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相遇 相识 相知</b></h1><h1><b>相伴 相守 相望</b></h1><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有人说缘份就是遇见</b></p><p><b style="font-size: 20px;">打了招呼</b></p><p><b style="font-size: 20px;">并促膝长谈</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且相谈甚欢</b></p><p><br></p><h1><b>可茫茫人海中,我怎么就遇见了你……</b></h1><p><br></p> <h1><b> 坐落于小西门外万寿寺街的沈阳市第十八中学,1956年建校。我1971年在这所学校毕业后就留校,在团委做学生工作了,由此,也开始了我五十多年的教师生涯。</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学校的共青团还未恢复,学生们都加入“毛泽东思想红卫兵”这一学生组织。学校组织学生工作的叫“红卫兵团”。“红卫兵团”的主任和委员都由学生担任。一个文革期间毕业的老师带着我,负责“红卫兵团”也就是全校的学生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和72届、74届和75届兵团学生干部的合影。十八岁的我青涩、无知且幼稚,就是一个贪玩儿的大男孩。</b></p> <h1><b> 1974年,我工作三年多了。这一年秋季开学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做了一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按常规,团委老师没有担任班主任的先例,特别是那个时候文革还未结束,全校性的各种大型活动很频繁,团委的工作多而且繁杂。</b></h1><h1><b> 这个班是从中街的正阳一小学进入十八中学的,在年级里编为三班。班里的一些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很强,精力充沛得不干点儿调皮捣蛋的事儿发泄发泄,好像能憋出病来,变着法儿惹事儿,其实,就是少不更事,结果就愣是把班主任、一个王姓的年轻女老师"欺负"得流着泪找学校的领导,坚决不做班主任了,而且也不想在中学干了,坚决要求调回自己原来的学校。学校党支部南书记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手这个班,就让我临时客串一下,当几天班主任,说过一段时间就安排人把我替换下来。谁成想这一客串就客串到底了,一直把这个班的学生带到1978年毕业,而且这一年我和他们一样,也离开了十八中学,踏上去往长春的求学之路。</b></h1><p><br></p> <h1><b> (他们大都出生于1959年和1960年,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发展方略出现失误,很多地方连吃饱饭都成为问题的时代)</b></h1><h1><br></h1><h1><b> 说这拨儿学生命运多舛似乎不对,但他们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社会好像对他们都要捉弄一下:</b></h1><h1><b> 他们的祖辈绝大部分是从河北山东一带闯关东到沈阳的,父亲母亲多从事商业工作。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没有了战乱、匪患和瘟疫的影响,家家都生育了比较多的孩子,造成这帮孩子家里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父亲母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们,他们从小时候开始就整天野跑疯玩,在家庭从父母处接受的为人处世之道等启蒙教育,显然是不足的。他们又恰恰生在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从小就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双重营养不良的根底。这也可以叫"先天不足"。</b></h1><p><br></p> <h1><b> (上小学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之时,十年浩劫他们首当其冲)</b></h1><h1><br></h1><h1><b> 他们到了上学的年龄,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不仅教科书充满了诸如工农业基础知识和革命、造反、斗私批修等无用、枯燥的内容,而且脑子里也种下了反师道尊严、读书无用的种子。在整个小学期间,他们是在弥漫着老师不愿意讲,学生也不愿意学的浓厚氛围中度过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他们受到波及首当其冲。</b></h1><p><br></p> <h1><b>(他们过早地参与社会,在去工厂农村劳动和参加各种活动中,走完了少年时代,他们在几乎没有课业的欢乐中,完成了宝贵的小学和中学的学习生涯)</b></h1><h1><br></h1><h1><b> 上了中学以后,更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们在校期间,去工厂学工劳动、去农村支援春耕或插秧大会战,是经常的事,再加上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政治活动,以及投入备战建筑挖防空洞……。他们能用作学习的时间,大大地被压缩了,在毕业季需要以知识换人生之际,他们无以应对。</b></h1><h1><b> 知识要用方知少。他们是被耽误的一代。但天真、快乐,无忧、幸福,他们都曾拥有,他们也是不负青春年华的一代。</b></h1><p><br></p> <h1><b> 他们在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影像,依然是四十多年前的模样:天真、羞涩、顽皮、稚拙、率真、芳华……</b></h1><p><br></p> <h1><b> 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有限,参与社会活动倒是频繁,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大型会议,到场做听众。以彩旗队、花束队身份参加的"五一"、"十一"大游行,在各种大型活动如在运动会、文艺汇演中当观众或做背景图案,此外学校自己还有固定的如祭扫烈士墓、春游、运动会等活动。去工厂和农村学工学农劳动,每年也都会有一次两次的。</b></h1><h1><b> 这些课外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学生们对此也是乐此不疲,只要不坐在教室里上课,学生们都高兴,乐于参加。所以那时的学生不仅见识多,身体条件也好。当然,现在的孩子尽管不出门,但依托高度发达的媒介,也是见多识广。然而,主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和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那个时候的孩子比,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b></h1><h1><b> 想起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要参加一个什么庆祝活动已经忘记了,需要学生人手一束纸花。五颜六色的彩色皱纹纸学校统一发放,学生自己需要准备树枝一类的东西把花束扎起来。当年城市几乎没有绿化,更别提覆盖率这个词了。学生们在找不到树枝的情况下,就偷了学校附近一个企业收发室门口的大竹扫帚。被那看门的大爷追到校门口,害得我去出面解围。</b></h1><p><br></p> <h1><b> 他们在小学时是"红小兵",到中学是“红卫兵”。听说他们在小学就学过26个字母,到中学英语第一课还是26个字母,最后中学毕业,很多学生也就是会这26个字母。当时学校英语老师少,这个班几乎没开过外语课。他们是被耽误的一代。</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他们在学校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但凡有新电影问世,学校总会包场去看。一个故事片放映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学生票一角钱。电影看到兴奋时,学生们会把帽子、手套甚至书包一类的东西抛向空中,在屏幕上出现这类东西的影像时,他们会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看电影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上课前的早晨,经常是早晨5点开演,电影散场后回家吃饭,然后再到学校上课。这样安排,既不耽误教学,电影院也多了早场的收入。学校包场去看电影,几乎都是在亚洲电影院,偶尔也去过中街的光陆电影院和大西路的天光电影院。</b></h1><p><br></p> <h1><b> 这是1977年夏季的一天,学校女篮和37中学女篮在比赛中。当时我们在比分上落后,我是很着急。其实学校女子篮球队的队员,都是我们三班的。她们的篮球技艺还是相当不错的。可能是近朱者赤,我愿意体育运动,我的学生们爱好体育运动的也多。</b></h1><h1><b> 37中和18中,当年同属沈阳低压开关厂领导,是名副其实的姐妹学校。</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那个时候,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文艺演出活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凤毛麟角,班级也没有能力组织文艺节目。偶尔学校会组织一次班级之间的篮球赛,那也是男子比赛,女同学很少有打球的。</b></h1><h1><b> 每年一次在春季进行的体育运动会是年年按期举行。自己学校的操场面积有限,手榴弹能从操场这头扔到那头,承载不了运动会的比赛要求。学校运动会一般是在沈河区体育场或八王寺地区的大东区体育场举行。比赛项目除了一般的径赛和田赛项目外,拔河比赛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学生们的体育成绩一般,但每次运动会都是学生们的盛大节日,可以不坐在教室上课,可以买面包、喝汽水。 </b></h1><p><br></p> <h1><b> 这是1976年学校发出的"1975至1976年度三好学生"的奖状。当时的"三好"指的是哪三好呢?是学习、劳动和身体好,还是学习、品德和劳动好,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那熟悉的毛笔字使人无法禁情,这是我的老师、朋友、室友、兄长,化学老师张海涌的笔迹。</b></h1><h1><b> 张海涌老师不仅兼任我们三班的化学课,而且和我住一间独身宿舍,他尽管是二班的班主任,和我们三班也相当的熟识,所以三班的集体照也有他。遗憾的是他已离世多年。</b></h1><p><br></p> <h1><b> 1977年春节前,学校参加全市迎春长跑比赛。寒冬腊月天,我的学生们穿着薄薄的运动服,在滴水成冰的马路上奔跑。比赛结束,他们头发上都结满了白霜。时至今日,三班的孩子们身体大都不错,这可能也是得益于他们当年就有晨跑的习惯。长年累月的坚持锻炼,也早就了他们具有的、现在的孩子缺乏的吃苦耐劳精神。</b></h1><h1><b> 这幅照片是比赛后,我和其他老师及一些学生的合影。</b></h1><p><br></p> <h1><b> 独爱三班,剪裁填补涂抹修饰,劳神费力也要……</b></h1><p><br></p> <h1><b> 这是前些天一个1988届的学生发给我的她的毕业照。从时间上说,1988年我离开十八中学已经十年了,照片中我看到几位熟悉的老师的身影,更令我眼睛一亮的是我看到了三班教室的窗子。当年唯有三班有窗帘,那是我带着学生们勤工俭学,挣了一笔班费。用这笔钱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套灰色的班服,还用这笔钱美化了教室:刷了蓝色的墙围子,换了荧光灯,挂上了窗帘……。</b></h1><h1><b> 触景生情,教室里坐着的还是我的学生吗?那飘逸的还是当年那个窗帘吗……。</b></h1><p><br></p> <h1><b>(文革结束了,注重学习、恢复高考,一切都开始拨乱反正,这时的他们是以空空双手来接受时代挑战的)</b></h1><h1><br></h1><h1><b>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从1977年开始强调尊重知识,恢复高考,这时的他们已经没有和老三届以及文革后从1970到1977届那么多人挤独木桥、竞争考学的底蕴了。个别能够考上大学、中专学校的佼佼者,也多是因为个人和家庭的特殊原因。而且那时高校不多,招生名额有限,只有基础较好的少部分人,才得以考上大学、中专。升学真正的是百里挑一。</b></h1><h1><b> 这是学校1978年发出的毕业证书。可见这是沈阳市统一印制的,各学校需要刻一个自己的印章。当时校长胡永学刚刚调离,陈景善还没有被扶正。陈景善是一个具有儒雅风范、谙熟于教育管理、为人谦和、与世无争的矮胖老者。他在十八中学工作的时间很长。</b></h1><h1><br></h1><p><br></p> <h1><b> 1978年,九年一贯制教育体制下的他们,中学毕业了。一小部分学习成绩相对好一些的同学,继续学习一年,准备冲刺第二年的高考。大部分同学自此走入社会,开始人生的新征程。</b></h1><h1><b> 我和他们从六年三班走到七年三班,从七年三班走到八年三班,继而九年三班。</b></h1><h1><b> 三班,缠煎也丰富了我的青春年华,特别是给了我无以忘怀、太多太多的欢乐。这段时光是我的财富,将珍藏于我的记忆深处。</b></h1><h1><b> 1978年,我和他们在十八中学分手。这一年我也参加高考,被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b></h1><h1><b> 和我的三班分手,走南闯北,读大学、留校做大学老师,再到做党校教师。无论走到哪,无论做什么,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十八中学,魂牵梦绕的依然是我的三班,九年三班,永驻我心……。</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这是几个老师送我上大学的留影。三中的老师,十中的老师,十八中的老师,一百四十五中的老师,都是九年三班的老师。师生情谊难割舍。</b></h1><h1><b> 做中学老师七载,结识了沈河区内八中九中十七中三十七中四十九中八十六中九十四中等中学的、同是1971年毕业留校任教的朋友。这朋友情至今愈加浓烈,庆幸我曾是中学教师。</b></h1><p><br></p> <h1><b> 还是说我的三班。中学期间,他们都是16、7岁的豆蔻年华,男女同学就是同桌,也会在书桌上有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当时同学之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人拿男女同学之间关系说事。个别学生就是情窦初开也是懵懵懂懂,空有单向之思。当时班级里说谁和谁在一起了,谁对谁有好感了,谁和谁搞对象了,现在看,不是望风捕影,就是胡编乱造。个别同学对异性也会有灵光一闪的爱慕之情,但或是不敢表露,错失良机,或只是稍有感觉,爱的情愫只昙花一现而已。</b></h1><h1><b> 这俩人是三班唯一的一对伉俪,我知道,他们也是毕业后方有感情培育,几经磨合终成眷属。</b></h1><p><br></p> <h1><b> 无间的友谊、纯真的感情,演绎着三班从1968年上小学以来,五十年一路相随、不离不弃的情怀,演绎着1978年中学毕业以后四十年互道珍重、相互扶持的情怀……</b></h1><p><br></p> <h1><b>(在人生最成熟,要结出丰硕果实、创造辉煌的季节,国有企业改革、职工下岗,他们又赶了个正着儿)</b></h1><h1><br></h1><h1><b> 工作了一段时间,可以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了。孩子逐渐长大,不用眼睛盯着手领着那么牵扯精力了。父母的年龄还不是很高,身体尚好。三十多岁四十不到的人生,是要出成绩创造辉煌的光景。国有企业疾风暴雨的改革开始了,一些人马上面临着下岗、重新择业,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了。他们依然直面以对,因为他们一生面临太多太多这样的事情了。</b></h1><p><br></p> <h1><b> 人生苦短,一切皆可笑以应对。时间荏苒,岁月悠悠,是这样两个别人抢不走的专用词汇把我和他们凝聚在一起,一个是十八中学,叫"学校",一个是三班,叫"师生"。</b></h1><h1><b> 什么是学校,我和他们都没有第二个选择,她叫18中学。18中学大不大,大或不大,那是我们共同的家;18中学美不美,美或不美,带刺儿也是玫瑰;18中学好不好,有称心也有不得意,但那是母亲般的学校,叫母校。</b></h1><h1><b> 什么叫师生,师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不离不弃的朋友。</b></h1><h1><b> 都说血浓于水,最浓不过我和他们的师生情,情深似海;</b></h1><h1><b> 都说纯正无邪,最纯不过师生谊,没有功利,只有情谊。</b></h1><p><br></p> <h1><b> 时间一去不复返,如金的日子又是这么不经混,转瞬之间和他们相识已近半个世纪,分手也有四十年。涩涩的青果早已红艳满枝头,丑小鸭如今争相竞游湖畔,敢同天鹅比肩。</b></h1><h1><b> 男儿当自强,懵懂少年借岁月蹉跎而成熟;女大十八变,婀娜少女以时间流逝而美颜。</b></h1><p><b> </b><b style="font-size: 20px;">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天翻地覆地变。我的学生,分别四十年,你们一切安好,真的祈盼见面互报平安……。</b></p> <h1><b> 沧海桑田近半个世纪,梦里看到的依然是他们:</b></h1><h1><b> 1978年的一别,风霜雨雪已四十载,三班学生们定于2018年6月9日,举行毕业四十年同学会。我辗转难眠,相遇的是婀娜多姿的你吗,归来的是翩翩少年的你吗。</b></h1><h1><b> 你们好吗,我亲爱的同学们。</b></h1><h1><b> 今天,没有了多多赚钱的渴望,没有了望子成龙的焦躁,没有了事业有成的压力……我们剩下来的,是情是谊是欢愉。</b></h1><h1><b> 人生六十刚开始,今日我们应该开心快乐潇洒自如心气敖;回首芳华忆往昔,我们珍惜当下夕阳无限好。</b></h1><h1><b> 我们见面也要击掌相约,向天再借五十年,让我们四、五十年的师生情谊向一百年延续,在享受新时代美好生活中,亲历民族复兴梦想成真。</b></h1><p><br></p> <h1><b>2018年6月9日,又如四十年前的一次活动一样,集结号吹响了……</b></h1><h1><b>你们又走来了,</b></h1><h1><b>一张张熟悉的面容,</b></h1><h1><b>一个个甜蜜的回忆……。</b></h1><h1><b>不离不弃,我快乐回忆的源泉;</b></h1><h1><b>风雨同舟,我前行路上的风景,</b></h1><h1><b>我一生中的你们,是我珍贵的财富。</b></h1><h1><b>且敬往事一杯酒,从前不回头,余生不将就……</b></h1><p><br></p> <h1><b> 一生做老师,先中学,再大学,继而党校,应该说桃李满天下,但亲学生就是三班这一拨儿。</b></h1><h1><b> 你们真心的待我,我心中自有快活。</b></h1><h1><b> 酒到酣时,你们叫我哥,我心里心外都是乐。</b></h1><h1><b> 做你们的老师,我心安理得,因为你们的举止言谈就是对我的评说。</b></h1><h1><b> 和你们一起,天天都当节日过……</b></h1><h1><b> </b></h1><h1><b> 新的集结号吹响了:</b></h1><h1><b>"十八中学(1978届)九年三班毕业四十年同学会"定于六月九日举行。再相聚进入倒计时……。</b></h1><p><br></p> <h1><b> 毕业了整整四十年后,三班,我的学生们又相约走到一起,他们要重温童年、追忆少年,他们要回眸风华、缅怀过去……。</b></h1><h1><br></h1><h1><b> 听到了号鸣:</b></h1><h1><b> 孙文杰冯志颖张敏娟刘贵珠李艳英吕志君陈建荣马胜苏瑞林李桂芝王天彪白秀娟王红马艳芳郑若丽亢金瑞肇佩霞吴庆民张佳丽黄丽晶王淑珍王玉梅李玉霞李重阳贾云娟刘岩金伟王长忠盛军张艳敏卜清华米世华邸凤鸣刘凤霞李长江……</b></h1><h1><b> 熟悉的名字、略有陌生的身影,迎着和煦的夏风,款款而来……</b></h1><p><br></p> <h1><b> 当年的另外两位老师,数学老师李彩珍、暂短带过班的王月生老师也来了。 </b></h1><h1><b> 学生们向三位老师献花时,我想到唐李商隐的著名诗句:</b></h1><h1><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h1><h1><b>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b></h1><h1><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b></h1><h1><b>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b></h1><h1><b> 想到这首诗、倒不是由于"春蚕"、"蜡炬"这些词句是描述老师的,而是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让我伤感。四十年方一见,不容易;快乐总是短暂的,聚会也必定要结束,和我的学生们怎么分别呢……。此事不敢想,此事古难全。</b></h1><p><br></p> <h1><b> 我不是最出色的老师,而他们却是我最喜爱的学生。在相聚的时候,我思绪万千:</b></h1><h1><b> 这一刻、我脑海中象过电影一样,四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一幕幕交叠闪显,一个个稚嫩的面容,一件件经历的事情,一个个难忘的画面,时隐时现,在脑海中穿梭徘徊,使我回首,让我留恋。</b></h1><h1><b> 这些也许是我暮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珍肴贵水。</b></h1> <h1><b> 一生和教育结缘,学校是我生活的家园,学生是我生活的一切。</b></h1><h1><b> 1971年刚刚做老师的时候,心里对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作为职业,还是有很大的抵触。从当上三班的班主任,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坚守,一种对学校特别是对这些天真无邪学生的一种偏爱。和学生们的经历就是我人生积攒的最大的财富。</b></h1><p><br></p> <h1><b> 我为我做教师感到骄傲,也感到满足,因为四十多年,我拥有学生,我充实快乐。学生可谓我生活的一切,也是我人生的意义所在。</b></h1><p><br></p> <h1><b> 我和学生的关系,主要是益友,也是莫逆之交。先有他们一个个走入我的生活,后又走入我的心里,走入我的梦里。你们让我的生活充实,让我的人生精彩,我真的谢谢他们。</b></h1><p><br></p> <h1><b> 此生献给教育我无悔,此心献给学生我值得,此情献给学生我快乐。我曾多次午夜梦回想起三班的学生,我曾无数次回味和他们曾经相处的日子,在课堂里看他们学习,在马路上和他们跑步,和他们玩耍在球场,一起挥汗在工厂农村。</b></h1><h1><b> 当然,我也曾不安,为一些渐渐淡忘的记忆,为一些日益模糊的身影,虽然自毕业就渺无踪影,音信全无,可在我心里一直有毕业就不曾谋面同学的位置。</b></h1><h1><b> 我尤珍惜毕业四十年来一直来往联系的学生,他们的一个问候让我心暖,一个相约让我难忘,一次拜访让我感动,一个微笑和拥抱,让我久久回味……。</b></h1><p><br></p> <h1><b> 珍惜拥有,珍惜当下,珍惜缘分,我期待明天。</b><b><br /></b><b> 愿我三班的学生健康快乐,且行且珍惜,共迎美好的每一个新的一天。</b></h1> <h1><b> 这次聚会是在六一儿童节刚刚结束。儿童节当天,我的大学同学给我写来一首诗。我把她送给我的三班学生:</b></h1><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广播操伴着骄阳起舞,</b></p><p><b>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小人书在书桌间传递,</b></p><p><b>黑板上写满了长大后的理想。</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马兰开花二十一,</b></p><p><b>小皮筋跳得羊角辫压住了斜阳。</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铁环跑累了十里长堤,</b></p><p><b>冰尜在湖面上飞旋着坚硬的翅膀。</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拾起田垄里的麦穗,</b></p><p><b>小鸟在林荫中轻轻地欢唱。</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夏令营手拉手唱一支队歌</b></p><p><b>篝火在溪流边噼噼啪啪地闪亮。</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叠一架纸飞机,</b></p><p><b>在蓝天上放飞梦里的希望。</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b></p><p><b>听解放军叔叔讲那战斗里的成长。</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美好的憧憬,知心的朋友,</b></p><p><b>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那奇妙的经历,</b></p><p><b>记满了悄悄藏着的日记本上。</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回到少年的时光。</b></p><p><b>摸一摸那淘气的小花猫,</b></p><p><b>看一看那芬芳的桃李开放。</b></p><h1><br></h1><p><b>真留恋那无忧无虑的岁月,</b></p><p><b>真想停在那天真烂漫的时光,</b></p><p><b>回忆的琴弦轻轻地拨动青春,</b></p><p><b>纯真的日子静静地心底收藏。</b></p><h1><br></h1><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p><b>让我们荡起双桨………………</b></p><h1><br></h1><h1><b>我想要补充的是:荡起双桨,我们在温馨的小船里一同梦想……</b></h1><p><br></p> <h1><b> 你们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h1><h1><b> 老师也衷心地祝福你们万事如意、身体健康……</b></h1><p><br></p> <h1><b>(选这个曲子做背景音乐,是因为我喜欢老师这个称谓)</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