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没落的村庄</h3><div> 作者:杨健</div><div> 一直以来,我都想拍摄一些关于农村的照片和写一些关于农村村庄文章。不曾想在西湖老师的格图中,看到西湖老师拍的那些照片。</div> <h3> 最初看到这些照片,加上悲壮的音乐配音,苍狼的《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令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不明白,西湖老师,当时拍这些照片,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拍下这些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的。同样也是震撼?心酸?是漫无边际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还是面对镜头里的一个个画面,碰触到了老师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泪流满面?我不得而知。看着这一张张荒芜人烟的画面,我的脑子里,闪显出的是前不久,报道的一则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的画面。禁不住就借用了老师拍摄的照片,(请西湖老师成全)写出了自己看到照片时的全部想法及心情。</h3> <h3> 历经风吹雨打变得干枯,突兀的麦垛。家徒四壁的院舍,古藤老树残留的积雪。还有那座供全村百姓,曾经赖似生存的碾盘被人们丢弃在院子的一角,无助、孤独、早已不见了昔日的风采。一不小心镜头里出现了一只小白斑花狗,让我看到这个即将消失的伫立了百年之久的村落里应该还有孤苦生活的人家。</h3><div> 从紧闭的塬门,烟熏火燎的土墙,依稀看得出这里已经好长时间没人住了。</div> <h3> 听到犬吠声,老大娘,探出身子,对我们的突然出现,脸上露出惊愕好奇的神色,她不明白,这个许久悄无声息的破落村庄里,何来一大拔人?</h3><div> 深巷里新鲜的车辙印以及门口码放整齐的苞米杆子,依稀可以看出,这一处原本三户的院子里,只剩下一户人家还在这里生活。因为不认识,也不便打扰,只好拍完照,移步别处。</div> <h3> 镜头里出现的两头黑毛驴和一只狗,同样也惊奇地打量着出现在门口的陌生人。兄弟:摆个造型,像我一样抬头挺胸,伸长脖子,看着镜头。摔一摔你漂亮的尾巴,让拿相机的人给我们拍张照吧。可爱的小狗狗警惕地瞪大了双眼,嘴里呼噜噜地呜咽着极不配合。</h3> <h3> 深巷里,因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岁月沉积的墙皮,斑白积雪的泥泞路,和一串串寂寥的脚印。还有右侧,高大上似乎坚固的红砖碧瓦的院墙,仿佛无力地向我们,倾诉着这里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萧条。</h3><div> 干枯的老榆树,在萧瑟的寒风里摇曳,一个个断壁残垣,破败陈雪的院落里不知埋没了多少过往的欢歌笑语和家常理短。如今变得让人无能为力,却又无法抗拒它带给我的无奈与失落感。</div> <h3> 这里是陪西湖老师,拍照时领路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甘肃靖远中塬村,这里有他的亲人,他的兄弟姐妹和年迈的外婆。随着村庄的消失,没败,他的兄弟姐妹早已远走他乡。外婆在很多年前和眼前这片油葵 ,一起种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了 。每年秋风吹上旱塬 ,外婆都会面向故园和那片油葵一起金灿灿地笑。(西湖老师妙笔生辉,把油葵和奶奶融为一体,非常棒)</h3><div> 破败的院落,零乱的半截土墙历经百年,已变得千疮百孔。岁月侵蚀的独门独院以及不复存在的门板,斑驳的门框,充满了时光的味道。却怎么也未曾淡褪那段与眼前这栋,老的掉渣的土屋共处的美好回忆。</div> <h3> 透过荒原,放眼四野。冷雪中,拍照人,在塬上热泪盈眶,青山依就,房屋依存,但人以全非。一种莫名的心酸再次涌上心头,让人望而却步,却又不得不耐心的陡留片刻……</h3><div> 触景生情,一种昔我往矣,不可明状的悲凉再次涌上心头。在岁月的年轮里,我们奋斗一生,带不走世间的一草一木。执着一生,却留不住生命里一分一毫的虚荣爱慕。</div><div> 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很难估算,有多少人?多少事?和物?走着走着就都散了,走着走着就剩下了曾经或遗憾。</div><div> 我们穷极一生,倾其所有,追求的功名利禄,是非对错,最终都会消失在眼前这片褐色的苍茫和在塬与村之间的这片荒原上。</div> <h3> 这里是陪西湖老师,拍照时领路人曾经生这是西湖老师的原文,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悲伤逆流成河。</h3><div> 甘肃中塬村隶属若笠乡,地处靖远会宁榆中三县。交汇地带的黄土旱塬上 只有你亲自上了塬,才能理解“塬”的含义。它是黄土高原上、四面陡峭、沟壑纵横 、中间突兀而起的台地。台地顶上平坦宽阔 ,上接青天下连大地,在天与地之间 。是一片褐色的苍茫 ,在塬与村之间 ,是一腔灼热的沧桑。如果你不上到旱塬 ,根本就不能理解 ,在这个叫若笠塬的塬上 ,这个中塬村是以怎样的姿态 ,在西风中伫立数百年。</div> <h3> 从踏进村的第一步起 ,我的心和灵魂就被隔离在两个时空里 。心跟着脚步,走在村道上 ,灵魂都在寻找 。在秋风中金灿灿地笑的是那一片外婆的油葵 ……。</h3> <h3> 据当地人讲,这个村庄在过去近上百年的时间里,最鼎盛时期,全村有近四百多户人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缺水或缺电。大部分年青人都搬迁至别地或去外地打工。 </h3><div> 直到现在,全村已经剩下仅有的不到十户人家,况且都是以孤寡老人为主。她们大都没有劳动能力,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家园,不肯搬离。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让人无能为力,却又难以言表。</div>