们就算买了当地电话卡,或者连了WIFI也只能在微信上发发文字,图片根本发不起,更别想晒朋友圈了。好不容易安了两个翻墙软件,及时更新朋友圈,第三天怎么都用不起了!Sara说,半年前政府就告诫民众不要用翻墙软件,今天就正式采取措施了。他奶奶的,我运气也太衰了吧!</h3><h3> 如果没有亲临伊朗,可能会把这里想象成到处弥漫着宗教气息、到处是蒙面黑袍的古板国家。但去了,亲身体验了,却并非如此!波斯人骨子里的浪漫因子无处不在,他们有最抒情的诗人哈菲兹;在传统的波斯餐厅里有人唱歌有现场弹奏节奏明快的音乐直到凌晨;在波斯传统健身房,男人们在教练或智者的歌声中翻滚搏击;在卡尚500年历史的波斯传统浴室,大肚子的波斯男人一言不发就开始唱歌扭胯……</h3> <h3> 传统的伊朗餐厅里面,是有2-3个男人在台上弹奏和唱歌的,节奏欢快,当地人可以跟随吟唱和晃动,但只能定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起身和在过道上,在伊朗,任何娱乐都会被克制的。</h3><h3> 但我们是外国人,可以比他们放纵些,所以柯姐和我站起来随着音乐嗨起来,当时餐厅全体当地人望着我们兴奋惨了,但都不敢站起来。</h3> <h3> 其实伊斯兰革命前,伊朗是个十分西化和自由化的国度,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禁忌越来越多:不能有靡靡之音,不能当街跳舞,不能喝酒,不能牵手,不能有婚前性行为……波斯人浪漫的基因和最严格的宗教禁忌,在这个国家相遇,看似格格不入,波斯人却能巧妙地处理和融合。</h3><h3> 比如,伊朗每家必备两样东西,第一是《古兰经》,第二是哈菲兹作品集。哈菲兹的诗歌有很强的神秘感,对红酒、求爱和夜莺有各种各样的诠释。</h3> <h3> 民众们虽然不能站立跳舞,但他们可以随着音乐唱歌在座位上扭摆身体,兴奋的时候抽两张餐巾纸在手上舞动。</h3> <h3>传统健身房锻练的波斯男人</h3> <h3> 虽然被禁止在公众场合唱歌跳舞,但波斯人利用各种机会放开嗓门吟唱他们钟爱的爱情歌曲。5月7日一早,我们到来到伊斯法罕哈据桥拍照,一个当地男人站在桥孔下,面对干涸的查扬德河床,独自唱着浪漫而忧伤的波斯情歌……</h3> <h3> 这里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保守,在街上我们时有见到情侣们亲热牵手;我们的地陪Sara姑娘与男友在公众场合亲热拥吻手拉手,与任何一个自由国家无异;在Fateme sohrabi的家里做客,她没戴头巾,穿的是凉爽的热裤和无肩的T恤;资料上说,穆斯林男人只与家庭内部女性身体接触,提醒我们不要主动与他们握手,在亚兹德多来特阿巴德花园 (Dowlat Abad Garden) 彩色玻璃房,我主动指点一男的手机拍照,不小心碰到他的手指,他表情淡定没什么反感表情,我倒是忐忑了一阵,所以,传说毕竟是传说。就算是最一本正经的道德纠察人员,对我们也是网开一面,通融通融的。在设拉子的Ali-Ebne-hamzeh清真寺,我进入男性祈祷室(清真寺男女祈祷室是分隔开的)参观并拍照,当地穆斯林男人们或虔诚的跪拜,或静坐墙角阅读,或在圣人陵墓前喃喃细语。貌似严肃的工作非常人员也友好的帮我,按要求,我从头到脚裹着Chador伊斯兰女全身式的长袍,一不小心就敞开违规了,工作人员看我狼狈的样子,宽容的笑笑,摇头说:"No problem!" </h3> <h3>为了拍在商场牵手的情侣,我跟到他们后面跑了好长一段时间。</h3> <h3>我不小心与这个美女如云老公手指接触,他一点没反感,我倒很忐忑。</h3> <h3> 20世纪初,嘉柏丽尔·香奈儿女士为上流社会仕女创作出简洁而奢华的小黑裙,优雅而美丽,但如果女性从头到脚全被黑色包裹那就让人有些惊悚,加上深邃的五官,如果没有笑容,确实有些凌厉让人害怕。但请别给她们贴上敬而远之的标签,她们内心是善良而友好的。去年在印度新得里穆斯林苏非派圣人尼桑木丁·奥里亚的大理石神坛,我零距离的接触这些黑袍女,开始很害怕,她们不会主动热情的笑,但会默默的给我提供帮助,让我有开始有接近她们的心。这次在伊朗,好几次我的头巾没能盖住发尾,总有中年黑袍女帮我,不说话,对我的谢意点点头。好在,年轻一代的伊朗女性,那明媚的笑容,那烈焰红唇足够冲淡黑色的沉重。</h3><h3> 伊朗女性并不是大家想象那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许社会地位不够高,但家庭地位还是杠杠的。虽然穆斯林规定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但是现实中伊朗男人很少有娶两个以上的,一则结婚时,男女双方要签订协议,如果娶后面的老婆必须要前面老婆点头同意,离婚要赔偿高额赡养费;二则后面的老婆必须享受前面老婆一样的物质待遇,一般的伊朗民众并不富裕。Sara告诉我们,有一次她无意中接听了给我们开车的师傅的手机,师傅被老婆追问理麻了好久,典型的妻管严!</h3><h3> 无论在街上还是在商场里,我看到的总是男人们抱着孩子;无论在公园还是清真寺,我看到的总是男人们在照顾孩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朗最痛恨的敌人是美国吗?</h1><h3> NO!或许伊朗政府最大的敌人是美国,但伊朗人并不痛恨美国人,甚至是友好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当Sara这么告诉我时,我是很吃惊的。但一路走来,我的体会确实如此。在比较著名的清真寺里,都设有一个接待外国人的房间,会有懂外语的阿訇接待来时世界各地的游客们,释义他们的宗教信仰,回答各种提问,态度温和,幽默风趣。比如我们在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边的穆斯林神学院参观,清凉的树荫下一个白头巾阿訇,耐心的回答围坐在周围的一大群美国人,美国人问:以前你们对美国是很友善的呀,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阿訇面带笑容,诚恳的回答:我们从未主动敌视过美国。你们的国家老是居高临下的指责我们这不对,那不应该,随意插手我们国家的事情。如果你们有个不尊重别人,随意指手画脚的的邻居,你们也不会喜欢吧……美国人一会鼓掌,一会儿哄堂大笑,很是欢脱。这些学者阿訇们,包括我们在色设拉子遇到会中文的阿訇,智慧而幽默,他们用这种方式向世界诉说,但美国及西方国家因为自身利益关系,屏蔽他们,用偏颇的舆论来引导大众,谁TM说美国就公平公正了?!</h3> <h3>在伊斯法罕穆斯林神学院一群美国人围着白头巾的阿訇提问题</h3> <h3> 那么伊朗人民最痛恨的人是那个?Saras说:阿拉伯人!一则1400前,阿拉伯人入侵波斯,民族仇恨不共戴天,就象老一辈的东北人,一提日本鬼子,那是咬牙切齿,痛骂不已!二则宗教信仰问题。全世界17亿左右的穆斯林,80%是逊尼派,20%是什叶派,阿拉伯人90%是逊尼派,而波斯人90%是什叶派。虽然都是穆斯林,老祖宗都是穆罕默德,但关于继任者的认可发生了分歧,逊尼派支持穆罕默德的岳父兼密友伯克尔(这是大部分人),什叶派支持穆罕穆德的堂兄也是女婿阿里(这是少部分人),要说依起中国人的辈分,什叶派的老大应该喊逊尼派的老大为外公,都是亲戚关系。反正两派互不认可,都觉得对方不正宗,一直都在掐架,如果穆罕默德地下有知,一定会摇头叹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是阿拉伯人一直认为自己地位比较高,经常欺负波斯人,特别波斯的美女是阿拉伯男人觊觎的对象。Sara告诉我们:三年前,400位年轻波斯美女随家人到麦加朝觐,被阿拉伯人掳去至今未归,政府劝家属们息事宁人不要再追究;Sara在中国浙大留学期间,一波斯美女被一个阿拉伯男人在酒吧殴打,没有任何原因,只因为她回答说自己是伊朗人。所以,Sara说,如果没有男性朋友在身边,如果有阿拉伯男人来问她们是什么地方的人,为了安全起见,她们是不敢说实话的。</h3> <h3>淡绿色的是逊尼派,深绿色的是什叶派。</h3> <h3> 很多人以为伊朗的蝌蚪文是阿拉伯语,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古至今,波斯语始终是伊朗的官方语言。波斯语比阿拉伯语多四个字母,几乎全世界都在用阿拉伯数字12345……,伊朗人至今仍在用自己的波斯语数字,即使是酒店送行李的行李员,也从不会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你的房间号。(第一行就是波斯语数字)<br /></h3><h3><br /></h3> <h3>第一行就是波斯语数字。</h3> <h3>这个车牌号波斯数字艾艾全部可以换算成阿拉伯数字。</h3> <h3> 公元7世纪,伊朗被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从此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员,但当时伊朗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刚刚脱离蒙昧野蛮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文明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习俗上,深深地受波斯文明影响,甚至有美国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阿拉伯帝国在各个方面完全波斯化,只保留下两件东西,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头巾的那些事</h1><h3> 在伊朗期间我们必须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外出要戴头巾,穿长袖过臀部的不透明上衣,不能露胳膊露腿露脚踝。</h3><h3> 关于穆斯林女子在9岁后,外出必须从头到脚包裹严实的习俗,我亦专门查阅有关资料,官方的说法是: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说﹕"先知啊﹗ 你应当对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和信士们的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这样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不受侵犯。"在穆斯林的世界里,这是对女性的保护和尊重。就像中国古代女子裹脚,骨折畸形,三寸金莲,一步一个血印,但在士大夫们的眼里,这样的女子步步莲花,摇曳多姿,纯洁美丽!只是从未问过也无需过问女子们的感受和想法,说白了,其实就是女性的地位问题。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伟大领袖毛泽东,他振臂一呼: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否则,我哪里有机会在这里发bia言。</h3><h3> 随时随地包起头巾真的是很不舒服。先说如何让它"长"在脑壳上不滑下来就是一个技术活,我们采用了粘贴布、小夹子及压发三种工具,都没怎么弄服帖,常常弄得我们手忙脚乱很是狼狈;其次长时间捂着头特别是天气炎热,汗如雨下,让人崩溃。偶尔披个头巾,照照美相,可以!如果是一直一直,强制性的这样做,你内心会非常反感,你会觉得这是一种禁锢,一种压制!</h3> <h3> 最可笑的是,伊朗的男人,不管是老的少的随时都充当着风化纠察的角色,柯姐在加油站上个厕所,而且是比较偏远的路途中的那种,在门口一个小男孩指着她的头,提醒她忘戴头巾了,结果艾艾和柯姐共用一张头巾,磕磕绊绊的回到车上。</h3> <h3> 据说从去年开始,每周五,伊朗一大批妇女戴白色头巾,表示无声抗议。今年二、三月份开始,她们每周五不戴头巾外出,为自由而抗争,那天街上风化警察增多,专门抓这些敢不戴头巾的女人。我们看到了第一个因个不戴头巾被抓进监狱的女性照片,一个特别漂亮的20岁的女大学生,据说她被殴打,将在监狱关一年。但她们没有被吓到,还有勇敢的女战士前仆后继的争取属于她们的权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砍价撩汉记 </h1><h3> 外出旅行,购物是重要环节。对于女人来说,砍价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乐趣,在国外砍价,乐趣会翻倍,如果顺便又撩了外国帅哥,那绝对是捡到宝的快乐!这次在伊朗,我跟着我们的砍价小能手(我给她封的)春春,大开了一回眼界。其实春的撩伊朗帅哥特质应该从国内就有所显现。在乌鲁木齐机场准备登机,旁边站了一群伊朗男人,其中,最年轻最帅的那个,一直用眼睛瞄她。过了检票口,那个帅哥加快脚步挤到她身边,用英语问她到德黑兰是工作还是旅行?可惜春注意力在找座位,没来得及深谈和互留电话。但是,接下来的时间,但凡遇到购物,春就全面开挂。在伊朗,无论是高档购物中心,还是熙熙攘攘的大巴扎,卖东西的全是男性,没办法,不撩汉都不行。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大体套路如下:首先问价,然后表示太贵,能否便宜一些?人家当然觉得春还价低了。春先表达对这件物品的喜爱,继而上升到对波斯文化的喜爱。然后表扬对方是Handsome,说这个话的时候,面带最真诚笑容,盯着他的双眼,最好有要冒出粉红色的泡泡的深情,一般这个时候,伊朗帅哥扛不住开始动摇,我们立马拿出从中国带来的明信片或中国结送给他,立马一切都OK了!连在德黑兰的机场商店,春用这一系列套路把价都砍了下来,等机场小帅哥回豁过来,愁眉苦眼的用手在脖子上咔擦一下,表示这么少价,经理要杀死他。当然在春的粉红攻势和中国礼物双管齐下下,双方都高高兴兴挥手"拜拜"。</h3> <h3>面对如眼花缭乱的波斯特色商品,谁会经受住诱惑呢?</h3> <h3>春和艾艾赶紧送上重庆风光明信片,这是砍价的套路之一,嘻嘻!</h3> <h3> 去年去印度,我对波斯的细密画开始感兴趣。这次在伊朗我买了两幅,大的那幅在Qavam 橘园旁边的博物馆买的,还和作者合了影。小的那幅在伊斯法罕广场商店买的,春还帮我砍了几美金下来。</h3> <h3> 这一小块地毯在亚兹德买的,颜色和图案一眼就喜欢上了。纯手工地毯太贵了,这么小一块都要几千块钱,凭我的经济能力也只能买这么一小块哈!</h3> <h3>春买的是这个花色</h3> <h3> 我们都在亚兹德古老的陶器作坊买了碗碗碟碟,可惜带回家,基本都有破损,特别是我的,碎成渣。</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印象深刻的那些有缘人</h1> <h3>波斯美女Sara姑娘。出国,哪怕线路呀,机票呀,酒店呀,火车票呀我自己在网上搞定,但我都会请一个地陪,最好是当地人。既减去问路找地方和语言上的辛苦和麻烦。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窗口,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及生活状态有一个更直接和真实的接触和了解。再则,像伊朗这种历史文化这么深厚的国家,没有讲解,很多东西你看都看不懂。这次我们有幸请到了Sara,德黑兰大学历史系毕业,大学教书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1年学习,浙江大学1年学习,不仅是普通话溜溜顺,历史典故如数家珍,每次讲解都有阐述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活泼开朗,细心周到,个性独立,新一代伊朗女性的代表。无论是宗教历史还是风俗习惯,每一处建筑,每一处纹饰,每一个细节都娓娓道来。我们每一餐都在当地历史悠久餐厅吃饭,就餐的都是当地面孔。带我们逛设拉子大巴扎一个多小时,买干果请我们吃。她手上纹有汉字的"平",我们见到她的男朋友,还和他合了影。</h3> <h1>包车的师傅及家人。<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为了方便出行,我们在伊朗期间包了一辆10人座的旅行车,给我们开车的师傅态度非常友好,爱干净又细心,每次我们的行李放到后备箱都会用干净的布妥妥的罩好!路上,我们送他一张重庆大礼堂明信片,一个中国节,一小袋茶叶、两枚一元硬币表示感谢!从设拉子到亚兹德7个小时的车程,在中途加油站,师傅请我们喝伊朗红茶,品尝蜜枣及饼干,友好和善意是互相的。我们还到师傅的家里做客,他家里非常干净漂亮,夫人和女儿都是大美女。</span></h1> <h1>Hassan Bahrami(哈桑·巴拉米 )。<span style="font-size: 16px;">他是Ali-Ebne-hamzeh清真寺的工作人员,这个名字是他留给我的纸条上看到的。Sara因为女性生理原因不能进去,留在了门外。我要求进入清真寺的男性祈祷室并拍照,他不仅同意还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拍到了穆斯林跪拜、祷告、亲吻的一系列珍贵的照片,最搞笑的是,好不容易对准了焦距,亲吻的男人动作已经结束,扶墙祷告的男人已经祷告完成,耿直的Hassan Bahrami让这两个男人定住不动,一直到我表示拍好照片为止,想想对于穆斯林男人来说,这么神圣的事情让我一个异国女人来胡搞一气,心里既愧疚又万分感激的。他送我糖吃,把他的邮箱和名字写在字条上,让我把与他的合影发给他,让我写下我的名字并标注波斯文,请我去他家做客。下面这三张照片我按照他邮箱地址发了过去,不知他是否收到?</span></h1> <h3>在Hassan Bahrami帮助下拍摄的这些祷告的穆斯林是弥足珍贵的。</h3> <h1>Fateme sohrabi及家人。<span style="font-size: 16px;">波斯美女Fateme sohrabi是上海电气伊朗办事处的伊朗雇员,亦是一位中国媳妇,她老公是上海电气伊朗办事处的中方雇员,据说俩人是在德黑兰的街头邂逅碰出爱的火花的。在伊朗,必须要皈依伊斯兰教的政府才给你办结婚证,所以小两口只在中国上海领了证。Fateme sohrabi的父亲曾是英文老师,父母开通家庭温馨。我们到她家里做客,她妈妈提前两天准备了地道的波斯美食,她小侄儿可爱又机灵。</span></h1> <h1>小黄们。<span style="font-size: 16px;">小黄是我在从乌鲁木齐飞德黑兰的飞机上认识的。他们四位年轻人,2男2女,准备在伊朗呆9天,只买了来回飞机票,住宿和交通工具都没预定。不是不预定,是因为网络问题,根本预定不到。当天晚点,到达德黑兰已是凌晨,天又下雨,我就邀请跟我们一起走,并且帮他们搞定了货币兑换及电话卡。如果习惯了网络搞定一切的人,在这里可能就没这么好使。第四天我们在亚兹德又碰面了,小黄的同伴说,阿姨,我们都吃了四天汉堡了,饿惨了,这里根本没有网络找美食一说。我们每天都在为找住宿和公共交通而奋斗!年轻人的勇气和闯劲确是可嘉!</span></h1><h3>今天在她的微信上看到她与男友的婚礼照片,这就是和她一起去的伊朗的帅小伙,姊妹们都很高兴,祝福他们。</h3> <h1>白衣德国人。<span style="font-size: 16px;">在粉红清真寺拍照,一老外不仅偷拍我,还热心的指导我怎么站位。我们在清真寺外面休息,他主动和我们寒暄合影,他说他是德国柏林人。把他写出来,主要是老公一直告诉我,我已是面目憔悴的中年妇女,既无价也无市。通过这件事,我想打脸他,我可是冲出中国,走向世界,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主,嘻嘻!</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介绍介绍一起旅行的姊妹伙</h1> <h1>漂亮的宾姐。<span style="font-size: 16px;">温柔细心的宾姐一直是我们的颜值担当,她心思沉静,考虑事情细腻周到。貌似每次都是我带她外出旅行,其实我这大大咧咧性格大部分都是她在照顾我。</span></h1> <h1>大气的柯姐。<span style="font-size: 16px;">良好的好心态和超强的能力,造就了柯姐大气智慧的气场。这次制定波斯行程,我亦是反复与她商量。我们买史带财险2016"保游全球"爱自由旅行保障-计划A,是她推荐的,去年她到意大利旅行,老公临时有事没能成行,保险公司赔付及时,并且赔付金比机票钱还多。</span></h1> <h1>受欢迎的艾艾。<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一路走来,艾艾用手机录下了无数段珍贵的视频,我美篇上播放的视频基本上都是她的作品。艾艾的长相有些异域风情,在伊朗很受当地人的喜欢,在亚兹德古城,一对年轻的伊朗夫妇,一言不发直接把小孩塞到她的怀里。虽然我们也时常被当地人主动要求合影,但像这么直接放心的还从未遇到。这说明,艾艾是非常受当地人喜欢的。</span></h1> <h1>砍价小能手春。<span style="font-size: 16px;">春是我们的财务总管,无论是前期向伊朗方汇款,还是一路走来,管钱、算钱、付钱都是辛苦而麻烦的。作为砍价领域的扛把子,特别是与伊朗帅哥砍价撩汉,我佩服惨了!对了,她也是我们中英语最流利的人。</span></h1> <h1>超人小燕姐。<span style="font-size: 16px;">小燕姐是我们中年龄最大的人,但无论从心态上看还是精力体力上来说,她说最青春的。这次她包里背了两只镜头,一只是广角,所以,她的风景照片比我拍得好。</span></h1> <h1>团长二妹。<span style="font-size: 16px;">当然就是我哟!虽然发起人是我,线路呀,行程呀,机票签证呀,伊朗方的联系呀,拍摄呀都是我,但我想说的是,没有这群姐妹一起旅行,快乐绝对没有这么多!感谢姐妹们的陪伴,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span></h1> <h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人,更容易接受更多的文化。旅行走过的地方越多,人的眼界就越开阔,内心就越豁达,也越能感受到,世界很宽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走,人有很多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旅行日记</h1> <h3> 行前准备</h3><h3> 拟定行程。这次参考的依然是Lonely Planet版《伊朗》,一般出国旅行,我至少会提前3-6个月准备。一月初,读完这本宝典,大体知道自己想要了解什么,根据单位请假情况,结合同行姐妹们身体承受状况,大体时间定为11天,去德黑兰、设拉子、波斯波利斯、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尚等6个地方。在国外乘当地公共交通是一种很好的体验,网友说伊朗的长途大巴不怎么靠谱,一般会停靠在离城市很远的公路上,我查了行车时刻表,乘大巴和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动辄都要七、八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太辛苦而且耽误时间,到达时间尽是半夜十一二点或凌晨二、三点,脑壳头立马出现月黑风高杀人夜,六个中国妇女孤零零的拖着行李被扔在异国他乡公路上的画面,想想都瘆人。算了,我们这种中年妇女,体力不能与年轻人比,还是包车或乘飞机更合适。如果要体会乘公共交通的乐趣,就在德黑兰城市里体验体验就好了。</h3><h3> 每到一个国家我意属于请一个地陪,尽量是当地人。这次一定要请个伊朗的女地陪。关于这个要求,我先在丸子地球网上发了求助贴,回答是在伊朗没开展这项业务。受国际制裁的影响,伊朗无法像其他国家一样,可以在互联网上预订酒店,介于这种种情况,必须通过国内认识的人联系上当地旅行社来完成这个事。</h3><h3> 这个时候,我的高中同学李玉兰老师及时出现了,她在重庆一重点中学任高三地理老师,初初本意是请她给大家讲世界地理,重点是关于伊朗的地理知识,她一听我们要去伊朗,说她一个学霸学生小黄在伊朗工作五、六年了,推荐给了我们。小黄非常热心帮我们与伊朗方牵线搭桥,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德黑兰的一家旅行社。我把8天7晚交给他们打理,其他的时间我们另外想办法。</h3> <h3>各种储备</h3><h3>1.知识储备。大约是受制裁的原因,市面上能买到的伊朗的书籍并不多,比如我想买的《走入大丝路波斯段:伊朗世界遗产纪》搜遍了各大网站,没有!《伊朗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定价12元,我出112元都没现货,还得等。这次读的书籍有《LP伊朗》、《我在伊朗长大》、《追风筝的人》、《最美伊朗》、《我们肯定曾经遇见》、《飞行记》。纪录片我首推BBC的,看了BBC的《亚洲神秘之城伊斯法罕》、BBC的《Iran and the west》的第一、二、三集的中文摘要,原版我可是听不懂。BBC纪录片《世界80宝藏》伊朗部分、BBC纪录片:科学与伊斯兰、纪录片《追踪亚历山大的足迹》这些对伊朗的历史发展,科技文化的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h3><h3>我在新华书店还买了一张伊朗的世界地图,但是李玉兰老师的地理课才是最起作用的。</h3> <h3>2.礼品储备。书上说,伊朗人非常的热情友好,喜欢与外国人合影拍照,也会主动邀请到家里做客,所以这次准备了丰富的小礼品:30张明信片,有重庆传统建筑,亦有美轮美奂的重庆夜景,还有今日现代化的重庆新景象,这个主要给男人和孩子们;20张书签,古色古香,全是中国古代仕女,主要给学生; 20个中国结,给穿黑袍的年纪较大的伊朗妇女,愿吉祥的中国结能带给她们好运;20小袋绿茶,请伊朗的男士们品尝一下我们的茶香。</h3> <h3>3.服饰的储备。好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每次出国拍出来的照片都是美美的?除了修图的原因,重要的是服装要和环境契合,颜色呀,款式呀,都要做功课的。比如这次我们要去设拉子的粉红清真寺,在网上我搜寻了好多图片资料,觉得穿白色的袍子,戴白色或淡粉色或淡紫色的头巾最合适,为此,我专门到小米私人订制去做了一件白色淡蓝点的长裙。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h3><h3>前期的各种准备,对伊朗有了大致的轮廓;到了目的地,实地经历,与当地人接触交流,会对伊朗有更直观的感觉;最后两天我们还会请教长期在伊朗工作的上海电气的领导,请他们谈谈对伊朗的印象,这样的这趟旅行就不算走马观花了。</h3> <h3> 身未动,心已远!前期的各种准备让旅行提前,快乐也被拉长。旅行回来,我还会写日志,选照片、修照片用于日志中的插图。每两年的日志集成册,印出来自己收藏,那么一次旅行的快乐时光就不仅仅是那几天,而被延长。所谓快乐人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