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班的全体成员名单按学号顺序,1号刘秀梅,2号李迎坤,3号刘延操,4号李云秀,5号苏和,6号秦文民,7号封金库,8号王之新(己故),9号金强,10号赵桂荣,11号王艳梅,12号柳贺鹏,13号彭秀兰,14号张显坤,15号韩敏增,16号金晶蕊,17号李凤兰,18号王好之(己故),19号教富琴,20号张桂茹,21号于纪春,22号乔文方,23号李桂琴,24号王树行,25号张智,26号徐江,27号孙荣,28号于景海,29号吴致安,30号王石香,31号刘艳华,32号李福琴,33号彭鹤,34号迟文霞,35号邱世忠,36号赵煥新(己故),37号陈秀英(己故),38号张连武,39号吴玉兰,40号贾守训,41号马德坤,42号孙逊,43号王家幸,44号周秉才,45号王树生(己故),46号齐景顺(己故),47号张淑珍,48号郭元发,49号华玉英,50号沈泉生,51号张铁勇,52号史献,53号张玉琴。我们1963年9月入学,1968年8月离校。8月以后,同学们就和其他老三届一样,自由组合分赴各个公社插队落户,正式进入了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经历了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也逐步走向成熟,经得起磨炼。使我们在各种不同的岗位,都成为骨干,成为国家的栋梁。</h3> <h3>这是我的老师王玉成和师母张晓兰。他们大学毕业分配到乌兰浩第一中学。王老师参加工作就当了我们班主任,是我们的俄语老师。他连任了我们五年的班主任。五年中,他和我们班的学生关系:可以说既是师长,又是兄长。他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下乡步入社会后每年的初二,我们都会去看望老师,听他的教海,甚至关心到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婚姻…成家立业后也常愿意到老师那儿,听听老师怎么说…今天,老师看到他的学生们欢聚一堂,一定会高兴的。</h3> <h3>王玉成老师的年轻照。王老师生于1940年阴历5月初5,逝于1991年11月10日。</h3> <h3>张晓兰老师年轻照。张老师生于1938年阴历9月13日,逝于2011年8月8日。</h3> <h3>我们这个班是老师的第一届学生,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下面的照片中你就会感受到,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关心我们胜过父母,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看照片回忆过去的五十年。</h3> <h3>这是1966年11月天安门照。大串联11月3日毛主席接见红卫平以后。第一排左起,乔文方、邱世忠、沈泉生、马德坤。第二排左起孙逊、刘延操和柳鹤鹏。</h3> <h3>1968年3月2日送沈泉生参军。左上苐一位是乔文方、孙逊、王家幸。中间是王之新和齐景顺。下面那排是王老师、沈泉生、刘延操。</h3> <h3>1968年8月18日。上数第一排:齐景顺、张铁勇、于景海、刘延操、贾守训、苏和和孙逊。第二排左起:刘秀梅、李福琴、王艳梅、李云秀`陈秀英、李迎坤、张桂茹和华玉英。第三排左起:王老师的儿子王光、王之新、孙荣君、秦文民、王老师、王好之、赵煥新和王家幸。第四排:彭秀兰、迟文霞、刘艳华、金晶蕊和王石香。</h3> <h3>1968年10月12曰,我们这些同学背起行装,响应号召没有任何仪式,自愿组团,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到最贫困的山区,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h3> <h3>这是沈泉生和张老师</h3> <h3>1992年6月16日同学会。这次同学会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很难得的一次聚会。这要感谢沈泉生同学,给了我们一个团聚的机会。前排左起韩敏增、王好之、王树生、彭鹤、王家幸、孙逊、华玉英和赵桂荣。第二排…张铁勇丶孙荣君、秦文民、刘艳华、李凤兰、金晶蕊丶刘秀梅和迟文霞。第三排:乔文方、金强、王之新、吴致安、沈泉生、张老师、李迊坤、李云秀、张桂茹、张玉琴、王艳梅.和张淑珍。第四排:苏和、赵煥新、史献、张智、刘延操、封金库和柳鹤鹏。</h3> <h3>上数第一排左起:刘艳华、张淑珍、李迊坤、李云秀、张玉琴和张桂茹。第二排左起:华玉英、金晶蕊、张晓兰老师、迟文霞、李凤兰、王艳梅、刘秀梅和赵桂荣。</h3> <h3>1992年6月16日在一中办公楼前。</h3> <h3>上数第一排左起:刘艳华、张淑珍、李云秀、王艳梅、李迊坤、张桂茹、张玉琴和赵桂荣。第二排左起:华玉英、迟文霞、沈泉生、李凤兰、金晶蕊和刘秀梅。</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是1996年12月,韩敏增女儿结婚时张老师和同学一道合影留念。 </font></h3> <h3>1998年5月22日。由下自上第一排:李桂琴、吴玉兰、王好之、王树声、彭鹤、迟文霞丶齐景顺。第二排左起李云秀、华玉英、王树生爱人丶张桂茹、张老师、孙荣君、韩敏增和王家幸。第三排:于景海、张铁勇、刘延操。第四排:封金库、吴治安、苏和。这张照片是张桂菇女儿结婚时的照片。</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是封金库孩子结婚时,部分同学与封金库夫妇的合影。</font></h3> <h3>这是彭鹤女儿结婚,张老师率同学们祝贺并合影留念!</h3> <h3>王好之长子结婚,张老师率同学一起祝贺,合影留念。</h3> <h3>孙荣君之子结婚,张老师率同学及同学夫人参加婚宴,之后与新人合影留念。</h3> <h3>这张照片的具体时间不清楚。左起42号,4号,43号,36号,5号。</h3> <h3>左起张铁勇、韩敏增、苏和、封金库、李桐老师、王之新和王树生。</h3> <h3>陈秀英37号,是我班女生中的大个,她漂亮活泼。这张照片在当时也是很时尚的。</h3> <h3>8号王之新。是我们班的短跑运动员。</h3> <h3>1983年夏天,王老师、张老师与部分同学野游合影。</h3> 以上的照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照片中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爱,感受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对老师的尊重。两位老师虽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却永远的影响着他的学生。 <h3>2018年我们找到了失联五十二年的学友李福琴。原来她就在我们附近,却与大家失去了五十二年的音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家幸、韩敏增和封金库同学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32号(学号)李福琴同学。大家听说后奔走相告,于是有了下面的聚会。</h3> <h3>刘秀梅丶柳鹤鹏和刘延操在来李福琴家的路上</h3> <h3>相聚的幸福时刻</h3> <h3>李福琴和李云秀</h3> <h3>韩敏增同学录了一段视频,记录了那一刻珍贵幸福的回忆。</h3> <h3>时光任苒,青春己逝,虽然容颜己今非昔比,但我们的同学情依然浓厚,互相都惦念着彼此。看看这些照片和半个世纪前比,还能认出对方吗?</h3> <h3>张桂茹和华玉英</h3> <h3>这是华玉英和张桂茹在1969年2月的照片,刚下乡,活累,吃得多,睡得香。才下乡四个月体重就增加不少,看看照片就知道了。</h3> <h3>这是李福琴和王艳梅在初中时的照片。</h3> <h3>1967年4月12日。张铁勇、刘延操、王之新`齐景顺、孙逊。</h3> <h3>1969年春节,上排左起,1号、4号、袁凡。二排左起,46号、8号。三排42号、3号、51号。</h3> <h3>4号、1号一李云秀和刘秀梅下乡在一个青年点。</h3> <h3>上:37陈秀英,中20号张桂茹,下23号李桂琴。1968年3月5日拍摄。</h3> <h3>华玉英、教富琴和李福琴(49号、19号、32号)</h3> <h3>王艳梅和刘延操(11号和3号)。</h3> <h3>华玉英、王艳梅和李福琴</h3> <h3>教富琴(19号)教富琴从农村考学后又回到农村,先后在公社、市里任职,当过副市长。这也是我们班级的光荣。</h3> <h3>孙逊、韩敏增、柳贺鹏和刘延操</h3> <h3>王艳梅、刘延操(11号和3号)。王艳梅11号在八百工作。退休后参加老年合唱团。</h3> <h3>左起:封金库、张桂茹、刘秀梅和华玉英(7号`20号、1号和49号)</h3> <h3>张铁勇51号,刘延操3号,在班级在语文学科成绩特棒,现在我还记得他哪篇《钟》的作文在全校获奖。后来她女儿结婚时,他的讲话太精彩了,不知他是否保留那篇佳作!</h3> <h3>王家幸、华玉英、刘延操和孙逊(43号、49号、3号和42号)</h3> <h3>这是张桂茹的诗《一辈子的同学情》</h3> <h3>2018年5月15曰在居力很友谊餐厅</h3> <h3>聚会哪天,秀梅沒唱,晚上回家格外兴奋,夜不能寐,就是想唱歌,我把这段视频送给大家,让我们来分享她的歌声。</h3> <h3>封金库、张桂茹和华玉英</h3> <h3>王家幸和孙逊</h3> <h3>教富琴和张桂茹</h3> <h3>孙逊.乔文方、柳鹤鹏和王家幸。</h3> <h3>张铁勇、刘延操和韩敏增</h3> <h3>李云秀和王家幸</h3> <h3>封金库老同学和上学时比,要比年轻时开放。性格也变了,开朗,活泼,风趣。听听视频录音。</h3> <h3>封金库的歌声。</h3> <h3>这是孙荣君同学的一段演唱。</h3> <h3>王家幸、孙逊、柳鹤鹏、韩敏增和封金库</h3> <h3>张桂菇、李云秀、刘延操、王家幸、孙逊、刘秀梅和华玉英。我们几个都是下乡到保门公社三星大队的知青。</h3> <h3>在城市呆久了,不知农村啥样了。这次到李福琴家再次体会一下农村生活。</h3> <h3>李福琴家大门边的两棵大杨树。象征着这对夫妻恩爱有佳,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扶到老。祝他们永远健康,幸福满满。</h3> <h3>城市中已不多见的大锅灶,看到这口锅,就想起了集体户的生活,用木柴烧火做饭,贴大饼子,锅底豆角茄子,边上一圈大饼子,那个好吃,尤其是带着金黄色硬壳的大饼子。</h3> <h3>柴房:我们下乡时家家都有柴禾垛,很高,要够烧一年才行。现在农民也不多存柴禾了,冬天也烧煤。</h3> <h3>李福琴家的小园子。我们去得有点早,天凉地不热,小菜还沒长起来。</h3> <h3>这是李福琴家的葡萄园,地表水下降,有点旱,秧苗还沒长起来。夏天来一定会更好。</h3> <h3>葡萄园的南面是一片林地,长势很好!</h3> <h3>韩敏增、李福琴、王家幸和封金库</h3> <h3>李福琴和她的丈夫田老师。李福琴毕业后就嫁到了农村,他的丈夫田老师人很好。她们有五个孩子,二个儿子,三个女儿。五个孩子己有四个孩子成家立业,独立顶门过日子。家家都有小汽车,一点不比城里差。</h3> <h3>有几位同学因有事未能来了,我把他们的近照也偏在其中。</h3> <h3>左面数第三个是老同学苏和,他因身体不好不能前来和大家聚会。我从敏增那要了他的照片,我把他也编在我们聚会的相册中。</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张智。他非常想和大家见一面,但临时有事未来了,争敢下次来。</font></h3> <h3>这是张玉琴大姐在田里劳动的照片。戴着草帽,围着白色的毛巾。我马上就联想到那时头顶着烈日,脚下是滚烫的土地,一眼望不到头的陇沟,挥汗如雨,真的很不容易。但大家不也挺过来了吗!当时很少有照片留下来,大姐这个镜头太珍贵了。谢谢大姐,我们分享了你的快乐。</h3> <h3>53号张玉琴,聚会时外出旅游,沒赶上同学聚会。</h3> <h3>5号苏和,现在在养老院。上学时,我记得苏和是我们的劳动委员,是我们的老大哥,什么事都吃苦在前。现在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主动提出来到了养老院。希望他能幸福,尽快地适应环境。</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们班的31号刘艳华,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参加工作在铁西一小,后又到天津。现定居天津。</font></h3> <h3>这是28号于景海和他的老伴。</h3> 这是我们班1968年8月18曰那张照片中的彭秀兰,和下面那张对照一下。 <h3>这是13号彭秀兰同学。'她就是我们天天念叼的13号。她现在在哈尔滨。。</h3> <h3>这是29号吴致安同学,是我们班级的飞毛腿,长跑健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十一年前他得了肾病,已经透析十一年了。他是一位非常坚强、乐观:、有骨气的人,没有被病魔吓倒。十一年来一周要做三次透析,一次透折要四个多小时。每天要控水,控食,非常不容易。他依然带病前行。我们要向吴致安同学学习,在疾病面前能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微笑来战胜病魔。吴致安,我们大家为你加油,向你学习。</h3> <h3>2018年5月15日,我们相聚在居力很友谊餐厅合影留念。</h3> <h3>结束了一天的团聚,在回家的途中。</h3> <h3>同学情,沒有世俗的噪杂,没有利益的纷争,纯净,质朴,真诚,宽广,浓重,深厚。…我们大多数人己步入古稀,愿我们珍惜每次相聚的机会,相互鼓励,健康地过好余生。愿大家事事如意,永远年轻,健康长寿。仅以此篇献给我的老同学,永远记住这段美好时光。此篇在编辑中得到封金库、韩敏增、王家幸、李云秀、刘延操等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篇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同学们帮助完善。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