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遥远的非洲 —— Namibia 我来啦

木棉花

<p>走进非洲,探访纳米比亚,是我十多年前的宿愿。</p><p>起因是一本相册,一本由Paul(法国老头、摄影爱好者、曾是我的上司 ) 亲手制作的源于纳米比亚的普通相册。</p> <p>那年,已经退休的Paul 带着太太来新疆旅游。在京逗留时,我们相见于东四十条的大董烤鸭店。</p> <p>刚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从包包里拿出了一本相册,蔚蓝色的,以一个硕大鸟巢为封面,看上去十分精美。</p> <p>嗯,退休了真好! 这几年不用工作了,就和太太到处旅游,走了十多个国家了。说着他递过相册显得有点小兴奋。</p><p>退休后我们出游的第一个国家是…… 他停下来笑着让我猜猜看。</p> <p>肯定不是欧洲哦,也不是东南亚,土耳其? 是连接欧亚大陆的土耳其?</p><p>No,是这儿,是遥远的非洲,是非洲的纳米比亚(Namibia)。</p> <p>Doris,你知道吗? 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1990年独立,是个很年轻的国家。他手指相册称着我的英文名子介绍道。</p><p>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大陆的西南部,北与安哥拉、赞比亚接壤,东、南邻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面积大( 82.4万平方公里),人口少(250万),拥有很长的海岸线(1600公里)。</p><p>纳米比亚宣布独立第二天(1990年3月22日)就同中国建交了。</p><p>哦,是这样。我下意识地附和着。</p> <p>这时 Paul 太太竖起大拇指,操着法式英语边比划边说:纳米比亚 colourful ,我喜欢。</p><p>首都温得和克 (Widehok)干净整齐,不乏现代感。</p><p>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是著名的海滨城市,留有浓厚的德国殖民地风格, 是美丽安静的度假小城。那里气候凉爽,夏季16—23℃,再加上很多人讲德语,身历其境的话,很难相信那是非洲。</p> <p>哦,嗯。我边翻相册边尽量跟着他们的思路走。</p> <p>红色沙漠、死亡谷;璀璨星空、日暮时分的箭袋树剪影;羽翅殷红的火烈鸟,高雅悠闲的长颈鹿;袒露上身的辛巴族女子和孩子们的特殊目光 …… 看得我如痴如醉,唏嘘不已。</p> <p>赫雷罗人</p> <p>达马拉人</p> <p>第一次,平生第一次对遥远的非洲产生无限遐想和向往。</p> <p>2018年4月,由李唐老师(国际摄影沙龙俱乐部创始人)带队,在纳米比亚进行了深度探访,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了。</p> <p>纳米布(Namib)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至今已有八千万年。</p> <p>由于流沙中富含铁元素,随着阳光照射的角度及强弱的变化,连绵千里的巨型沙丘红黑褐相间,呈现的优美曲线刚柔并济,妖艳多变。</p> <p>一边是古老神奇的沙漠,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倒沙入海"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 ,给人以极致的视觉感受。</p> <p>沉戟和骸骨在骷髅海岸随处可见。</p> <p>同车而行的叙利亚小伙,帅气,勇敢。一人独行,瞰海凯旋。</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苏丝斯黎(Sossusvlei)沙漠</span>是纳米布国家公园最经典的部分。</p> <p>沙丘前几棵郁郁葱葱的胡杨,日暮时分将沙丘衬托得美轮美奂。</p> <p>剑羚在大漠中散步</p> <p>著名的45号沙丘(Dune 45)位于苏丝斯黎沙漠谷地一带,因距景区大门45公里而得名。</p> <p>因有气势磅礴的外观和曼妙舒柔的曲线,45号沙丘已成纳米比亚红色沙漠的一张名片,曾多次登上《国家地理》和一些旅游杂志的封面。</p> <p>死亡谷(Dead Vlei )是苏丝斯黎红沙漠最神奇的景观。900年来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沼泽干涸,动物绝迹,死亡的树木沧桑遒劲,以另一种形式重生。</p> <p>一棵棵干枯的骆驼树孑然凄立,苍凉壮美。</p> <p>加上周围红色沙丘和龟裂河床的陪衬,太别样了,没有理由不是全球摄影爱好者的钟爱之地。 </p> <p>索索斯沙丘小屋(Sossus Dune Lodge )是纳米布国家公园内唯一的酒店,餐厅及二十四间非洲风情的茅草屋,全部以木制栈桥相连接,外观像蘑菇的标准间,舒适干净,豪华程度不亚于五星级。</p><p>据说,生意之好即使现在预订也要半年后入住。</p> <p>夜幕降临,靠在躺椅上仰头望去,浩瀚的沙漠星空就在眼前。这是哪儿? 北京天文馆? 我们在静静地观天象? </p><p>银河,看到了,左前方。</p><p>今夜无眠,队友们带着架子又出动了,个个乐此不疲。</p> <p>从首都温得和克到苏丝斯黎沙漠要五个小时的车程,中途有个小驿站,我们吃饭加油进行补给。</p> <p>餐厅外一处处用废旧老汽车搭建的小景,别致,有趣,有新意。</p> <p>探访纳米比亚的原始部落,是纳国之行的另一大亮点。纳米比亚有十几个民族,他们各有各的风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辛巴族部落及辛巴族红泥人。</p><p>吉米,辛巴人,幼年随父亲走出了原始部落,上过学,会讲英语,现在首都温得和克工作,这次特意请来做我们的向导。 </p> <p>雨后进村的路上</p> <p>辛巴族部落至今仍维持500年前的生活方式,人口总数已不足2万,几乎都生活在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奥普沃地区。</p><p>他们远离现代文明,聚集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村落里,是一个行将消失的原始部落。</p> <p>辛巴族女子周身涂抹自制的红色泥土,闻名于世的纳米比亚 "红泥人"由此而来。</p> <p>她们喜欢袒露上身,习惯将一种采来的红色石粉与牛油脂混合涂抹全身,就连头发也要用红泥巴裹起来。</p> <p>吉米告诉我们,辛巴人自制的这种红泥,冬抗寒夏防晒,保湿美容,还有防止蚊虫叮咬的功能,是一种美容美体的神泥。</p> <p>这种神泥牢度好,涂抹后保持两周没问题,掉了再制再抹,周而复始用于终生。</p> <p>涂抹了红泥巴的发饰</p> <p>辛巴族女子一生不洗澡,他们用香薰的方法清洁自身,每天早起要花2-3小时进行必修的"桑拿课"。熏脖子,熏私处,熏遍全身。因为一辈子裹在红泥中,她们的皮肤大都细腻、紧致、有光泽。</p> <p>这位是部落的长老,看上去很有气场。知道我要给他拍照特意穿上了外衣。</p> <p>通常一个部落是一个家族。兄弟几个与各自的老婆生活在一起,每个老婆和自己的孩子居住同一个篱笆屋,男人有几个老婆数数他家的篱笆屋就清楚了。</p> <p>辛巴人居住的篱笆屋,多用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不太大,圆形尖顶。</p><p>应邀我进去看了看,四平米左右,中间有木头支撑,靠里边的地上铺着牛皮和线毯(估计是睡觉的地方),没床没家具,生活用品很少且简陋。</p> <p>拥有牛羊的数量就是家庭财富的象征。三头牛换个媳妇,绝非调侃。</p><p>为了繁衍后代,男人取几个媳妇是随意的,只要有足够的牛和健壮的身体。</p> <p>辛巴族儿童很小就学着放牧,帮妈妈带弟弟带妹妹。</p><p>多数孩子衣不蔽体,在天然草坪上玩耍,踢自制小足球娱乐,有水喝、有面糊糊吃就行了,更多更高的奢求他们没有。</p> <p>蝎子辫向前编的是女生,有了月经初潮便可嫁人生子。一夫多妻,早婚早育多育仍是主流。</p> <p>足球? 明明是草包也。</p><p>绿茵茵的球场无需打理,纯天然的尽情享用。</p> <p>"充当了一次白种人" 朋友看了照片曾这样调侃我。</p> <p>朝阳</p> <p>香薰后梳妆</p> <p>点火烧饭</p> <p>开启一天的新生活</p> <p>美女妈妈,靚,水汪汪的眼睛很撩人。</p> <p>绿色饰坠是队友送的,她摆手示意不要让旁人知道,接着便做出各种姿势让我们拍照。</p> <p>将要上车离开时,眼前这个看上去不足三岁的小童让我惊到了。N多苍蝇趴在他脸上竟然没反应,帮他驱赶了,不一会儿苍蝇转回来还是找他,什么情况这是 ? </p><p>吉米看出了我的不解,他说,这孩子很可能是染病了,体味特殊,不治愈就会 …… </p><p>明白了,心里一阵酸楚。好可怜哦,祝你健康!</p> <p>部落长老很有威望,非常受尊重。</p><p>外人来村落探访首先要征得他的同意,还应带上礼物(不收钱)以表问候。</p><p>进入奥普沃市区,我们在吉米协助下,在超市(中小型 货物齐全 明码标价)买了面粉、食油、糖果和圆珠笔等,带给了族长大人。这些"见面礼"由他安排,统一向各家各户发放。</p> <p>一家一个排队啦 ! 很快孩子、大人就聚拢了,他们规规矩矩等待领取慰问品。</p> <p>分享我们带去的面包</p> <p>由于近亲家庭的缘故,或是某种遗传基因的影响,很多辛巴族男孩长到十几岁就会夭折,使得人口总数逐年减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p> <p>就在一些辛巴人还坚守没水没电的篱笆屋时,另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有了手机,骑上了摩托车,有的开着(搭乘)小皮卡已经离开村落,正向首都温得和克进发……</p> <p>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出了部落,还有人愿意回来 ? 吉米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p> <p>纳米布沙漠绵延数千里,它的南端气候干旱,几乎常年无雨。</p><p>箭袋树(Quiver tree)暴露在阳光下,生长在乱石中,不屈不挠像忠诚卫士在这里日夜坚守。</p><p>布须曼人常常砍断树枝,挖空海绵组织当做箭筒,箭袋树由此得名。</p> <p>实际上箭袋树是一种芦荟,青绿多汁,叶片富水,当极度干旱危及生命时,它会"断臂自残"。</p> <p>基特曼斯胡普(Keetmanshoop)箭袋树庄园是德国后裔的私人领地,现有箭袋树三百棵左右,已成为这一带的沙漠绿洲。</p> <p>欧洲面孔的美女老板,年轻干练。为了秉承父母意愿,在庄园里经营餐厅和酒店,年复一年与干旱、炎热、箭袋树相守相伴。她说,赚不赚钱不重要,旨在经历人生,享受过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p> <p>你知道吗,纳米比亚的纳米布兰德自然保护区(NamibRand Nature Reserve) 是全球五大黑暗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列为黄金级别的黑暗保护区。</p> <p>据说,一位英国摄影师曾获大奖的作品《星空下的箭袋树》就取材于此 。</p> <p>为了拍摄浩瀚星空和箭袋树的飒爽英姿,我们在庄园住了两晚。</p> <p>日出、日落,星空、星轨,从未有过的体验,太过瘾太尽兴了,收获颇丰。</p> <p>非洲,也许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 来到纳米比亚,你会对大自然肃然起敬,会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p> <p>纳米比亚的美,靠相机和图片是绝对表达不尽的。</p><p>如 Paul 所说,只有当你目睹了,亲身体验和感悟了,才会懂才是真懂。</p><p><br></p><p>注:此文写于两年前,当时,上了几张图片只完成了开头。上周整理照片时又拾了起来,将草稿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旨在记录美好,分享感动。谢谢大家!</p><p><br></p><p>图/文 木棉花</p><p> 2020年8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