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介绍,寻根(叶建红),创立山西寻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职从事古瓷器理论培训业务。他多年专注于对瓷器老化进行理论研究,编写的作品有〈瓷器的老化〉、〈瓷器新老辨别的27个角度〉、〈瓷器胎的老化过程〉、〈化学料与矿物料区别与联系〉、〈瓷器鉴赏痕迹分类〉、〈瓷器的价值评估〉、〈收藏夜话〉等100余篇文章,对老化研究有独到见解。现希望与您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分析老化的奥秘!!</h3> <h3> </h3><h3> 1. 人性的弱点</h3><h3> 很多人花钱买件东西,看书、去博物馆、听别人品评,都会主观把东西先设定为真品、往真上靠,同时对存在的一切问题选择性失明、久而久之就成模式了,很多人正在走的就是这条路。</h3><div> 鉴定中的无罪推定不可取,应抓住疑点大胆否定,在此基础上排罪。否则往往花很少的钱。就能买来一堆国宝。</div><div> 万一真了,就会不得了。有时候不是不知道真假,是想,万一是真的就好了。玩古玩的人,有超乎寻常的自信。别人都说不对的时候,他就会想,如果大家都觉得对,东西能到我手里吗?肯定他们都不认识,只有我慧眼如炬。他们都不行,只有我学习扎实,掌握了窍门,他们肯定不懂,或者某一方面知识不具备。愉快的陶醉在自我欣赏的乐趣之中。</div><div>尤其是有人欣赏肯定时候,这个感觉会特别好,似乎看到了知己。甚至有专家也肯定的时候,几乎忘乎所以,对自己的体系深信不疑。我想,国宝帮就是这样产生的。</div><div> 我们永远按照最正确的方式去做事情。我们永远走在寻求真的过程中。真究竟是什么,需要残酷考验,用血泪积攒。自我否定,太难了。不否定,永远从自己的壳中蜕变不出来。 </div><div> </div><div><br></div> <h3> </h3><h3> 实际上拥有藏品的人心里都明白真假,只是侥幸,来路知道,价钱知道。 虽然说藏品会说话,毕竟不会空穴来风。 这个市场没有人是傻子,侥幸自己运气好,可以用很少的投入就可以得到天价的宝贝。 除了土豪,花个百八十万没有负担,玩! 一般玩家,上万的东西都谨慎有加。</h3> <h3> 2.鉴定没标准</h3><h3> 一把尺子,有人量的是六寸,有人量的是八寸。还有人量1.2尺的。 何况有人用的是皮尺,有人用的是木尺。 尺子有了,哪里是起点也不统一,有人从头量,有人从脚量,甚至有人从嘴上量。 看的角度也不一样,有人看三尺有人看五尺。 所以,现在就是乱七八糟的。 都凭借感觉看,看啥就是啥。 现在收藏进入专家时代。 或者说失却权威的时代。 人人都是专家,谁也不服谁。 我觉得现在真假判断的标准是买家。 愿意为自己的判断付出代价, 这样的标准才可靠。 </h3> <h3> 3.都是小学生</h3><h3> 玩古玩的人,永远都站在真的感悟上,永远都被假给陷落掉。 啥时候脚下踩实了,才算入门。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如进入沼泽地,不知道啥时候又被陷进去呢。 所以再自信的人,古玩面前都是小学生。 再有钱的人,古玩面前都是穷人。 谁说他通,那是吹牛。 谁说他懂,那是装懂。 古玩面前感悟参悟顿悟都是进步表现。只是 越来越接近真理。</h3><h3> 古玩的魅力在于真假之间。正如太极,如果黑白分明,是两个太极点。变化起来就五彩缤纷魅力无穷。真能脚踩太极了,就被转晕。一般人做不到,也没有人能做到。</h3> <h3> 4.为啥要否认民藏</h3><h3> 大价格来自于卖方市场,都抢着买,价格的结果是往高走。如果古代艺术品到处都是,随手可得的话,就变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结果就是价格往下竞争。如 买名人一张画,几千万。如果是收藏也就罢了,不是,目的是再卖高价。一下子市场上有许多这样的画,想维持原来的价格都难了,何况当初买的时候就是投资,借贷来的。有利息,有费用。如今遍地生花,叫这个已经投资的人怎么办? 否认市场上遍地开花是有效手段,也只能这么做。 革命呀,残酷!! 有时候我们的善意触碰了别人敏感的神经。 市场竞争,没有对错,只有得失。 </h3> <h3> 5.藏品要能随时变现才行:</h3><h3> 有的人收藏了一辈子,满库房的东西,行家提起这个人就摇头,他东西不用看,全假的! 是否真全假的,不见得。 但是就是没有人要他的货。 可能他自己也怀疑东西的真假了,不自信了。 当初买时候不见得便宜。 现在便宜也没有人来接手。 这样的藏家,家庭反对,同行耻笑,自己丧失信心。 向古玩店老板学习,他弄的东西不是给自己看的,是给客户看的,叫客户明白,叫客户放心掏钱。 东西真假不是自己说了算,不是专家,也不是拍卖行,是买这个东西的人。 不要把古玩当成东西,当成银行卡,就成功了。 能变现的古董才有收藏价值。</h3> <h3> 6.夯实基础很关键</h3><h3> 我觉得我们需要重回老普,比高精尖靠谱。精品现在几乎都在藏家手里。 懂得的人手里。 既然精品,藏家都喜欢不得了。人呀, 越爱,越爱,就越爱!! 哪里舍得糟蹋了。 一般能上手精品的机会就不多。 能辨别精品的人可能不会少。 如漂亮老太太是精品,和普通的老太婆。 先要知道是否是老太婆。 然后再辨别是否是漂亮老太太。 漂亮老太婆看起来是光鲜点,显得年轻点,但毕竟是老太婆。 所以,第一步,先认识老太婆,然后再辨别是否是漂亮老太太,精品就这样来的。所以, 我觉得我们需要重回老普,比总研究高精尖要靠谱些。 </h3> <h3> 7.熟练是王道:</h3><h3> 正确的参照比较+反复的实践验证,熟练到如见到熟人一样亲切,才算有了眼力。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藏友,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说我视力很好,我能看到太阳,我的听力很好,我能听到打雷。要反复学习训练,做到细致入微。</h3> <h3> 8.不存在不懂装懂</h3><h3> 收藏鉴赏不存在不懂装懂,只是懂的层次不一样。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天下无敌,站在真理的最高地,俯瞰着别人。这样 比他高的他看不见,比他低的遍地都是,所以 最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就是古玩鉴赏界。当然 我也一样,也 不知道天高地厚狂妄自大,是一个德行!我说 我是大老粗,这是自豪!你这大老粗!我就受不了的!我 自己说我自己不懂是谦虚,别人说我不懂我就觉得是侮辱! 我们看大型拍卖,就如我们在看太阳, 光芒万丈,但死活都不能接近! 但藏友都向往着太阳,所以才有八千万群体,都如向日葵!</h3> <p class="ql-block">9.成化无大器</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一个时期一个风格,啥都不是空穴来风。 从元的大,到永乐,宣德的大,再到空白期的大,一直以来都是大大大,久了人们审美情趣疲劳,这样追求小就可以理解。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性。 只是比较小而已。</p><p class="ql-block"> 甚至我觉得也不是不进口苏青了,因为苏料方便画大花大叶,太过张扬,采用安静的不晕散,稳定的平等青色料就更符合当时的流行心理。任何事情 物极必反,循环往复。</p><p class="ql-block"> 器物首先是能使用,然后才是美观。 没有实用价值的小是没有意义的。大小 只是比较而言的。 比如盘子,不能弄成碟子 ,罐子不能弄成瓶子。 天字罐首先是罐,只是与宣德永乐大罐比就小多了。</p> <h3> 10.认可是互相的</h3><h3> 人们只认可认可自己的人,相同频率才发生共振,喜欢自己喜欢的,选择自己选择的,同档次才能说到一起,评到一起。 用心时候,一个老师的一句话,会叫我有豁然开朗的体会。 有时候就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 古玩人的特性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并利用这个方法实战中所向披靡。 所以对自己的一套,深信不疑。 当碰到与自己看法不一致时,第一感觉是抵触。 这样的感觉会不断强化。 就如人生气,越想越生气。 目前没有统一的鉴赏标准,没有统一的鉴赏方法。 大多朋友都是从真金白银里买来的经验。 没有人愿意轻易把杀手决公布天下。 别人说的他不服气,自己理由又不愿意公开。 矛盾呀!![微笑] 所以,能点评的老师,或多或少暴露自己的评判体系。 我觉得难能可贵。 盲人摸象,摸着耳朵的总有耳朵的感受。 所以我的观点是,谁评都有可取的地方,谁也不敢说我目前能画出整头大象。 如果有,那就太好了,群里需要,行业更需要。掏钱学习也愿意。[微笑][微笑]</h3> <h3>11.总吃白面也会厌倦</h3><h3><br></h3><h3> 按照朝代和皇帝年号去划分瓷器阶段到不错,确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我到觉得不会这样有截然的分界。 工匠世代相传,师父带徒弟。 设备,材料,工艺,不会因为朝代更替发生革命性变化。 到是消费者的审美取向成为推动艺术品发展改革的主要源泉。 </h3><h3> 任何人群都分阶层,不同阶层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追求美。 受到材料工艺的限制,早期瓷器色彩多单一,为了克服这个单一,采用造型附加点缀来美化,叫瓷器有看头,不单调。用其他单一色彩来点缀,来美化色彩的单一。 中国人主张含蓄,反对张扬,所以色彩运用非常谨慎。 南青北白。之所以这样,都是用自己的天然条件,制作最经济的产品,古人材料来之不易,不像现在这样方便。 直到钧瓷的出现,钧的出现,也是人们从单一到热烈的追求体现。 符合人们的需求,又少,所以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设备,材料,工艺限制,想烧大件不容易。所以,追求大,也成为人们的向往。 磁州窑器形相对比较大,磁州窑的画花比较豪爽大气,又碰到麻仓土胎,雪白的秞面,终于有了施展的条件,可以尽情展示一番,元青花诞生了,有人说内地不用,只做出口,我觉得这样的需求,不仅仅阿拉伯人,当时所有人都稀罕。这样起个头后,彩料从浓到淡,从单一到繁复。一直到现在,回归简单,将是人们审美趋向,瓷器也就这样不断继续发展下去。照这个思路,就收藏来说,单色秞老窑瓷器会方兴未艾。</h3> <h3> 12. 自然才是真品的实质表现</h3><h3> 书法欣赏也能运用到瓷器鉴赏中,笔笔交代清楚,处处留有余地。不拥挤,不着急。大方美观,自然随意。我现在觉得要感悟什么是自然。甚至觉得自然是鉴定的最高标准,胎自然,釉自然,发色自然,画工自然,整体自然。当然也包括造型自然。是自然老化,是自然表现,是自然发挥。</h3> <h3>13. 古玩真是历史的载体</h3><h3> 想想宋人为什么会这么审美!是竹林传统影响,还是奢华之后的悲凉。是偏安苟且的思维还是守土不易的拘谨。哦,宋是文人的天下,理学的天下。伦常,守份,秩序,所以才会养成中规中矩。宋瓷器最大感受是规范!规是量具,范是模具。</h3> <h3>14. 爱是付出和珍惜的循环</h3><h3> 古玩虽然不会说话,我觉得它是有感觉的。为什么我们喜欢瓷器,因为瓷器也喜欢我们。被欣赏,被庇护,被疼惜。如果它是一个人的话,不是在爱吗?!爱瓷器,却不认识瓷器,是不可能的。就如自己的好朋友一样。成天价在一起,听脚步声都知道是他。高手是什么?太熟悉罢了!</h3> <h3> 15.瓷器的物化与文化</h3><h3> 对于瓷器鉴定来说,就是比较被鉴定文物和标准文物的工艺、胎料、重量、釉、彩、器型、底足、声音、宝光、开片、气泡、纹饰、图案、款识、神韵、题记、文献等是否符合当时时代特征,是否具备相对称的老化痕迹。综合起来说就是比较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文化因子是否与时代相匹配。</h3><h3> 物: 其中重量、彩、器型、底足、声音、宝光、开片即器物的大小,几何形状、颜色和密度是被鉴定器物的物理指标;</h3><h3> 物化: 胎料、釉、气泡是物理和化学指标的综合性;</h3><h3> 而工艺则是更为复杂的一项综合指标;</h3><h3> 文化:而其余的纹饰、图案、款识、神韵、题记、文献就是被鉴器物的文化因子。</h3> <h3>16.自胜者强</h3><div> 玩古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自信。下手买回来的东西一定是自己认可的,否则再便宜都不会侥幸。“我们永远买的都是真的”。是否真的,可能随着眼力的增长会有反复,但是除了做买卖的外,学习者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反复同样的错误,排斥别人否定的言论。在这样的自我肯定排斥否定的环境中,说真话不容易,有资格说真话的也不容易,谁说的是真话的判定就更不容易。实际上说别人东西不对并不愉快,也不一定能体现出自己就比较高明。说不对的时候,说着也不见得有快感。对也罢不对也罢,市场来检验,不是专家也不是机器。宝贝就是值钱的东西,值钱东西不能换钱,那是没有价值的宝贝。对于拥有者来说,自己付出了,自己喜欢了,自己把他当宝贝没有错。叫市场认可的,有人愿意掏血本来要您宝贝的宝贝才是真宝贝。市场是行家的市场,不是流氓的,不是专家的,也不是黑嘴的。他们的伎俩怎么会扰乱到您的宝贝呢,没有必要与这些人计较,要计较的是自己,自胜者强。1</div> <h3> 17.眼力是买出来的</h3><h3> 古玩拼的是眼力。眼力是正确理论与不断实践的结果。不是哪个专家也不是机器检测,更不是微观放大。不过古玩要是不买不能成器。不吃药就没有进步。但是许多人是在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人一辈子都走不出来!谁都想发财,东西只有市场认可才是东西。市场是行家的市场。真要让您找一件大家抢着要的东西。太难了。所以很少的价格买进来,就希望天价卖出去,除非行家都是傻子。</h3> <h3> 18.皇权的威力不是刻出来的。</h3><h3> 钧瓷有刻臣庶不能用的,我觉得一般不会这样。现在总统套间平民也可以用,没有人说不能用。 有些事情不是说的也不是刻的。 美女没有人在自己身上刻我是美女, 越是高贵越不彰显。 就连楠木棺材埋到地下,都是违规的, 弄点陪葬品高级点都是罪过, 何况平常使用的东西,皇权的威力不需要这样做作。</h3> <h3> 19.精气神!</h3><h3> 欣赏古瓷器,不仅仅是与岁月对话,更是和古代工匠对话。究竟是哪个工匠的作品不重要了,哪个窑主不重要了,哪个县太爷下的命令不重要了,用的谁家的土谁家的柴不重要了,甚至是哪个人做皇帝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是哪个朝代的,哪个窑口的,携带了多少文化历史艺术价值。重要的是这个工匠的艺术神韵,对美的表述,是精气神,是气质风度,是有那么股子穿越千年的那股劲!</h3> <h3> 20.感觉内涵就是神,味,景。</h3><h3> 能做到有“景儿”、有“味儿”、有“神”的艺术品,不论类型,不论新旧,能存世到现在的,比例相当少。玩艺术品的人经过时间的沉淀,慢慢了解深入,最后能看出有“景儿”、有“品”、有“味儿”,实际上是判定艺术品好坏与否的最核心本质。能到如此鉴赏境界,自然是要见过相当多的珍品。</h3> <h3> 21.定位定天下 </h3><div>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对与错,怎么辨别?定位定天下。最大的过错是定错了位置,最大的问题是自我感觉和客观实际的巨大偏差。任何事情都一样,包括收藏。没有到精品收藏的阶段却去玩精品,没有能到捡漏的阶段却去捡漏。</div> <h3> 22.古玩,美是第一位的</h3><h3> 古玩,美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老。要说老,随便捡块石头也几十亿年了。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工艺美,携带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品相美。</h3><h3> 美女为人中精品,所以不管老少都喜欢。古代艺术品为物中千锤百炼的精品,所以无比被推崇,能流传到现在品相完美的稀世珍品,则是美丽中的美丽者,稀罕中的稀罕者,对于收藏成瘾的玩家,见到这些东西时色迷迷的放着光的眼睛,比看到美女时要贪婪的多!</h3> <h3>23.在巨大利益面前不动心的,</h3><h3>不是天使就是魔鬼。</h3><h3><br></h3><h3> 倘若那“冠冕堂皇”的艺术品公司真的要收购你的藏品,为什么不按藏家估出的价格来收,倒是按一个天价来拍,如果真能拍出去或者私下交易,公司难道就甘愿放弃这唾手可得的百万利润?如果你的藏品能拍卖出百万、千万,艺术品公司的业务员为什么要将这个秘密透露给你,直接从你手中买去然后拿去拍卖或者交易不是更好?!</h3> <h3> 25.反省是一种学习能力</h3><h3>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收藏既然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收藏者就难免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反省,正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堤。对收藏者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h3><h3> 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备反省的精神,决定了收藏者能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是否能够不断地学到新东西而不是原地打转转,一辈子都没有入门。</h3> <h3>26.古瓷器的美</h3><h3> 古陶瓷的美,就象看到一个修炼成功人的美一样,这个美是一种有气质的,勾人魂魄的,仿佛脾气,性情都很好的超过40岁的美丽女人的沉静慈祥的脸庞。母性的佛性的让人安静的。绝不浮躁,绝不张扬!或者亲切的,不可亵渎的,有膜拜冲动的。</h3> <h3>27.收藏是一种缘分</h3><div> 第一眼看到了,就牵肠挂肚,就爱不释手,真有一见钟情的爱恋,似是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div><div> 人是三世修得同船渡,这个物件呢?得不到手的那份感觉,真和失恋了差不多。得到后,再失却了,让度了,那份丢失了自己的孩子的感觉,真的是忍疼,真的叫割爱!</div><div> 物能到手,是你修行的福报,是与你有一段不了的情怀。</div> <h3> 28.中国文明是自然文明,和谐是最高追求。</h3><h3> 文物是国家的,藏在民间和博物馆没有区别,只要不出国。我们都是国家的,不用说我们存的东西。如果放开了,可以流通了,那是民间的事情,国家就是收点税收。 同时打击发掘盗墓,否则祖先都不能安宁。 两希文明我不太了解,他们更多信仰文明,我们是自然文明。 中国人把山川河流当神明 他们不是。 中国人的文明是敬畏自然的文明。 道家思想是主流 ,儒家思想是方法, 佛家思想是补充。 都是以人为中心,以顺应自然为导向,以秩序为法则,以自我修行为核心,以和谐为最高追求。 人性是永久的话题,是任何治理结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修身,治国,平天下。一脉相通。 中国文化是整体的,文明是一贯的。</h3> <h3> 29.狼给羊写的历史,会是啥历史?</h3><h3> 传说的故事,写入历史书就是历史了。和氏璧也就是个传说,如果它真还存世,就太好了。 能被蔺相如用头撞碎,可能不会很厚。 没有见过的东西,我们可以赋予它任意的美,何况还有用多少座城池来交换来做背景价值想象,价值连城!</h3><h3> 文人写的历史许多都是传说。 历史都是后一代人写的。 喜欢它,就写好点,不喜欢它,就写差点。 杨广英明神武,结果成了暴君。如果人家就很好,现在无缘无故夺了人家的江山,不就说不过去。 狼给羊写历史,这样的历史又是啥历史。 </h3><h3> 历史都是来教育后人的。 明史清人整理的。 司马迁写的历史,距离战国又过了多少年。 列传大都是故事传说, 大的朝代更替,著名战役,著名历史人物,确实是历史,期间的人和事,就不要太相信,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我的观点是,不要相信细节。</h3><h3> 往往奋发图强的皇帝, 都是负面形象。 被革命的,是因为想革命,结果叫别人给革了命。</h3> <h3> 30. 吉州窑</h3><h3> 只有笨人才那么刻苦,那么费功夫!</h3><h3> 吉州窑在南,磁州窑在北。山西的黑瓷本来就多,所以第一次接触到吉州窑的时候就觉得不是很稀罕。印象最深刻的是碗心的树叶贴花,不用画,图省事,后来也见过几个画画的瓷器,都是一色的简洁,到有几份童趣,但我始终对吉州窑就没有放到心里去,似乎市场上到处都能找到,也难辨别真假。我去过好多玩古玩的人家,这类碗都在做烟灰缸用。</h3><div> 吉州窑的东西,和磁州窑比较,没有北方的豪气,仿佛不是在瓷器上,到是更象是在布帛上在画。贴出来的叶子,一烧,竟然烧不掉,还在!这总比磁州窑动刀动竹的简便的多,省劲的多,从下边几张图看,很少有雕刻痕迹,似乎就一只毛笔,就把什么都给搞定了。</div><h3> 看吉州窑的东西,仿佛呢喃吴侬的温柔,不同于北方人大大嗓门。吉州窑竟然有这么美丽的白釉碗!就这一件,好像在说,什么玩意我不会?不想和你们计较!轻描淡写,嘻笑怒骂,都在我这个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只有笨人才那么刻苦那么费功夫!</h3> <h3> 31.耀州瓷</h3><div> ’五月十三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耀州瓷有强烈的丰收在望的关联,加之距离家乡较近,总有一种亲切感。</div><div> 喜欢瓷器之后,免不了比较留神新开的工地,寻觅埋在深层的没有怀疑的瓷片来做学习资料。在关老爷庙后边公路东侧,有新挖城里地坑的多余的土,来填充一个新的场地,雨天一过,亮灿灿的瓷片就显露出来。在这里捡到最多的是耀州窑和钧窑的瓷片,回到家,立即清洗,反复观看,喜欢地不得了。</div><div>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安市政府,不知道从哪里迎接回了一个耀州瓷盏,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迎接仪式,当时就觉得耀州瓷器非常珍贵。可过了不久,我去了趟西安古玩市场,耀州瓷器几乎漫山遍野都是,西安人也对真假分辨缺乏了自信。</div><div> 有一次进了一家古玩店,开店的老头已经年龄一大把了,有两件耀州瓷器吸引了我,我在店外足足看验了一个时辰,才决定买了下来。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是对的,别人认不认管他呢,自己喜欢就好。</div><div> 这里我就思索一个问题,在唐代,南青北白,到了元代,几乎是南白北青了,历史来了个大回转。</div><div> 陕西有一种煤炭,可以用火柴点燃,我觉得耀州瓷器那么漂亮的釉色是否和这么好的燃煤有关。</div><div> 有时候我想,是互联网成就了马云,还是马云成就了互联网?!是耀州瓷器成就了中国瓷器,还是中国瓷器成就了耀州瓷?</div><h3> 我们一直在强调打造百年企业,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窑口的秘诀又在哪里呢?!</h3> <h3> 32.磁州窑</h3><div> 定位定乾坤,实用还美观是磁州窑给我的感觉,普通民用器还要非常讲究,是不经济的。就如一个中层非要考虑高层的事情招人嫌一个样。磁州窑面对的是大众,不是官,不是皇上,所以没有必要太过苛求。她的美美在实在,美在俗气,美在随意,美在能叫一般人接近,美在大家都愿意多掏点钱来消费,美在破损了不太疼。</div><h3> 八大窑系都有官府征集的经历,官府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官。所以也需要这些东西。可是对于窑上来说,能被官府甚至皇宫征用是无上的荣光,就好比谁家大米贡了中南海一样,可不得了。能被皇宫征用一次,就能叫当地政府,当地百姓念叨好多年了,书本记载,口口相传,非常好的广告,非常好的营销,非常的自豪了。</h3> <h3> 33.越窑</h3><div> 唐代,金银器是主流,从南方精巧手艺人造出来如此精美的瓷器,多少叫北方人觉得自己粗放和豪爽缺了点婉约。所以迫不及待叫了个新名词秘色瓷。其实有人说秘色瓷器是耀州窑的,有人说是越窑的,因为南青北白吗,大多数人还是相信是南方人的杰作。</div><h3> 也可能在当时能做白瓷就好比能制造原子弹一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有青瓷,后有白瓷,白瓷肯定占上风。颜色上比不过,我就用工艺来弥补,所以越窑给我的感觉是精巧,灵动,没有北方刑窑厚重结实,就和多年前我们北方打的家具一样,厚重才有分量,厚重才有气魄。越窑和越人一样,灵巧,灵动,智慧,才气逼人。</h3> <h3> 34.定窑</h3><div> 我觉得定窑比较乱,是继承刑窑,从唐到金元。先期厚,后期薄,白的基础上,什么发色都有。发青的,发灰的,发黄的。有的白的叫人怜惜,有的润的叫人心疼,透亮的叫人窒息,美的叫人没有办法说。</div><div> 有人把刑窑当成定的,又的把景德镇青白釉当成定的,更不用说北方定窑系的诸多窑口。现在仿的那就更多了。定窑我是不认识,不敢认。</div><div> 我的感觉是定窑从粗到细,从青黄到白,从造型装饰到刻画,再到印花。从仰烧到覆烧,从官窑到民窑。</div><div> 北方烧煤,温度很高,瓷化程度好,我们通常说的细瓷,我估计就从这里发展来的。我觉得这个窑的东西在当时就比较贵,能买起的家庭不多,即便买也不会多买。所以传世的可能就比较少。</div><h3> 我觉得定窑可能后期采用覆烧,匣砵的空间限制就不能厚,同时也推断需要量大,生意好得不得了所以才改进,比仰烧成本低了,价格便宜了,用的人可能就多了,我觉得老百姓都能大量使用了,那肯定距离官窑就远了,所以定窑做为貢瓷的时代就结束了,由于销路好,北方诸窑群起仿效,这个时候就是民窑了。</h3> <h3>35.玩就要玩精品</h3><h3>啥是精品?精工细作的产品。胎料好,做工好,器型好,釉光好,纹饰好,彩料好,发色好,品相好。一般这样费神的东西欣赏装饰把玩用途多于实用用途。首先看起来就比较舒服,比较雅致,比较精巧。美的古货才叫古玩,否则只能是老货。精品携带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当时文化艺术水准,这样的精品才叫古代艺术品。只有精品才可能是艺术品,只有是艺术品才有收藏价值。</h3> <h3>36.越是高手越谦虚</h3><h3> 当别人都很看好你的时候,就要小心,这个时候容易膨胀。</h3><h3> 越是高手越谦虚。 我曾经去过一家店里,为了表示我很懂,瞎胡吹,人家两个老人家非常耐心,非常谦虚。很认真看我表演。 啥人找啥人,不同档次才需要表现,表演。 后来回想自己是多浮躁浅薄。 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去的店里,我们原来在一个群里的,他对我相当反感。 有不共戴天的反感情绪 ,我吹完了,留了电话, 结果人家知道我是谁。</h3><h3> 这个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反倒是一进店里就喋喋不休说自己如何懂,结果店里一件像样的东西都没有。反复强调跟他学会如何如何。 这个事情给我印象也很深。</h3><h3> 我曾经去过一家店,橱窗里没有几件东西,但是所有东西都非常精美,店主每拿一件,就说给掌掌眼!非常诚恳。</h3><h3> 真正的高手决不夸夸其谈,决不像我这样。 </h3><h3> 太原我目前认可的两个高手,东西真丰富。他们一样,非常谦虚。他们有学生跟着学。从民国学到明清,从青花学到老窑。随着他们审美层次的提升,藏品档次越来越高。 与他们交谈,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真是一种享受。</h3><h3> 越是行家越谦虚。</h3> <h3> 37.交流感触</h3><h3> 思路,眼界,经验不同观点就不同。我觉得人与人的根本不同,就是思想不同。从交流的状态看有三种,就是认同,抵触,反对。所以交流的态度和前提是谦虚,耐心,和尊重。与藏友交流,如果用对待老师的心态来对待。就会好许多。 </h3><h3> 如果都把自己当老师,都觉得自己不得了,就很难顺畅沟通。物品是死的,交流是活的。谦虚态度对待别人永远都不会错。</h3><h3> 往往自己觉得自己不得了的人,手里全是新活。对别人的意见总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还没有等对方发言完就开始抵触,还没有听完整就否定。这实际上是一种浮躁和浅薄的表现。</h3><h3> 人的高是被人抬起来的,人的低是自己把自己姿态放低。要想高起来,首先自己先低起来,谁也不会觉得面对一个自大傲慢的人会很舒服,会很顺畅的沟通探讨。<br></h3> <h3> 38.评假需要勇气</h3><h3> 玩古玩的人,除非自己东西卖不掉,否则不会相信别人评假的结论。即便卖不掉,也会抱怨识货的人太少,自己享受寂寞高手的感觉。专家说假,那是狗屁专家,行家说假,是想骗我货,便宜入手。自己守一大屋子的宝贝,那是千亿万亿的寄托,说假,不是要了我的命。所以说,敢说假的人,一定是有病,不懂装懂讨厌人的家伙。能图片看真假,那不是在开玩笑,上手都不一定懂,在哪里装啥大拿!这是收藏人的人性,不是笑话。其实我也一样,在这个套子里的。说我东西假的,第一感觉是不舒服,感觉评判的人与自己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说别人东西不对时候要谨慎。不过难能可贵的也是这种人。<br></h3> <h3>39.享受过程</h3><h3>我觉得玩瓷也是修行,是否成正果不是自己追求得来的,功到了自然就行,收藏就是享受过程。真叫你拣个漏,高兴也在一时,所有的乐趣都在过程中。<br></h3> <h3> 40.主动实践,真诚面对才是唯一出路。</h3><h3> 我去求上帝,上帝说,上帝只帮助自助的人。我去求菩萨,发现菩萨也在拜菩萨,很纳闷,菩萨回答说,求人不如求己。我去求神,神说,神靠人力,人靠神力。我去拜佛,佛说,你也可以成佛,佛就是个文聘,是自己修行的境界档次。我去求马克思马克思,马克思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收藏也一样。<br></h3> <p> 41 宣传是为目的服务</p><p> 人家在创造稀有性以提高卖价,咱在寻求普遍性以寻求认可。都没有错的。专家在为谁服务,屁股坐在哪个板凳上。文人是时代的吹鼓手。专家是拍卖的宣传客。如果不是多少件,价值哪里能上亿。学术一旦加入了利益,放如糖就是甜的,加入盐就是咸的。民间大量存在就不能被认可,认可了,古玩就不值钱了。</p> <p>42.从瓷器看兴衰</p><p> 明代人生活是多么幸福!他们的经济发展一定很不错。一直到崇祯,粗大明表现在哪里?他们自信豪放,气吞山河。元代的自大傲慢,宋代谨慎自保,明代豪放自信,到了清代人们只能说吉祥话,所谓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又谨慎自保,所以,吉祥图案是主流,为什么,他们不敢胡说!到了民国,改革开放民族气势正浓,现在,又是一个扩张豪迈的新时代。</p> <p><br></p><p>43.收藏的穷通成败观</p><p><br></p><p>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p><p><br></p><p>天地良心做事,成败随其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