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五月天

红姣teacher牛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在一个绿意盎然的初夏,许琳校长深入我二年级数学组,开展了评听课活动,对我组执教的四位数学老师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和中肯的评价!</b></h3> <h3><b>  第一节执教的是李林老师,这位教师执教的课题是《数学广角——推理》。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连线法。</b></h3> <h3><b>  李林老师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猜测、操作、验证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b></h3> <h3><b>  在这一节课中,李林老师对学生积极引导,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条理清晰。整节课设计环节紧凑,有条不紊,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b></h3> <h3><b>  虽然课堂已经很不错,但是李林老师认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她总结了本次讲课中自己的几点不足和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br>1、课前导入猜一猜的游戏时间把握不好,花的时间过短,课后没有很好进行小结,我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瞎猜”很难猜得到,启发孩子发现要想猜得准确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使学生感知并明确有依据的猜才有效。<br>2、在学生进行口述合理的推理过程时,老师只是追问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认为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有依据就行,而没有做到及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规范化的叙述,放松了学习要求。<br>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做得不够,缺少学生的互评互动活动。</b></h3> <h3><b>  许校长如是评价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逻辑推理问题的趣味性很强,不需要专门的数学知识,而是考察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论证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逐渐锻炼、培养出来的。</b></h3> <h3><b>  相信通过本次的交流学习,李林老师肯定收获满满,以后会越来越优秀!</b></h3> <h3><b>  第二节执教的是李兵老师,这位教师执教的课题是《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b></h3> <h3><b>  本节课伊始,李兵老师用ppt让学生们对以前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运用复习导入的方法,这样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新知识探究部分,李兵老师设计了一个老爷爷买家电的问题,引出了今天的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同学们在探究计算方法时,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回答问题比较积极,在这一环节李兵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出了两种计算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b></h3> <h3><b>  在知识运用这一环节,同学们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大胆创新,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个新点子、新思路,让老师都为他喝彩!</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  在本节课最后李兵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小猴送信的游戏,这个游戏设计让积极的课堂更加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 </font></b></h3> <h3><b>  虽然本节课已经很好,但是李兵老师还是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她这样说:<br>在知识运用部分,有一些同学回答问题很积极,有少数同学本子上都计算正确了,却没有举手,可能是我没有调动到他们的积极性。<br>让学生探究一组题的计算方法,举手回答问题的那位学生说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是我预料之外的。<br>在练习题环节,让他们举手说计算方法时,回答问题的同学明显减少了。可能是因为一直重复这样的练习,没有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的积极性降低了。<br>在小猴送信的这个环节,由于发现时间不是太充裕,就减少了让学生拿着卡片一道一道题的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之后再放到邮箱的步骤,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多花点儿时间来学习的。</b></h3> <h3><b>  许校长指导本节课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还你一个奇迹——二年级孩子,嘴皮子如此厉害,思维如此清晰,平日训练可见一斑!</b></h3> <h3><b>  许校长的这番话是对李兵老师的肯定,我们相信李兵老师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越来越好!</b></h3> <h3><b>  第三节执教的是彭晓静老师,由于临时调整,正好赶上六月一日,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凡意义的儿童节。</b></h3><h3><b> 彭晓静老师执教的题目是《数学广角——推理》,本节课是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让学生能借助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b></h3> <h3><b>  本节课开篇,彭晓静老师的课前小游戏——猜一猜我的哪只手里藏有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生活中的推理做下铺垫。</b></h3> <h3><b>  整节课彭老师对学生层层引入,环环分析,步步总结,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b></h3> <h3><b>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陈诉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成果,课堂氛围活跃而热烈。</b></h3> <h3><b>  课堂已经很扎实,但是彭老师还是认为自己做的有所欠缺,她这样总结说:</b></h3><h3><b> 本来想讲透彻,却发现过于赘述,干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反而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b><b>多媒体运用不太熟练,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多学习啊。</b></h3> <h3><b>  许校长总结本节课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并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竭力主张“把语言修养的问题跟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一起,作为全体教师特别关心的对象”。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b></h3> <h3><b>  最后一节执教的是李静老师,她执教的题目是《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b></h3> <h3><b>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们思路清楚,回答问题积极。</b></h3><h3><b>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有学生可以想出超越老师的方法,充分说明了学生不仅仅是思考了问题,还进行了创新。</b></h3> <h3><b>  由于学生较小,他们的认知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李静老师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例如苹果、鸡蛋、洗洁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有效的克服了本节课的难点。</b></h3> <h3><b>  因为本节课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李静老师多次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指导。</b></h3> <h3><b>  李静老师的这一节课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李老师还是不满意,她这样总结说:</b></h3><h3><b> 学过例题后,有点儿急于让学生们独立练习,应该引导学生先思考,按问题层次有浅到深提问,教师进一步板书计算步骤,加深学生正确书写方式,避免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b></h3><div><b> 在和学生交流时,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说一些认可的话,虽然他们只是二年级的孩子,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只有学生从内心认可你,才会喜欢上和你一起畅游数学的海洋。</b></div><div><b> 当学生可以写出来超出我们所学范围的知识时,我应该及时给予认可,让他们在爱上数学的同时,更好地学会学习数学(思考-总结-运用)。</b></div> <h3><b>  许校长鼓励本节课说:六一节,走进孩子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快乐!</b></h3><h3><b> 可见许校长也被这节课、被这样的节日气氛感染啦!我们都保持一颗这样童心,为学生的快乐而快乐,为学生的悲伤而悲伤,我们可以一同哭泣,也可以一同欢笑。</b></h3> <h3><b>  随后我们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聚集到一起,热烈讨论了这四节课的值得借鉴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着重交流了平常上课过程中如何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会上每位老师都各抒己见,毫不藏私,把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和大家进行探讨。</b></h3> <h3><b>  在此希望通过这次评听课,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解答或点醒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以求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我们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不负孩子们殷殷期盼的眼神,才能不负家长朋友们深深地嘱托,才能不负学校始终如一的信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