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深山寻古记(之三)

笠翁视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爨底下村</h1><p><br></p><p> 1995年,我曾为斋堂医院代理过案件,就知道了爨底下村。当地人讲,村里尽是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是国家影视拍摄基地。我很想去看看,多次往返,均因时间紧凑终未成行。二十多年了,这个小小的愿望终于实现。</p><p> 爨底下村位于斋堂镇的西北部,斋堂水库大坝下边向北。因位于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的下方而得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p> 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难。为延续韩姓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至今已延续到17代,因而爨底下村全姓韩。</p><p> 爨底下村现保存着600多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是国家3A级景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p> 鉴于上述特点,该村的旅游经济比其他古村起步早,搞的也好,游客也最多。此次参观看到,全村几乎家家都搞起了农家院,为过往游客提供食宿。红红火火,是一个十分富足的小村庄。进村门票每人35元,持老年证者每人17元。</p><p> 爨底下村建筑独特,风光秀美。摄影爱好者们如果能够住下来,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寻找最佳的机位以及最佳的时间段,一定能够拍到理想的作品。春夏秋冬,各季节均可。但如果仅是三、两个小时走马观花,就勉为其难了。</p><p><br></p> <h3>  图中的餐桌,早已盆干碗净。我们十二个老头儿老太,中餐除了酒和菜以外,还吃了八斤饺子,一个不剩。酒至半酣,师律师引吭高歌并赋诗一首: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朗风和五月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雨淋淋也怡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斤饺子刚刚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个馒头一早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绿水云作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声笑语满西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适时趣至凑一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哥老妹同百年。</h3><h3><br></h3><h3><br></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注:“四个馒头一早餐”指的是一个人的饭量。</h5>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线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下什么都不说了,自己看图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