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丛书——内江.简阳知青文学《泥土上的芳华》编委,作者座谈会

花谢花开

<h3>2018年5月28日,时值内江知青联谊会-简阳分会二周年庆典之际,内江简阳知青文学《泥土上的芳华》,编委、作者座谈会在甜城仁和大酒店召开。约4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h3><h3><br></h3><h3> 会议的宗旨是以知青生涯为纽带,以文学情怀结友谊。大家畅叙人生,共同缅怀我们的青春岁月,憧憬未来,共度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晚年……。</h3><h3><br></h3>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全国著名知青作家、编剧田雁宁先生;国家一级编剧、著名知青作家廖佳云先生;他们先后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div>  会议还特邀请了简阳知青,《泥土上的芳华》美术顾问、成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都美术》主编刘光灿先生。本书顾问李国友先生;著名美术策展人、诗人、舞者骆耕野先生。<div>  原下乡在简阳,目前在国家土壤改良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和贡献的专家、内江知青李巍先生和曾下乡到简阳的内江知青、知名作者曾节先生也应邀出席了会议。</div></div> <h3>座谈会首先由《泥土上的芳华》的主编、本次座谈会主持人游国柱先生介绍前来到会的领导和专家。</h3> <h3>编委会的领导张渝生先生和彭得先生发表了讲话。</h3> <h3>作者们一一简要的介绍了自己,并与编辑部的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交流。</h3> <h3>编辑部的付建生老师、魏光武老师、师院的张先哲老师、先后对《泥土上的芳华》中的优秀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同时也给大家指出了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使在座的人受益匪浅。</h3><h3><br></h3><h3> 最后,美术策展人、诗人骆耕野先生和知名作者曾节先生也在会上发表了讲话。</h3> <h3>作者代表李春雷先生等几位同志,也分别发表了讲话,叙述了自己的写作感想。</h3> <p class="ql-block">  大家回顾了从2017年开始进行的中国知青-内江简阳知青纪实)筹备和动员工作。九月份组委会和编辑部的成员们,曾不辞辛苦来到简阳和知青们一起座谈,鼓励知青们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经过8个多月的辛勤付出,为文章修改、定稿。现已完成《泥土上的芳华》的书稿。</p> <h3>原中央美院副院长叶毓中先生书名题字“《泥土上的芳华》。”</h3> <h3>大家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高兴,也为编辑部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nbsp;</h3><h3> 最后,会议在活跃有序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与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期待《泥土上的芳华》一书早日出版。</h3> <h3>  (原来发的内容有不妥之处,现已重新修改,再次发给大家。在此,感谢游国柱先生的指导。)<br></h3> <h3> 后 记 国 柱 20世纪90年代初,刚入夏的华西埧田野一片葱茏,各色的野花盛开,虫鸣蝶舞闹腾着……但我无心欣赏车窗外的美景,更无意翻阅手中的成都知青纪实文学作品,远眺横在眼前的那一道连绵无际的、满目青翠的龙泉山脉遐想:山的那一边光景也似这般好么?那里的乡亲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呢? 山的那一边,曾是我四十多年前,下乡当知青七年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我今生今世忘不了的地方——简阳。 简阳是四川大县,长江的重要支流沱江穿境而过,它丰润着两岸沃土良田,是四川有名的富庶地之一。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曾有二万余名内江、成都、重庆及当地知青因上山下乡运动,到此地农村生活,他们怀着理想与激情,用生命与热血,在那里铸就了独有的、不平常的的一段人生,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青春壮歌。 知青们足迹遍布乡村大地,他们积极努力,试图在生产劳动与思想锤炼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城市文明与农耕文化融合的道路来。然尔,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正如我手中这本知青生活纪实书中描述的一样:“山有山的壮想,海有海的沉醉,既有高亢激越欢腾,也有低迷徘徊浅吟。”在这一片物产丰饶的土地上,又演绎出了一个个悲欢离合的知青故事。何不将这些有声有色的故事整理编辑成书,供世人阅读,让大家知晓呢?这便是本书形成的原始初衷及由来。 我曾与知青好友,也是文学爱好者的鲍咸庆等人商议过此事,但当时大家都无法分身又无空闲,这事便搁置起来,但却一直在我心中萦绕。 二十多年后的2017年初始,有幸与内江知青简阳分会张渝生会长和简阳.内江知青同乡会彭得会长,以及十余名曾下乡简阳、又是文学爱好者的老大哥们相聚结识,大家共有的知青情愫成就了我们共同的心愿,即要为我们知青和那段青春岁月存留下宝贵的历史印迹,这便成为了我们这一群退休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责任。 本书自2017年7月1日起征稿以来,至2018年1月26日止,共征得了70多位知青作者的90多篇文稿作品,约45万字。经过本书编委会和编辑部的认真研究和审定,正式确定了本书书名为《泥士上的芳华——内江·简阳知青岁月》。全书收录了60位作者的78篇作品,共34.8万字,其中有女作者10人的作品14篇。作品来源涵盖了全县的12个区镇,其中还专门选用了一篇农村青年写知青的作品和一位知青带队干部的作品,力图帮助读者多视角了解和解读近半个世纪前的那场知青运动和知青生活。 总之 ,全书文章内容丰富翔实。既有当时全川名气较大的简阳知青文艺、体育、文学和美术活动内容,又有知青们的生活、劳动、情感埸景的描述,也有思想意志磨练、才华展现的方方面面与点点滴滴,同时也记载和歌颂了朴实善良的农民们对知青的关爱与帮助,以及这片土地对城市青年的包容与接纳。 今天,我们用文学的形式,以知青的名义,讲述着四五十年前发生的那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我们这一代青年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我们的期望与目的就是:“追忆历练我们成长的那段岁月,重温这片热士的滋养,感恩善良农民们的关爱,纪念我们的青春芳华,反思我们的人生轨迹,珍惜我们今天的晚年幸福生活,让本书无愧于一本开卷有益的史料华章。” 在此,我们要感谢编辑部的一班人,尤其是几位老大哥,年高者已73岁了!他们大多数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批入学且学有所长、事业有成者。更有几位编辑,其中一人瘫痪轮椅出行、另两人都仅有一个肾坚持工作。在编辑本书过程中,还另有两位老大哥的老母亲仙逝,但他们絲毫没有影响所承担的工作……正是凭借着知青这一代人的坚韧、执着和无私奉献精神,圆满地完成了本书编委会所托付的编辑任务,使广大知青与读者所期盼的,与本书早日见面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有文学素养和工作成就的傅恒、张祥元、江力征、揭晓兮、李国友、刘光灿、任建新等一批下乡到简阳的老知青,感谢他们在此项工作中所给予我们的鼓励、关心和指导,有力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发行。 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叶毓中老先生,他无偿地为本书题写《泥土上的芳华》书名;全国著名知青作家、编剧田雁宁先生,无偿为本书撰写“序”文,并同著名知青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廖佳云先生,全国著名知青诗人、舞者、策展人骆耕野先生共同莅临内江,出席本书文学创作座谈会,他们精彩的发言令参会者受益匪浅;青年美术设计师刘承鑫无偿为本书提供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意象和意义的封面设计。在此向他们表示致敬和谢意! 现简阳市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简阳市作协以及原简阳县知青办的领导和职工,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文史资料和工作上的便利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所有工作生活在简阳的知青兄弟姐妹们,时光虽已久远,但我们在艰苦日子里凝结的友情并未淡逝,正是你们的友情滋润,使本书的质地更加饱满与厚重。 特别要感谢所有投稿的知青朋友,你们的辛勤写作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发行提供了强力支撑和可靠保证。对因种种原因作品未能入选的作者,在此谨表示深深的歉意。 本书所有照片糸知青提供,在此一并感谢! 鉴于水平局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与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2018年8月 于内江勍渝山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