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文保知多少(下篇)

阳光不锈

<h3>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是2016年6月10日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我根据县博物馆(县文保所)提供的资料,开始以“寻踪访古、薪火传承”为主题的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点)的摄影采风计划,历时一月余,完成全县101个文保单位(点)的寻访工作。</h3><div> 最近两年,我县又新荐、新增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点),目前,全县有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108处119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17个点,县级文保单位50处,县级文保点51处。</div><div> 今年5月份,我又对新增、新荐及部分新修缮的文保单位(点)进行新一轮的摄影采风,现整理成《美篇》,《美篇》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魏塘、罗星、惠民街道和西塘镇,计56个文保单位(点)共63处;下篇包括干窑、天凝、姚庄、陶庄、大云镇,计52个文保单位(点)共56处。</div><div> 全县总共文保单位(点)108处119个,其排列程序完全按县文保所提供目录程序排列。上篇已于上周星期日发朋友圈,今发下篇,继续和朋友们分享。</div> <h1>干窑镇</h1><h3>57.钱氏船坞</h3><h3> 钱氏船坞位于干窑镇长生村让巷12号宅南, 清道光年间由当地首富钱仲樵建造。2004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对钱氏船坞进行维修。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钱氏船坞在嘉善是现存唯一的一座, 在我省范围内也少见, 可作为研究江南水乡船坞的实物例证,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div><div><br></div><div><br></div> <h3>船坞内部</h3> <h3>船坞背观</h3> <h3><font color="#010101">58.窑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窑墩位于干窑镇干窑村乌桥头132、133户, 建于清代。因正常的生产需要, 此窑墩仍在运作, 故每年需要局部维修。2004年1月公布为县级一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4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此</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窑占地500平方米, 由2个圆形窑组成, 故称和合窑, 结构为双圆筒体, 窑的四周用砖砌, 窑顶建有2只烟囱, 二窑之间用砖砌的阶梯从地面通往窑顶, 供挑水之用。窑的东、西各有窑屋三间。</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泥土到砖瓦要通过多道工序, 窑墩是砖瓦成品最为重要的一道工艺设施, 土坯装入窑中, 通过烧制成砖。这个窑现在还在使用, 是一个” 活” 遗址, 它既体现着清末烧制砖瓦的技术与工艺, 也通过人们的烧制砖瓦活动展现了社会发展的样貌。</span></h3> <h3>此窑俗称“沈家窑”,现在还在使用,是个“活”遗址</h3> <h3>59.晋贤桥</h3><h3> 晋贤桥位于干窑镇干窑村朱家浜自然村。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 明万历元年(1573) 建, 清乾隆三十年(1765) 重建。原桥顶有亭, 故俗称” 亭子桥” 。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该桥在干窑镇属年代较久远的石桥, 具有一定的历史 、艺术价值。</div> <h3>晋贤桥矢高8米,是县境内最高的石桥</h3> <h3>60.河西街沈家宅</h3><h3> 河西街沈家宅位于干窑镇河西街二弄5号, 建于清代。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沈家宅布局保存完整, 规模较大, 雕刻精美, 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div> <h3>此宅柱子用材较为粗大,金柱有莲花瓣柱顶石,上置石鼓墩,梁坊的雕刻十分精美</h3> <h3>61.滴翠桥</h3><h3> 澜翠桥位于干窑镇黎明村新桥头自然村北, 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 清康熙戊辰年(1688) 建, 嘉庆九年(1804) 重修, 光绪二年(1876) 重建。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该桥为干窑镇老拱桥, 且桥上有石刻题记和如意纹饰,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div> <h3>此桥桥东、西落坡处各设一平台,呈喇叭状</h3> <h3>62.北弄街97号民居</h3><h3> 北弄97号民居位于干窑镇北弄街97号, 建于清末。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此宅保存完好, 特别是砖雕门楼, 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div><div><br></div> <h3>此宅坐北朝南,由砖雕门楼、厢房及正屋围合而成</h3> <h3>砖雕门楼,共有三层砖雕,下有石库门,上设两只步鸡</h3> <h3>63.干窑廊棚</h3><h3> 干窑廊棚位于河东街16~20号, 建于清代。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廊棚占地53平方米, 西临市河, 南北走向, 小瓦顶廊棚长24米, 宽2.2米, 檐高2.5米沿廊棚店面为两层楼房, 有8个门面。</div><div> 廊棚沿河店铺为方便路人雨天通过, 自行连接各家屋顶形成的, 反映出当时不管是商家还是普通人家, 大家和谐融洽的一种风气。</div> <h3>廊棚有8个门面,店面为两层楼房,上面留有“文革”标语痕迹</h3> <h3>64.薛家店铺</h3><h3> 薛家店铺位于干窑镇河东街一弄2、3号, 建于清代。20世纪30年代末, 二进失火烧毁。现存建筑一楼为店铺, 二、三楼为住房。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h3><div> 清代三层店铺的发现在嘉善尚属首次, 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div> <h3>西侧柱子有被火烧的痕迹</h3> <h3>65.让巷钱家宅</h3><h3> 让巷钱家宅位于干窑镇长生村让巷18号, 建于清代。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钱家宅总体布局基本完整, 是研究地方建筑的实物例证,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 <h3>东、西侧有走马堂楼</h3> <h3>66.陆家宅</h3><h3> 陆家宅位于干窑镇范东村朱孔浜12号西, 建于1949年。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宅总体布局基本完整, 屋顶为四六戗与硬山顶的有机结合。它是研究我县近代建筑的实物例证。</div> <h3>67.渔渡浜碉堡</h3><h3> 渔渡浜碉堡位于干窑镇范泾村渔渡浜自然村北。民国二十五年(1936) 冬乍平嘉国防工事动工修筑。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碉堡占地3.7平方米, 钢筋水泥结构,平面呈圆形,有三个枪口, 方向分别为东 、东北 、东南, 东南面有进门洞, 高0.9米。</div><div> 渔渡浜碉堡虽然面积不大, 却是县境内保存相对完好的一个,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 <h3>68.陶新机制瓦厂遗址</h3><h3> 陶新机制瓦厂遗址位于干窑镇干窑村观音堂桥西侧。占地1000平方米, 是制坯车间所在地, 现存运坯码头1座。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嘉善县志》记载: 民国七年(1918), 干窑商民潘啸湖等人仿制” 洋瓦” 成功, 创建陶新机制瓦厂, 投产后获利颇丰, 继起者有泰山、生泰、华新等机制瓦, 其平瓦质量均可与洋货相伯仲。据当地居民介绍, 这是嘉善最早的民族工业, 解放前为” 双马牌” 商标, 解放后改为” 铁锚牌” 商标。2008年3月在遗址旁的河床边, 发现了经农商部注册的” 双马牌” 平瓦。</div><div> 陶新机制瓦厂是嘉善最早的有记载的民族工业, 也是我省第一张国产平瓦的诞生地。国产平瓦的诞生, 结束了外国垄断中国平瓦市场的历史, 反映和见证了近现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因此, 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div> <h3>站在观音堂桥上远摄码头遗址</h3> <h3>现存运坯码头</h3> <h3>69.宝大碾米厂砻糠仓库</h3><h3> 宝大碾米厂砻糠仓库位于干窑镇干窑村乌桥头东南, 建于20世纪60年代。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仓库占地60平方米,圆形建筑, 用清水错缝砌筑, 顶部圈顶保存很好, 朝北开一扇门, 内径8米, 高13.4米, 壁厚0.4米。</div><div> 仓库原为宝大碾米厂的砻糠储存间, 为老字号遗存, 建筑本身反映了当时较高的建筑工艺水平。</div> <h3>70.戴家湾窑墩</h3><h3> 戴家湾窑墩位于干窑镇黎明村戴家湾, 始建于清末民初, 现在仍在使用。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h3> 此窑为当地仍在使用的少数窑墩之一,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h3> <h3>此窑有3个窑墩组成,其中1座馒头窑、1座和合窑,图中平瓦为爬上窑墩上所见</h3> <h3>71.北关桥</h3><h3> 北关桥位于干窑镇黎明村北环桥2号南,建于1958年。2017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h3> 嘉善地处江南水乡,现存石桥较少,可作为研究水乡桥梁的实物旁证。</h3> <h3>北关桥西南即戴家湾窑墩,常有运输船进出,小小的石拱桥突驶出一艘大驳船,着实让人惊讶,随手抓拍一张</h3> <h1>天凝镇</h1><h3>72.天凝古桥群</h3><h3>天凝古桥群包括圆通桥、安澜桥、安福桥、安坝桥、三里塘桥(含凉亭)。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h3>1.圆通桥</h3><h3> 圆通桥位于天凝镇天凝社区古镇路54号。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 明万历十八年(1590) 重建。1986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该桥是县境内保存至今为数极少的明代桥梁,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div> <h3>桥栏为青石美人靠</h3> <h3>72.天凝古桥群</h3><h3> 2.安澜桥</h3><h3> 安澜桥位于天凝镇洪溪社区中新街32号南。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安澜桥在当地很有影响, 而且保存较好, 是我县研究民国桥梁的实物例证。</div> <h3>桥面有4块长条石铺成</h3> <h3>72.天凝古桥群</h3><h3>3.安福桥</h3><h3> 安福桥位于天凝镇洪福村俞家木桥自然村, 当地俗称俞家木桥,民国二年(1913)新建。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桥年代较久远, 且保存基本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br></div><div><br></div> <h3>桥面铺3块长条石,桥墩用3块长条石竖砌</h3> <h3>72.天凝古桥群</h3><h3>4.安坝桥</h3><h3> 安坝桥位于天凝镇天凝村溇西自然村。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桥年代虽并不十分久远, 但保存较完整, 是我们研究民国桥梁的实物例证。</div> <h3>桥墩用块石垒叠,中间用4块长条石竖砌,桥面铺4块长条石</h3> <h3>72.天凝古桥群</h3><h3>5.三里塘桥</h3><h3> 三里塘桥位于天凝镇洪福村五眼桥18号南, 始建于明代。民国八年(1919) 重建。桥堍北侧的凉亭于20世纪90年代由村民集资重修。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五孔桥梁在嘉兴地区保存较少, 且保存基本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div> <h3>五孔石板桥,桥长36.1米</h3> <h3>桥堍北侧由村民集资重修的凉亭,凉亭为歇山顶,五梁架</h3> <h3>73.戴家楼</h3><h3> 戴家楼位于天凝镇天凝村溇西90号, 建于民国后期。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戴家楼整体格局完整, 楼房落地长窗保存较好,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div> <h3>楼房格局完整,落地长窗保存较好</h3> <h3>74.大通桥</h3><h3> 大通桥位于天凝镇镇东村林家埭东侧。桥中孔两侧刻有"光绪七年(1881)重建大通桥"。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大通桥年代较久远,保存基本完整,且五孔桥梁在嘉兴地区保存较少,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div> <h3>五孔石板平桥,桥长32.9米,是县境内最长的石桥</h3> <h3>75.广安桥</h3><h3> 广安桥位于天凝镇欣杨村池囗36号南。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 明成化十年(1474) 建,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修。2004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7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当时这里人囗众多, 浜囗有四十二浜囗, 广安桥为居民提供了众多便利。</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桥墩由三块条石竖砌,桥基用块石垒叠</font></h3> <h3>76.瑞林桥</h3><h3> 瑞林桥位于天凝镇天凝社区古镇路100号西南。清光绪《嘉善县志》 二十区图上有记载,因望柱刻有狮子, 又称狮子桥。2004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此桥年代较久远,且保存基本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div><div><br></div> <h3>4对望柱柱头雕刻形态各异的坐狮4对共8只,可惜有1只在“文革”中被损</h3> <h3>77.宝善桥</h3><h3> 宝善桥位于天凝镇洪福村福善泾88号。西南角,清光绪《嘉善县志》对宝善桥有记载。2004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7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该桥历史较久,清代的桥在我县保存不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 <h3>78.顾家厅及河埠</h3><h3> 顾家厅及河埠位于天凝镇天洪溪村高浜96号, 建于清代。20105年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7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该厅结构比较简单, 但梁架 、雕花保存较好, 并且还有保存完整的河埠,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div><br></div><div>附</div> <h3>厅南现存内河埠2座,八字形河埠1座及船坞残存石柱6根(原2座船坞)</h3> <h3>79.马逢乐就义处</h3><h3> 马逢乐就义处位于天凝镇戴西港桥南桥堍东侧。2004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06年因康庄工程被移建在戴西港社区卫生服务站东侧。</h3><div>马逢乐(1906~1939), 魏塘镇人, 曾任国民党嘉善县党部干部, 嘉善县农会干事长, 嘉善县第四区区长。他在戴西港东岳庙召开农民协会成立大会, 被推为会长。协会实行” 二五减租”, 废除旧斛, 改用市斛, 以减轻农民负担。1939年11月, 顾银槎等地主用金钱买通县挺进大队大队长钟林, 以” 组织农民抗租, 接近共产党” 之罪名, 处死马逢乐。马逢乐被杀于戴西港凉亭右侧。亭子占地11平方米, 坐西朝东, 歇山顶, 面宽、进深各3.3米。</div><div> 马逢乐作为我县重要历史人物, 其就义纪念地,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 <h3>80.北大街黄家宅</h3><h3> 北大街黄家宅位于天凝镇洪溪社区北大街12号, 建于清末。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宅是当地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清代建筑,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宅文保命名曾为朱家宅,2017年10月更名为北大街黄家宅)</div> <h3>81.北新街黄街宅</h3><h3> 北新街黄家宅位于天凝镇洪溪社区北新街13号, 建于民国后期。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宅建筑形制特别, 新颖别致,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该宅文保命名曾为洪溪黄家宅,2017年10月更名为北新街黄家宅)</div> <h3><font color="#010101">82.周家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周家宅位于天凝镇马塔塘村黄家庙56、57号, 建于民国时期。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该宅是当地保存数量较少的民国时期的建筑,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宅文保曾命名为黄家庙黄家宅,2017年10月更名为周家宅)</font></h3> <h3>原有进,现存第二进及东走马堂楼</h3> <h3>83.安东桥</h3><h3> 安东桥位于天凝镇天凝村安东桥自然村顺六港北水闸, 始建于清代。20世纪40年代重建,60年代改装水闸。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桥保存完整, 并且简易水闸桥在嘉善还是第一次发现, 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div> <h3>桥身砌条凹槽,可作简易水闸</h3> <h1>姚庄镇</h1><h3>84.大往遗址</h3><h3> 大往遗址位于姚庄镇展幸村东北的大往圩,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至商周马桥文化时期遗址。1982年9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遗址平面呈长方形, 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1985年、1991年曾进行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堆积时间跨度较长, 文化层厚在1米以上, 属马家文化的器物有腰沿釜、牛鼻式器耳, 石斧等; 属崧泽文化的器物有弦纹陶瓮、豆盘、瓦形鼎足等; 属良渚文化的器物有双鼻壶,T字形、鱼鳍形鼎足, 有段石锛、石凿、柳叶形石镞等; 属马桥文化的器物有凹底罐、鸭形尊, 还有绳纹、条纹、云雷纹、大方格纹陶片, 石刀, 铜镞等。</div><div> 大往遗址是浙江省确证有马家浜-松泽-良渚-马桥文化完整史前文化序列的遗址之一, 内涵丰富, 延续时间长, 为研究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div> <h3>遗址边上建有大往圩遗址小公园</h3> <h3>“大往圩人”雕像矗立在展幸村村部</h3> <h3>85.董家浜遗址</h3><h3> 董家浜遗址位于姚庄镇北港村董家浜自然村的东部, 为西周时期遗址。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遗址呈长方形, 面积约4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约1~1.5米, 土色为黄褐色、灰黑色夹杂红烧土块等, 釆集的陶片纹饰有细绳纹、回字纹等。</div><div>该遗址整体保存尚可。</div><div> 虽然面积较小, 但却是县境內发现的少有的西周时期遗址, 为研究我县西周时期的生产、生活及其社会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div><div><br></div> <h3>86.张安村遗址</h3><div> 张安村遗址位于姚庄镇界泾港村张安村(自然村), 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商周马桥文化时期的遗址。1982年9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div><div> 遗址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0.2~1.2米。采集到良渚时期的灰陶瓮耘田器及马桥时期的印纹硬陶陶片等。</div><div> 张安村遗址是我县已发现面积最大的遗址, 为研究我县良渚文化至商周时期的生产、生活及其社会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div><div><br></div> <h3>87.福源桥</h3><h3> 福源桥位于姚庄镇南鹿村荡上与东徐浜交界处, 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 福源桥俗呼滕家桥, 同治十年(1871) 里人沈鸿辉等经募重建。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福源桥为姚庄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石桥, 可作为研究水乡古桥的实物例证。</div> <h3>2014年,姚庄镇在县文保所的联系下,委托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对福源桥进行修缮。</h3> <h3>88.净土桥凉亭</h3><h3> 净土桥凉亭位于姚庄镇姚庄村前浜南侧茜泾港塘北岸, 根据亭内碑文记载, 建于清代。凉亭由于紧靠河边,2006年被过往船只撞毁。2007年4月凉亭在原址向北3米移建在农田之上。1982年9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清代凉亭在我县已属少见, 净土桥凉亭保存较好, 县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div> <h3>89.仁天浜桥</h3><h3> 仁天浜桥位于姚庄镇姚庄村仁天浜31号西, 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仁天浜桥的外观立面砖有特色, 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div> <h3>此桥主拱券为钢筋水泥结构,外贴青砖,错逢饰面</h3> <h3>90.莲花庵大殿</h3><h3> 莲花庵位于姚庄镇展幸村莲花泾莲花庵內。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八年(1753)僧三明大文重修,嘉庆三年(1798)僧守璞募资重建。现存大殿。1986年12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修大殿,2004年重建山门天王殿。</h3><div> 莲花庵大殿占地253平方米,面阔五间,通面宽18.3米,通进深13.8米, 明间用六柱, 前后共九檩。单檐硬山顶,全部用阳瓦。天王殿前有罗汉松和银杏树各1株。<br></div><div> 莲花庵是比较典型的水乡寺庙, 依然保持了水路进香的格局, 在嘉善地区已属少见, 并且大殿保存基本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br></div> <h3><font color="#010101">91.耳顺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耳顺桥位于姚庄镇北港村北港自然村。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 清乾隆五年(1740) 建, 道光二年(1822) 重建。2011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7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该桥是我县唯一一座桥面石板横铺的石桥, 且年代较久远,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font></h3> <h3>此桥最大的特点是桥面石板横铺, 这样从桥面上走时,会发出石板撞击的声音。据说这是造桥者的特别的用意。该桥的南面原有一个厅为许家厅,因当时的强盗很多,主人在造桥时,把桥面刻意设计成横铺,使行人走路时会发出石板撞击的声音,如果有人急急地从桥上走过,那么必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这就以特殊的方式告诉了主人。同时,此桥的栏杆也很特别,表面是半圆形的。据介绍,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栏杆上休息睡觉而导致摔落水中而特别设计的。</h3><div><br></div> <h3>92.李家砖雕门楼</h3><h3> 李家砖雕门楼位于姚庄镇金星村大东王港北171号,建于清代。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此砖雕门楼占地3平方米, 在二 、三进之间, 面北, 面宽2.7米、高约5米、厚0.9米。石质地栿, 门楣上方饰五层砖雕: 中间三方四字砖雕模糊, 二边各设一方仙人 、仙境砖雕; 下为人物及亭台楼阁砖雕, 二边为”寿” 字纹; 底层一组兵马刀枪砖雕; 上部有人物 、山 、松砖雕, 两边置两个垂莲柱。上设六组斗拱, 斗拱之间为夔龙砖雕。顶为重檐飞椽, 花边滴水, 两边翼角起翘, 滾瓦花脊。</div><div> 李家砖雕门楼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div> <h3>门楼精美雕刻及两石柱底部</h3> <h3>93.薛家宅</h3><h3> 薛家宅位于姚庄镇清凉村窑浜斗158号, 建于民国时期。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薛家宅总体布局基本完整, 第二、三进分两次建造连成一体, 建筑高大宽敝, 是研究我县地方建筑的实物例证。</div> <h3>94.张家宅</h3><h3> 张家宅于姚庄镇清凉村窑浜斗160、161号, 建于1938年。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宅总体布局基本完整, 建筑高大宽敝, 是研究我县地方建筑的实物例证。</div> <h3>95.“永禁渔捕”碑</h3><h3> 永禁渔捕碑位于姚庄镇武长村长浜机埠, 民国十五年(1926) 立。2011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石碑为花岗岩材质, 占地0.3平方米, 碑宽0.32米, 长0.94米, 厚0.13米。碑文为” 放生河, 东至道八扇港囗南武殿浜口, 西至和尚塘囗北至岸。民国十五年二月莲莲溪佛学会立”。</div><div> 永禁渔捕碑是民国时期禁捕鱼的公告. 对于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 貝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 <h3>96.圆筒粮仓</h3><h3> 圆筒粮仓位于姚庄镇姚庄社区姚庄敬老院内, 建于1979年。2010年5月公布为县級文物保护点。</h3><div> 该粮仓占地420平方米, 由南北各4个圆筒组成, 容量1900吨, 并配有电子测温、机械降温、自动输送设备。通面宽31米, 进深15米, 圆筒高15米,西楼房八层, 高23米, 两圆筒之间间距6.7米。</div><div> 该粮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保存完整, 是我县现代粮食仓储设施的见证。</div> <h3>97.施王庙</h3><h3> 施王庙位于姚庄镇俞汇村盛家湾57号南侧, 建于清代。西墙上曾画有一匹马, 东墙上有一条小船, 寓意菩萨出门要骑马, 坐船,” 文化大革命” 时期被毁。2010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该庙占地29平方米, 坐北朝南, 屋顶为双屋脊四六戗, 三开间假三进, 通面宽4.3米, 进深6.8米。第一进梁架为五架梁用二柱, 屋顶上有天窗。第三进供奉有十一个菩萨</div><div> 此庙是典型的民间小庙, 面积较小, 但很精致。</div> <h3>施王庙于2017年进行修缮,原被石灰掩刷的墙画也重见天日,十分精美</h3> <h3>98.丁氏家族墓</h3><h3> 丁氏家族墓位于姚庄镇沉香村江家港自然村。明代。2017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h3> 该墓占地28.4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1米。南北宽4.65米,北侧墓壁嵌“明故丁室吕硕墓志铭”、“封文林郎句容怀悔丁翁墓志铭”等三块石碑。</h3><h3> 丁宾是我县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而以丁宾家族墓为主体开展廉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h3> <h3>以丁氏家族墓为主体的清风园风貌</h3> <h3>99.东来桥</h3><h3> 东来桥位于姚庄镇沉香村沉香荡新邨北侧。清代。2017年11月公布为县级物保护点。</h3><h3> 该桥是丁宾父亲始建,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h3> <h3>100.流庆桥</h3><h3> 流庆桥位于陶庄镇陶庄社区北新街。 原名永庆桥,俗称八字桥。 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宋时由乡人陶大猷重建。 1982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h3><div> 该桥历史悠久,造形优美,且作为嘉善境内仅存的宋桥,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div> <h3>桥体两侧有青石栏板,桥身两侧天磐石各有一对螭首石雕</h3> <h3><font color="#010101">101.圆觉寺前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圆觉寺前殿位于陶庄镇陶庄社区圆觉路。圆觉寺前殿在圆觉寺内,现称大雄宝殿,曾作过粮仓,1994年寺庙由根宗法师接管,对门、窗进行维修。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始建于宋景定三年(1262)。历朝屡废屡建,现仅存前殿,清乾隆年间重修。1986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圆觉寺前殿占地123平方米,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通面宽14米,进深8.8米,明间梁架为五梁架前后双步梁用四柱,次间梁架为五梁架分心前后双步梁用五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圆觉寺前殿是我县保存较好的寺庙,县有一定的历史价值。</font></h3> <h3>前殿背面观</h3> <h3>102.积善桥</h3><h3> 积善桥位于陶庄镇朝北滩路。据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淸朝隆六十年(1795)建。2004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7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单位。</h3><div> 该桥在陶庄镇属年代较久远的石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div><br></div><div><br></div><div>附</div> <h3>此桥桥耳、望柱、千斤石花纹雕刻特别秀美</h3><div><br></div> <h3>103.永禁碑</h3><h3> 永禁碑位于陶庄镇汾南村夏河自然村夏河大桥,民国六年(1917)立。2011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div> 石碑为花岗岸材质,占地0.06平方米,面东,宽0.31未,长1.1米,厚0.9米。碑文为"民国六年二月开河工竣立,永禁鹅鸭放河.埂树斩伐.垃圾投河,黄字圩下河大浜同人公启"。</div><div> 石碑意思简明,字迹清晰,代表着当时的民情民意,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 <h3>104.袁黄祖居</h3><h3> 袁黄祖居位于陶庄镇陶庄村袁家埭22号。清代。2017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h3> 该祖居占地140平方米,坐南朝北,南临袁家埭河。现存一进为大墙门,面阔三间,明间梁架为穿斗式带双步廊,单檐硬山顶,南有八字河埠和内河埠。</h3><h3> 袁黄是我县的历史名人,该祖居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h3> <h3>祖居局部</h3> <h3>105.冯家桥</h3><h3> 冯家桥位于陶庄镇汾南村冯家桥自然村。清代。2017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h3> 该桥在当地非常有名,且年代久远,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h3> <h1>大云镇</h1><h3>106.丰钱桥</h3><h3> 丰钱桥位于大云镇缪家村钱家浜东,俗称杨家桥。桥中孔两侧刻有"光绪七年(1881)重修"。1986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div> 丰钱桥是县境內唯一保存的三孔石拱桥。</div> <h3>丰钱桥是我县最美的古桥,桥北有花园小景,桥南有九曲荷花池,"丰钱古韵"已成为大云"十里水乡"旅游景点之一 </h3> <h3>107.青龙桥</h3><div> 青龙桥位于大云镇西庄街,建于清代。2011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7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操单位。</div><div> 青龙桥是大云镇境内现存年代最早的桥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iv> <h3>108.双庙桥</h3><h3> 北庙桥位于大云镇江家村龙兴桥1号东南面。民国。2017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h3><h3> 双庙桥是大镇保存下来的少数桥梁之一,是我们研究水乡桥梁的实物例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