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七十年代的一个寒冬腊月,一个生命诞生了,伴随着棉被似的雪,那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h3> <h3> 记忆之初,我们塆子有四五户人家,我们家青砖布瓦,窄窄的一个厅堂,旁边便是厨房,一眼望去,除了一根高高的大烟囱,就剩一口大缸了,但这里却盛满了我儿时的记忆,梦里至今萦绕着母亲站在灶台边,阳光透过亮瓦,可以看见空气中纷繁的浮尘,母亲就在这光亮与浮尘中麻利地翻动着手里的锅碗瓢盆,香味就从梦里流了出来......厅堂的左下手就是我们一家五口的卧室,上面没有亮瓦,但却有数不清的“天窗”,最怕下雨,特别是夜里下雨,基本就没安身之地,家里所有的大容器都用上,仍然捉襟见肘......此时此刻,一场盛大的自然与生命的交响在漆黑无助的夜里上演,漫长在蔓延......</h3><h3></h3><h3> 大概十岁的样子,我们搬了新家,住上了红砖红机瓦的带水泥地坪的大房子......这是一种从水深火热中逃离的幸福和满足感,带有强烈的久旱逢甘霖的舒展和膨胀!</h3> <h3> 生于那个艰苦的岁月,折磨是少不了的,为此,苦了我的两个姐姐,一边读书,放牛,砍柴,一边还要哄我,稍有差池,还会遭遇不期而遇的“擂鼓头儿”套餐!真是为两个姐姐抱不平,吃力不讨好不说,最终却是扶植了这么个不争气的玩意儿!估计悔不当初!</h3><h3></h3><h3> 好不容易大点了,却又学会打架了。两个姐姐又把我护在身后,顶着被处分的危险不顾一切跟别人姐姐吵架,直到剑拔弩张,拳脚相加;上学被别人欺负了,大姐又撸起袖子把别人逼到厕所......之后再暗中保护几天,确保无恙;被爸妈教训了,不管白天黑夜,两个姐姐又会背起我,到离家不远处晃悠一圈,散心......好在那时没吃的,都轻......</h3><h3><br></h3><h3> 爸妈都忙,那时,姐姐才是温暖的港湾!</h3> <h3> 同许多小朋友一样,那时都会有几个死党,而且是一个塆子的。很不幸,那时,我们都过早地涉及到万恶的“坑蒙拐骗偷”!</h3><h3></h3><h3> 坑,即坑所有之能坑。记得我们在老师的椅子上放过“洋辣子”;用弹弓打过放学路上的同学;用“毒药”毒过奶奶的大狗;用鞭炮炸过牧归的水牛......总之,我觉得我们还不够坑,或者说坑得不专业,因为那个年代,毕竟范围太小,工具太少,走的都是些野路子......</h3><h3></h3><h3> 蒙,当然是蒙老师。请原谅我此时想用一个不好的表情!鉴于本人现在也为人师,不便与此大肆炫耀当年之诸多壮举,此处省略若干字!</h3><h3></h3><h3> 拐,应该就是别人眼中的“拐蛋”。至于如何“拐”,我们也说不清,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拐”,很正常,很威风,很得劲!但最后听母亲说,别人警告过母亲:“你的孩子再不管啊,以后可不好收拾啰!”以后?什么以后,没什么以后,以后就是我现在的样子......</h3><h3></h3><h3> 骗,无非就是骗父母了,别人你也骗不着。没办法,奇幻的天空总是神出鬼没,而幼小的心灵又总渴望风平浪静......</h3><h3></h3><h3> 偷,一个很扎眼的字,但那时的我们却做的那么顺其自然。偷父母的钱,一分,两分,五分,两毛就相当高兴了,如获至宝。我们很少把来之不易的钱用来买吃的,一般都用在“刀刃上”——买电光炮或玩具的零件。最后父母那儿不好得手了,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偷商店!这可是门技术活,我们得精心筹划。首先商量偷哪家的,最后决定偷郑老头的,因为他屋子光线不好,适合“偷”这种氛围,再个即使被发现了,他应该跑不过我们;然后是分工,“死党”不敢下手,他说他肯定会哆嗦!“那你就放风吧!”。最终我们得手了,偷了两盒电光炮,其实我也哆嗦,被小鹿撞过!毕竟,不是惯犯!然而,我们的手法并不完美,郑老头只不过是装没看见!这是若干年后母亲告诉我的!</h3> <h3> 其实,我是比较可怜现在的小孩的,他们几乎没有童年,或者说童年的记忆!他们的童年就是读书!上培训班!拼命读书!见缝插针地玩电脑或手机游戏!而我们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h3><h3></h3><h3> 铲翻,就是用纸烟盒叠成三角形放在地上你铲一下我铲一下,把对方的“翻”铲到翻过来了就是你的了!那时,我们的衣兜总是鼓鼓的,越鼓越有成就感,遇到同伴,总会趾高气昂地拍拍自己鼓鼓的衣兜!课间铲,放学路上铲,回家了还铲,不铲一头汗不罢休!为了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还有人发明了花式铲法——“扇风铲”:把上衣的扣子解了,铲一下扇一下风,对方的“翻”就更容易翻!铲民的智慧真是无穷啊!</h3> <h3> 弹(tan)弹(dan)子,就是玻璃珠。在地上挖三个一定距离相隔的小圆坑,然后让弹珠分别进洞,最后击毙对方的弹珠算赢。我们每每都玩得很虔诚,基本都是“跪式”和“狗趴式”。烈日下,一个个灰蓝色的小萝卜头不住地移动着位置,变换着姿势,一度尘起尘落......上课铃声响了,又一窝蜂地涌向教室,把灰尘甩在身后......</h3> <h3> 铲得螺,就是陀螺。有的同学把陀螺的顶部装上手电筒的头,这样铲起来得劲,还不会放空,转得也欢。我也蠢蠢欲动了,于是,家里唯一的电器手电筒不见了,接着,母亲便又实施家暴了......</h3><h3></h3><h3> 推桶圈。那时,木桶都需要用钢圈或铁圈圈起来,起牢固的作用,桶坏了,圈就空起来不用了,我们也就废物利用,当成了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在路上推已经是小儿科了,必须得玩出新高度!在台阶上推,哪里窄到哪里推,哪里弯多弯急到哪里推......</h3> <h3> 自制烘笼。小时候的冬天格外冷,穿得跟棉花包子似的还是冷!于是,我们便利用废旧的铁质的网状物做成一个稍大的铁桶,或者干脆把稍大的铁钵子用铁钉钻些眼儿,再用一根稍长点儿的铁丝做个提手,里面装点柴火,用火柴点着就开始使劲抡,等火烧大了,浑身也就暖和了。上学的路上有的是柴火,一路拾着柴火,抡着烘笼就到了学校,上课时烘笼里面已经有不少木炭了,没有烟,环保!下课了再捡些木棍放在烘笼里面开始抡,上课时就又有炭可烤了!</h3><h3></h3><h3> 洗澡,没有喷头的那种,与大自然完全融入一体的赤裸裸的“生态浴”。那时的水格外清澈,可以看见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水里甚至能散发出花草和泥土的香气。我们一般不在堰塘,因为那是死水,脚底是泥巴,我们的主阵地是流动的河水,脚底是细细的沙子。高台跳水,水里迷藏......这里就是我们夏天里的天堂!但家长和老师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在操场“晒油”才是我们应有的下场!</h3> <h3> 牛粪,听起来有点摸不清头脑的一种玩具,却大有玄机。不知是谁最先开始的,反正这门“神器”“神功”流传到我们手里,我们没有让前辈们失望!牛粪分干玩和湿玩。干玩就是“烧牛粪”:收集一定的干牛粪,觅一处小山丘,或者堆一个小丘,平行挖一个宽敞点的洞,再在顶部挖一个小孔,把干牛粪放进下面的大洞里排列好,点燃,相对密封,顶部的小孔就会冒出屡屡青烟;湿玩就是“炸牛粪”:这个你懂的,主要是瞅准时机,比方说有人经过时......</h3> <h3> 看到这里,如果你单纯地认为我们就是一群野小子,那就错了,我们也“文玩”,比方说看小人书:《哪吒闹海》《葫芦娃》《地道战》《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机枪》......这来之不易的宝贝我们都分外珍惜,食指蘸着舌头,不放过每一页,每一个细节!</h3><h3></h3><h3> 那个时候的电影绝对是个大场面!只要听说哪儿有电影,不管大人小孩都会早早地准备,吃罢晚饭,大人们便背着椅子,拿着蒲扇,享受点的还炒点花生瓜子,三五成群地向目的地挺进!小孩儿们则欢呼雀跃,一路撒着欢儿,早早地赶到阵地抢占制高点,草垛上,树杈上,围墙上......争先恐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散场了,顶着夜色,人们边走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电影里的情节和人物,孩子们模仿着各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你追我赶地,渐渐淹没在夜色中......是夜,一个个五彩斑斓的英雄梦如萤火正悄然放飞在这宁静纯和的夜空......</h3> <h3> 电视,黑白电视,稀罕物!奢侈品!几百户的一条大街也就几台电视机,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家算是较早有电视的“大户人家”,屋后那高高竖起的天线架子,招摇着,挣足了面子!</h3><h3>“嘟嘟嘟——嘟嘟——”</h3><h3> ......</h3><h3> 不用多说,你肯定已经知道这个经典的前奏!没有之一!强烈建议把现在的上课铃声换成这段!穿透力、诱惑力和亲和力绝对无与伦比!不管你是正在吃饭,还是正在游戏,哪怕你正光条条地在小河沟里洗澡,也会不顾一切地就近找到电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小板凳上排排坐......纪律超好!信号不好了???赶紧扒天线杆子去......</h3><h3> 《雪山飞狐》《四大名捕》《聊斋志异》《新白娘子传奇》......</h3><h3> 米雪、赵雅芝、翁美玲......</h3><h3> 曾经,我们也追星追剧!</h3><h3>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家居然还有“三洋”,超大个的“磁带机”。这玩意儿在当时绝对稀罕,算是极度奢侈了!可能是母亲坚持要买的,她年轻时爱好文艺。从这里,我知道了张帝、迟志强、赵炎、马季......</h3> <h3> 听爸爸讲那有趣的故事。父亲的时间是紧凑的,他是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每天除了上课,家里的田地还要料理,稍微得闲了便拉着大姐一起上山砍柴卖。记得听父亲讲过,在我还没黑板高的时候,可能是家里没人哄了,他便把我带到教室,我拿着粉笔,踮着脚,伸长了手臂在黑板上乱划着,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叫唤,估计是这动作和声音太魔性,下面的学生忍不住都笑了,父亲望着我,也笑了!</h3><h3> 夏天的夜晚在门口纳凉时,夜里在打谷场照场时,冬天的夜晚在火笼边烤火时,我都会缠着父亲给我讲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张德的故事”“何三麻子的故事”,都是父亲的拿手好戏,父亲都能讲得绘声绘色,我也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h3> <h3> 淘气终归是有的,但那时的我们依然自带正能量。可以说,我应该是家里的重要“经济支柱”!</h3><h3></h3><h3> 放牛。牛可是家里的宝贝,没了它,耕不了田,就吃不上饭!我们家养的是一头长得很英俊,但也总爱“寻衅滋事”的大水牛!眼睛水汪汪亮闪闪的,一对光滑有力的牛角优美地舒展着,粗壮的牛腰,圆滚的屁股,一条匀称的尾巴不时在身后搅动着,稀疏有致的毛发在烈日下泛着油光。</h3><h3> 漫长的岁月中,我不知放了多少年的牛。天刚蒙蒙亮,就被父亲叫醒,嘟噜着小嘴,揉着惺忪的睡眼,冒着未散的晨雾,就把牛往那深山里面赶。赶不多远,便会影影绰绰望见丁爷爷消瘦的背影和他的一群牛。那时的山上不像现在,有齐腰深的草,近处的山上,基本都无草可放,都被牛啃得如切割一般平整。丁爷爷的肚子里有很多故事,神仙眷侣的,妖魔鬼怪的,英雄抗日的......丁爷爷讲故事时总是不急不慢,语气平静,像细细流淌的泉水,我听得也很安静、入神。听着听着,时间就过去了,中午,我们会把牛都赶进堰塘,栓在塘边的桩上。我们则找一个大大的树荫,嚼着自带的干粮,然后躺一会儿,补早上没有睡完的觉。</h3><h3> 黄昏时分,我们随着牛群,慢悠悠地往回赶。要是遇到别的牛群那就遭了,我的大水牛先是仰头观望一会儿,如果对方是“沙子”(母牛),它就会有节奏地小跑过去,和人家秀恩爱!如果对方也是水牛,它就直奔过去,二话不说,干架!我的大水牛应该是“牛魔王”转世,基本所向披靡,三五个回合,对手拔腿就跑,“牛魔王”会追上一阵儿,然后停下,意犹未尽很得意的样子!</h3><h3> 后来老了也还是一副“老流氓”的样子,不过吃败仗就成了家常便饭了,经常被“新生代”干得血流满面,当年的威风不在,每每一副落魄、沮丧的样子,我看了也很伤心,心想:干不赢为什么还非要干呢?!老实点多好!</h3><h3> 再后来,家里人就把它卖了,舍不得杀它!</h3><h3><br></h3> <h3> 放猪。我们家不喂肉猪,只喂母猪,因为母猪能下崽换钱!一窝儿一般十几头猪仔,等都会跑了,放猪便很自然地成了我难以推脱的任务!我是被逼的,威逼利诱那种!想想都觉委屈!房前屋后我都得跟着,这么多猪不好管,只能它们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在它们即将入侵别人菜园或田地的时候,我就会上前阻止。小孩儿的玩性总是有的,有时一不留神它们入侵成功,如果被别人发现了,回去我就会挨上一顿批!以至于现在有时做梦都在担心自己家的猪跑到别人家菜园或田地里去了!想想,这是一种多么重的阴影,多么深的伤害!</h3><h3> 记得有一阵儿,我们那里的生产队实行“赶牌儿”,就是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猪在菜园或田地,就会上报生产队,然后就给个小牌儿你,你就得想办法把这个牌儿再送出去,怎么送?当然是“发现别人的猪也在菜园或田地”,有时一两天送不出去,心里就会着急!急中往往就能生智!你猜的没错,就是把别人的猪往菜园或田地里面赶!</h3><h3> 等猪仔卖钱了,家长会买点糖果奖励我!甜,透心的甜,可每一颗我都是含着泪吃完的!</h3> <h3> 当然,拾稻穗、捡破烂、打兜娃儿(冬天,在山上用斧头敲栎树兜儿,回来烧火烤)......这些小事就无需拿出来炫耀了,显得我娇气!</h3> <h3> 童年是美好的,但总也冲淡不了时代赐予我们的伤痕!灰色的天空下,生活的稻田里,我们收获更多的还是苦涩和艰辛!但时光是公平的,任何是非对错酸甜苦辣,不等你回味和品读便疾驰而过,下一站你还是主角,仍然没有剧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