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怀念

八戒的悟空

<p>父亲离开我们有十六年了,他没有给我们留下钱财,在他的书柜里,书桌的抽屉里找到是一些照片和工作中留下的奖状,证书等。几次般家,所剩不多,却被我细细清理,收藏。睹物思人,父亲只能萦绕在梦中。</p> <h3>我无法考证父亲在六十多年前获得这张证书的喜悦,但是他一定觉得很珍贵。当证书崭新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找到了父亲对它的珍爱,对工作和学习的珍惜。</h3> <h3>这是他工作以来最好,最高级别的证明。石门公社党委书记,县人大代表。这对一个旧社会的从事店小二类的学徒工来说,的确是质的飞跃。旧社会的苦和累,都化作为新社会工作的动力。</h3> <h3>证书给我的不仅仅是说明什么时候都对学习的重视,同时说明当时的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那样的时代给了父亲机遇,父亲不负时机。五十年代里良好的工作环境,激昂的工作热情,是父亲最有成就感的年代。</h3> <h3>身体衰弱的父亲对生没有太在意,用了很多时间想到死前,死后的事。这是他这辈子最心碎的事,因为我家没有男孩。身为国家干部的他不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想到按政策他但要火化。生活在农村的我们这些女儿都出嫁后谁来管他?父亲心里一直充满担忧。所以他以我们在外上学,母亲无法承受所有的农活为由,让三叔的儿子过继到我家,让他担负起儿子的责任,也就是具体为他处理生老病死的人。</h3> <h3>我是正月二十三的生日,父亲是正月二十五逝世。这生死离别的思念已成了我人生的注脚。</h3> <h3>如果不是照片的存在,我无法想象父亲的头发梳得这样光亮。母亲是农民,孩子在农村,回家的父亲从来都是衣服是银灰色的中山装,裤子是深蓝色的咔叽布,黑色的灯芯绒布鞋,头发没有过讲究。</h3> <h3>我现在都不理解群英会的真正含义,但我还是为能参加的父亲而骄傲!</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父亲把工作看得比命还重,他特别珍惜的是自己的工作。是土改干部中有点文化又有工作热情的佼佼者。常外派去进行社会教育,简称社教。</h3> <h3>父亲离开县委去石门公社去担任公社书记了,县宣传部的同事为他送行。</h3> <h3>辗转又回到教育系统工作的父亲,十三中学带着学生开荒,建农场,有电影《决裂》的思想,由于家庭出身成分的影响,加上文革的打击,父亲总是努力紧跟时代,努力工作。他为后来的高考留下话柄,但他却培养了很多县级的优秀青年。这些青年,有的学业有成,有的事业有成,成为同龄人的佼佼者,是乡镇的青年骨干。十三中的所在地是民国时期的学者魏源的故乡,有醇厚,质朴的民风,父亲在这儿很受学生和当地百姓的尊敬。他的教育方式,一直让我深思:不管用什么方式,什么内容去教育,在农村,能激发他们建设农村改造农村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唤起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善良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h3> <h3>我的父亲在工作中却遇到截然不同的评判:文革时期的他因为太注重抓生产,被打入走资派,从公社党委书记,到作为区长的培养对象,然后变成抓文教的副书记,到当时臭老九成堆的普通中学来当校长。可是父亲不管在什么位置,总在想方设法工作。他学校的农场成了教育系统的样板,他成了教育系统的先进个人,后来调到隆回二中来当校长,也是对他的肯定。可是恢复高考后,父亲的一切努力归零。这个没有学历,只有工作经历的干部,能否是学校的好校长又在遭到质疑。原先还想在他五十岁时,考虑调他到教育局工作,恢复他原来的职务,可是,都是因为文凭,因为整个时代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而对这个一直用德行来进行教育的工作者发生看法。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也变得精疲力竭,申请退休了。让在农村长大的我接班,算是解决了我的工作。从此,我走进了教育的行列。</h3> <h3>这是我最爱看到的照片,可以看到他们的幸福。可是退休后的父亲,脾气不稳定,与母亲长期的分居生活,退休后总是有争执。</h3> <h3>这是我88年来海南后93年暑假探亲时的合影。同在一起照相的还有我的公公。</h3> <h3>父亲兄弟六个,还有四个姑姑,共有十姊妹。中间的是大伯,左边的是我爸,老二,右边是我三叔。</h3> <h3>2000年大伯生病时的一次聚会,六兄弟和两个姑姑。(大姑,二姑已病逝)爷爷去世得早,在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磨砺中建立起来的亲情是最真最纯的情谊啦!这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美好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