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 励精图治 追赶超越 ,为创建智慧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认真部署统一安排,各组成员积极参与,相互配合扎实开展了第二阶段"同课异构"活动,语数外物化生六门学科在近两个月时间里我校12名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讲课比赛活动,同时本阶段另有政史地3位教师参加了"说教材"比赛活动;此次活动旨通过搭建的教研平台,共同探讨有效课堂教学,加强校际沟通、交流,在"研磨中反思,交流中提高",进而深化校本教研,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活动不仅给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给格尔木市三所高中每位教师搭建了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实现区域内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共享,促进各学校之间教学教研工作的共同提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本次活动中每位参赛教师充分展示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参赛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共15人参赛其中12人获一等奖,在三所高中智慧课堂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b></span></h1> <h3>语文组</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展示中磨砺提升 ,研讨中携手成长</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语文组磨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参赛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画面。 体现了备课组的合作精神以及每位执教者精心巧妙的构思,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研讨、智慧共享,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r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br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br /></span></h1> <h1> 胡若凡老师教态大方,才情横溢,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与主题,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熟练链接高考,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诗人苏轼的认识,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展现了青年教师的魅力。林琪老师虽然只有一年多的高中教学,课堂驾驭能力强她丝毫不逊于有经验的老教师。她凭着年轻人特有的自信与干练,牢牢抓住"细节描写"这一重要表现手法层层展开,剥丝抽茧,让学生在很放松的状态下掌握了又一写作手法。</h1> <h3>数学组</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齐心协力研磨课,听课评课促成长</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数学组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细细琢磨,通过磨课清晰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反思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组员互相探讨、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只为呈现最棒的活动效果。</span></h1><h3><br /></h3><h3><br /></h3> <h1> 马英福老师教学语言组织精练,处处见设计,独特的视角、清新的语言、独特的引领、行为导向的指令设计精心,条理清晰,环节紧密、问题设定富有逻辑。何育梅老师教学设计严谨新颖、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调节机智,循循善诱方法得当,评价用语恰到好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难点把握有度。</h1><h3><br /></h3> <h3>英语组</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走进智慧课堂,感受教学魅力</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英语组教师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搭建校级交流平台,实现思维碰撞走在了教研前沿。磨课听课上课各环节都值得每位老师学习,教研活动中以全新的理念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教研中树立角色转换意识,做到了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体现了智慧课堂独具风格的艺术。</span></h1><h3><br /></h3> <h1> 程婷婷老师探索"云、网、端"智慧教学模式尝试"云端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智慧发展"的教学方式,同屏技术的应用很熟练,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深度融合,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闪烁着智慧之光,提高了教学效率。李海花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凭借自身学识经验、个性风格,课堂上展示了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达到了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的效果。</h1><h3><br /></h3> <h3>物理组</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切磋琢磨共研讨 以教会友齐发展</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物理组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年轻教师有独具特色的想法,研磨中感悟学生,感悟课堂,不断总结,不断改进。</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精心巧妙的构思设想,达到了相互学习、智慧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思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span></h1> <h1> 马玉龙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展现教学亮点,演绎精彩课堂,本着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活跃的课堂、融洽的关系为听课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了生动、和谐、高效的课堂。张玉芳老师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结构合理、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板书清晰明了,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 </h1> <h3>生化组</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精研细磨促提升 同课异构结硕果</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生物组磨课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打造高效课堂,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各位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小组的合作上都想了很多的办法,动了不少的脑筋,在教学中都较好地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课堂展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育观念在转变,有意识的树立起创新型教师的理念并在积极实践。</span></h1><h3><br /></h3><h3> </h3> <h1> 平丽老师严谨治学、引导有方、大胆构思、巧妙设计,授课风格独特,思路清晰深入浅出,知识把握有度,循循善诱让学生能很快接受新知,让学生不仅知道"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运用独特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张维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准确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巧用多媒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马吉花老师充分发挥了化学这门自然学科的特点,釆用实验讲析到位,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了智慧课堂。丁永红老师课堂导入贴近生活;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主线明确清晰,教学流程中联系生活实例,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明显,彰显了年轻教师的教学风格。</h1> <h3>政史地组</h3> <h1>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研磨中推陈出新,解读中追求卓越 </span>政史地组教师认真研说教材,活动中各抒已见提出了宝贵意见,参赛教师反复修改、磨练、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研读教材,促进教学走向深入,教研相长;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信息技术水平极大的提高。活动中教师及时互动、把握时机、认真学习、学以致用;以前沿的教育思想引领老师加快转变理念,老师们在互相交流,碰撞中迸发出了更多的教学灵感,教研之风又上升了一个新高度;相信顺迈课堂会不断的呈现更加精彩的教学风景,顺迈学校也会绽放出更多的教研之花。</h1> <h1> 李蓉老师把智慧课堂培训中提到的技术运用到本次比赛中,用focusky软件制作了课件,超链接技术运用到位,通过精心设计准确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思想意蕴,体现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体现了智慧课堂新理念。王志海老师精心准备、激情演说,对课标准确把握,对教材知识强化整合,准备充分、资料详实、敢于挑战,展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解承霞老师能结合新旧课标、纲标对比、知识框图、把握高考,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建议,并对文本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目的,真正做到了教师与教材的统一。</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同课异构显智慧 磨课研课催成长</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同课异构"是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同课异构让大家受益匪浅,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教师深有体会。同课异构始终不变的是教学内容,万变的是教学形式,活动本身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评委老师们被每一位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所折服;被参赛教师的热情所打动;被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所感动 。 </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总之,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老师不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时,更承担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更为我们课堂教学研究带来了经验和更多的思考。 </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