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标志 ; 在人生的经历里,每个人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 。"知青"这个特殊的群体,既在历史长河里谱写过壮丽的诗篇 ; 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h3><div><br></div><div> </div> <h3> 半个世纪前,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知青"这个字眼,出现了"上山下乡"的狂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圣旨"下,举国欢!《达吉和她的父亲》、《阿诗玛》等影片,美轮美奂的画面,更煽动了春情懵懂的青年对边彊的幻想、渴望,领袖给青年注了"鸡血",时代让人命运的发生了逆变。</h3> <h3><br></h3><div> 我是在大凉山一座县城长大的,没像城市"知青"那样成群结队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的歌曲、打着红旗、豪情四溢奔赴祖国四面八方,而是就近下的乡,独自入的寨。《达吉和她的父亲》就是发生在我生长的彝族地区,也可能是司空见惯,我并没感到延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河流,直入苍穹的古柏,黝黑肤色的彝族女子有多么与众不同,自然也就不为艺术加工的影像所陶醉!</div> <h3> 我没赶上"上山下乡"的头班车,据悉最早的"知青"下乡在五十年代中,当时我刚出身; 六八年在"老人家"指示下进入"高潮"期,我还是个"小屁孩"; 我下乡之時已是七十年代中,可以说赶上了"知青"的末班车!</h3> <h3> 我下乡的生产队离县城不远,也就十余公里,是彝族聚居的村落。土夯的低矮房屋,散布在河的两岸 ; 郁葱的青林翠竹,点缀着起伏不平的山丘 ; 奔腾的"牛日河",将两岸拦腰切段,人们依河相居,与河为傍,"河边"生产队因此而得名。村里人不多,不过百余口,我被安置在彝族同胞主屋旁的茅草房里,不足二十平方的陋室,有一半堆满了木柴,一张桌、一张床,一个电炉,几把农具填满卧室,室内不时散发出牛粪气味,让人不能不"浮想联翩"……</h3><div><br></div> <h3><br></h3><div> 傍晚,晓雾将歇,我回到茅舍,拖着疲惫的身躯,挑灯煮饭。昏暗的灯光,简陋的晚餐,伴着半导体收音机的乐声,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深深扎入脑际 ! 只有在留好了明日的午饭,将身体平平躺在床上,拿着《金光大道》、《艳阳天》翻阅之时,才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div> <h3> 清晨,伴着朝阳,我站在茅屋前,等待出工的哨音。因语言受限,无法与房东交流,我只能看他拿什么农具,跟着效仿。田间的劳作,虽简单易学,但枯燥乏味,十分辛劳。在这里,你会知晓"男女都一样"、你会明白"妇女能顶半边天"。因是山区的缘故,运送东西主要靠背,彝族女子一般都会背百二十斤以上,七尺男儿的我为了不示弱,往往会再加三十斤。锄田坎,我超她们半载 ; 送公粮,我越她们半步 ; 挖红薯,我多她们几斤; 上深山,我不拉下半步。记不清,埋头挥锄的臂膀,疼痛过多次 ; 深山伐木的艰辛,在记忆扎根 ; 多次送粮阑珊的步履,影响我一身 !</h3><div><br></div> <h3>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知青"生活,虽枯燥难熬,但并没有消退我青春的激情,破灭我蒙芽的理想。我要求入党,虽达不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境界,但朴实真诚 ; 我渴求"超群",不惜多次跳下粪坑展示掏粪水平,没哗众取宠 ; 我明确方向,那就是成为全区的"工分大王",不计付出"血本"。在国家无序,看不到明天太阳的动荡年代,身处山坳的我,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已属不易了,那还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以天下为己任"呢!</h3><div><br></div><div> </div><div> </div> <h3> "知青"的日子对我是"吝啬"的,我只干了一年,第二年被抽调去县中学做代课老师了,比之那些十几年的老"知青",我是幸运的 ; "知青" 对我的回报是巨大的,因"挣工分"多,我得到区上的认可,彝族同胞的肯定,下乡一年多就入了党,挣的粮食让我读了大学仍在"受益"。</h3> <h3><br></h3><div>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知青"大军有近二千万之众,也不知晓云南"知青"发起的"返乡"运动惊动"最高决策层"。只知道,毛主席曾赞誉青年是太阳,而作为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主角的"知青",正因为曾流过血泪、付出过青春,才成为一代放射特别光芒的太阳 ; 只知晓,"知青"历经磨难,政治上成熟,眼光远了 ; 生活上老炼,自立自強 ; 学习上历志,珍惜光阴 ; 工作中勤奋,硕果累累。八十年代中期,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属于"知青型"的占了半壁江山 ; 新时期文学史上,知青作家更是出类拔萃 ;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一批高层领导更是知青中"天之骄子"!</div> <h3> "知青"像一道狂飙,在中国历史的平面上轧出深深的轨迹 ; "知青"像一艘航船,在时代的风雨波涛中披荆斩棘。不管历史怎么去评判,不论社会如何去理解,能做为"知青"的一员,我陪感欣慰 ! 试想,我从一个肩不能扛 、朦朦胧胧的"柔弱书生",成为响誉县里的"工分大王" ; 从没有理想抱负、方向不明的无知青年,成为目标明确的共产党员 ,没有"知青"的历炼,没有特殊的环境,这一切怎可能实现? 正是有了"知青"的付出、铺垫,人生之路才如此丰富、坚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